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最近基金走勢
漲的基金市場適合定投到工行就可以,銀行的"基金定投"業務是國際上通行的一種類似於銀行零存整取的基金理財方式,是一種以相同的時間間隔和相同的金額申購某種基金產品的理財方法。
上證50基金經理之外該基金經理還擔任了指數基金深證100ETF的基金經理,作為指數型基金的基金經理,其具有較強的指數跟蹤能力和主動管理能力。2008年1季報基金經理表示,50指數基金將繼續在嚴格控制基金相對基準指數的跟蹤誤差等偏離風險的前提下,根據對市場結構性變化的判斷,對投資組合做適度的優化和增強,力爭獲得超越指數的投資收益,追求長期資本增值。
易方達管理公司是國內市場上的品牌基金公司之一,具有優異的運作業績和良好的市場形象。公司目前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了1374億元,旗下囊括了12隻權益類基金和6隻固定收益類基金。今年以來公司權益類基金凈值排名出現了較大分化,整體業績有一定下滑,但長遠看公司中長期投資實力仍較強。
上證50ETF:上證50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於2004年1月2正式發布,指數簡稱為上證50,指數代碼000016,基日為2003年12月31日,基點為1000點。上證50指數是根據科學客觀的方法,挑選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以綜合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優質大盤企業的整體狀況。
華夏中小板:華夏中小板ETF的標的指數為深圳交易所編制並發布的中小企業板價格指數,主要投資於標的指數成份股、備選成份股。為更好地實現投資目標,還可少量投資於新股、債券及相關法規允許投資的其他金融工具。
㈡ 近期基金走勢
經濟壓力與韌性並存,情緒回暖,關注結構性機會。更多走勢信息,你可以去凱石財富看看他們的研報。
㈢ 現在的基金會走什麼樣的走勢
基金以股票型基金為主,也就是說投資基金的投資者要密切關注股市的動向,如果股市仍然無法扭轉熊市的頹勢繼續震盪下行,那作為基金投資者也應該和股票投資者樣,在大盤反彈結束前後,逢高贖回基金,其實基金和股票又有區別,股票比較自由想賣就賣,但是基金就比較復雜更在意長期持有,所以基金投資者的理性投資心態是和股票一樣,做趨勢,如果市場在熊市中選那支基金倒成了次要問題了,因為基金也是虧,所以介入的時機和撤退的時機成為基金投資者的必須要學習的東西. 導致大跌的大小非問題直接導致了資金面的失衡,空方長期壓制多方,而在這個長期趨勢中資金面被空方占據,行情自然是長期震盪走低.這就是股票為什麼老跌的真正原因.而8月後是大小非的解禁高峰期,下跌的概率大於上漲. 大盤失守2787點這個短線反彈來的關鍵支撐位後連續三個交易日無法突破,上周五表現很搶眼緣於市場再次謠傳平準基金要入市救市引發短線資金介入,而兩周前的反彈就是謠言平準基金要入馬上入市救市,不過該基金的發起人否定了這種說法,說暫時沒有入市的可能,因為還沒組建完成,而該謠言的利好並沒有沒兌現,短線資金在奧運臨近時以近乎瘋狂的賭博方式介入股市,並不理會股市存在的資金面的壓力和政策面的空白強行做多,游資有騎虎難下的態勢,短線由於大盤在搏政策的游資的推動下終於突破了2820這個壓力點位的壓制,後兩個交易日重點就是圍繞該點位展開,大盤如果反彈乏力再次失守該點位那大盤的這波反彈可能再次受阻回落,注意逢高減倉迴避風險,如果大盤站穩了該點位,大盤有有看高3176點這個壓力點位的機會. 但是這次反彈的和前幾次反彈最大區別在於,這次大盤連續幾次差點破位打開下降通道時,均出現利好謠言來救市引起游資的介入,但是事後均證明空穴來風是沒有的事,如果這波反彈全靠謠言來上攻失守的點位,而完全忽視資金面和政策面的壓力,那這波反彈的持續性仍然謹慎樂觀。雖然奧運臨近的確為游資創造了個短線做多的題材,但是,在投資時一定要注意游資的動向,如果游資撤退了就不要在等到奧運大行情的到來了。跟著游資撤退就行了。逆趨勢而動只有一個結果。 大盤現在的行情特點是市場反復靠一直無法兌現的謠言來救市,先是國家有七大救市措施出台,在沒有兌現的情況下大盤破位又出了個國家平準基金已經獲准入市救市,第二天平準基金的發起人就辟謠沒有這事...,如果一個股市的行情全靠謠言來維持震盪減緩下跌趨勢,沒有真正的實質性的措施出台,那這次反彈的目的就要多思考了,機構的目的是什麼,頻繁的製造謠言來拉高股市,最新的資金統計結果已經出來了,在這次紅紅火火的抄底行動中基金、保險和QDF2均是凈流出,在上周行情比較被投資者看好的情況下,這些主力資金的凈流出接近50億,完全在意料之中,又是個借謠言拉高出貨。而市場頻繁傳出利好謠言的真正目的也很清楚了。「拉高出貨」。既然機構在眾人期盼紅七月的情況下,在半年報做業績的情況下都保持了凈流出,雖然大盤做得比較好看,但是從機構的意圖看仍然沒有改變的跡象,長期目標仍然是降低倉位迴避大小非和宏觀政策的壓力。 