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基金會一直下跌至零嗎
1、基金不會一直下跌至零,如果出現非常巨大的虧損,基金可能會被清盤退市。在此之前,一般基金公司在基金出現下跌嚴重時就會自行調節。
2、根據中國基金有關法規,在開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後的存續期內,若連續60基金清盤日基金資產凈值低於5000萬元,或者連續60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達不到100人的,則基金管理人在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後有權宣布該基金終止。關於基金因資產規模過小而需清盤的情況,在亞洲金融危機時的香港曾經出現過,由於後市看淡,基金份額贖回較多,香港多家基金公司關閉了一些基金。
㈡ 什麼是基金及基金會
從資金關系來看,基金是指專門用於某種特定目的並進行獨立核算的資金。其中,既包括各國共有的養老保險基金、退休基金、救濟基金、教育獎勵基金等,也包括中國特有的財政專項基金、職工集體福利基金、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基金、預算調節基金等。
從組織性質上講,基金是指管理和運作專門用於某種特定目的並進行獨立核算的資金的機構或組織。這種基金組織,可以是非法人機構(如財政專項基金、高校中的教育獎勵基金、保險基金等),可以是事業性法人機構(如中國的宋慶齡兒童基金會、孫冶方經濟學獎勵基金會、茅盾文學獎勵基金會,美國的福特基金會、霍布賴特基金會等),也可以是公司性法人機構。
㈢ 今年所有的基金會上升嗎
今年基金將會繼續熊市創新低. 基金以股票型基金為主,也就是說投資基金的投資者要密切關注股市的動向,如果股市仍然無法扭轉熊市的頹勢繼續震盪下行,那作為基金投資者也應該和股票投資者樣,在大盤反彈結束前後,逢高贖回基金,但是基金和股票又有區別,股票比較自由想賣就賣,但是基金就比較復雜更在意長期持有,所以基金投資者的理性投資心態是和股票一樣,做趨勢,如果市場在熊市中選那支基金倒成了次要問題了,因為基金也是虧,所以介入的時機和撤退的時機成為基金投資者的必須要學習的東西. 那天大漲170多點源於主力在市場上放出了多個版本「利好」傳言基本如下: 1、證監會「二次發售」解決大小非 (證監會相關人士已經表態,二次發售只是打散大小非使解禁的集中度降低,不限制大小非解禁,同時表示,限制大小非是違背股改精神和市場的行為國家不會限制的,該消息屬於重大利空,如果有投資者能夠看懂?) 2、融資融券的可能在奧運後出台(沒得到證實) 3、摩根大通龔方雄放言政府將出台千億級的經濟刺激方案(周二該黑嘴表態所謂的千億級經濟刺激方案只是自己認為國家應該出的,不是國家有出的計劃和想法,該傳言也遭到了李嘉誠的否認,勸投資者理智點面對現在的行情,他認為到09年為止股市不會太理想,投資者要謹慎介入) 4、據非常接近證監會高層人士可靠消息,將於8/2*宣布印花稅即日起調整為雙向徵收0.05% (沒得到證實) 5、暫停三個月的新股上市審批 (沒得到證實) 6、國家平準基金將入市救市(相關發言人表示,平準基金現在還沒組建,而且組建的資金來源暫時無法確定,所以較長時間內不可能入市,中等利空) 而傳言始終是傳言,利好謠言並沒有出現,大盤出現了意料中的回落,把那天大漲跌掉了一大半,而新的資金統計大漲當天靠謠言的掩護基金、保險和QF2凈減倉40.8億,而這幾個交易日累積估算凈減倉在150億左右,注意風險了,如果基金真的這么看好後市行情不該現在減倉。機構出貨的意志和之前一樣堅決,出謠言就是機構出貨的時候。在紅七月行情進行過程中有過無數的眾多利好傳言帶來了游資推動的那波行情,但是結果呢?都要到8月底了傳言的利好都沒出來.所以穩健的投資者建議等待官方公布利好後才介入穩健獲利,而不要被游資和減倉的機構忽悠了,每次真正有利好政策出來的時候,政府都是悄悄的進村,而沒有出現過提前一個多月干叫喚的情況,是機構製造謠言方便出貨還是真的有利好,多思考下吧,再考慮自己是不是要介入。大盤出現了連續5個交易日的均線壓制震盪走低行情,就算又傳出什麼利好謠言再沖一波,沒兌現的情況下,還是會去2000點的.請參考前幾次運行情況,防止連續多個交易日出現均線壓制震盪走低行情後破位大跌。控制倉位控制風險,大盤短線又要選擇方向了。 之前我一直談到的要防止出現的奧運見光死行情,還真的在8月8日出現了,非常的遺憾,雖然在心理上很不能夠接受,本人也曾經對8號當天有過期待,期望這一天真的能夠如大多數股友的願望出現紅盤,這樣股友們的損失又可以減少一些了,雖然技術面已經很難看了,讓人不相信8號會有行情,最終行情的發展情況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最遭的情況_大盤破位,股市的運行規律戰勝了謠言帶來的游資推動的反彈,這也是這次反彈我一直在反復提醒朋友們風險的地方,也是我一直被人質疑的地方,說我為什麼每次反彈只看空不看多,我只能夠說大級別反彈的條件不充足,所以我不看好,如果只根據書上寫的,現在跌了這么多了該有如書上說的大級別的反彈了,那這種判斷大盤的依據我不認同.股市隨時在變,人要隨時去適應,如果股市真的如書上寫的在運行和發展,那應該不會有這么多人虧錢.只有支持反彈的條件出現了我才會修正觀點.(越是散戶期待的的東西,可能就越有可能被機構利用來出貨,奧運題材就是這么個東西,沒實質的利好作用,只是題材,掩護機構出貨而已,而在奧運後由於沒有什麼大的題材來掩護出貨,所以,這個題材對於畏忌大小非的眾多機構來說是最後的一個大規模減倉的機會了,在平時機構出貨可能會遇到散戶同時拋售的壓力,而奧運期間由於散戶對未來行情有所期盼不會輕易和機構比起出貨,會給機構提供一個少有的較為輕松的出貨環境,所以,謹慎相信股評的抄底評論,股評喊抄底的時候往往是機構要出貨的時候,謹慎樂觀奧運行情). 而基本面投資者現在也將面臨一個壞消息878家公司半年報:雖然每股收益小幅度增長1分錢,但是增速已經大幅度減緩,凈利潤增長現金流下降,降幅高達64.47%,但總體現金流下降並不意味著所有的行業現金流都出現下降,如採掘業上半年現金流同比就有較大增長。這也是美國次貸危機和中國宏觀調空的的雙重作用,隨著宏觀調空的繼續深入,業績面支撐股市上行的壓力更大,在遇到大小非解禁的高峰期將近,大盤長期趨勢不樂觀. 大盤靠謠言帶來的大漲,又於預料中的沒有兌現,短線資金再次出局,奪回來的10日線輕松失守,如果短線繼續維持弱勢運行,那大盤又要選擇方向了,如果傳說中的利好繼續是傳說,那到2000點就不是傳說了.由於市場面臨的資金面壓力仍然巨大,隨著大小非的解禁高峰期即將到來,如果市場仍然是靠游資放出的謠言或這些假利好來做行情,那我還是不改對大盤後市的看法,一沒資金,二沒信心,三沒實質性的政策,股市靠什麼去完成書上說的中級大反彈.政府如果繼續維持新華社的觀點不出實質性利好,短線看低2000點,中線看低1500.