A. 保險到底是什麼
保險是逆耳的忠言
美好的事情,人人都喜歡研究或討論,比如升職、加薪、掙錢、娛樂、消費等等話題。這些事或目標,讓人覺得陽光、有激勵性、有挑戰性、有興趣。但保險有時候,是反面的話題。這種關乎生死、責任、疾病、痛苦、金錢損失的事兒,讓人覺得喪,沒興趣、太晦氣、不吉利。誰整天想這些啊。所以我們這些專門幫助別人規劃責任、規避風險的人就產生了。雖然聊的話題不是很讓人喜歡,但不能否認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沒有我們這些賣保險的,很少人會設想該如何規劃未來的人生,規避未來的風險。如果說保險是位朋友,那肯定是說話不好聽但真心為你好的那位。
保險是生活的兜底
責任是個很沉重的詞,它不一定能有收獲,卻一定意味著付出。但這份付出不是傻傻的付出,事到臨頭的咬牙堅持。這樣的責任,註定是辛酸的。
責任也可以用智慧的方式來表達和體現:給愛人買保險,是關心的體現;給孩子買保險,是呵護的體現;給父母買保險,是孝心的體現。
當然不買保險,也不能說不盡責任。只是說這一種利用杠桿建起防禦的方式,會比普通方式更為穩妥,更為浪漫。
B. 保險產品是所有資產配置中最底層的資產嗎
不是。
保險屬於金融資產。當你獲得保單以後,在保險有效期內,這份保單就是你的個人金融資產。在你符合保險合同中約定的保險責任時,你就可以獲得保險公司在保險單中所承諾的給付或賠付的現金,在未發生保險責任時,你的保單具有一定的現金價值,在你要求終止保險合同時,保險公司會按當時的保險合同的現金價值返還你一定數額的現金。因此,保險可以說就是你的金融資產。
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是指根據投資需求將投資資金在不同資產類別之間進行分配,通常是將資產在低風險、低收益證券與高風險、高收益證券之間進行分配。
21世紀的當下,具有傳統文化的藝術收藏品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在債券、股票、房產等面臨重大轉型的歷史時期,更應該通過另類資產——文化藝術收藏品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
回溯歷史,中國人最注重「資產配置」,能夠流傳下來收藏品都價值不菲,既能夠保值增值,又能夠傳承文化,傳給後人。
放眼未來,中國是世界聞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中傳承較為完整的國家。眾多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及藝術品都將是不可多得的資產配置元素,比如:書畫、瓷器、玉器、紫砂、珠寶、文玩等。
C. 如何理解保險是人類經濟領域最偉大的發明
一、保險是收入能力的變現
年入500萬
年入50萬
VS
同樣工作10年,前者創造500萬的財富,後者只有50萬。如失去收入能力,前者會損失500萬,後者卻只損失50萬。如果我們失去收入能力將損失多少?如何提前變現?唯有人壽保險。
二、保險是應急現金
1、平安無事時,保險合同就是廢紙;事故發生時,保險合同就是現金。
2、我們存在銀行里的錢總有一部分為應急而准備。
3、保險可以以小搏大,以一當十當百,在緊急時刻創造幾十倍幾百倍的金融資產。
三、 保險是經濟補償工具
1、我們花出去的錢,有的是心甘情願,有的卻是不情不願。
2、買保險不是耽誤您花甘心情願的錢,而是代您花不情不願的錢。
3、比如昂貴的醫葯費等。再有錢的人,也不會甘心情願把錢給醫院,對嗎?
四、 保險是成本控制工具
1、擁有數億身家的富翁也會計較員工的福利和薪水,這和他擁有多少財富無關。因為降低成本是利潤增長的重要條件。
2、一筆支出,能不動用自己的財產或者少用自己的財產誰都願意,對嗎?那為什麼要拒絕保險呢?
3、保險是在緊急狀況下可以最大限度不動用自己財產的唯一方式。
五、保險是資產轉換形式
存銀行不是消費;買證券不是消費;那購買保險更不是消費!保險是金融資產的一種存在形式。
六、 保險是遺產分配的鑰匙
想過聘請律師擬遺囑嗎?