因為資金面緊張導致的現在下降趨勢已經形成的情況下,投資者應該保持理智不要盲目的樂觀,股市很復雜也很簡單,復雜的是什麼因素都可能導致股市變化,但是簡單的是資金面的長期多空趨勢就決定了,大盤的長期漲跌趨勢,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漲,肯定會在下跌途中出現反彈,但是反彈的規模應該視政策面的利好消息的情況來判斷,如果還是這些非實質性的利好消息來託大盤,那每次反彈都是減倉的機會,只有針對大小非實質性的限制措施出來後,大盤才有可能緩解資金面的壓力,帶來一波中級反彈甚至反轉,只要這個導致大跌的核心問題不解決,投資者就要以反彈看待,逢高減倉,而連續超跌投資者信心的積弱使得抄底資金非常謹慎,雖然抄底資金試圖該變這種運行頹勢,但是情況卻並不是太樂觀,現在的股市並不是政府說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資金,個人覺得在大小非的陰影下現在這兩樣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輕的一年,只有3萬億的解禁資金,但是已經讓市場中的主力資金吃不消了(在主力開始出貨前市場中的主力資金一共只有3萬億,但是大小非足夠消滅它們了),雖然政府來了個基金也要講政治的說法,不過看來實質作用不大,機構繼續反彈出貨的動作沒有停止,不得不選擇邊打邊撤退的策略,來降低損失,就算在奧運前政府再出所謂的利好來阻止股市的繼續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針對大小非的實質性的解決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癢的政策的話,那在資金的多空平衡已經打破的現在的這種行情下,就算在利好刺激下奧運期間採用橫盤運行或者小幅度反彈的走勢下,投資者仍然不要太過於樂觀,因該謹慎對待,因為實質問題沒解決,資金面就會繼續緊張.如果出現政策帶來的反彈時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舉.不要去相信股評不考慮實際的大行情.由於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資金是近7萬億,2010年的解禁資金是近10萬億,而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今年的3萬億,所以,在這個導致這次大跌的核心問題解決前,資金面的壓力是不可能解決的,任何邊緣性的利好政策帶來的都只是反彈而不會是反轉,股市雖然很復雜但是其實也很簡單,股市的規律就是賣的多餘買的就跌,買的多於賣的就漲,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當資金面已經體現出來的時候為什麼有些人卻不願意去面對.別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長線投資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況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潤高達400%以上,甚至高達1000%以上時,這種成本帶來的暴利,在一個弱勢行情下,你認為大小非持有者是會落袋為安還是會繼續看著自己的利潤縮水(大小非也是投資者,利潤第一同樣是他們的理念,當長期股東這種想法只有被機構教育出來的散戶會去干)而一個長期趨勢中因為某種原因賣的力量都處於壓倒性的優勢時去談牛市什麼時候回來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實質性政策帶來的就是反彈不是反轉.由於大盤最強的支撐區域3300~3400和股評、機構口中最強的所謂永遠不會被擊穿的政策鐵底2990都已經在資金面失衡的現實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線在沒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撐情況下,反彈就是降低倉位的機會,當然如果有邊緣性的利好政策出台帶來抄底資金抄底,帶來的反彈相對規模較大當然最好,對散戶來說機會難得。嚴格控制倉位是我現在唯一要說的,逢反彈減倉是嚴謹的。有資金在手裡才有主動權,才能夠迎來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來的不是散戶,在主力都迫於大小非壓力減倉時,做為中小投資者能夠做的就是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動,機構減倉我們也要控制倉位。 如果非要談下面有什麼支撐位就看2500附近吧,其實最強的支撐位已經失守了。當然如果政府願意出台實質性的解決大小非的政策,那產生的行情就是大行情,就不是現在這種小打小鬧了,不過個人覺得不是太現實,近20萬億的資金本來政府就是想讓市場來消化,政府會願意自己來掏錢?? (對熊市操作的一些反思)首先在熊市中震盪逐漸走低是長期趨勢,利好消息只是催生反彈的一個條件而已,但是當利好消息的刺激逐漸淡化後,反彈就會結束了(而反彈高度取決於利好的大小程度),因為利好而被暫時改變的下跌趨勢將繼續下去,股市回歸其自然的規律。而在導致大跌的核心問題被解決前(大小非),股市都不可能扭轉過來,不可能產生反轉。而在連續下跌的這個趨勢中兩千多支股中處於上漲趨勢的能達到100支就不錯了,也就是說在大盤下跌時買到下跌股的概率是95%甚至以上,做為投資來說既然知道這么低的概率選到游資狙擊的股票,那還不如不去冒這個險。而選擇操作超跌反彈是在這個趨勢中講究安全系數投資者的很好的投資策略,因為在超跌後產生反彈是肯定的,沒有隻跌不漲的股市,只是反彈的規模大小而已(要根據是否有利好消息和利好消息的大小來具體分析反彈高度),而在這個反彈過程中一般以普漲為主,在這個反彈普漲過程中處於下跌的股又處於10%以下,也就是說,你隨便買支股票上漲的概率要遠遠大於在下跌過程介入股票的概率,雖然股票不能夠把這種概率做為抄股的標准但是作為對安全要求很高的投資者來說,趨勢投資是在熊市中最安全的一種投資策略。對股票把握不好的股友又想在熊市介入股票,那選擇這種策略是比較安全的。但要記住,只有超跌才能夠去抄一個短線,而一般的跌幅一般選擇觀望,中間的紅盤可能都是套人的陷阱,當天一個反彈,第二天直接低開低走把抄底的人全部套了,所以熊市中你如果無法把握哪裡是底的情況下,最好是做趨勢,降低風險(個人觀點謹慎採納)。 現在要順勢而為了,不做死多頭,也不做死空頭,做個滑頭就行了在大盤沒有選擇方向前,嚴格控制倉位會讓你風險降到最低的。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祝你好運