大盤短線已經到了破位後的轉折點了只有在量能快速放大的配合下並突破站穩10日線才有希望看高2500,突破不了站不穩,短線可能再次破位看低2000.順勢而為吧.沒人喜歡熊市,但是,不得不面對現實. 因為資金面緊張導致的現在下降趨勢已經形成的情況下,投資者應該保持理智不要盲目的樂觀,股市很復雜也很簡單,復雜的是什麼因素都可能導致股市變化,但是簡單的是資金面的長期多空趨勢就決定了,大盤的長期漲跌趨勢,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漲,肯定會在下跌途中出現反彈,但是反彈的規模應該視政策面的利好消息的情況來判斷,如果還是這些非實質性的利好消息來託大盤,那每次反彈都是減倉的機會,只有針對大小非實質性的限制措施出來後,大盤才有可能緩解資金面的壓力,帶來一波中級反彈甚至反轉,只要這個導致大跌的核心問題不解決,投資者就要以反彈看待,逢高減倉,而連續超跌投資者信心的積弱使得抄底資金非常謹慎,雖然抄底資金試圖該變這種運行頹勢,但是情況卻並不是太樂觀,現在的股市並不是政府說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資金,個人覺得在大小非的陰影下現在這兩樣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輕的一年,只有3萬億的解禁資金,但是已經讓市場中的主力資金吃不消了(在主力開始出貨前市場中的主力資金一共只有3萬億,但是大小非足夠消滅它們了),雖然政府來了個基金也要講政治的說法,不過看來實質作用不大,機構繼續反彈出貨的動作沒有停止,不得不選擇邊打邊撤退的策略,來降低損失,就算在奧運前政府再出所謂的利好來阻止股市的繼續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針對大小非的實質性的解決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癢的政策的話,那在資金的多空平衡已經打破的現在的這種行情下,就算在利好刺激下奧運期間採用橫盤運行或者小幅度反彈的走勢下,投資者仍然不要太過於樂觀,因該謹慎對待,因為實質問題沒解決,資金面就會繼續緊張.如果出現政策帶來的反彈時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舉.不要去相信股評不考慮實際的大行情.由於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資金是近7萬億,2010年的解禁資金是近10萬億,而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今年的3萬億,所以,在這個導致這次大跌的核心問題解決前,資金面的壓力是不可能解決的,任何邊緣性的利好政策帶來的都只是反彈而不會是反轉,股市雖然很復雜但是其實也很簡單,股市的規律就是賣的多餘買的就跌,買的多於賣的就漲,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當資金面已經體現出來的時候為什麼有些人卻不願意去面對.別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長線投資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況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潤高達400%以上,甚至高達1000%以上時,這種成本帶來的暴利,在一個弱勢行情下,你認為大小非持有者是會落袋為安還是會繼續看著自己的利潤縮水(大小非也是投資者,利潤第一同樣是他們的理念,當長期股東這種想法只有被機構教育出來的散戶會去干)而一個長期趨勢中因為某種原因賣的力量都處於壓倒性的優勢時去談牛市什麼時候回來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實質性政策帶來的就是反彈不是反轉.由於大盤最強的支撐區域3300~3400和股評、機構口中最強的所謂永遠不會被擊穿的政策鐵底2990都已經在資金面失衡的現實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線在沒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撐情況下,反彈就是降低倉位的機會,當然如果有邊緣性的利好政策出台帶來抄底資金抄底,帶來的反彈相對規模較大當然最好,對散戶來說機會難得。嚴格控制倉位是我現在唯一要說的,逢反彈減倉是嚴謹的。有資金在手裡才有主動權,才能夠迎來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來的不是散戶,在主力都迫於大小非壓力減倉時,做為中小投資者能夠做的就是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動,機構減倉我們也要控制倉位。 現在要順勢而為了,不做死多頭,也不做死空頭,做個滑頭就行了在大盤沒有選擇方向前,嚴格控制倉位會讓你風險降到最低的。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朋友
㈣ fund 和 foundation 作為基金有什麼區別
一個是基金,一個是基金會。 基金就是一種專家代客理財的方式,普通投資者老百姓不懂專業的投資知識和技巧,因此就需要委託專家代為理財。通過專業人士的投資行為,可以充分規避投資風險,使得投資收益更為穩健。基金在歐美也叫信託,顧名思義,信託就是信任託付。託付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但是通過信託基金代客理財的模式也存在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普通投資者和基金經理處在信息完全不對稱的地位,基金經理完全有可能利用他們絕對的信息優勢侵害投資者利益,而投資者則處於絕對的弱勢地位。 因此信託基金要想長久持續的發展下去,達到各方利益共贏的局面,必然少不了嚴格的法律監管。沒有嚴格的法律監管,投資者作為絕對的弱勢群體,其利益無法得到保障。投資者賺不到錢,信託基金行業也就不可能長久健康發展下去。 而目前國內的基金業還很不成熟,法律監管形同虛設,侵害投資者利益的事件比比皆是,人們早已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據統計,去年國內基金業又虧損了5000多億,僅次於2008年8000多億的虧損額。而於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基金公司收費仍高達288億,基金經理年薪動輒數百萬。說白了投資者的錢就是讓基金經理給自己理財的。國內基金經理為了自己的收入頻繁跳槽,完全不顧會給自己管理的基金帶來什麼影響,也就是完全不顧及投資人的利益,而只知道自己的利益。