想過去公證處辦理財產公證嗎?
想過變更遺囑復雜的手續和流程嗎?
想過如何分配房產等無法分割遺產面臨的問題嗎?
其實,保險是最容易實現的工具。簡單到打一個電話,簽一個字,2分鍾搞定。
七、 保險是愛心的傳遞
今天,你翻開兒時的日記,你會有何感想?當一份保單從出生就跟你一直到衰老過世時,你又作何感想?每每翻看,都能感受到父母甚至祖父母的祝福和愛。他們一直在守望,這份愛心遠比一切都值得留念和擁有。
八、保險是一種財務安排
銀行主要的職能是結算;
證券的主要職能是增值;
保險的主要職能是保值。
錢放在哪裡是一種金融資產的配置與安排。配置比例要根據其人生階段和理財目標決定。保險理財顧問就是要告訴客戶保險的具體職能,幫助客戶進行財務分析制定適合的保險資產配置比例。
九、保險是身份的象徵
身家
身價
VS
身家:實際擁有的財富總額
身價:在交易或者賠償時獲得的財富總額
1、身家高,身價未必高,有錢未必值錢。飛機失事,如果都沒有保險,億萬富翁和同機的普通白領會獲得同樣的賠付。
2、身價高,會轉換成高身家,所謂值錢就能變現。還是上面的例子,如果普通白領擁有300萬的保險,他的家人就有獲得300萬的補償作為身家。
3、身價可以規劃。身家高的人有資格獲得更高的身價。更高的身價就能變現更高的身家。如此這般良性循環,創造財富不可限量。
4、既有身家又有身價的人才能算作有身份。擁有高額的保險,就是身份的象徵。
十、保險是從容的生活態度
貸款買房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負債生活的方式,一種透支未來的方式;他帶來的不光是舒適安定的生活空間,更是一種無形的壓力。選擇貸款就選擇了還款的壓力
沒有後顧之憂,做好最壞打算向最好方向努力,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對未來潛在的風險不逃避,做好正面積極應對,規劃好各種問題的處理方案。這是一種「從容若定,全盤掌控」的境界。選擇保險就選擇了從容的生活,一切盡在掌控!
十一、壽險的真相
真相一:不論您買不買保險,您已經投保,關鍵是您向自己的錢包投保還是向保險公司投保。
真相二:我們並不是賣保險,我們是幫您買保險,我們是您的購買助理。
真相三:買保險並不是「如何」買,而是「為什麼」要買。
真相四:保險並不是現代的產品,古代的互助組織就在做分擔風險的工作。現在的保險公司只不過更有組織、更科學地進行造福人類的事業。
真相五:無論您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每天都有人買保險,也都有人賣保險。
真相六:很多人害怕付保費,因為心理上都很怕付錢。付保費其實是去解決問題,不付保費才會讓問題產生。
真相七:保險就是錢,不過它是急用時的錢,就如沙漠的一碗水和您家裡一井水的價值作比較。
十二、保險是責任心的體現
我們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我們要為自己心愛的人做些什麼?僅僅努力和誓言遠遠不夠。因為我們與親人都會在彼此心中刻下不可磨滅的烙印,無論我們在與不在。而我們的希望就是即使我們不在,他們也一樣過著高品質的幸福生活!這個願望是一種責任,這種責任需要保障。
希望這個回答能幫到您
D. 為什麼說保險是復雜的金融產品
我國金融市場發展情況
1、金融市場還不夠成熟,深度和廣度不夠。真正成熟的金融市場的標準是:好企業可以隨時通過豐富的融資產品與渠道進行融資;長期投資者能夠得到合適穩定的回報;市場價格基本合理;市場參與者遵守規則。但目前中國金融市場遠遠沒有達到這些標准。決定人民幣國際化關鍵的人民幣「投資池」尚未形成;國內一級和二級市場、場內和場外市場、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割現象;同業拆借利率尚未成為引導整個利率體系的貨幣市場的基準利率等。總之,我國尚未形成一個高度開放、規模巨大、品種繁多、贏利性和安全性達到規范的適應貨幣國際化要求的金融市場。
