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9年分紅險占整個壽險保費收入的比重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從保險案例看分紅險
「信息不對稱」帶來諸多問題
分紅型產品起源於歐美國家,自2000年被批准進入我國保險市場,一經引入立刻躥紅,在壽險產品中的銷售比重節節攀升,目前,我國市場上分紅型保險產品占壽險保費收入比重超過90%,占據絕對壟斷位置,但在歐美,投資型保險整體佔比僅為30%-40%。
分紅險產品熱銷的原因,從供應方角度來看,我國保險公司產品研發能力較弱,分紅險相對來說設計簡單,因此各家公司均以推分紅險為主,市場上在銷險種雷同,甚至個別險種「克隆」現象嚴重。保險公司忙於過度開發和供給,而市場潛在的其他保險需求得不到滿足;從需求方來看,我國消費者的保險理念不強,儲蓄養老的觀念普遍存在,對待保險產品只側重分紅收益,對真正的保障條款沒有充分的信任。
保險公司管理過於粗放
目前國內壽險業務中,銀行保險渠道與代理人(保險營銷員)渠道各佔半壁江山,但保險公司對這兩個渠道的管理過於粗放,保險代理人隊伍整體素質較低,營銷時均將目標鎖定在年齡較大或文化水平更低的消費人群,同時為完成任務考核,在銷售時急於求成,難免存在誤導行為,其不規范的銷售方式與消費者較弱的產品理解能力,勢必會導致矛盾的產生;其次,由於銀行網點客戶多以理財需求為主,勢必會側重產品的收益,保險公司在銀行渠道銷售的產品並未在分紅收益方面有所側重,客戶又難免會與同期理財產品或存款利率進行比較,因而造成當分紅未能達到預期水平時客戶投訴甚至大呼上當受騙的現象。
此外,我國消費者對保險的認知還停留在較粗淺的水平,缺乏應有的保險常識和風險意識。例如,很多消費者認為從銀行網點購買保險產品,就等同於存放在該銀行的存款,收益只能比同期市場利率高而不能低。消費者投保也不夠理性,投保決策易受營銷員左右。由於消費者自身的保險理念較差,造成購買保險產品時完全聽取營銷員的營銷講解,因此當營銷員有誤導行為時,消費者不能准確判斷,事後產生糾紛。
❷ 保險如何調節消費與儲蓄之間的比例
與客戶如何談儲蓄與保險之間的關系
一提起儲蓄,人們就想起銀行來。其實儲蓄是一種介於消費與投資之間相對安全的理財方式。在沒有投資渠道的年代裡,在人們的理財過程中只存在消費與儲蓄兩種選擇。在經濟允許的前提下,消費永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不論國家從宏觀經濟角度為了拉動國內消費市場,還是眾多企業廠家為了追逐商業利潤,都希望人們盡情消費。
人只要生存就需要消費,在儲蓄之外,多了保險、股票、基金等投資渠道以後,很多人漸漸開始抑制容易膨脹的消費慾望,轉眼開始關注如何在不影響生活品質的同時,讓個人的資本增值了。資本增值的前提是儲蓄足夠的資金。如何儲蓄能讓個人的資產在安全的基礎上獲得最大的增值呢?
這裡面保險發揮著它獨特的作用。
營銷員:張先生,您對保險這種理財方式怎麼看?
張先生:基本不考慮。
營銷員:銀行呢?
張先生:天天打交道。
營銷員:最近有個「銀行」,推出了一款新的服務舉措,在客戶每年定期存款期間,本金不動,每三年返還一筆錢,數目遠高於其他銀行這筆本金三年的利息總和。存款期間如果客戶發生意外,可以獲得高出存款總額兩倍以上的現金補償,並可取回全部本金,如果客戶安然無事,存款期到了可以取回全部本金。
張先生:哪個銀行?
營銷員:我們保險公司。
張先生:保險公司怎麼也搞儲蓄。
營銷員:保險公司也要吸納資金。只是它和銀行儲蓄有一些區別。銀行儲蓄的結果是您到時候只能取回本金錢加上扣除稅金以後的銀行利息。保險儲蓄給您的利益是:本金+利息(大於等於銀行利息)+保障+(紅利);銀行儲蓄主要是為了資金的安全,避免把錢放在家中失竊;保險在於儲蓄的同時,獲得高額的保障,享受保險公司的紅利分配。把錢存在銀行或用於保險之外的投資,等於人生風險由自己承擔,把錢放在保險公司,等於將人生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其實,人掙錢積累財富的目的無非為了兩點:一是過更好的日子;二是應付不測。您說呢,張先生?
