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市場 > 基金業在金融體系中作用

基金業在金融體系中作用

發布時間:2021-10-16 12:11:53

㈠ 黃金在金融上有什麼作用

黃金在金融歷史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有很多可以講的咧.
說黃金就不得不說金本位制度.時間是1880到1914年左右
黃金作為亘古不變的硬通貨.當各個國家發行紙幣的時候,人們憑什麼認為你的紙幣值那麼多錢呢?會不會因為你耍賴我的紙幣就變廢紙了?
所謂當時的國家就用法律規定,我的貨幣里的含金量是多少.我有多少黃金,我的貨幣就值多少錢.
也就是說,當時的紙幣不僅僅有國家信用,而且有足夠的黃金在後面支撐.黃金多的國家貨幣就值錢,少的國家貨幣就不值錢..
但是當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一切事情都變得不一樣了.
為什麼?因為紙幣真的有可能變成廢紙,並不是因為黃金減少.而是金融危機的沖擊.
我們知道貨幣在銀行里有放大的效應.當你的錢存在銀行里的時候,銀行不會真的把錢給你藏好好來,而是會把你的錢貸出去,這樣錢就會不斷被放大.只要銀行保證你來取錢的時候有足夠的錢供應給你就可以了.
但是當人們都想把錢從銀行裡面拿出來的時候,再多的錢都滿足不了他們的要求,因為銀行早把他們的錢借給別人了.當銀行無法讓存款人提出錢來的時候,銀行就倒閉了.這樣這家銀行所有的存款就都會因為倒閉而消失.並且影響到別的銀行.
當危機到來,甚至整個世界都被影響到的時候.為了保值,什麼是最有用的?沒錯,就是黃金.
所以當時很多國家開始購入黃金,因為金本位中黃金可以自由流動.
所以很多黃金持有大國就接受不了了.英國開始首先開始退出了金本位制度.隨後各個國家又相繼退出.
金本位制度告一段落.

隨後就是二戰以後黃金的作用.
我們知道美國在二戰是最大的受益者,實力強橫.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確立了美元與黃金掛鉤
也就是一盎司黃金等於35美元.
但是這樣的制度在60年代美國的不穩定經濟動盪中再次宣告破產.

現在呢.黃金一方面是作為社會上自然人保值的手段.有的人迫於通貨膨脹的壓力,為了保證自己的錢不貶值,就會購入黃金.
因為黃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值錢的.不會因為你紙幣貶值了,我黃金就跟著貶值.

另一方面,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黃金在期貨市場上的作用.黃金在期貨市場也作為一種產品被炒賣,並且因為其本身的稀有價值,被很多人青睞,
現在的黃金價格也就是在受這些市場的波動.

黃金大致在社會上就是扮演這樣的角色.希望對你有幫助.!