2、利率和匯率缺少市場化。利率是資金的使用價格和時間價格,匯率則是貨幣的交換價格,兩者應分別由資金市場和外匯市場的供求來決定,否則就會被壓制或是被扭曲,從而導致對整體經濟發展的壓制和經濟行為的扭曲。如果利率不能反映真實的貨幣借貸市場的供求,並以真實的市場利率引導其他金融商品的價格;如果匯率不能真實反映本幣和外幣的供求,並以真實的市場利率參與國際經貿往來,該國貨幣就難成為國際貨幣,並承擔起國際貨幣的職能。由於我國正處於轉型經濟階段,利率、匯率市場化的進程受到諸如金融機構自我約束能力、央行宏觀調控能力、國際收支狀況以及資本項目開放的風險防範能力等因素的制約,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3、金融市場主體競爭力較弱。發達的現代金融體系是央行有效執行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的基石。目前,我國金融系統的主體仍為四大國有銀行,雖然已經完成股份制改革,但在整體運行機制和風險管理能力上仍和發達國家存在不小差距,特別是,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舊觀念和行為模式仍舊阻礙著國有銀行的國際化進程。
4、金融風險防範的機制不健全。目前,我國的金融監管機構主要包括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此外,中國人民銀行也有部門金融監管職能。但是,我國的金融監管機構通常只注重國內的金融監管與風險防範,而對國際金融風險的防範還需加強。特別是隨著貨幣國際化的加快,本幣的流出也將日益增多,而境外本幣的增加會使得市場投機因素增多,容易造成對國內市場的沖擊,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時期削弱國內宏觀經濟政策的效用,甚是造成宏觀經濟政策的失效和失誤。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都是很好的例子。雖然它們對我國造成的直接沖擊不大,但不能說明我們已經具備了防範國際金融風險的有效機制,我國金融風險監管體系的建設依然任重而道遠。
5、金融市場尚不完備。我國的金融市場目前是很不完備的,除了傳統的銀行信用間接融資外,僅僅局限於同業拆借業務和票據承兌業務,發展很慢。主要表現在: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沒有投資慾望和價值觀念;銀行沒有企業化,信貸資金尚有供給制,金融機構和金融業務尚不發達,信用工具缺乏.現有證券的不流通;價格體系的不合理,不能給投資者帶來准確及時的投資信息,資金得不到合理流動;金融立法、章程殘缺不全,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等。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E. 對於保險你是怎樣看待的
一個事物能引起多數人的反感,那必有它的"過人之處"。保險就是這樣。
保險是一個專業度很高的金融工具,同股票、基金、債券、期貨等一樣,是中性的。
同樣都是金錢的游戲,為什麼有些人對大牛市心心念念,卻對保險退避三舍呢?
怪只能怪:
1、銷售渠道的扭曲。
傳統的代理人模式弊端重重。本應專業的保險銷售卻成了只要有一張嘴會說話就能做的工作。有太多人遭遇銷售誤導、誇大收益,被故意引導進行不誠實的健康告知,投保時你好我好,理賠時才發現被忽悠了,遭遇各種理由拒賠。殊不知,代理人的承諾不可輕信,唯有保單中的白紙黑字才是理賠的唯一依據!雖然也有為客戶負責又專業的好業務員,然而,普通老百姓又有幾人能遇到?
最近幾年出現的互聯網銷售渠道,雖然看似很美,「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消費者可以通過微信、支付寶等直接選擇產品投保,多樣的選擇、低廉的價格,讓消費者有種撿到寶的感覺,然而,沒有專業人員把關,又有幾個消費者能看懂晦澀的條款?