這些都是由於國內政府和法律監管極度落後,金融市場完全沒有形成保護投資者的法律體系。 相反你看看歐美和香港的法律監管,他們都是很重視保護投資者利益,尤其是中小投資者。不僅基金經理水平高、國際視野,而且他們有信託責任,就是因為他們的法律監管極其嚴格,在中國完全被忽視的每天都在發生的違規行為在香港和歐美肯定要坐牢的。所以投資者不要把自己的辛苦錢拿出來拱手相送給國內這些貪婪的鷹,去香港那種有著嚴格法律監管的地方,而且又是國際金融中心,有很多國際大牌的基金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不知要放心多少倍。還記得曾蔭權跟香港富豪有一點點親近的關系就被香港立法會質詢嗎?還記得新鴻基地產和前政府高管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的事嗎?只有香港這種嚴格的法律才能充分保證投資者的利益,建議投資者不要再買大陸理財產品了,股市也不要碰,黑幕太多,這些都是機構投資者里的頂級機構才敢參與的,因為他們足夠專業,有能力保護自己。除此之外的投資者最好直接購買香港的理財產品,香港法律會嚴格保護所有世界公民在香港投資的合法利益。詳情可加扣要把二流依舊八五劉思詳談
㈤ 風險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的區別
越來越多的理論研究與經濟實踐表明,產業風險投資對於激發經濟體系的企業家精神、促進宏觀經濟的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對於發展中國家尤其如此,因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大致相同的問題,即在促進創新效率提高所需的企業家和技術資源上存在著短缺問題。正如著名經濟學家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所指出的,"要想讓企業家的活力煥發出來,金融體系必須給這些公司提供足夠的融資。如何最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如何形成發展中國家的風險投資基金,看來是金融改革應當解決的問題之一。
目前,我國的產業風險投資盡管在推動創新與金融的融合上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體系相對而言還很不完善,投資主體、市場架構和運作機制都處於建立和完善之中,各個參與者在產業風險投資體系中的角色與定位尚不明晰,這客觀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產業風險投資體系運作的效率和有效性。
一、 政府在產業風險投資體系中的角色與定位
與傳統金融投資或工業投資相比,產業風險投資具有一些不同之處。產業風險投資往往是高技術導向的,這使得產業風險投資在成本和收益上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而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對稱問題,則使得風險投資評價更為困難。再者,產業風險投資也面臨著技術創新活動所具有的外部性問題。正如一些對產業技術創新的研究成果所表明的,許多重要的產業創新,在市場條件下,其社會收益率水平將普遍高於私人收益率水平。因而如果沒有較高的投資收益率作為支持,產業風險資本的供給方將存在經濟動力不足的問題。產業風險投資所存在的市場失效問題,必然要求政府的適度介入來加以消除。
必須指出的是,在政府作為產業風險投資主體的問題上,許多國內外學者都持否定的態度。辜勝阻等人認為,政府在發展風險投資中應該發揮重要的引導和扶持作用,但政府不宜成為風險投資主體,否則容易導致效率不高和道德風險問題,並且將會削弱民間資本進入產業風險投資領域的積極性。
事實上,美國SBIC的發展歷程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美國於1958年通過了小企業投資法案,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小企業投資公司(Small Business Investment Corporation) ,簡記為SBIC,作為政府資金與私人資本相結合的一種嘗試,旨在通過推動風險投資促進高科技企業的發展。盡管美國的中小企業投資公司計劃在推動美國風險投資的早期發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總體而言,SBIC計劃存在一定的問題,目前該部分風險投資占風險資本總量的比例逐漸下降至很低的水平,到1988年,SBIC管理的風險資本佔全美風險資本總額的比率降至1%。一些美國學者對中小企業投資公司計劃失敗的原因進行了研究。研究成果表明:(1)由於政府以四倍的杠桿向中小企業投資公司發放優惠貸款,使得政府成為風險投資的主體,這種非股權投資性質導致SBIC出現尋租行為。需要中小企業投資公司將政府優惠貸款轉貸給其他企業以賺取利差。這樣,政府優惠貸款中就有相當一部分並未用於風險投資,從而背離了政府設立該計劃的初衷。(2) SBIC計劃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政府作為風險投資主體就意味著政府將對投資機會進行直接評價和選擇,而大量研究都表明政府常常並不具備這種能力。(3)中小企業投資公司由於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又缺少對風險投資家的激勵機制,難以培養和吸引高素質的風險投資人才,因而造成管理不善和嚴重虧損問題。
因此,政府應盡量避免直接介入風險投資的市場活動當中。政府資本作為風險投資主體,應當只是一種發展產業風險投資過程中的過渡形式。政府資本在產業風險投資進入良性運作之後應考慮逐步地縮小其所佔比例,甚至是全部退出那些具有市場競爭性的產業領域。從長遠來看,應當積極引導民間投資進入產業風險投資領域,並最終為企業成為創新主體構建基礎條件。與此同時,產業風險投資的發展又離不開政府的引導與扶持,政府應該創造有利於風險投資發展的外部環境,推動我國的風險投資事業的發展。
總體而言,政府在培育風險投資體系中可以採取的措施包括:
1. 為了激勵機構資金在企業初創時期以及在高技術企業中的投資,政府需要採取一些直接措施以提高此類投資的收益水平。這事實上也是許多國家都採取稅收優惠計劃以降低風險資本的獲得成本、提高產業風險投資的平均收益率水平的重要原因。這類措施將大大降低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財務成本,進而推動資本投資的快速增長。
