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吳恩達究竟是人工智慧的佈道者還是賣水人
Deeplearning.ai、Drive.ai再加上最近的Landing.ai,吳恩達夫婦幾乎要把.ai系列注冊全了。
不過從吳恩達從斯坦福到谷歌再到網路,離職網路後又創立了Deeplearning.ai和Landing.ai的經歷,倒是受到了頗多爭議。
討論吳恩達究竟是人工智慧的賣水人還是佈道者根本沒什麼意義。能號召企業向AI轉型,藉此創造工作機會,並向渴望機會的人提供進入路徑,這已經是一個佈道者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情。即使吳恩達能從中獲得收益,又有什麼錯呢?
我倒是覺得,吳恩達的職業路徑是一個很好的範本。大企業對頂端人工智慧人才的需求總有一天會達到飽和,教授和學者們如果自己創業,拿到融資倒是不難,可如何把演算法變成可售賣的商品卻沒那麼容易。像吳恩達這樣,以服務提供者的方式在更多地方挖掘出人工智慧落地場景,再培養人才送上這些崗位,可能會是教授們另一條更順遂的商業道路。
Ⅱ 百度風投首筆投資:AR與人工智慧協同潛力巨大
2月14日,網路風險投資公司正式宣布,其參與了美國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公司8I的,B輪2700萬美元融資,而這也是網路風險投資公司的首輪投資,而這也是繼陸奇加盟後網路首次投資動作,因此對於網路來說也有著較高的戰略意義。
作為首次投資,網路為何獨獨選擇了AR?
一,AR風口來臨,搶占技術升級的時間點
去年可謂是AR元年,「pokemon go」這款知名的AR游戲,火爆全球,最高時段平均每天有3000萬的用戶在線。同時另一方面,在國內支付寶在12月底也上線了AR紅包,也曾火爆一時,而QQ也隨後跟進創造了上億用戶參與的奇跡。
因此,可以說去年是AR爆發的元年,「pokemon go」完成了第一輪對於用戶的教育,用戶對於AR有了初步的感知與使用習慣。但是另一方面當前無論「pokemon go」還是AR紅包,本質上依然不是真正的AR技術,其目前來說只是圖像識別+LBS技術的重合,從技術維度上來說並沒有太多難度。
因此,當前的AR游戲雖然火了一把,但是在技術上依然處於初級階段,還有更大的機會存在,在今年年初1月網路方面就專門成立了增強現實實驗室(AR Lab),意在開發更多的潛力,而此次投資同樣是技術驅動的8I公司,則意在搶佔AR技術升級的窗口時間。
二,AR與人工智慧協同的想像力巨大
網路首席科學家吳恩達表示,8I的技術和產品將會與網路各個產品進行廣泛的應用。
阿里與騰訊,盡管另外兩方也分別投資了magicleap與Meta這兩家AR公司,但是目前為止依然只是投資而已,目前尚未與自身業務有結合之處,而這也和各自基因不同有關。
但是網路則有著人工智慧的技術優勢,該技術優勢聯合AR技術,則有著巨大的潛力。在此前的《最強大腦》中,網路人工智慧機器人小度與最強大腦的選手們對戰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項目,最終戰勝了人類選手,展示出了其目前技術水平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強的階段。
8I公司專注於AR領域的3D人物呈現,致力於實現大規模、低成本、高精度的呈現3D人物,已成功開發一系列圖像捕捉、拼接和壓縮核心演算法,並且在應用方面已經進入到了真正的實踐階段,此前已經與歐萊雅、時代等公司有了較多的合作。
因此8I公司是一家以技術驅動實際應用的AR公司,而網路同樣也是以技術驅動實際落地的公司,雙方在出發點以及最終的訴求上不謀而合,因此雙方必然會在不久的將來就進行落地的實踐。
此前說過,AR紅包在技術上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依然能夠火爆一時,而輔以更強的AR技術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結合,則很有可能出現下一個現象級產品。
三,萬物聯網,「AR+」正在崛起