2、保險理念的扭曲。
保險是根據大數法則進行風險分攤的工具。貪小便宜是每個人都可能會有的心態。多數人都認為風險發生在自己身上是小概率事件,為不確定的風險支付確定的保費總有種吃虧的感覺。因此,買保險必須返本,如果自己用不著就得把錢拿回來。某些保險正是利用客戶這種心理設計了返本。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返本的結果就是推高了保障成本,保費高出一大截。商業保險除去其商業盈利性外,本質上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如果從這一點出發,大家對保險的認識會有所改觀,對銷售誤導就多了一些免疫力。
3、保險知識的欠缺。
人們對於不熟悉不了解的東西,保持距離是自然的選擇。尤其是保險,動輒數十年交費,動到錢袋子的事,任誰也不會隨隨便便就把錢交出去。保險種類繁多,每種險都有其適合解決的問題。從業經歷告訴我,很多人對基本的保險類型都沒搞懂就冒然投保,買錯保險的概率很大。重疾險保大病,醫療險用作報銷,壽險保的是身價。如果買了大病險,卻等著用它來報銷住院費用,那就是南轅北轍了。一旦買錯,理賠必然不理想。這也是導致一些人對保險退避三舍的原因。
現在的人排斥保險,無非以上原因。當務之急,是做好保險科普,凈化銷售渠道,體現專業價值,讓保單不再晦澀難懂拒人千里,讓人人知道保險的好處,知道需要買什麼保險,知道怎麼才能買到稱心如意的保險。
保險被排斥的時代,恰是我們經紀人大展宏圖的時代。
秉持理性專業中立,讓保險貼近你我,為客戶創造價值,這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F. 保險公司有什麼金融工具
不多,保險產品,資管產品,還有基金產品
G. 保險業中屬於金融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的稅收問題探析[摘要]本文探討了金融衍生工具運用帶來的收益性質認定、稅基認定、征稅時間確定等方面的稅收難題,分析了現有處理方法的不適應,提出了我國金融衍生工具稅制的構建設想。(中經評論·北京)金融創新是當代國際金融界最重要的發展趨勢,是金融結構提升和金融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金融創新又以金融工具創新為核心內容,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斷涌現改變了整個金融領域的面貌。衍生工具是其價值取決於另一資產或參考利率或指數價值的一種金融工具(或一種合同)。實際中主要運用的金融衍生工具包括遠期、期貨、期權和掉期等,這些衍生工具在金融市場上發揮著管理風險、發現價格、提高交易效率等功能,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一般來說,金融衍生工具通過預測利率、匯率、股價、商品價格等的未來走勢,採用支付少量保證金或權益金簽訂合同或者互相交換不同金融商品等方式進行交易,具有虛擬性、杠桿性、風險性的特點。一、金融工具創新帶來的稅收難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與傳統金融工具交易有著根本不同,這對傳統稅收制度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在理論與實踐中形成很多不一致、不對稱的處理方法。(一)收益性質的認定確定金融衍生工具收益的性質是所得稅制下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當前尚沒有統一的方法為各國採用,也沒有普適的標准涵蓋各種工具。傳統稅法對兩類金融工具(債務類與權益類)處理不同:債務類工具支付利息,利息可以按照權責發生製作為所得課稅和減免,按照現金收付制徵收預提稅,本金不征稅:權益類工具支付股息,股息按照收付實現制徵收預提稅,可以享受歸屬抵免。但是衍生工具的復雜多變性使人們難以確認其收益是債務性質還是權益性質,對收益應如何課稅存在爭議。在具體稅目方面,人們對衍生工具交易的收入/損失屬於「資本利得/損失」、「普通所得/損失」,還是其他特殊所得存在爭議。