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內儲蓄等於順差額加國內投資 在宏觀經濟學里。急~
總需求=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順差額)
總供給=消費+儲蓄+政府收入
均衡的條件就是總需求=總供給
儲蓄+政府收入=投資+政府支出+順差額
儲蓄=投資+順差額+政府支出-政府收入
如果政府支出=政府收入,也就是財政沒有出現多餘和赤字。
那麼
儲蓄=國內投資+順差額成立。
2. 為什麼儲蓄全部轉化為投資時增加進口可彌補財政赤字
經濟需要維持供需總量平衡,如果存在財政赤字,而儲蓄已經全部轉化為投資,說明存在超額的需求,這時必須要有供給與之對應,所以要增加進口(即外國的供給)滿足這部分需求。實際上這會造成財政赤字和國際貿易赤字的雙赤字現象。
3. 開放經濟下,國民儲蓄等於國內投資加上凈出口,這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把世界作為一個大的經濟圈,把我們國家作為一個小的個體,我們國民儲蓄的總金額是包括自己口袋裡的錢以及從外面掙的錢。
其是在經濟學中有很多這樣晦澀難懂專業術語,感覺讀起來特別的拗口,而且記憶起來特別的費勁,容易和別的概念混淆,是我們很難理解或者是很難背誦記憶的,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用日常的一些生活經驗,或者比較淺顯的生活實例作為記憶參考點,只有我們從根本上理解了它的含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將它內化成了自己可以理解的東西,才能夠長久的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之中,才能被我們所內化吸收,也才能夠發揮它真正的作用。
4. 儲蓄減投資等於凈出口是為什麼
我可是手打的,結果比復制黏貼的慢了……
第一個問題,進出口交易不是這么理解的。
進出口賬戶分成兩種,即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有時也叫金融賬戶),這是因為國際市場上存在不止一種貨幣,所以考察進出口時應當將其理解為復雜一些的物物交換,即用眾多貨幣中的一種交換了眾多貨物的一種。經常賬戶就是統計眾多貨物交換的,而資本賬戶就是統計眾多貨幣交換的。
由於每一次交易在發生時都是等價交換,所以經常賬戶盈餘(出口多於進口,出超)肯定意味著流入的貨幣比流出的多,因此資本賬戶就會虧損,但資本其實是流入的。
對於「凈出口等於資本凈流出」的理解關鍵在於,進出口市場上有多種貨幣。
假設$1=¥6,出口¥6的襯衫,獲得$1,在人民幣賬戶上,你失去了¥6的價值,獲得了標為$1的一張有價證券(note),所以相當於用¥6的價值投資了。
這就是對「凈出口等於資本凈流出」最簡單的理解。
第二個問題,首先要區分「儲蓄」和「持有」兩個概念。
放在手裡是持有,因為貨幣放在手裡再久都不能流通,而「儲蓄」是貨幣的一種流通狀態。只有當貨幣進入銀行系統時才能稱為「儲蓄」。所以你這個問題其實不成立。
從你的問題來看,你還沒理解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區別,你的論證過程大多是採用將微觀經濟現象(或者說是經濟體驗)放大來比擬宏觀經濟的運行。而你問的問題,無論是「凈出口等於資本凈流出」還是「儲蓄等與投資」都是宏觀經濟的范疇。
5. 總供給包括消費,儲蓄,政府收入,進口。。總需求包括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政府支出,凈出口。這裡面總供
您的問題是貨幣的總供給和總需求嗎?如是,就沒有錯,因為消費會為市場供給貨幣;而為了"消費的需要"必須提供貨幣於消費者;所以促進消費可以活絡經濟,健全財政;謹供參考!
6. 國際金融的問題:解釋一下 CA=S-Id (經常賬戶余額=國內儲蓄-對內投資)
經常項目差額的宏觀經濟含義
CA=If
S=Id+If
If =S- Id
CA= S-Id
Y=C+Id+G+X-M
E=C+ Id +G
Y=E+(X-M)
CA= X-M=Y-E
CA= If= S- Id=Y-E
根據這些等式,如果一國經常項目順差,則意味著該國對外投資凈額是正的(即該國是其他國家的凈貸款供給國或投資國);該國的儲蓄大於國內投資;該國的產出(收入)高於其對商品和勞務的支出(即吸收).相反,若一國經常項目存在逆差,則意味著該國是凈對外借款國,該國國內儲蓄少於投資,支出超過產出(或收入).