㈡ 我國金融體系的功能

1.金融體系的清算和支付功能
在經濟貨幣化日益加深的情況下,建立一個有效的、適應性強的交易和支付系統乃基本需要。可靠的交易和支付系統應是金融系統的基礎設施,缺乏這一系統,高昂的交易成本必然與經濟低效率相伴。一個有效的支付系統對於社會交易是一種必要的條件。交換系統的發達,可以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可以促進社會專業化的發展,這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必要條件,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技術進步。所以說,現代支付系統與現代經濟增長是相伴而生的。
2.金融體系的融資功能
金融體系的融通資金功能包含兩層含義。—、動員儲蓄和提供流動性手段。金融市場和銀行中介可以有效地動員全社會的儲蓄資源或改進金融資源的配置。這就使初始投入的有效技術得以迅速地轉化為生產力。在促進更有效地利用投資機會的同時,金融中介也可以向社會儲蓄者提供相對高的回報。金融中介動員儲蓄的最主要的優勢在於,一是它可以分散個別投資項目的風險;二是可以為投資者提供相對較高的回報(相對於耐用消費品等實物資產)。金融系統動員儲蓄可以為分散的社會資源提供一種聚集功能,從而發揮資源的規模效應。金融系統提供的流動性服務,有效地解決了長期投資的資本來源問題,為長期項目投資和企業股權融資提供了可能,同時為技術進步和風險投資創造出資金供給的渠道。
3.金融體系的股權細化功能
將無法分割的大型投資項目劃分為小額股份,以便中小投資者能夠參與這些大型項目進行的投資。通過股權細化功能,金融體系實現了對經理的監視和對公司的控制。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公司組織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就是股權高度分散化和公司經營職業化。這樣的組織安排最大的困難在於非對稱信息的存在,使投資者難以對資本運用進行有效的監督。金融系統的功能在於提供一種新的機制,就是通過外部放款人的作用對公司進行嚴格的監督,從而使內部投資人的利益得以保護。
4.金融體系資源配置功能
為投資籌集充足的資源是經濟起飛的必要條件。但投資效率即資源的配置效率對增長同樣重要。對投資的配置有其自身的困難,即生產率風險,項目回報的信息不完全,對經營者實際能力的不可知等。這些內在的困難要求建立一個金融中介機構。在現代不確定的社會,單個的投資者是很難對公司、對經理、對市場條件進行評估的。金融系統的優勢在於為投資者提供中介服務,並且提供一種與投資者共擔風險的機制,使社會資本的投資配置更有效率。中介性金融機構提供的投資服務可以表現在,一是分散風險;二是流動性風險管理;三是進行項目評估。
5.金融體系風險管理功能
金融體系的風險管理功能要求金融體系為中長期資本投資的不確定性即風險進行交易和定價,形成風險共擔的機制。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金融系統和金融機構的作用就是對風險進行交易、分散和轉移。如果社會風險不能找到一種交易、轉移和抵補的機制,社會經濟的運行不可能順利進行。
6.金融體系的激勵功能
在經濟運行中激勵問題之所以存在,不僅是因為相互交往的經濟個體的目標或利益不一致,而且是因為各經濟個體的目標或利益的實現受到其他個體行為或其所掌握的信息的影響。即影響某經濟個體的利益的因素並不全部在該主體的控制之下,比如現代企業中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就產生了激勵問題。解決激勵問題的方法很多,具體方法要受到經濟體制和經濟環境的影響。金融體系所提供的解決激勵問題的方法是股票或者股票期權。通過讓企業的管理者以及員工持有股票或者股票期權,企業的效益也會影響管理者以及員工的利益,從而使管理者和員工盡力提高企業的績效,他們的行為不再與所有者的利益相悖,這樣就解決了委託代理問題。
7.金融體系信息提供功能
金融體系的信息提供功能意味著在金融市場上,不僅投資者可以獲取各種投資品種的價格以及影響這些價格的因素的信息,而且籌資者也能獲取不同的融資方式的成本的信息,管理部門能夠獲取金融交易是否在正常進行、各種規則是否得到遵守的信息,從而使金融體系的不同參與者都能做出各自的決策。
編輯本段金融體系實現其功能必須具備的能力
1.穩定能力
一個穩定的金融系統才具有競爭力,才能應對各種潛在威脅,化解金融風險,保障金融安全,才能保持貨幣穩定,沒有過度通貨膨脹或通縮、過度扭曲性融資安排和過度金融泡沫,因此金融體系應該具備穩定能力。金融體系不穩定的代價是非常嚴重的。首先,定價體系的紊亂會擾亂實體經濟領域的交易秩序,破壞正常的生產活動;其次,社會信用會受到影響,融資活動難以正常進行,從而影響投資進而經濟的增長;再次,不穩定的金融體系使人們產生不確定的預期,極易導致具有巨大破壞力的集體行動,對正常的經濟活動產生強大的沖擊力。因而金融保持自身的穩定對整體經濟的穩定意義重大。金融穩定要求定價體系能夠正常運轉,幣值、利率、匯率、股價等價格指標保持穩定;要求具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和識別、轉移、控制、分散風險的機制,能夠應對各種意料之外的突發事件的沖擊,化解風險,解除危機;要求具有約束微觀金融機構進入金融市場、開展各項經營活動的規章制度並保證它們能夠被遵守的機制;要求建立對金融體系進行宏觀監管的機構、監管規則和監管手段。
2.適應能力
金融體系是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中實現其各項功能的,金融體系必須適應其賴以存在的經濟環境,同時經濟環境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金融體系也必須同步變化,即應該具備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金融體系的適應能力即一國的金融發展應該放在強調金融體系基本功能正常發揮的制度建設和協調發展上,而不是脫離金融體系的基本功能去看重市場外部結構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充上,否則,忽視金融功能談金融發展就有可能造成金融資源的嚴重浪費和扭曲。另外,值得指出的是,金融體系的活動存在外部性:偏重某一金融功能的發揮,有時可能會放大它的負面效應,比如為了提高金融體系的價格發現功能,市場的整合與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是必要的,但是這些做法會增加市場風險,如果金融體系的風險防範和分散功能還不到位,那麼這種不平衡的發展就會導致宏觀經濟的不穩定,最終會反過來遏制金融體系的價格發現功能的正常發揮。一個能保證金融發展和實體經濟之間良性的互動關系的金融體系,絕對不是單純地在規模和數量上追求最好的投、融資制度和金融工具的集合,而應該是能夠平衡好各種利益沖突、效果沖突,在此基礎上能夠有效地發揮金融體系六大基本功能,從而推動實體經濟持續穩定地增長這樣一種最優化的動態體系。
3.經營能力
金融體系必須通過自身的經營活動實現其各項功能,除了初期必需的投入以外,它不能依賴於政府或任何個人的連續不斷的資金投入,這樣的金融體系才能夠長期存在並不斷發展,即金融體系必須具有經營能力。金融機構的經營能力是指金融機構利用經濟資源實現經營目標的程度。由於經濟主體的多元性,導致了經營目標的多元化,經營績效是多元化目標的綜合反映,是經營能力大小的反應。金融機構通過向社會提供負債工具、信貸資產使用權、股票、債券等金融服務或者工具來達到經營目的。金融機構必須依靠自身的能力來履行其各項職能,而不能依靠不斷地外部資源投入,因而經營能力是金融機構得以生存的必要條件,是它能夠不斷發展的基礎。
4.配置能力
為了發揮在時空上實現經濟資源轉移提供渠道的功能和融通資金和股權細化功能,金融體系必須能夠對金融資產進行定價,能夠將非流動性資產變成流動性資產,並且能夠將資產進行最優的配置,因此金融體系必須具有配置能力、流動能力、定價能力。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是指市場以最低交易成本為資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資源的能力,換句話說,是將有限的金融資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企業和行業的能力。金融中介的資金配置作用主要來自金融中介的信息優勢。在政府主導型的融資制度下,銀行與企業從理論上說應關系密切,特別是日本、韓國等國主銀行制度的建立,對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信息流通是非常有利的,銀行可以充分利用這一信息優勢選擇好的項目並對項目的旅行進行有效監督,實現較高的資金配置效率。提高資金配置效率,除了可以利用金融中介的信息優勢外,還可以通過合同安排降低資金配置所需要的信息量來實現。信息不對稱所引起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是影響資金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當提高企業自有資金比例或增加抵押、擔保後,可以減少甚至消除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從而減少甚至取消銀行提供貸款時對信息的需求,即信息與自有資金、抵押、擔保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金融體系通過銀行、證券、保險等多種渠道將資金從儲蓄領域高效地引至投資領域,並發揮金融系統的監督功能,促使資金在實體經濟領域的良性循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5.傳導能力