希望採納
㈣ 現在基金走勢
若是通過我行購買的基金,您可通過以下渠道查詢基金凈值:
大眾版
專業版
手機銀行
一網通主站
如:登錄手機銀行,點擊「理財」-「基金」,點開對應的基金名稱查看凈值。
㈤ 最近基金走勢
基金預計走勢向下;
建議空倉或者低倉位;
㈥ 看基金漲跌走勢該看哪幾個大盤指數
要看該只基金是什麼類型的,指數型的看對應指數既可,混合型的要看上證,小盤成長型的看創業板及中小板,但都是借鑒著看,因為每隻基金所配股票是不同的。
基金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基金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例如,信託投資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人們平常所說的基金主要是指證券投資基金。證券投資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基本分析法,技術分析法、演化分析法,其中基本分析主要應用於投資標的物的價值判斷和選擇上,技術分析和演化分析則主要應用於具體投資操作的時間和空間判斷上,作為提高證券投資分析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補充。
㈦ 銀帝嘉國際定向投資基金 有風險
投資自然都是有風險的,定向投資基金和他的投資范圍有關
關注它的投資方向,就是它投資的資產的風險級別
定投一般是項目,涉及行業選擇等很多問題,沒有合約一般無法具體了解
㈧ 21世紀發展走勢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化和信息革命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大特點,在21世紀,至少在21世紀初的相當一段時間內,以信息革命為基礎的全球化仍將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徵。在21世紀,以全球化為中心,世界經濟可能呈現如下重要趨勢。
科學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將進一步提高,全球性的科學技術競賽將進一步加劇。資本積累,勞動力投入,人力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四大推動力。在19世紀,資本積累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20世紀,特別是二戰以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特別是高科技在生產中的迅速推廣和應用,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徵。可以想像,在21世紀科學技術將呈現加速發展的趨勢;科學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將隨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斷增強。
在20世紀,發展中國家可以利用"後發效應",通過實行趕超戰略,逐漸縮小同發達國家之間的科學技術差距。然而,在21世紀,高技術將越來越具有"全球自然壟斷性"。誰能搶先取得新技術的知識產權、新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標准制定權,誰就能對這一技術領域取得壟斷地位。而後來者就有可能永遠失去在這一領域內取得一席之地的可能性。在21世紀,大國之間在高技術領域內的爭奪戰將日趨白熱化。制定正確的科技發展戰略,選擇正確的科技發展模式,是世界各國在21世紀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國際分工將進一步深化,國際貿易將維持較高增長速度。戰後,特別是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進出口總額在本國CDP中所佔比重普遍明顯提高。與此相關的一個現象是,世界貿易的增長速度大大高於世界總產出的增長速度。世界貿易增長速度提高的直接原因是國際分工的廣度和深度的大大加強。而後者又是技術進步,世界大多數國家實行外向型經濟政策和跨國公司實行全球化經營戰略的結果。在WTO框架下,各國貿易自由化的進展和各種區域性貿易自由區的建立,也有力地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於結構性調整時期,全球性生產過剩相當嚴重,此外,在