移動互聯網讓每一個人得以擺脫PC電腦的束縛,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聯網,而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同時也更為深刻的改變了營銷傳播的方式,營銷開始大量的從線下報紙、雜志轉移到線上平台,並且開始擁有了效果監控轉化等等傳統時代所無法做到的功能。
而未來更多的物理世界同樣會聯網,這也給AR帶來了巨大的機會,目前互聯網營銷的方式依然單一,始終是圖文推送的形式,用戶互動依然匱乏,物理世界聯網的驅使下,AR則可以開啟極為多元的互動方式。
AR+互動,第一層是利用AR技術對人臉進行簡單的美化變形,諸如FaceU、Snow這樣的產品,在原視頻的基礎上對人臉進行大頭貼式的改造。第二層是通過AR技術,對物體進行指定的動畫觸發,例如此前網路與肯德基合作的AR點餐營銷策劃,用戶通過拍攝肯德基的食品觸發對應的動畫,而去年網路也已經和賓士、伊利、蒙牛、歐萊雅等企業進行了AR合作。
AR+地理空間,「pokemon go」、AR紅包均是AR與地理位置結合的成功案例,通過結合地理位置的商家,讓AR與營銷進行有機結合,目前看來擁有3.48億月活的網路地圖有著巨大的機會,通過與AR的結合,來實現更大的商業價值。
AR+展示,這點可以應用在旅遊方面,例如當用戶拍攝某個景點時,就會出現對應的該景點AR全景,並且全方位的展示其過去以及現在的各種信息。此前網路就通過AR技術復興了朝陽門的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北京朝陽門的過去歷史,這一應用在未來的旅遊行業有著階段的前景。
此外,還有各種「AR+」出現,如同「互聯網+」一樣,增強現實AR作為一項全新的技術,不像虛擬現實VR那樣完全脫離現實,其有能力介入到各個產業之中,實現更大的商業價值。
結語:
「AR+」正在崛起,目前的AR技術依然只是初級階段,而網路從成立AR實驗室,以及諸多AR項目的推進,再到本次對於8I公司的投資,則是對前沿技術窗口期的搶占,而同時網路自身在人工智慧領域擁有諸多建樹,最後將人工智慧輔以AR,很有可能誕生下一個現象級產品。
作者「首席發言者」
Ⅲ 什麼人未來5年投入21億布局AI
2月8日據道稱,億萬富豪Mike Novogratz正在推出全球首個數字貨幣商業銀行,目前融資達2.5億美元。據知情人士消息,富士康CEO郭台銘也參與了本次投資。投資人通過一家將上線多倫多股票交易所的控股公司購買Mike Novogratz的Galaxy Digital公司的股票。Mike Novogratz剛被福布斯評為十大數字貨幣富豪第十名。
後來在2017年上半年,鴻海集團先後投入了2700億元新台幣投資建設廣州10.5代面板廠,以及以3萬億日元搶標日本東芝半導體,郭台銘表示這都是為了進行AI上的布局。
Ⅳ 有人能比較一下Coursera版本和斯坦福CS229嗎
1、CS229是錄制於2008年課堂上的視頻,內容上和教程形式上,更傾向和學生互動,節奏較快,需要結合課堂筆記來吸收消化,目前網易雲課堂已經下架中文翻譯版本,原文版目前可以再B站看見點這里。其次,229在美國大學里,屬於研究生的課程編號,適合一定基礎,至少你需要明白,兩個矩陣是如何相乘 的。
2、Coursera上的版本,面向全世界所有喜歡AI的朋友,拍攝於12年,14年最火,比較適合所有的初學者,講解的深入淺出,側重於基礎的理解。其中有很多例題,跟著一起做,同時還有社區可以一起討論,學習形式開放活躍。CSDN也有許多人做了筆記,可以查閱的。
請參考。
Ⅳ 人工智慧是不是「偽科學」 吳恩達是誰
人工智慧不是「偽科學」,但是研究人工智慧的人如果弄虛作假,那就是「偽科學」。網路首席科學家吳恩達提出人工智慧也能具備意識,是一種暢想吧,也許可以實現一些簡單的意識,比如自我修復,尋找自己的工作夥伴等。人工智慧技術當前的進步更大程度上源於計算機科學原理,而非神經科學原理。以後最有價值的應用可能是對人體的器官進行修復,最有爭議的應用可能是軍事機器人。
Ⅵ 全球頂級AI團隊已攜手中聯重科開拓智慧農業嗎
2018年7月31日,總部位於長沙的中聯重科宣布與吳恩達教授的人工智慧公司Landing.AI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在農業領域展開合作,共同研發基於人工智慧(AI)技術的新產品,打造一支頂尖的人工智慧技術團隊,助推中國農業機械向高端智能化發展。