國際收支總差額的宏觀經濟含義
如果一國總差額順差,就意味著該國官方儲備資產增加或者外國作為官方儲備持有該國的資產減少;相反,如果一國總差額逆差,就意味著該國官方儲備資產減少或者外國作為官方儲備持有該國的資產增加.官方儲備是一國基礎貨幣或高能貨幣的組成部分,它的變化會對許多宏觀經濟變數,如貨幣供給量,匯率,利率,私人金融資本的流動,國內資本形成,國內生產以及商品和勞務的進出口等產生重要影響.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的貨幣供給(Ms)包括兩個部分:國內創造部分(D)和來自國外部分(R).國內創造部分就是通過本國銀行體系所創造的貨幣;來自國外部分是指經過國際收支獲得的盈餘(國際儲備)所創造的貨幣.外國貨幣會轉化為本國國際儲備,形成高能貨幣.由於國際收支總差額意味著官方儲備的增減,所以它的變動就會對一國的貨幣供給量產生重要的影響.國際收支總差額實際上可以看作是與貨幣供求相聯系的一種貨幣現象,它是一國貨幣供給的自動調節機制.通過貨幣供給量的變動,國際收支總差額又會進一步對其他的宏觀經濟變數如匯率,利率,私人資本的流動,國內投資,生產以及進出口等產生重要的影響.
7. 總需求=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出口,總供給=消費+儲蓄+政府稅收+進口,出口和凈出口不一樣呀
凈出口=出口總額一進口總額。
出口實際上是國外市場對國內市場的一種需求(或者消費)。
因為進料加工的存在,比如我們出口電腦整機1000美元每台,但生產整機需要進口晶元及內存,每台需要進口晶元及內存花600美元。整機報關出口額是1000美元,但進口付匯需要600美元。那麼凈出口就是400美元。
所以:
1)總需求=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出口,
2)總供給=消費+儲蓄+政府稅收+進口
當上述兩個公式一起使用時,如果第一個公式中的「出口」改成「凈出口」,那麼第二個公式中的「進口」就必須去掉。單獨使用時,兩個公式就單獨存在,不能更改。
8. 經濟學中的總供給為何包含進口,總需求反而包含出口
對某種商品/服務種草了(產生需求),通過花錢購買該商品/服務來拔草(通過支出來滿足需求)。
根據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簡單模型,一國經濟包括4個部分:家庭、企業、政府和外國部門。家庭的支出稱為「消費」,企業的支出稱為「投資」,政府的支出稱為「財政支出」,外國部門的支出稱為「出口」(對該國而言稱為進口,對我國而言稱為出口)。
綜上所述:我國的總需求(通過支出來體現)=家庭支出+企業支出+政府支出+外國部門支出=居民消費+企業投資+財政支出+出口。
PS:GDP(國內生產總值)用於衡量一國經濟的整體水平。各國常用支出法來計算GDP,則GDP=總消費+總投資(包含企業和政府)+凈出口(出口-進口)。所以常說:消費、投資和出口是拉動一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
9. 儲蓄投資缺口,造成了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的急劇增長。
儲蓄—投資缺口,是指投資率低於儲蓄率,在儲蓄與投資之間出現缺口,從而儲蓄未能全部轉化為投資的一種現象。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當儲蓄大於投資時,凈出口(伴之以外匯儲備的凈額增加或資本外流)可以使一國經濟實現無通貨緊縮的均衡增長;當投資大於儲蓄時,凈進口(伴之以外匯儲備的減少或資本內流)可以使一國經濟實現無通貨膨脹的均衡增長。從中國的宏觀經濟運行看,儲蓄—投資缺口已成為導致中國宏觀經濟三高壓力存在的最關鍵因素。盡管我國的投資率較高,但1994年以來,我國的儲蓄率一直高於投資率,儲蓄-投資缺口始終存在,且近兩年來的儲蓄-投資缺口出現擴大趨勢 ....我個人不贊同這種說法,這種說法在華爾街日報之類的上面經常提,那是歐美人指責中國,認為經濟危機是因為中國人不消費,完全的無稽之談
10. 當儲蓄小於投資引起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這句話錯哪
當儲蓄小於投資引起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通過調整進出口差額或 調整政府收支差額來平衡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