2. 控制或降低投資者所承受的風險,以保護投資者利益並維持投資者參與高技術風險投資的積極性。這方面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強並規范財務信息披露,增加風險企業的信息透明度;由政府直接成立特定機構或授權一些組織來對企業業績及投資價值進行正式評價,從而降低中小投資者的評價成本,並彌補中小投資者在專業知識上所存在的欠缺;建立投資損失補償計劃,以激勵投資者更為積極地參與產業風險投資活動。
3. 增加風險投資的流動性。由於風險資本存在著周期性特徵,因此能否有效地兌現資本收益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各國政府為了促進產業風險資本的順利循環以及增量風險資本的進入,就必須考慮建立起有效的風險資本退出機制,以增加風險資本的流動性。
4. 培育企業家精神和社會氛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家的存在是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的前提,而這有賴於在整個社會培育起重視創新活動的社會文化和氛圍。對於高技術產業的發展,這一點尤其重要。
二、機構投資者與戰略投資者的培育
如何在產業風險投資體系中培育機構投資者與戰略投資者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事實上,美國風險投資業的大規模興起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機構投資者的形成與參與。由於產業風險投資具有風險大、收益期相對較長的特點,因此使得產業風險資本比證券市場更依賴於機構投資者。1997年,美國風險投資當年投入額達到122億美元,其中62%被投入到高科技企業。其中,養老基金所佔比例為40%。美國機構投資者主要包括養老基金、大學教育儲備基金以及各種非贏利性基金會,這些機構投資者傳統上相當保守,主要投資於債券和高紅利股票。這一方面是因為聯邦和州政府出於謹慎考慮所制定的法規限制,另一方面是因為人們一般認為投資於新興企業風險過高且難於監控。因此,美國創投事業在早期主要依賴於個人投資者。但自60年代末期特別是1976年之後,風險投資可能帶來的豐厚回報,促使政府放鬆了這方面的管制,如允許將2%-5%的養老基金投資於新興企業,於是這些機構投資者成了風險投資的主要來源之一。
對於我國而言,我國產業風險投資自發展初期就存在著兩個重要的問題,一個是缺乏長期資本的介入,二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還遠未成熟。事實上,這兩個問題是相關聯的,因為產業風險投資中長期資本的供給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機構投資者尚未有效形成所導致的。因此,培育機構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是一個相當迫切的問題。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對於改變我國目前證券市場存在的諸如股權結構不合理、流通性差、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將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機構投資者的培育與成熟,可以增加證券市場資金存量和增強證券市場整體風險承受能力。
具體而言,我國目前尚未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風險投資基金,而養老基金和保險基金目前也僅僅是初步地介入證券市場投資。而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非國有資本存量增長非常迅速,它們目前可供選擇的投資渠道還很不足,許多資金都轉向股票市場。這部分資本存量可以考慮逐步引入產業風險投資領域,以促進我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借鑒國外發展產業風險投資的經驗,我國可以在控制金融風險的前提下,逐步地允許養老基金和保險基金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參與產業風險投資活動,這樣可以使這些具有長期資本特性的資金介入產業風險投資領域。
其次,為了推動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我國近年來已經開始在公司上市過程中引入"戰略投資者",以期樹立長期投資理念。在發展產業風險投資的過程中,引入戰略投資者無疑是一個現實的選擇,尤其是引入一些具有良好市場業績的上市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這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和財務資源,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這種做法使公司更為關注企業的長期業績增長和成長性,而改變我國目前投資領域內普遍存在的短期傾向。
三、個人投資者在產業風險投資中的角色定位
在非正式風險資本市場中,個人風險投資者(business angels)主要投資於初創企業和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的企業。英國內閣辦公室科技顧問委員會指出,"一個由私人風險投資家組成的活躍的非正式風險投資市場是企業經濟興旺的前提條件"。據歐美國家估計,與機構投資者相比,它們所投資的企業數量為20~40倍,但在中小企業中的投資金額要比機構投資者高出5倍。就中小企業投資金額而言,英國非正式風險資本市場要比機構風險資本市場高出2~4倍。這充分表明,盡管養老基金和保險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在產業風險投資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個人風險投資家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正如一些研究學者所指出的,在傳統類型的風險投資領域,個人投資者一直是主要的參與者。這些個人風險投資家不僅具有一定的私人資本,而且往往在技術、管理、金融或法律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他們除了向風險企業投入資金之外,還積極參與風險企業的運作和管理。由於其投資的權益特性,他們對公司的成長性和發展潛力比當期利潤更為關注。