各國都將金融體系作為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傳導政策意圖的途徑,金融體系必須具有傳導能力,才能實現這種用途。金融體系是政府影響實體經濟部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渠道。它之所以天然地能夠承擔起這一傳導政策意圖的職能,是因為它同時與經濟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並且具有操作方便、容易測量、能夠控制的特點。政策措施通過金融體系的傳導一般需要經過以下三個層次:第一層是貨幣政策對金融體系影響的傳導鏈,第二層是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部門影響的傳導鏈,第三層是實體經濟的各部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鏈。金融體系傳導政策意圖的能力可以通過傳導的及時性、完整性、准確性來加以衡量。政府的政策措施只有被及時傳導才會產生良好效果,否則這種政策措施在變化後的環境中發揮作用可能會適得其反。完整性是指政府的所有政策意圖都要能夠被傳導至經濟活動中,而不能遺漏其中的一些內容,否則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政策效果。准確性是指依照政策制定者所設計的方式來加以傳導,從而使得這些政策能夠按照政策制定者預期的方式發揮作用。
6.流動能力
流動性是指,由於金融體系的作用,資源可以更充分地流動。資源的充分流動對經濟運行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它使得處於閑置狀態的資源能被投入運用,使得運用效率低的資源流向更有效率的用途。金融體系的流動能力具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它將固定的、不流動的資產變現為流動資產的能力,二是流動性資產在不同投資者之間流轉的能力。如何衡量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呢?一是當全部有效資金供應都流向了需求方,全部有效需求都得到了滿足,不存在閑置資金,也不存在未滿足的有效資金需求時,貨幣資金的供求就達到了最佳的均衡狀態。二是配置在各種用途上的資源的邊際價值達到均等,使資源配置處於最佳狀態。
7.定價能力
市場經濟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金融市場上的交易也不例外。金融交易中的定價不僅要考慮金融產品的內在價值,同時要考慮其風險價值。在金融市場上,金融產品的價格可以通過較公開的競價方式形成,通過這種競價過程,金融市場能夠在迅速平衡金融產品的供給和需求的同時,為金融產品形成統一的市場價格。基於此,金融市場才能夠有效地指導增量金融資源的積累與存量資源的調整。因此,金融體系對金融資產准確定價是配置資源和消化風險的前提。
8.創新能力
金融體系是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中存在並發揮作用的,沒有也不可能存在能夠脫離經濟環境而獨立存在的金融體系。由於社會分工的不斷深化、國際經濟聯系的進一步加強、技術手段和知識在經濟發展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市場交易的方式日益增多,現代經濟環境正在變得越來越復雜。與此相應,現代經濟中所蘊藏的風險也越來越復雜。因此在經濟中發揮樞紐作用的金融體系必須具有隨經濟環境變化而變化的能力,只有如此它才能夠正常行使其所承擔的各項職能,才能滿足經濟發展對金融體系提出的各項要求。金融體系的創新與經濟環境的變遷是互動的。一個僵化的金融體系只會使得經濟運行受到阻礙,從而制約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9.信息能力
金融體系傳導信息的功能特別重要,正是由於金融體系發揮了這一功能,市場才真正被連接到一起。與單個投資者對代理人所管理的企業的獨立監督相比,投資者聯合起來組成聯盟,由聯盟派出代表進行監督成本更低。這個聯盟可以是金融中介,也可以是金融市場。金融中介在監督企業方面存在比較優勢,而金融市場在信息獲取和匯總方面存在比較優勢。金融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信息的及時快速傳播。因為股票市場上的交易價格是快速變動而且公開的,而作為有效市場,股票價格包含大量的公司信息。加上股票市場的信息披露,從而使得股票市場成為信息最完全傳播最快的市場。盡管如此,股票市場信息仍然可能是不完全的,因而存在有套利機會。那些通過非公開渠道獲得公司信息的投資者,就能夠在信息廣泛傳播之前通過證券買賣獲得利潤。
編輯本段銀行和證券市場對完成金融體系功能的作用
對金融體系產生影響的因素中,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體系的幾大功能都與這兩個因素有關。 交易成本指金融交易中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是影響金融體系功能效率的主要因素。對個人來說,發放貸款的交易成本是非常高的。為了保護自己的資金,在發放貸款前需要調查項目、調查借款人的信用水平,聘請專門的法律人員設計完備的借款合同等。高額交易成本的存在成為資金在借、貸雙方流動的阻礙。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在解決這個問題上存在較大的優勢。他們具有規模經濟效應,因此可以節約交易成本。金融中介從個人和企業聚集資金再將其貸放出去。由於形成了規模經濟,金融中介可以減少交易成本。 信息不對稱在交易之前會造成逆向選擇問題,在交易之後會導致道德風險問題。如果想在貸款市場上盡量減少逆向選擇問題,就需要貸款者從不良貸款的風險中識別好的項目。道德風險的存在降低了還款的可能性,使貸款者的預期收益降低,從而降低了他們提供貸款的願望。股東和經理人之間也存在這個問題。股東期望公司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從而增加其所有者權益。而實際上,經理人的目標常常與股東的目標有所偏差。由於公司的股東人數眾多且比較分散,無法對經理人進行有效的監控,經理人掌握私人信息,股東無法避免經理人隱藏信息,實施對自己有利而對股東不利的行為。 金融中介在解決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時,也顯示出了自身的優勢。由於其在生產公司信息方面是專家,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分辨信貸風險的高低。銀行等金融中介從存款者那裡獲得資金,再將其貸給好的公司,這就保證了銀行的收益。貸款發放以後,銀行代表存款者對項目進行監督。一旦銀行與企業簽訂長期貸款合同,那麼其對企業的監控成本要比直接去企業監督的成本低。金融中介機構的作用是「代理監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債務人和債權人之間的委託—代理問題。當然,銀行並不能完全解決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問題。銀行掌握信息的優勢是相對於存款者來說的,而借款者擁有的有關自身情況、項目性質等的信息是最多的。因此銀行也常常面臨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銀行的不良資產就說明了這一點。 證券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的相關制度安排與機制會降低代理成本,部分克服存在於資本分配中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而且,股票市場的發展也有利於對公司的控制。所有者會將公司在股票市場上的表現與經理人員的報酬結合起來,從而有效地將經理人員與所有者的利益聯系起來。同時,流動性使金融資產的交易成本和不確定性都會下降。一些高回報的項目要求長期資本投資,但儲蓄者不可能將其儲蓄押在長期投資上,因此,如果金融體系不能增加長期投資的流動性,長期項目的投資就會不足。 由此可見,利用銀行融資和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的主要差別集中在解決交易成本以及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道德風險、逆向選擇問題上。銀行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比證券市場更有優勢;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銀行解決委託—代理問題的能力也強於證券市場。這也正好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們一度認為銀行導向型金融體系比市場導向性金融體系更為有利於經濟的發展。然而,近20年來,市場導向型體系國家,特別是美國出現了持續的經濟高漲,而銀行導向型體系國家相對而言競爭力明顯減弱。不僅如此,銀行導向型國家還在大力發展市場機制,出現了向市場導向型體系融合的趨勢。這其中技術進步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編輯本段科技進步對金融體系的影響