實踐中各國立法主要將交易所得歸屬於「普通所得」或「資本利得」,對「普通所得」課征所得稅,對「資本利得」課征資本利得稅;如果金融衍生交易構成營業的一般過程,則作為「營業利潤」或作為「其他所得」征稅:有些國家則採用新的所得類別征稅,例如英國將金融衍生工具所得歸為「收入項目」,荷蘭將居民納稅人互換合約的交易所得作為「交易利潤」。不同國家對收益性質認定和稅目劃分不同,相應對類似交易適用的課稅辦法和稅率也不同。根據金融衍生工具持有者的交易動機是套期保值還是投機,實踐中存在區別課稅和不區別課稅兩種做法。美國和英國實行區別課稅制度:美國稅法中將套期保值交易產生的損益界定為一般損益,將投機交易產生的損益界定為資本損益,適用不同課稅規則;類似地,英國對套期保值交易產生的所得課征所得稅,對投機交易所得課征資本利得稅。交易目的不同,產生的經濟影響也不同,稅法上的這種區別對待具有一定合理性,符合稅收公平和提高市場效率的原則,但由於主客觀因素,實際區分往往要依據復雜的規則,存在概念邊界模糊、征稅效率不高等問題。日本實行不區別課稅制度,不區分交易動機,不對未實現的損益課稅,至交易結清時確認交易損益,這種方法簡單易行,節約征稅成本。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未來是延續現狀或統一於某種方法還是發展一種更優越的新方法,需要探索和實踐。(二)稅基的認定國際上對金融衍生工具所得稅稅基的認定存在不同方法。分離課稅原則將衍生工具視為組合交易,對衍生交易和基礎交易區別課稅,體現了按照經濟實質公平征稅的原則,但是不同衍生工具可分離程度不同,難以形成統一規則。不分離課稅原則將衍生工具視為整體交易進行課稅,這有利於促進衍生工具的創新與運用,但課稅辦法應有別於傳統金融工具。實踐中,上述兩種原則分別為不同國家所採用,例如英國採取分離課稅原則,法國採取不分離課稅原則。金融衍生工具在交易中通常有多個價值指標,比如期權具有內在價值和市場價值,市場價值往往偏離內在價值。選擇內在價值作為交易稅稅基,稅收負擔隨內在價值變化而變化,符合適度稅負原則,但難以抑制市場價值偏離內在價值的投機炒作行為;選擇市場價值作為交易稅稅基具有較強的調節功能,但當市場價值背離內在價值時,存在稅負不均衡的可能。此外,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金額巨大,價值變化頻繁且幅度大,無法適用傳統會計原則計價(如歷史成本原則、匹配原則等),也難以在傳統報告體系中列示(如不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因此,在對衍生工具征稅時,價值量與收益額的確定是一大難題。(三)征稅時間的確定不同衍生工具交易發生時點差異甚大,同一衍生工具交易發生的時點也是可選擇的。如金融期貨既可以對沖平倉,也可以到期交割:金融期權合約到期時可以選擇執行或不執行,因此交易環節的征稅時點難以統一。衍生工具從合約開始到最後清算交割,期間不發生實際資金流動,現貨市場價格變動會給合約持有者帶來損益,合約平倉或交割前的損益是否要在相應的會計期間確認,存在不同做法。英國、日本適用損益實現原則,不對合約期內未實現的損益征稅,只有到合約終了損益通過市場交易實現後,才予以確認。這種方法簡便易行,但會刺激納稅人推遲所得實現時間,達到避稅目的。而市場計價原則要求納稅人在每一納稅年度末,計算該年度未實現的損益並征稅,美國採用這種方法。但這種方法也有問題:首先,合約存續期間價值變化都要作為稅基征稅,存在未實現收益納稅後最終未實現的矛盾:其次,按市值調整課稅有悖傳統所得稅制,需要制定一些特殊規定;最後,有些流動性差的金融工具難以取得可靠的市場價格。除上述兩個原則之外,還有研究者提出,在對沖交易獲得收益時可以確認衍生交易損益的匹配原則和衡量衍生工具期望收益的修正實現原則,來確認衍生工具課稅的會計期間。二、建設我國金融衍生工具稅制的一些思考當前我國稅制中適用於金融保險業的稅種主要有營業稅、所得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等稅費,對貨物期貨徵收增值稅,暫不徵收資本利得稅。涉及的金融機構主要包括銀行、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等,涉及的業務基本為傳統的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務,新出現的創新金融業務主要沿用既有的相關稅種、稅目、稅率,並以國家稅務總局具體問題具體批復的形式進行詳細規定。