此次雙方的合作主要涵蓋技術合作與人才培養兩大方向。技術合作上,Landing.AI將為中聯重科農業機械和其他領域提供人工智慧技術的戰略,雙方將共同開發數款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農業機械產品。人才培養方面,Landing.AI將幫助中聯重科招聘、培訓,為其建立一支專業的人工智慧技術團隊,讓中聯重科持續運用人工智慧技術服務企業的發展。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表示,用新技術改造裝備製造,由傳統而新興,由傳統而智能,由傳統而靈動,中聯重科對擁抱新技術充滿期待。
成立於1992年的中聯重科誕生了諸多引領全球行業發展的技術和產品,如曾掀起了全球混凝土行業新材料革命的碳纖維材料技術,以及吊裝精度控制在2毫米之內的超大型3200噸履帶起重機等。近年來,中國農業機械化雖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但中高端農機產品不多,低端產品過剩。目前,中聯重科正在加大對農業機械的投入力度,並向智慧農業方向發展。
全球農業產業正處於「技術革命」的風口浪尖。「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人工智慧將為農業的未來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因此,我們先行一步選擇與全球頂尖團隊合作。」中聯重科研究院副院長陳擁軍表示。
據了解,雙方聯姻後將首先研發數款由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的農業機械產品,這些設備利用機器學習將具備在作業現場自我智能決策的能力,將產品的智能控制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Ⅶ 吳恩達與郭台銘握手合作,下一步是用AI淘汰富士康工人
這種說法不準確,總體上來看,AI取代人類做一些操作類的工作是一個大趨勢。但不能說吳恩達和富士康合作就是為了淘汰富士康的工人,這種認知太過於片面膚淺。如果真富士康真的想淘汰工人,直接花錢安裝自動化生產線就夠了。富士康既然找了吳恩達,肯定是在人工智慧大的時代背景之下,為人工智慧和製造業的結合尋找一些可能。
當然對於普通人而言,是時候改變自己的思維,積極擁抱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目前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人類一些簡單的操作類的工做,被機器所代替是大勢所趨。所以不僅僅是富士康工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去思考如何迎接即將到來的AI時代。
Ⅷ 2016盤點之AI:一面是理想,一面是現實
2016年對人工智慧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一年,或許在技術領域的感知並不明顯,在商業層面的「成功」卻是前所未有的。
從年初AlphaGo和李世石的圍棋大戰,到一場場和人工智慧有關的發布會,再到剛剛完結的《西部世界》第一季。我們先是被人工智慧所震撼,然後被人工智慧的商業化所俘虜,最後又為人工智慧的未來所恐懼。這裡面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也有科技巨擘的野心,不管怎樣,人工智慧終於跳出了實驗室的禁錮,成為活躍在科技領域的核心力量。
聚焦到2016年這個時間點來看,人工智慧最耀眼的還是商業化的起步。然而,在人工智慧被做各種加法、各種布局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現象。筆者將從人工智慧現狀、場景及未來趨勢盤點何為理想何為現實。
資本跑馬圈地,人工智慧的第三個紅利期
距離「人工智慧」這個名詞的誕生已經有60年,並且在上個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相繼迎來了兩個紅利期。按照這個說法,2016年前後很可能是人工智慧的第三個紅利期,更重要的是,資本對人工智慧表現出了從未有過的青睞。
Venture Capital 的調查報告顯示,截至到2016 年11 月,全球范圍內總計1485 家與人工智慧技術有關公司的融資總額達到89 億美元。同時,CB Insight公布了對美國人工智慧初創企業的調查結果,這類企業在今年的融資金額約是四年前的十倍,且被收購的企業數量迎來了近幾年的最大值。