個人風險投資家的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就是傾向於介入高技術中小企業,而這往往是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缺乏積極性的領域。Caston調查發現,英國大約13%的個人風險資本家曾投資於高技術製造業,而其中6%只投資於高技術公司。
對我國而言,充分發揮個人投資者在產業風險體系中的作用包括兩方面的含義。首先,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逐漸出現了一個階層,他們已經基本完成了個人原始資本的積累過程,並且在企業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專長和經驗。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效地引導和鼓勵這些個人參與產業風險投資活動就成為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其次,我國目前城鄉居民儲蓄水平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社會層次資本供給水平也日益增大,迫切需要一些合理的投資途徑。但由於我國資本市場和證券市場尚處於發展之中,我國投資者在整體上尚缺乏理性投資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一條可行的途徑就是由一些專業投資管理機構來對投資者的集合資本(pooled capital)進行管理,產業風險投資基金的設立將成為一種合理的選擇。它將為廣大普通投資者提供參與產業風險投資活動的金融工具。
四、發揮高技術企業在產業風險投資領域的作用
必須指出的是,把美國近年來風險資本的增長完全歸功於法律環境上的變化將容易使人產生誤解,因為在同一時期,風險資本的需求方也發生了顯著的增長,尤其是在微電子技術上的技術革命更加劇了這一點。換言之,目前大多研究和分析都著眼於風險資本的供給,而較少考慮風險資本的需求方即高技術企業在發展產業風險投資體系中的作用。從我國的現狀來看,1994年,我國高科技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8%,遠遠低於同期發達國家的水平。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我國高技術中小企業因缺乏財務資源的支持而未能充分地發揮其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其結果之一就是使得我國產業風險投資的成長缺乏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對於高技術中小企業而言,財務資源不足是一個普遍的問題,這主要是由如下原因造成的:首先,高技術投資具有較大的風險性和收益不確定性,這使得採取穩健性原則運作的傳統金融機構在提供融資上缺乏積極性;其次,高技術企業和項目由於涉及到較為復雜的技術特性,對其價值及投資收益的評價需要較強的專業背景和經驗,而這也恰恰是一般的金融機構所不具備的;再者,與傳統製造業不同,高技術中小企業主要是以無形資產為主,其有形資產相對比例較低,這使得它們在向商業銀行申請抵押貸款時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除此之外,我國高技術中小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總體而言,我國高技術企業盡管在數量上發展迅速,但規模普遍偏小,這使得高技術中小企業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力難以進一步提高。形成這個問題的原因除了高技術企業自身存在的不足,其中之一就是近年來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股票市場對投資者具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為了提高股票市場的投資收益,一些證券機構對高科技概念進行了一些炒作,這導致我國高技術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泡沫成分,許多所謂的"高科技公司"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高技術企業。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廣大投資者對高技術企業價值的認同感,對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的長遠發展非常不利。
五、積極發展產業風險投資領域的中介機構及其網路
在現實的市場經濟體系下,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對稱問題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因而信息的獲取成本就成為市場交易成本的重要構成部分。產業風險投資由於其所涉及的技術以及財務特性,使得風險投資活動中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問題更為嚴重。由此造成的後果之一就是難以在產業風險投資過程中建立起有效的監督機制來消除和防範道德風險。因此,在創投項目、風險資金、股權三者之間,必須有特定的組織或機構來提供大量的中介信息和中介服務,這將直接影響到整個風險投資市場體系的運作效率。因為從國外產業風險投資的運作實踐來看,妨礙他們對創新的金融支持的並不是資金的缺乏,而是由於缺乏合適的投資項目!'#。就政府而言,為了促進產業風險投資的健康發展,政府首先應當努力發展風險投資中介組織,使普通投資者能夠獲得必要的流動性,並能夠把閑散資金投入到回報率比較高的風險投資中。其次,努力採取措施降低風險投資的信息成本,防範道德風險發生。政府在其中可以採取的措施包括對高新技術成果進行正式評價以及加強推行企業財務信息披露制度等等。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風險資本市場較為發達的國家,存在著大量的風險投資者網路,其中的大多數是由政府或非贏利性機構經營的,也有少數是處於商業目的建立的。典型的如1973年成立的美國全美風險投資協會(NVCA, 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第一風險公司(Venture One Inc.)、英國風險投資協會(BVCA)和加拿大風險投資協會(CVCA)。全美風險投資協會是美國最大的風險投資協會,會員均為風險投資公司,目前擁有240家會員(全美有600~700家風險投資公司),主要靠會費收入和一些專業會計師及律師事務所的募捐運作,後者捐款的目的是希望風險公司和風險企業成為他們的客戶。1995年,英國至少有37家個人風險投資家網路,其中大多數是由公共部門機構或非贏利性組織運作,而其運行費用赤字部分或全部由政府或公司資助。