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服務產業(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大大高於其它產業的增長速度,而服務業的許多產品從傳統上看是非貿易品,因而,不能排除這樣的可能性,即在進入21世紀的最初一段時間內,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將會有所下降,世界貿易在世界總產出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的趨勢有可能暫時中斷。但是,貿易自由化的加深和網路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等)的發展,將導致交易成本進一步下降。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在21世紀,國際分工將有可能進一步加深,世界貿易增長速度將有可能進一步提高。
在21世紀,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一項嚴重挑戰是如何及時調整自己的產業結構、出口的產品結構和地區結構,培植有競爭力的跨國工業和商業公司。一方面,發展中國家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資源優勢;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必須使自己的產業結構和出口結構不斷升級,避免永遠受制於西方國家占支配地位的垂直分工體系。
跨國直接投資將繼續迅猛發展,發展中國家調整引資政策勢在必行
在國際貿易迅猛發展的同時,跨國直接投資也在迅猛發展。直接投資的發展最初是同貿易壁壘的存在相關的。為了繞過貿易壁壘,一個發達國家在其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直接投資,以佔領對方市場。當前的直接投資是同跨國公司的全球化經營戰略密切聯系的。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世界經濟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但全球范圍內的直接投資包括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直接投資的增長趨勢依然十分強勁。
在21世紀的相當一段時間內,由於貿易自由化和資本自由化的深化和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直接投資將進一步得到發展。跨國公司在發展中國家對服務業和高新技術領域的投資很可能出現加速趨勢,由於新技術的發展,傳統模式的直接投資可能被新的直接投資模式所取代,直接投資的形式可能會趨於多樣化。 發展中國家必須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引資政策,應更加註重外資的質量(技術和知識含量)。
跨國公司聯合與兼並浪潮進一步高漲,跨國公司日益成為世界生產的主要組織者
在當前的全球經濟活動中,跨國公司的作用日益加強。科學技術進步所導致的運輸、通訊、技術傳播成本的下降,使跨國公司組織國際化生產的能力大大加強。實力雄厚的發達國家跨國公司按照其自身的發展戰略和經營策略在全球范圍內融資,在全球范圍內組織生產和銷售,許多跨國公司的經濟實力已超過了一些 中等國家的經濟實力。跨國公司日益成為世界范圍內社會化生產的組織者。
由於科學技術的加速發展抵消了規模收益遞減的規律,跨國公司聯合與兼並的規模效應將使其競爭力大大提高。由於高科技的研究與開發費用己達到驚人地步(動輒數十億美元),而且周期長、風險大,聯合開發成為唯一的選擇。在21世紀,跨國公司聯合與兼並的勢頭很可能還會進一步發展。
發展中國家必須抓緊時間培育本國大型企業或超大型企業,培育以本國為基礎的跨國公司。否則,在21世紀激烈的全球競爭中,失去關稅保護的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將面臨滅頂之災。
金融資本的自由化和全球化繼續發展,國際金融動盪不可避免
隨著世界各國政府逐步解除對資本跨境流動的限制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銀行資本、證券資本(股票和債券)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日益擴大,流動速度日益加快。金融全球化的本質特徵就是,金融資本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流動以追逐最高的回報率,金融全球化一方面可以增進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則大大增加了國際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巨額國際資本可能由於非理性的心理作用而從世界的這一角落迅捷流到世界的另一個角落,引起有關國家匯率的急劇變化和國內金融體系的嚴重混亂,從而導致一系列國家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