(一)技術進步帶來的變化。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市場上最顯著的三個變化是:資產證券化、金融市場國際化和網上交易。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是這些變化的重要物質基礎。 1.資產證券化。證券化是將非流動性金融資產轉變為可交易的資本市場工具。由計算機紀錄,金融機構發現他們可以將多種形式的債務組合綁在一起,集合利息和本金,再將其賣給第三方。證券化開始於70年代,現在2/3的固定抵押品都被證券化了。比如80年代中期興起的汽車貸款,1985年證券化的汽車貸款只發行了90億美元,1986年就發展到了100億美元。計算機技術還使得金融機構可以為市場的特殊需求量身定做有價證券,集合抵押債務就是例子。計算機化使集合抵押債務可以劃分為幾級。每級根據不同的風險等級獲取不同的收益。 2.計算機技術是網上交易的關鍵。網上交易可以使大宗的股票及其它有價證券買賣通過網路進行。大大節省了交易成本。同時它還打破了參與交易者在地理上的局限性,使得交易者無論身處何地都可以即時參與交易。雖然網路安全問題仍然存在,但證券市場的網上交易與其它類型的電子商務一樣都被認為是有著廣闊前景的發展方向。 3.計算機和先進的電子通訊技術還是金融市場國際化的重要動力。技術的進步使得交易者可以在全球傳遞股票價格和即時信息。交易者可以不受市場營業時間的限制,國際交流的低成本使對外投資更為容易了。證券市場的電子化開始於1971年,美國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即NASDAQ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電子化證券市場。在歐洲,證券市場電子化進程從1986 年開始。英國建立了最新的「證券交易所自動報價系統」,以衛星線路與紐約、東京相連的電子計算機進行,實現了一天24小時的全球證券交易。 (二)技術進步對金融體系的影響。上述變化使金融體系也相應發生了改變,包括: 1.債務市場規模更大、越來越多的債務工具開始可交易了。信息技術的進步減小了金融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減輕了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以前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現在可以交易了,金融機構通過分類定價和對風險的重新包裝,使得不透明的資產變成了信息充分的有價證券,交易成本也下降了。交易成本的下降增加了這類債務的供給並加強了他們的流動性。因此,債務市場發展起來。而這種債務已經不僅僅以銀行貸款的形式出現了,它通常作為新興的金融產品在證券市場上進行交易,如CMO債券等。 2.衍生產品市場發展起來,企業交易的市場風險成本降低。衍生品市場在70年代出現,80年代,櫃台交易衍生品市場迅速發展。它們是應供求兩方面的需要而出現的。70年代宏觀經濟動盪,與此相關的匯率和利率也不穩定,這提高了企業對更好地管理系統風險的需要。供給方面,金融理論的發展使得金融機構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在這些市場上運作,特別是金融工程學為資本定價和風險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 3.支付體系向電子體系發展,減少了家庭對將其財富投資於銀行存款的需求。過去,大量的零售支付由支票來完成。近年來,電子支付技術的應用迅速普及。自動取款機(ATM)應用范圍越來越大。這種技術在70年代就已經出現,在1988到1998年之間,ATM機的數量翻了一番,交易額增加了兩倍。同時,信用卡和借記卡的應用在90年代也迅速發展起來。 技術進步對金融體系的影響是通過對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問題的解決而實現的。它對交易成本的影響在於:計算機的出現以及便宜的數據傳輸導致了交易成本的銳減。通過增加交易的數量,以及讓金融機構以低成本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而使得金融體系的效率更高。計算機和通訊技術可以合稱信息技術。它對金融市場信息對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投資者可以更容易地識別不良貸款的風險,或去監督企業,從而減少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問題。結果是,發行可交易證券的障礙減少,從而鼓勵了發行。由此導致的必然結果是人們對銀行的依賴程度降低,銀行在金融體系中的重要性被削弱;與此同時,證券市場在解決以上兩個問題時相對於銀行的劣勢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到了彌補,而在流動性上的優勢得以發揮,其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出來。由此,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表現出向市場主導型融合的趨勢。
編輯本段我國金融機構體系框架
按我國金融機構的地位和功能進行劃分,主要體系如下: 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1948年12月1日成立。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加強外匯管理,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的主要區別為:中國人民銀行是政府的銀行、銀行的銀行、發行的銀行,不辦理具體存貸款業務;中國銀行則承擔與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相同的職責。 金融監管機構。我國金融監管機構主要有: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銀監會,2003年4月成立,主要承擔由中國人民銀行劃轉出來的銀行業的監管職能等,統一監督管理銀行業金融機構及信託投資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證監會,1992年10月成立,依法對證券、期貨業實施監督管理;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保監會,1998年11月設立,負責全國商業保險市場的監督管理。按照我國現有法律和有關制度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保留部分金融監管職能。 國家外匯管理局。成立於1979年3月13日,當時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1993年4月,根據八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國務院關於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及其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家外匯管理局為中國人民銀行管理的國家局,是依法進行外匯管理的行政機構。 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監事會由國務院派出,對國務院負責,代表國家對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及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狀況實施監督。 政策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金融機構由政府發起並出資成立,為貫徹和配合政府特定的經濟政策和意圖而進行融資和信用活動的機構。我國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包括三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銀行不以盈利為目的,其業務的開展受國家經濟政策的約束並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業務指導。 商業性金融機構。我國的商業性金融機構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證券機構和保險機構三大類。 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信用合作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是指以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和從事中間業務為主的營利性機構,主要包括國有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實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恆豐銀行等)、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住房儲蓄銀行、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信用合作機構包括城市信用社及農村信用社。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包括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租賃公司等。 證券機構是指為證券市場參與者(如融資者、投資者)提供中介服務的機構,包括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這里所說的證券主要是指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發行和流通的股票、債券、投資基金、存托憑證等有價憑證,通過證券這種載體形式進行直接融資可以達到投資和融資的有機結合,也可以有效節約融資費用。 保險機構是指專門經營保險業務的機構,包括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保險公司和在華從事保險業務的外資保險分公司及中外合資保險公司。