不過,美國、英國、加拿大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對個人風險投資家網路的研究表明,除了少數例外情況,它們大多數對非正式風險資本的流動有著較為有限的影響。不過自90年代中期開始,個人風險投資家網路開始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事實上,它們的影響力取決於如下四方面的因素:(1)商業銀行在經濟衰退時期在小企業投資上出現了大量貸款損失,因此出現惜貸傾向;(2)人們對非正式風險投資市場逐漸加深認識並日益關注;(3)人們在運作個人風險投資家網路過程中逐漸積累起經驗;(4)在網路之間尤其是在區域性網路與全國性網路之間正逐步建立起越來越廣泛的聯系。
普遍認為,風險資本之所以在企業初創期和技術型企業中沒有充分的動機去投資,就是由於此類投資中相對過高的評價與監控成本,這種成本可以視為投資過程中的固定成本,因為對於小規模投資和大規模投資,這部分成本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為了降低交易費用,政府部門有必要建立起官方的風險資本評價機構,這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資者在對企業進行技術以及財務評價過程中的交易費用。
對於私人機構,它們很難擁有足夠的技術、財務、市場專家來進行投資評估,並且聘請此類專家也會使成本上升,由此導致許多評估存在著依賴於主觀判斷的傾向,這客觀上也阻礙了人們對高技術初創企業的投資積極性。
不過也存在一些例外的情形。據英國貿工部的調查,多數風險資本家並不主張成立政府所屬的創業評估機構,這與其風險資本發投資趨向有著很大關聯,因為在英國絕大多數的風險投資都是針對於企業的擴張階段以及管理層收購。
我國目前產業風險投資的中介服務機構尚處於建立過程中,這些中介機構的缺乏已經對我國產業風險投資的發展形成了制約。這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1)由於中介機構普遍處於建立初期,因此許多風險投資公司在運作過程中經常面臨投資項目信息不足的問題,使得資金的供給方與項目的供給方之間難以實現匹配;(2)中介服務機構的缺乏還使得信息披露機制和渠道效率較低,造成對風險項目或風險企業的評價成本過高,這將大大抑制個人資本參與產業風險投資活動的積極性。
必須指出的是,所有現有證據都表明,為了有效地運作,風險資本的天使投資者網路如果沒有來自私有部門或政府部門的資助是無法完全自負盈虧的。因此,在我國產業風險投資網路的建立過程中,政府可以通過提供財務資助的辦法來支持其運作,從而為產業風險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所必需的基礎構架。
六、結論
風險投資業要真正成為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的資金支持體系,必須擁有充足的風險資本供給。因此,拓寬資金來源,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努力使民有資本在風險投資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發展我國產業風險投資的重要工作。政府應當發揮政府風險投資對其他投資主體的市場導向作用,採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來創造條件,吸引總量已經超過六萬億元的私人資本流向風險投資企業,使私人資本成為我國產業風險投資的主要來源之一。
針對我國產業風險投資缺乏長期資本介入的現狀,培育機構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借鑒國外發展產業風險投資的經驗,我國可以在控制金融風險的前提下,逐步允許養老基金和保險基金等具有長期資本特性的機構投資者以及一些具有良好市場業績的上市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來介入產業風險投資領域。
與此同時,為了解決產業風險投資體系存在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問題,我國必須逐步建立和完善產業風險投資中介機構及其網路,努力採取措施降低風險投資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以提高整個風險投資市場體系的運作效率。
㈥ 如何成立基金會
一、建立一家基金會需要遵循以下流程
1、 決定基金會的宗旨。每個基金會應該有一個表述存在原因的落在紙面的宗旨。
2、 組建理事會。初始的理事會將通過規劃和籌資幫助工作團隊把基金會背後的想法變成現實。隨著基金會的發展成熟,理事會的性質和組成人員也會改變。
3、 起草章程。章程是理事會的運營規則,應該在基金會的早期發展過程中由理事會通過。
4、 准備注冊需要的原始基金,原始基金必須為到賬貨幣資金。
5、 選擇一個業務主管部門,獲得業務主管單位同意設立的文件。根據最新的政策,一些地區不需要再找業務主管單位。
6、 尋找辦公場所,招募合適的工作人員。
7、 填寫法人登記申請書,確定在哪個民政部門登記,向民政部門提交法人登記申請書。國務院民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是基金會的登記管理機關。
8、 進行戰略規劃。戰略規劃表述了基金會潛力的願景。戰略規劃應該描述出實現這個潛力所必需經過的步驟,決定要實現這個機會需要什麼樣的工作團隊,確定至少一年內的項目和運作優先事項。
9、 制定預算計劃和資源開發計劃。財務監管和資源開發(如籌資、獲得收入、吸收會員會費)是理事會的最重要職責。實現戰略規劃需要的資源必須在預算和財務計劃中描述清楚。
10、 建立基金會正式文件的存檔體系。登記文件、理事會會議記錄、財務報告和其他正式文件都應該妥善存檔。
11、 建立會計體系。基金會財務的盡職管理需要一套已經確立的可以滿足現狀和未來需求的會計體系。
12、 提交稅收減免資格申請。
二、個人募資行為是可以成立基金會的
1、根據募集方式的不同,可以將基金分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是指可以向社會公眾公開發售的一類基金;私募基金則是只能採取非公開方式,面向特定投資者募集發售的基金。