比資本更加瘋狂且更惹人注目的還有瘋狂跑馬圈地的互聯網巨頭們。
2016年1月份,蘋果收購人工智慧初創公司Emotient,這家公司的成果在於使用人工智慧技術讀取圖片中的面部表情。
2016年5月份,eBay宣布收購Expertmaker,這是一家使用機器學習進行大數據分析的瑞典企業。
2016年5月份,英特爾收購了專門從事計算機視覺(CV)演算法的初創公司Itseez,計劃利用Itseez專業能力來創建從汽車到安全系統的物聯網(IoT)。
2016年8月份,微軟收購了一個兩年半的初創公司Genee,其主要產品是一款擁有AI技術的智能日程工具。
2016年9月份,谷歌相繼收購了用於開發聊天機器人的人工智慧平台Api.ai,距離收購視覺搜索創企Moodstock僅過去兩個月之久。
2016年9月份,亞馬遜低調收購了機器人創業公司Angel.ai,這家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成為亞馬遜「新機器人產品」的項目負責人。
當然,上述列舉的案例只是這些科技巨頭們近幾年收購事件中的很小一部分。打敗了李世石的AlphaGo出自創業者之手,亞馬遜Echo智能音響的誕生和初創公司Yap和Evi不無關系,就連曾經讓世界驚艷的Siri也是在初創產品的雛形上打造的,這些收購具有鮮明的美國互聯網色彩。同樣,中國互聯網行業對人工智慧的熱情也是如此高漲,但模式卻和美國有所不同。
網路可以說是國內在人工智慧領域「聲勢」最大的玩家,諸如網路大腦、網路醫療大腦、天智雲計算解決方案等等。以至於在今年的網路世界大會上,人工智慧成功取代O2O成為網路新的「旗幟」,再加上吳恩達、網路無人駕駛車等專家和產品的頻繁亮相,網路在人工智慧方面獲得了不小的關注。
2016年之前,阿里採取了錯位營銷的戰略,把人工智慧統一規劃在「雲服務」內來做推廣。2016年以來,阿里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動作也開始趨於高調。先是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方面「炫技」營銷,在今年八月份直接推出了ET機器人,涵蓋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情感分析等技術。
在BAT的陣營中,騰訊可以說是在AI方面動作最為「遲緩」的,直到現在令人印象深刻的動作也只有QQ互聯和微信硬體平台。不過在人工智慧技術層面,騰訊上鏡的機會並不比網路和阿里少,在今年相繼投資了數據公司Diffbot和碳雲智能等人工智慧相關的公司,或是借鑒了國外的思路。
除此之外,網易、360、科大訊飛等也把人工智慧視為新一輪的機遇,比如丁磊直言「下一個十年的方向肯定是人工智慧,比如汽車駕駛、輔助機器人等」,網易自身也推出了全智能客服系統網易七魚、人工智慧反垃圾雲服務網易易盾等。可以肯定的是,雖然國內二三陣營的互聯網公司在2016年並未有過多的動作,大多企業已經開始了和人工智慧有關的布局。
即便和巨頭相比,國內的人工智慧創業者不那麼耀眼,整個行業的春天已是不爭的事實。此前烏鎮智庫和網易科技聯合發布的《全球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6)》中,在人工智慧投資專注度最高的15家投資機構中,真格基金、維港投資這兩家來自中國的投資機構赫然在列,碳雲智能、出門問問、雲知聲等創業公司也出現了極高的頻次。雖然國內人工智慧創業者所展現出的熱度和高度仍不及美國、以色列等國家,讓人感同身受的是,幾乎在每一場科技展覽會上都不難看到大大小小的人工智慧企業。
誠然,在巨頭眼中「人工智慧」是不可錯失的機遇,對創業者來說「人工智慧」是互聯網之後的新一輪曙光,而資本也抱著投資人工智慧「一本萬利」的心態。人工智慧寄託了太多人的理想,但現實應用呢?
巨頭卡位布局,人工智慧的落地是個什麼命題?
正如開頭所說,在技術層面對人工智慧進展的感知並不明顯,至少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站出來「神化」人工智慧。可在商業層面,相比於上兩次紅利期,足以用成功一詞來形容。此前談到智能和AI,很多人喜歡稱之為偽命題,那麼在商業化如此成功的2016年,人工智慧的落地情況如何呢?