㈢ 在金融業中,金融分析師的作用是什麼

最近一段時間,一則「金融分析師的作用是什麼」的議題,引發了廣大網友們的熱議,在網上鬧的沸沸揚揚。那麼金融分析師的作用是什麼呢?第一是分析公司的前景,比如一家製造晶元的公司,隨著晶元的短缺,那麼分析師就會認為這個公司盈利更強,應該漲。第二是分析行業的前景,比如證券行業,如果牛市到來了,那麼整個證券的盈利能力更強,會判斷該漲。第三是分析為投資做出判斷,比如一個公司超跌了,那麼認為不應該只有這么便宜的價格,於是判斷應該要漲回去,修復估值錯誤。那麼具體的情況是什麼呢?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分析公司的前景

比如最近幾個月的情況,晶元在全球的范圍內都是十分短缺的。那麼,就會有分析師去研究這個情況。他們可能就會得出結論,晶元短缺在幾個月或者幾年之內都不會得到解決。那麼,他們就會認為,某個做晶元的公司,盈利能力會大大的加強,股價應該會漲。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所發表的看法,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㈣ 簡述中央銀行在一國金融體系中的作用

中央銀行,是國家最高的貨幣金融管理組織機構,在各國金融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國家賦予其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對其它金融機構乃至金融業進行監督管理許可權,地位非常特殊。

中央銀行職能主要以制定、執行貨幣政策,對金融機構活動進行領導、管理和監督。是一個「管理金融活動的銀行」,同時,還有以下職能:

發行的銀行
中央銀行是發行的銀行,是指中央銀行壟斷貨幣發行權,是一國或某一貨幣聯盟唯一授權的貨幣發行機構。

① 中央銀行集中與壟斷貨幣發行權的必要性。

第一,統一貨幣發行與流通是貨幣正常有序流通和幣值穩定的保證。在實行金本位的條件下,貨幣的發行權主要是指銀行券的發行權。要保證銀行券的信譽和貨幣金融的穩定,銀行券必須能夠隨時兌換為金幣,存款貨幣能夠順利地轉化為銀行券。為此,中央銀行須以黃金儲備作為支撐銀行券發行與流通的信用基礎,黃金儲備數量成為銀行券發行數量的制約因素。銀行券的發行量與黃金儲備量之間的規定比例成為銀行券發行保證制度的最主要內容。在進入20世紀之後,金本位制解體,各國的貨幣流通均轉化為不兌現的紙幣流通。不兌現的紙幣成為純粹意義上的國家信用貨幣。在信用貨幣流通情況下,中央銀行憑借國家授權以國家信用為基礎而成為壟斷貨幣發行的機構,中央銀行按照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和貨幣流通及其管理的要求發行貨幣。

第二,統一貨幣發行是中央銀行根據一定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調節貨幣供應量,保持幣值穩定的需要。幣值穩定是社會經濟健康運行的基本條件,若存在多家貨幣發行銀行,中央銀行在調節貨幣供求總量時可能出現因難以協調各發行銀行從而無法適時調節銀根的狀況。

第三,統一貨幣發行是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基礎。統一貨幣發行使中央銀行通過對發行貨幣量的控制來調節流通中的基礎貨幣量,並以此調控商業銀行創造信用的能力。獨占貨幣發行權是中央銀行實施金融宏觀調控的必要條件。

② 統一貨幣的必要條件:

第一,中央銀行應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適時發行貨幣,保持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基本一致,為國民經濟穩定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第二,中央銀行應從宏觀經濟角度控制信用規模,調節貨幣供給量。中央銀行應適當掌握貨幣供給增量,處理幣值穩定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第三,中央銀行應根據貨幣流通需要,適時印刷、銷毀貨幣,調撥庫款,調劑地區間貨幣分布、貨幣面額比例。

銀行的銀行
銀行的銀行職能是指中央銀行充當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最後貸款人。銀行的銀行這一職能體現了中央銀行是特殊金融機構的性質,是中央銀行作為金融體系核心的基本條件。中央銀行通過這一職能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活動施加影響,以達到調控宏觀經濟的目的。中央銀行作為銀行的銀行需履行的職責如下:

① 集中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其必要性在於:

第一,為保障存款人的資金安全,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商業銀行和其他存款機構必須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銀行交存存款准備金,以保證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具備最低限度的支付能力。

第二,有助於中央銀行控制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從而控制貨幣供應量。

第三,強化中央銀行的資金實力,存款准備金是中央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之一。

第四,為商業銀行之間進行非現金清算創造條件。

充當銀行業的最後貸款人最後貸款人指商業銀行無法進行即期支付而面臨倒閉時,中央銀行及時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支持以增強商業銀行的流動性。

② 中央銀行主要通過兩種途徑為商業銀行充當最後貸款人:

其一,票據再貼現,即商業銀行將持有的票據轉貼給中央銀行以獲取資金;

其二,票據再抵押,即商業銀行將持有的票據抵押給中央銀行獲取貸款。

創建全國銀行間清算業務平台商業銀行按規定在中央銀行開立存款賬戶交存存款准備金,各金融機構之間可利用在中央銀行的存款賬戶進行資金清算,這加快了資金流轉速度,節約了貨幣流通成本。於是,中央銀行成為銀行業的清算中心。