公募基金主要具有如下特徵:可以面向社會公眾公開發售基金份額和宣傳推廣,基金募集對象不固定;投資金額要求低,適宜中小投資者參與;必須遵守基金法律和法規約束,並接受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
2、與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不能進行公開的發售和宣傳推廣,投資資金額要求高,投資者的資格和人數常常受到嚴格的限制。與公募基金必須遵守嚴格的基金法律和法規的約束並要求接受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相比,私募基金在運作上具有較大的靈活性,所受到的限制和約束也較少。
3、它既可以投資於衍生金融產品,進行買空賣空交易,也可以進行匯率、商品期貨投機交易等。私募基金的投資風險較高,主要以具有較強分析承受能力的富裕階層為目標客戶。
(6)中小投資者基金會擴展閱讀:
1、公募基金會,是指面向公眾募捐的基金會。按照2004年2月4日國務院第38次常務會議通過的《基金會管理條例》的總則第三條定義,基金會分為面向公眾募捐的公募基金會和不得面向公眾募捐的非公募基金會。公募基金會按照募捐的地域范圍,分為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和地方性公募基金會。
2、2004年,中國頒布的《基金會管理條例》中第三條對公募的定義,即面向公眾募捐。公募基金會按照募捐的地域范圍,分為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和地方性公募基金會。對於公募性組織而言,資源獲得來自於公眾的志願性捐贈,不具有財政機制的強制性和市場機制的交易性,而是公眾的捐贈意願來決定。
3、公募基金會的公信力,概括而言,就是公募基金會公開說明組織所獲各種資源的流向,以及說明各種運作是否有成效、是否符合組織宗旨及其社會承諾,用來證明其為可靠組織。
㈦ 基金的基本知識
什麼是基金
基金,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上這樣解釋:「為興辦、維持或發展某種事業而儲備的資
金或專門拔款。」這類基金必須用於指定的用途,並單獨進行核算,如扶貧基金,教育基金,見義勇為獎勵基金, 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基金等等。
這里的基金與上述含意不同,是「證券投資基金」的簡稱,是一種投資理財工具。其特點有以下幾
方面。
1.專家理財 理財是人們當代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抵禦通貨脹,使金融資產保值增值,應該和必須進行投資理財。但是作為普通散戶,既缺乏足夠的理財知識,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打理。投資基金就是花少量的費用,由基金公司的專家為你投資股票、債券和其它金融市場上可以投資的工具。
基金公司擁有一批既有較高學歷、又有豐富投資經驗的專家。他們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分析判斷能力,能及時掌握大量的信息資料, 能對金融市場上各種品種的價格變動趨勢作出比較正確的預測,最大限度地避免投資決策的失誤,提高投資成功率。對於那些沒有時間,或者對市場不太熟悉,不可能專門研究投資決策的中小投資者來說,投資於基金,實際上就可以獲得專家們在市場信息、投資經驗、金融知識和操作技術等方面所擁有的優勢,從而盡可能地避免盲目投資帶來的損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曾說「基金作為專家理財的機構投資者,行為比較理性,防範風險的能力也相對較強,有利於市場的穩定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基金可以吸引更多的人進入資本市場。散戶通過購買基金,把錢交給基金管理人去替他運作,基金發揮出專家理財的優勢,既可以減少散戶的成本,又可以避免較大的風險。」因此,由基金公司的專家代為理財,在股市下跌時可以賠得少些,而在股市上漲時可以賺得多些。
2.集合投資 股市中有所謂「莊家」, 就是那些持有巨資的機構或大戶, 具有直接或間接操縱市場的能力,莊家通過各種手段盈利,給某些中小投資者造成損失。個人可用於投資理財的資金有限,金額較小,相對於資金雄厚的機構投資者和腰纏萬貫的大戶,處於弱勢地位,往往容易受到傷害。基金投資進入門檻低,只要1000元就可購買,但是集中大量中小投資者的資金,基金公司在投資活動中就處於強勢相地位。
3.收益共享,風險共擔
基金公司的客戶越多,代客理財的資金額越大,收入越多,經濟效益就越好。因此一般正常情況下,基金公司必然會竭誠為客戶盈利而精心操作,以提高信譽和知名度,增加客戶,擴大資產總額。在基金盈利的情況下,收益共享,公司和客戶兩全其美,皆大歡喜。在基金虧損的情況下則風險共擔。
4.基金是股票和債券的組合
基金的投資范圍,概括起來是:股票、債券和法律法規允許的其它投資工具,包括貨幣市場的生息工具如大額存款和央行票據等,而主要是股票和債券的組合。 「不能將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這是證券投資的箴言。但是,要實現投資資產的多樣化,需要一定的資金實力。對小額投資者而言,由於資金有限,在股票投資時只能限於少數幾只股票,當股市下跌或上市公司財務狀況惡化時,本金將會受到很大的損失,而基金則可以幫助中小投資者解決這個困難。基金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在法律規定的投資范圍內,以科學的投資組合把資金按不同的比例分別投於不同期限、不同種類的有價證券,把風險降至最低程度,比單筆投資於某種股票的風險要小得多。
綜觀當前市場上的投資渠道有,股票、債券、基金、貴金屬(黃金和白銀)、商品期貨、股指期貨、外
匯、收藏和權證等,其中除基金外,都需要有較深的知識和較豐富的操作經驗,起點門檻要求較高,一般
業余中小投資者難以介入。而基金則從以上內容和可以明顯看出是適合大眾投資的工具。
㈧ 投資基金會盈利嗎
正在熊市中投資基金同樣會虧損.
現在不是買基金的時候,連續的熊市基金什麼時候買進去都會虧損被套.建議持幣迴避風險.而基金要扭轉熊市要等到大小非解禁高峰期過後的2011年了.
基金以股票型基金為主,也就是說投資基金的投資者要密切關注股市的動向,如果股市仍然無法扭轉熊市的頹勢繼續震盪下行,那作為基金投資者也應該和股票投資者樣,在大盤反彈結束前後,逢高贖回基金,但是基金和股票又有區別,股票比較自由想賣就賣,但是基金就比較復雜更在意長期持有,所以基金投資者的理性投資心態是和股票一樣,做趨勢,如果市場在熊市中選那支基金倒成了次要問題了,因為基金也是虧,所以介入的時機和撤退的時機成為基金投資者的必須要學習的東西.