比如曾以國家稅務總局批復的形式規定金融企業外匯轉貸中發生的掉期業務可按照「轉貸業務」徵收營業稅;以嶺澳核電有限公司為例,同意公司為降低外匯風險,開展保值交易,進行超遠期外匯合約買賣收益的確認,按已交割部分外匯合約實現的損益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隨著我國金融衍生工具的開發應用,相關稅制建設要側重於促進市場發展的功能定位上,根據衍生工具的性質和特點,落實印花稅、營業稅、增值稅、所得稅、資本利得稅等稅種的恰當徵收。現行稅法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書立、領受應納印花稅憑證的單位和個人,都是印花稅的納稅義務人,應當按照規定繳納印花稅。因此遵循慣例,衍生合約的簽發可以作為印花稅的征稅對象。稅法規定對買賣、繼承、贈與所書立的A股、B股股權轉讓書據,由立據雙方當事人繳納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衍生合約交易也可以類比徵收交易印花稅,通過增加交易成本抑制投機性交易,但稅率設定必須適度,過高就會從根本上傷害到交易,同時要慎重徵收基礎資產交易稅,防止對衍生交易造成沖擊。金融機構買賣衍生工具屬於金融商品轉讓,應比照其從事外匯、有價證券、非貨物期貨買賣業務徵收營業稅,與衍生交易相關的經紀業務、結算業務等同樣類比徵收營業稅。營業稅徵收中的難點是對不同工具、不同業務營業額的確定,應該堅持參照基礎交易,靈活分拆組合,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營業稅的稅率設定要體現政策對衍生工具交易的支持和控制。對金融機構和投資者(自然人和法人)從事衍生交易所得徵收所得稅是順理成章的,轉讓衍生合約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納入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徵收范圍。我國目前尚未徵收資本利得稅,根據衍生交易參與主體和交易風險的特殊性,可以考慮對其徵收資本利得稅。征稅過程體現出對投機交易與套期保值交易的區別對待,引導新興的衍生工具市場朝規避風險、提高市場效率的方向發展。衍生工具稅制建設還需要考慮外資金融機構的稅收待遇問題。當前內外資企業所得稅與營業稅已經統一,未來與衍生交易相關的稅收政策制定,應繼續遵循平衡稅收負擔,促進公平競爭的原則,既要充分利用外資金融機構的經驗優勢和鼓勵它們的參與積極性,又要防範戰略地位和經濟資源被他人控制。協調國內外衍生交易稅制中納稅義務人、計稅依據、應納稅額、納稅義務發生時間與納稅期限等稅收要素的認定是最重要的,如果同樣的衍生交易,在東道國和母國的稅務處理不同,必然會引起征稅混亂和制約業務開展。總之金融衍生工具稅制的完善必然與衍生工具不斷被推出應用,屬性特徵不斷被理解掌握,會計確認與計量不斷進步革新的過程相一致並行,最終體現為對交易性質、交易數量(價值量)、所屬會計期間的合理認定,使稅收達到公平稅負、提高市場效率的目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H. 保險專業對數學的要求高嗎 都是涉及數學哪些方面的還有國際經濟與貿易,是不是數學底子也很好
保險專業也是分的好多種,有管理,有策劃,有精算等,但最難的就是精算,一般考一個精算師需要十幾年才能拿到證,保險精算師涉及各個方面的知識,不只是數學要好,要求比較高。
I. 為什麼買保險不能只圖便宜
保險的價值在於合同條款,保障范圍,免責條款等。。
表面的產品介紹,公司多牛B,利益多麼多麼高啥的,都是浮雲。。。
如果一心只圖便宜,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理賠條件苛刻,理賠流程繁瑣,各種因文字游戲拒賠。
J. 個人的商業保險如何買
購買商業保險要注意考慮這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