外匯頭寸調節。中央銀行根據外匯供求狀況進行外匯買賣,調節商業銀行外匯頭寸,為商業銀行提供外匯資金融通便利,並由此監控國際收支狀況。
政府的銀行
政府的銀行職能是指中央銀行為政府提供服務,是政府管理國家金融的專門機構。具體體現在:
① 代理國庫。
國家財政收支一般不另設機構經辦具體業務,而是交由中央銀行代理,主要包括按國家預算要求代收國庫庫款、撥付財政支出、向財政部門反映預算收支執行情況等。

② 代理政府債券發行。
中央銀行代理發行政府債券,辦理債券到期還本付息。

③ 為政府融通資金。在政府財政收支出現失衡、收不抵支時,中央銀行具有為政府融通資金以解決政府I臨時資金需要的義務。中央銀行對政府融資的方式主要有兩種:
a. 第一種,為彌補財政收支暫時不平衡或財政長期赤字,直接向政府提供貸款。為防止財政赤字過度擴大造成惡性通貨膨脹,許多國家明確規定,應盡量避免發行貨幣來彌補財政赤字.

b. 第二種,中央銀行直接在一級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

④ 為國家持有和經營管理國際儲備。
國際儲備包括外匯、黃金、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儲備頭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配的尚未動用的特別提款權等。

第一,對儲備資金總量進行調控,使之與國內貨幣發行和國際貿易等所需的支付需要相適應;

第二,對儲備資產結構特別是外匯資產結構進行調節;

第三,對儲備資產進行經營和管理,負責儲備資產的保值增值;

第四,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和匯率基本穩定。

⑤ 代表政府參加國際金融活動,進行金融事務的協調與磋商,積極促進國際金融領域的合作與發展。參與國際金融重大決策,代表本國政府與外國中央銀行進行兩國金融、貿易事項的談判、協調與磋商,代表政府簽訂國際金融協定,管理與本國有關的國際資本流動,辦理政府間的金融事務往來及清算,辦理外匯收支清算和撥付等國際金融事務。

⑥ 為政府提供經濟金融情報和決策建議,向社會公眾發布經濟金融信息。中央銀行處於社會資金運動的核心,能夠掌握全國經濟金融活動的基本信息,為政府的經濟決策提供支持。

職能變化

① 由一般貨幣發行向國家壟斷發行轉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對中央銀行的認識有所深化,從而強化了對它的控制。這大大加快了中央銀行的國有化進程,由此實現了中央銀行由一般的發行銀行向國家壟斷發行即真正的發行銀行轉化。

② 由代理政府國庫款項收支向政府的銀行轉化。隨著中央銀行國有化進程的加快,中央銀行對國家負責,許多國家的銀行法規明確規定了中央銀行作為政府代理的身份,從而實現了中央銀行向政府銀行的轉化。

③ 由集中保管准備金向銀行的銀行轉化。進入20世紀中葉,中央銀行不與普通商業銀行爭利益,行使管理一般銀行的職能並成為金融體系的中心機構,這標志著它向銀行的銀行轉化。

④ 由貨幣政策的一般運用向綜合配套運用轉化。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離不開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總目標,在具體運用中大大加強並注重其綜合功能的發揮,即由過去的一般性運用向綜合配套運用轉化。

⑤ 各國中央銀行的金融合作加強。隨著各國商品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發展,為保證各國國際收支平衡和經濟穩定,各國中央銀行為了共同抵禦風險,加強金融監管,彼此之間的合作越來越緊密 。

服務職能

① 為政府服務的主要內容是:
a. 代理國家財政金庫,執行國家預算出納業務,代理政府發行和銷售政府債券,並辦理還本付息事宜;
b. 作為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辦有關金融業務,如經營國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等;
c. 根據政府需要,通過貸款或者購買政府債券的方式為政府籌措資金;
d. 代表政府參加有關國際金融活動和為政府充當金融政策顧問。

② 為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服務的主要內容:
a. 為商業銀行金融機構保管准備金;
b. 為商業銀行、金融機構相互之間的債務關系辦理轉賬結算和提供清算服務;
c. 當商業銀行、金融機構需要資金或者資金周轉困難時,對其提供貸款或者信用,以及其他形式的融資服務。

③ 為社會公眾服務的主要內容是:
a. 依法發行國家法定貨幣並維護貨幣的信譽和貨幣幣值穩定;
b. 通過貨幣政策、信用政策,影響商業銀行、金融機構的行為和活動,使之配合適應國民經濟的需要;
c. 搜集、整理和反映有關經濟資料以及自身的資產、負債狀況,並定期公布,為各有關方面制定政策、計劃、措施提供參考;
d. 為維護銀行客戶存款安全所進行的其他活動等。

監管職能

① 中央銀行行使監管職能的對象:
a. 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監管;
b. 對金融市場的設置、業務活動和運行機制進行監督管理。

② 監督職能的主要內容:
a. 制定有關的金融政策、法規,作為金融活動的准則和中央銀行進行監管的依據和手段。
b. 依法對各類金融機構的設置統籌規劃,審查批准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設立、業務范圍和其他重要事項。
c. 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進行監督。
d. 管理信貸、資金、外匯、黃金、證券等金融市場,包括利率、匯率。監督檢查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清償能力,資產負債結構准備金情況。
e. 督促、指導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依法開展業務活動,穩健經營等。

調控職能
中央銀行以國家貨幣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的身份,通過金融手段,對全國的貨幣、信用活動進行有目的、有目標的調節和控制,進而影響國家宏觀經濟,促進整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實現其預期的貨幣政策目標。
望採納,謝謝!