那天大漲170多點源於主力在市場上放出了多個版本「利好」傳言基本如下:
1、證監會「二次發售」解決大小非 (證監會相關人士已經表態,二次發售只是打散大小非使解禁的集中度降低,不限制大小非解禁,同時表示,限制大小非是違背股改精神和市場的行為國家不會限制的,該消息屬於重大利空,如果有投資者能夠看懂?)
2、融資融券的可能在奧運後出台(沒得到證實)
3、摩根大通龔方雄放言政府將出台千億級的經濟刺激方案(周二該黑嘴表態所謂的千億級經濟刺激方案只是自己認為國家應該出的,不是國家有出的計劃和想法,該傳言也遭到了李嘉誠的否認,勸投資者理智點面對現在的行情,他認為到09年為止股市不會太理想,投資者要謹慎介入)
4、據非常接近證監會高層人士可靠消息,將於8/2*宣布印花稅即日起調整為雙向徵收0.05% (沒得到證實)
5、暫停三個月的新股上市審批 (沒得到證實)
6、國家平準基金將入市救市(相關發言人表示,平準基金現在還沒組建,而且組建的資金來源暫時無法確定,所以較長時間內不可能入市,中等利空)
而傳言始終是傳言,利好謠言並沒有出現,大盤出現了意料中的回落,把那天大漲跌掉了一大半,而新的資金統計大漲當天靠謠言的掩護基金、保險和QF2凈減倉40.8億,而這幾個交易日累積估算凈減倉在150億左右,注意風險了,如果基金真的這么看好後市行情不該現在減倉。機構出貨的意志和之前一樣堅決,出謠言就是機構出貨的時候。在紅七月行情進行過程中有過無數的眾多利好傳言帶來了游資推動的那波行情,但是結果呢?都要到8月底了傳言的利好都沒出來.所以穩健的投資者建議等待官方公布利好後才介入穩健獲利,而不要被游資和減倉的機構忽悠了,每次真正有利好政策出來的時候,政府都是悄悄的進村,而沒有出現過提前一個多月干叫喚的情況,是機構製造謠言方便出貨還是真的有利好,多思考下吧,再考慮自己是不是要介入。大盤出現了連續5個交易日的均線壓制震盪走低行情,就算又傳出什麼利好謠言再沖一波,沒兌現的情況下,還是會去2000點的.請參考前幾次運行情況,防止連續多個交易日出現均線壓制震盪走低行情後破位大跌。控制倉位控制風險,大盤短線又要選擇方向了。
之前我一直談到的要防止出現的奧運見光死行情,還真的在8月8日出現了,非常的遺憾,雖然在心理上很不能夠接受,本人也曾經對8號當天有過期待,期望這一天真的能夠如大多數股友的願望出現紅盤,這樣股友們的損失又可以減少一些了,雖然技術面已經很難看了,讓人不相信8號會有行情,最終行情的發展情況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最遭的情況_大盤破位,股市的運行規律戰勝了謠言帶來的游資推動的反彈,這也是這次反彈我一直在反復提醒朋友們風險的地方,也是我一直被人質疑的地方,說我為什麼每次反彈只看空不看多,我只能夠說大級別反彈的條件不充足,所以我不看好,如果只根據書上寫的,現在跌了這么多了該有如書上說的大級別的反彈了,那這種判斷大盤的依據我不認同.股市隨時在變,人要隨時去適應,如果股市真的如書上寫的在運行和發展,那應該不會有這么多人虧錢.只有支持反彈的條件出現了我才會修正觀點.(越是散戶期待的的東西,可能就越有可能被機構利用來出貨,奧運題材就是這么個東西,沒實質的利好作用,只是題材,掩護機構出貨而已,而在奧運後由於沒有什麼大的題材來掩護出貨,所以,這個題材對於畏忌大小非的眾多機構來說是最後的一個大規模減倉的機會了,在平時機構出貨可能會遇到散戶同時拋售的壓力,而奧運期間由於散戶對未來行情有所期盼不會輕易和機構比起出貨,會給機構提供一個少有的較為輕松的出貨環境,所以,謹慎相信股評的抄底評論,股評喊抄底的時候往往是機構要出貨的時候,謹慎樂觀奧運行情). 而基本面投資者現在也將面臨一個壞消息878家公司半年報:雖然每股收益小幅度增長1分錢,但是增速已經大幅度減緩,凈利潤增長現金流下降,降幅高達64.47%,但總體現金流下降並不意味著所有的行業現金流都出現下降,如採掘業上半年現金流同比就有較大增長。這也是美國次貸危機和中國宏觀調空的的雙重作用,隨著宏觀調空的繼續深入,業績面支撐股市上行的壓力更大,在遇到大小非解禁的高峰期將近,大盤長期趨勢不樂觀.
大盤靠謠言帶來的大漲,又於預料中的沒有兌現,短線資金再次出局,奪回來的10日線輕松失守,如果短線繼續維持弱勢運行,那大盤又要選擇方向了,如果傳說中的利好繼續是傳說,那到2000點就不是傳說了.由於市場面臨的資金面壓力仍然巨大,隨著大小非的解禁高峰期即將到來,如果市場仍然是靠游資放出的謠言或這些假利好來做行情,那我還是不改對大盤後市的看法,一沒資金,二沒信心,三沒實質性的政策,股市靠什麼去完成書上說的中級大反彈.政府如果繼續維持新華社的觀點不出實質性利好,短線看低2000點,中線看低1500.大盤短線已經到了破位後的轉折點了只有在量能快速放大的配合下並突破站穩10日線才有希望看高2500,突破不了站不穩,短線可能再次破位看低2000.順勢而為吧.沒人喜歡熊市,但是,不得不面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