在連續發生了墨西哥金融危機、亞洲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之後,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勢頭並未減弱,國際資本跨境流動的規模仍在繼續增加。在21世紀,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趨勢並不會改變。另一方面,盡管目前國際金融市場已經恢復穩定,但導致金融危機發生的一系列基本因素並未消除,國際金融體系也未發生任何根本性變化。在21世紀,爆發新的、更為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為了避免國際金融危機通過"傳染效應"造成的沖擊,在積極參與金融全球化進程、逐步開放本國金融服務業市場的同時,發展中國家必須正確把握資本項目下本國自由兌換的速度和時序,同時加強本地區的貨幣合作,以維持本地區的金融穩定。世界經濟組織的作用日益加強,與此同時,改革世界經濟秩序的呼聲亦將重新高漲。
在21世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貿組織和世界銀行仍將是金融、貿易和發展三大領域中維持世界經濟秩序的主要支柱。隨著世界經濟組織在世界經濟事務中的作用日益加強,國家主權日益受到限制,世界經濟組織的作用將進一步加強,主權國家將不得不在很多方面接受國際組織的安排與裁決。
21世紀,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由於現存世界經濟秩序的不合理性和無效性,改革現存世界經濟秩序的呼聲必將重新高漲,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各國際組織的內部或外部的斗爭將是非常激烈的。一方面,發展中國家應該遵守和維護現存國際經濟組織的權威。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應加強相互之間的協調,打破美國和其它少數大國對國際組織和國際經濟規則制定權的壟斷與控制,積極推動對現存國際經濟組織的改革。
全球范圍內收入不平等將進一步加劇,人類社會還將面臨嚴重貧困問題和環境問題
20世紀90年代,在全球化迅猛發展的同時,窮國與富國之間、窮人與富人之間的收入差距急劇擴大。據《福布斯》雜志統計,世界前225個最富有的人財富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僅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500億美元),沃爾頓家族(480億美元)和沃倫·巴菲特(330億美元)三家的財富就超過了阿富汗、葉門和尚比亞等48個發展中國家年收入的總和。由於這種全球性不平等的加劇,在一定時期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將會加劇,一些國家內部的社會矛盾與沖突也將會加劇。 除收入不平等問題外,人類的貧困問題和生存環境問題也遠未解決。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時代已經過去,在21世紀,更多資源應被用於解決不平等、貧困和環境問題。換言之,可持續增長應成為21世紀各國政府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然而如何實現增長模式的轉換仍是各國政府所未能解決的問題。
區域性經濟合作與經濟區域一體化趨勢將進一步加強,在20世紀90年代,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區域化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方興未艾。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歐洲經濟共同體終於實現了貨幣聯盟,在21世紀初,在主要歐洲國家中,歐元將最終被代替為這些國家主權象徵的本國貨幣。
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成功也使不願接受世界經濟霸權的國家和經濟體受到鼓舞
實現各種形式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或合作),通過這種一體化促進自身經濟發展,己越來越成為亞洲和其它地區各國和經濟體的共同願望。21世紀,在世界各地區,特別是在亞洲地區,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必將大大加強。以自由貿易區為主要特點的各種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興起,將成為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徵之一。
亞洲金融危機所提供的一個重要教訓是,在全球化的條件下,一個國家或經濟體很難獨自抵擋實力雄厚的國際資本的沖擊。而現有國際經濟組織又難以(或不願意)對受到沖擊國家提供及時的幫助(或這種幫助的條件無法令人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地域上接近的國家不可避免地把希望寄託在鄰國(或經濟體)之間的相互幫助之上。
近幾年來,亞洲貨幣基金之類的貨幣合作概念已引起越來越多亞洲國家和經濟實體的關注與興趣,基於亞洲目前的政治、經濟現實,實現經濟與貨幣一體化的條件還很不成熟,但是,在21世紀,亞洲國家(經濟體)之間的經濟與貨幣合作,特別是相互之間的貿易政策,宏觀經濟政策和匯率政策之間的協調必將大大加強。
21世紀將是一個更富有挑戰性的新世紀。回顧過去的100年,展望未來的100年,我們有理由充滿信心和希望。只要堅持改革、開放,大膽地迎接新世紀的挑戰,中國的繁榮富強就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