㈤ 3、基金業在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補充一條:推動責任投資,實現可持續發展

㈥ 金融體系的作用是什麼

從一般性意義上看,金融體系是一個經濟體中資金流動的基本框架,它是資金流動的工具(金融資產)、市場參與者(中介機構)和交易方式(市場)等各金融要素構成的綜合體,同時,由於金融活動具有很強的外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為准公共產品,因此,政府的管制框架也是金融體系中一個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
在現實中,世界各國具有不同的金融體系,很難用一個相對統一的模式進行概括。從直觀上看,發達國家金融制度之間一個較為顯著的區別體現在不同的國家中金融市場與金融中介的重要性上。這里有兩個極端,一個是德國,幾家大銀行起支配作用,金融市場很不重要;另一個極端是美國,金融市場作用很大,而銀行的集中程度很小。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是其他一些國家,例如日本、法國傳統上是銀行為主的體制,加拿大與英國的金融市場比德國發達,但是銀行部門的集中程度高於美國。
金融體系具有以下六大基本作用和功能:
①清算和支付功能,即金融體系提供了便利商品、勞務和資產交易的清算支付手段;
②融通資金和股權細化功能,即金融體系通過提供各種機制,匯聚資金並導向大規模的無法分割的投資項目;
③為在時空上實現經濟資源轉移提供渠道,即金融體系提供了促使經濟資源跨時間、地域和產業轉移的方法和機制;
④風險管理功能,即金融體系提供了應付不測和控制風險的手段及途徑;
⑤信息提供功能,即金融體系通過提供價格信號,幫助協調不同經濟部門的非集中化決策;
⑥解決激勵問題,即金融體系解決了在金融交易雙方擁有不對稱信息及委託代理行為中的激勵問題。

一個穩定的金融系統才具有競爭力,才能應對各種潛在威脅,化解金融風險,保障金融安全,才能保持貨幣穩定,沒有過度通貨膨脹或通縮、過度扭曲性融資安排和過度金融泡沫,由於金融體系的作用,資源可以更充分地流動。資源的充分流動對經濟運行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它使得處於閑置狀態的資源能被投入運用,使得運用效率低的資源流向更有效率的用途。在金融市場上,金融產品的價格可以通過較公開的競價方式形成,通過這種競價過程,金融市場能夠在迅速平衡金融產品的供給和需求的同時,為金融產品形成統一的市場價格。基於此,金融市場才能夠有效地指導增量金融資源的積累與存量資源的調整。

㈦ 金融系統的功能主要包括

1、金融系統在不同時間、部門和地區間轉移資源。這一功能使投資被更有效地利用而不是浪費在不需要的地方。以上我們已經涉及學生貸款和通休儲蓄的例子。下面是一個發生在國際金融領域的例子。日本是儲蓄率極高的國家,現在正通過貸款和國外直接投資方式將資源轉移到投資機會激增的國家——中國。

2、金融系統控制風險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風險管理類似於資源轉移:它將風險從那些最需要降低風險的人或部門中轉移出來,並轉移或分散給那些風險承受力和適應性更強的人或部門。例如,房屋火災保險可為你承擔高達20萬美元的損失,讓風險分攤到成千上萬的保險公司股東們的頭上。

3、金融系統根據單個儲蓄者或投資者的需求吸收和發放資金。作為一個投資者,你可能只想在普通股票的多樣化組合中投資1萬美元,但有效地選購一個100種股票的組合也許需要投資1000萬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共同基金便應運而生:基金可以擁有1000個投資人,可以選購上述股票投資組合,然後再接受你的1萬美元的認購並管理你的投資。作為回報,這個運作良好的共同基金可能需要你每年為你1萬美元基金投資承擔30美元的管理費。此外,現代經濟要求大型公司擁有上千萬美元的土地和設備的投資,個人很難負擔得起。就算有人非常有錢、能夠獨立進行投資,他恐怕也不會願意將自已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因此,現代公司制度便應運而生:公司有能力吸引許多投資人買自已的股票,從而可以將分散的投資集中起來,從事規模巨大且更具風險性的投資。

4、金融系統發揮著重要的「票據交換所的功能」,從而促進付款人(買者)和收款人(賣者)之間的交易。例如,當你經由支票賬戶出具一張支票購買新電腦時,票據交換所就會在你的銀行賬戶借方上記一筆,同時也在那家電腦公司的銀行賬戶的貸方上記一筆。正是這一功能能夠讓資金在全世界快捷地進行交易。
功能主要有:
1 、降低交易費用
2、清算結算
3、期限媒介
4、規模媒介
5、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6、風險分散

㈧ 金融體系在經濟發展與運行中的作用

美國哈佛大學著名金融學教授羅伯特·默頓認為,金融體系具有以下六大基本功能:
①清算和支付功能,即金融體系提供了便利商品、勞務和資產交易的清算支付手段;
②融通資金和股權細化功能,即金融體系通過提供各種機制,匯聚資金並導向大規模的無法分割的投資項目;
③為在時空上實現經濟資源轉移提供渠道,即金融體系提供了促使經濟資源跨時間、地域和產業轉移的方法和機制;
④風險管理功能,即金融體系提供了應付不測和控制風險的手段及途徑;
⑤信息提供功能,即金融體系通過提供價格信號,幫助協調不同經濟部門的非集中化決策; ⑥解決激勵問題,即金融體系解決了在金融交易雙方擁有不對稱信息及委託代理行為中的激勵問題。

㈨ 中國金融體系的構成有什麼

按我國金融機構的地位和功能進行劃分,主要體系如下:

1、中央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的主要區別為:中國人民銀行是政府的銀行、銀行的銀行、發行的銀行,不辦理具體存貸款業務;中國銀行則承擔與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相同的職責。

2、金融監管機構:

我國金融監管機構主要有: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銀監會,主要承擔由中國人民銀行劃轉出來的銀行業的監管職能等,統一監督管理銀行業金融機構及信託投資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證監會,依法對證券、期貨業實施監督管理。

3、國家外匯管理局:

成立於1979年3月13日,當時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1993年4月,根據八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國務院關於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及其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家外匯管理局為中國人民銀行管理的國家局,是依法進行外匯管理的行政機構。