張先生:是。
營銷員:根據美國勞工局統計,100名25歲年輕人不論他當面如何胸懷抱負,躊躇滿志,經過40年人生風雨的經歷,到了65歲,大約29個人已經去世,剩下71人,只有1人生活富裕,9人小康,其餘人要靠積累的養老金過日子,一部分人晚年需要繼續工作才能勉強度日。
所以說,現實總是比理想要殘酷,來不得半點疏忽。要從現在開始,適當抑制消費,進行儲蓄。儲蓄分成三個部分,各自行使不同的職責。一是用於日常生活的准備金儲蓄,主要用於應付日常生活中緊急而並不重要的開銷,比如交納各種費用,購買大件、看門診等;二是用於投資股票、基金等創利型的金融產品,為了獲得可能的高回報,有必要適當冒這個風險;三就是把錢投入到保險公司,為自己的財務安全支撐起一個保護傘。與此同時,分享保險公司的經營利潤。因此說,保險是我們儲蓄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張先生:您這樣一說,我還真要考慮保險了。
營銷員:張先生,您發現了沒有。在銀行存錢,本金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比如,您想攢100萬元,就要慢慢積累,或許需要10年,在這期間,不能出事,出事的話,一來可能儲蓄繼續不下去,攢不到100萬;二來只能取出當時的本金總額。保險是從您存入第一筆購買百萬保額的保險費同時,您就擁有了100萬的風險保障金。而這筆購買百萬保險的費用只是從您銀行百萬存款計劃中切出一小部分就足夠了,即沒有耽誤您銀行存款百萬的計劃,還從保險公司生出百萬的風險資金,里外里就是200萬。張先生您說,是不是很合算?
❸ 家庭理財占家庭收入的多少比例最合適
家庭理財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每個家庭不一樣,需根據您家庭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平安銀行有推出多種理財產品以滿足投資者需求,不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投資方向和風險會有所不同,按是否保本分為保本理財和非保本理財。您可以登錄平安口袋銀行APP-首頁-理財,搜索理財產品名稱或代碼查看詳細的產品說明書進行了解及購買。
溫馨提示:建議您在購買前詳細了解理財產品的資金投資方向、風險類型等基本情況,自行決定購買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資產管理需求匹配的理財產品。
應答時間:2020-12-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❹ 買保險是消費還是投資調查報告
樓主好!
假設這樣一個情景,某人僱傭了一個保鏢,每年給他出1萬的年薪,他給主子提供的服務是:當出現風險的時候,他會挺身而出,毫不畏懼,保護主子的安全。
幾十年後,假如主子不想要這位保鏢了,該如何開口呢?好了,這位保鏢也非常開明,把這些年給他的工資全都還給主子,額外還再給主子一部分的利息。雖然有通貨膨脹,幾十年的貨幣跟此時的購買力不同了,但主子還是非常感激他能這樣做。試想一下,不買保險就能避免通貨膨脹了嗎?呵呵,好像也不是的,對吧?
您覺得這樣的保鏢好還是不好呢?
對了,這個說的就是「儲蓄型或者叫返本型」重疾險或者返本型長期意外險或者是年金險的功能。
那您覺得這個算是投資呢還是算是消費了呢?
以上,希望對您有用,謝謝~
❺ 投資理財占家庭財產多少比例合適
不超過25% 要不然影響家庭
❻ 從理財的角度講,買保險的開銷占總收入的百分之多少合適現在有很多儲蓄帶分紅的保險,投入很大。
樓主所舉的案例,明顯是一位選錯了保險產品的消費者。很多人買保險只聽信代理人的高分紅一面之詞而沖動購買,忽視了保險的保障本質,導致購買的保險保障功能不足,投資理財功能過多,一旦出事難以得到理賠。
是的,2001年前股票見頂前,投資連接保險很熱
隨著2001年後股票連年走熊,投資連接保險一落千丈
不管保險也好,銀行理財產品也好
要看他主要投資是貨幣市場、債券市場還是股票市場的,,,
根據這些也就決定了他的風險與收益。
所以建議在個人開銷的百之5到10之間就可以了.既然都買了就連買重大疾病保險也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