筆者在此選取了5個應用場景來進行探討。
1、智能聊天機器人
從蘋果推出語音助手Siri開始,人們對於「聊天機器人」的慾望進一步爆發,雖然和科幻電影里的「賈維斯」等仍相距甚遠,從虛擬聊天助手走向有硬體支撐的機器人已然成為2016年的成果之一。比較典型的產品有Echo智能音箱以及各種各樣的兒童陪伴機器人。或許不少人認為人工智慧在這個領域的應用至少需要五年才能逐漸成熟。值得樂觀的是,這類軟體或機器人已經能夠理解自然語言,幫助人們完成郵件、消息回復等功能。相比於只能完成特定指令的掃地機器人,微軟小冰、阿里ET等結合了雲計算和大數據的聊天機器人有著長足的進步。
2、智能APP
在Gartner不久前發布的「2017年前十大戰略技術趨勢」中,智能APP位列第二,似乎預示著人工智慧技術將出現在更多的APP中。事實上,在2016年使用到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已經開始出現,比如一些集成了人臉識別技術的支付工具、針對圖像識別技術開發的工具類APP、電商平台藉助機器識別偵查刷單行為,如此種種。根據Gartner的定義來看,運用人工智慧的形式是通過新的智能特性嵌入到某一行業的現有應用程序中,比如食品廠利用人工智慧來檢查麵包的顏色、形態和芝麻分布,並根據分析結果不斷自動調整烤箱和流程。
3、智能投顧
金融似乎是人工智慧樂於「入侵」的領域,僅智能投顧就涌現了近百家平台。顧名思義,智能投顧就是人工智慧+投資顧問的結合體,藉助大數據識別用戶的風險喜好,再通過通過演算法和模型定製風險資產組合。優勢在於費用低、服務效率高、覆蓋人群廣,且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千人千面」的理財需求。國外有Wealthfront、Betterment、Future Advisor等知名智能投顧平台,國內也出現了錢景、拿鐵財經、理財魔方等模仿者,就連記賬軟體網易有錢也開始向智能投顧轉型。不過在政策和牌照的壓力下,智能投顧能走多遠仍不得而知。
4、智能硬體
智能硬體的高潮時代應該是在2014年前後,經歷了資本看好和看衰之後,2016年不少智能硬體開始加入AI的元素。從IDC的預測來看,AI硬體收入將在未來五年內以超過60%的復合年增長率發展。不過,IDC等之所以如此樂觀,原因在於智能硬體早已不再是智能手環、手錶等可穿戴設備的代名詞,無人駕駛、機器人、無人機等成為新的關注對象。2016年,包括大疆、零度智控等都開始將無人機智能化,無人駕駛被科技巨頭和汽車巨頭擁抱。人工智慧在這個行業的發展似乎值得期待。
5、取代人工
利用人工智慧取代人工一直是人類的夙願,2016年人工智慧在這個領域的應用也比較矚目。除了前面所說的聊天機器人、應用軟體、金融、智能硬體等,不少雲服務平台也開始引入人工智慧技術。以2016年比較火爆的直播為例,傳統的內容審核機制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資源,諸如網易易盾等反垃圾雲服務的出現,結合深度學習、圖像識別、語義分析、語音識別、動作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解決了80%以上的人力投入,「機器審核+人工服務」逐漸成功UGC產品的主要形態。這大概也是人工智慧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之一。
不難發現,人工智慧的落地雖然和想像中仍有一些距離,卻也擺脫了偽命題的說法,更重要的是,其中從未少卻互聯網巨頭的身影。既選擇在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情景感知等核心演算法的研究或收購,及早在產品上應用和變現也成了巨頭們卡位布局的鮮明特點。也正是如此,幾乎可以肯定這次人工智慧的高潮不會重蹈前兩次的覆轍。
結語
2016年行將結束,或許人工智慧在某些領域仍充當著炫技的角色,或許仍有一些玩家對人工智慧寄予了不符合現狀的希望。無論如何,行業巨頭和創業者都承擔了兩個角色,即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究者和實踐者。也就意味著,人工智慧離象牙塔越來越遠,離商業化越來越近,並非遙不可及。
Alter,互聯網觀察者,長期致力於對智能硬體、雲計算、VR等行業的觀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