4、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

監事會由國務院派出,對國務院負責,代表國家對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及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狀況實施監督。

5、政策性金融機構:

政策性金融機構由政府發起並出資成立,為貫徹和配合政府特定的經濟政策和意圖而進行融資和信用活動的機構。

我國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包括三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銀行不以盈利為目的,其業務的開展受國家經濟政策的約束並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業務指導。

6、商業性金融機構:

我國的商業性金融機構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證券機構和保險機構三大類。

7、銀行業金融機構:

包括商業銀行、信用合作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是指以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和從事中間業務為主的營利性機構,主要包括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住房儲蓄銀行、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

信用合作機構包括城市信用社及農村信用社。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包括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租賃公司等。

8、證券機構:

是指為證券市場參與者提供中介服務的機構,包括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

這里所說的證券主要是指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發行和流通的股票、債券、投資基金、存托憑證等有價憑證,通過證券這種載體形式進行直接融資可以達到投資和融資的有機結合,也可以有效節約融資費用。

9、保險機構:

是指專門經營保險業務的機構,包括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保險公司和在華從事保險業務的外資保險分公司及中外合資保險公司。

(9)基金業在金融體系中作用擴展閱讀:

金融體系具有以下六大基本功能:

①清算和支付功能,即金融體系提供了便利商品、勞務和資產交易的清算支付手段;

②融通資金和股權細化功能,即金融體系通過提供各種機制,匯聚資金並導向大規模的無法分割的投資項目;

③為在時空上實現經濟資源轉移提供渠道,即金融體系提供了促使經濟資源跨時間、地域和產業轉移的方法和機制;

④風險管理功能,即金融體系提供了應付不測和控制風險的手段及途徑;

⑤信息提供功能,即金融體系通過提供價格信號,幫助協調不同經濟部門的非集中化決策;

⑥解決激勵問題,即金融體系解決了在金融交易雙方擁有不對稱信息及委託代理行為中的激勵問題。

1、清算和支付功能

在經濟貨幣化日益加深的情況下,建立一個有效的、適應性強的交易和支付系統乃基本需要。可靠的交易和支付系統應是金融系統的基礎設施,缺乏這一系統,高昂的交易成本必然與經濟低效率相伴。一個有效的支付系統對於社會交易是一種必要的條件。

交換系統的發達,可以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可以促進社會專業化的發展,這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必要條件,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技術進步。所以說,現代支付系統與現代經濟增長是相伴而生的。

2、融資功能

金融體系的融通資金功能包含兩層含義。—、動員儲蓄和提供流動性手段。金融市場和銀行中介可以有效地動員全社會的儲蓄資源或改進金融資源的配置。

這就使初始投入的有效技術得以迅速地轉化為生產力。在促進更有效地利用投資機會的同時,金融中介也可以向社會儲蓄者提供相對高的回報。

金融中介動員儲蓄的最主要的優勢在於,一是它可以分散個別投資項目的風險;

二是可以為投資者提供相對較高的回報(相對於耐用消費品等實物資產)。金融系統動員儲蓄可以為分散的社會資源提供一種聚集功能,從而發揮資源的規模效應。

金融系統提供的流動性服務,有效地解決了長期投資的資本來源問題,為長期項目投資和企業股權融資提供了可能,同時為技術進步和風險投資創造出資金供給的渠道。

3、股權細化功能

將無法分割的大型投資項目劃分為小額股份,以便中小投資者能夠參與這些大型項目進行的投資。通過股權細化功能,金融體系實現了對經理的監視和對公司的控制。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公司組織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就是股權高度分散化和公司經營職業化。

這樣的組織安排最大的困難在於非對稱信息的存在,使投資者難以對資本運用進行有效的監督。金融系統的功能在於提供一種新的機制,就是通過外部放款人的作用對公司進行嚴格的監督,從而使內部投資人的利益得以保護。

4、資源配置功能

為投資籌集充足的資源是經濟起飛的必要條件。但投資效率即資源的配置效率對增長同樣重要。對投資的配置有其自身的困難,即生產率風險,項目回報的信息不完全,對經營者實際能力的不可知等。這些內在的困難要求建立一個金融中介機構。

在現代不確定的社會,單個的投資者是很難對公司、對經理、對市場條件進行評估的。

金融系統的優勢在於為投資者提供中介服務,並且提供一種與投資者共擔風險的機制,使社會資本的投資配置更有效率。中介性金融機構提供的投資服務可以表現在,一是分散風險;二是流動性風險管理;三是進行項目評估。

5、風險管理功能

金融體系的風險管理功能要求金融體系為中長期資本投資的不確定性即風險進行交易和定價,形成風險共擔的機制。

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金融系統和金融機構的作用就是對風險進行交易、分散和轉移。如果社會風險不能找到一種交易、轉移和抵補的機制,社會經濟的運行不可能順利進行。

6、激勵功能

在經濟運行中激勵問題之所以存在,不僅是因為相互交往的經濟個體的目標或利益不一致,而且是因為各經濟個體的目標或利益的實現受到其他個體行為或其所掌握的信息的影響。

即影響某經濟個體的利益的因素並不全部在該主體的控制之下,比如現代企業中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就產生了激勵問題。解決激勵問題的方法很多,具體方法要受到經濟體制和經濟環境的影響。金融體系所提供的解決激勵問題的方法是股票或者股票期權。

通過讓企業的管理者以及員工持有股票或者股票期權,企業的效益也會影響管理者以及員工的利益,從而使管理者和員工盡力提高企業的績效,他們的行為不再與所有者的利益相悖,這樣就解決了委託代理問題。

7、信息提供功能

金融體系的信息提供功能意味著在金融市場上,不僅投資者可以獲取各種投資品種的價格以及影響這些價格的因素的信息,而且籌資者也能獲取不同的融資方式的成本的信息,管理部門能夠獲取金融交易是否在正常進行、各種規則是否得到遵守的信息,從而使金融體系的不同參與者都能做出各自的決策。

閱讀全文

與基金業在金融體系中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