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銀行理財和券商理財有什麼區別
一、出發點不同
銀行推出理財產品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吸納存款,固然它名義上是為投資者提供高於存款的投資渠道,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只是變相的攬存。所以,目前央行已經規定銀行不得作出保底的承諾,其實就是讓銀行不能過分誤導投資者。
券商的集合理財,其實質是「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是券商接受投資者委託,將投資者的資金投資於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的一種理財服務。從這個角度來看,券商的集合理財更像是一種理財產品。它能夠根據市場的變化隨時作出變更,在券商保證一定收益的情況下,最後收益的變動幅度相對較大。券商集合理財除了可以配置貨幣市場基金、剩餘年限小於2年的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央行票據等固定收益類品種之外。還可以配置各類基金產品,在二級市場上買賣股票等獲取收益。
二、流動性上不同
人民幣理財產品經過大半年的市場磨合後,流動性大大加強,一些銀行在產品設計中使客戶享有提前贖回權,部分銀行也推出了質押和轉讓業務,方便投資者應對急需用錢的情況。券商集合理財的流動性相對較弱,在封閉期內產品不能被贖回,只有到開放期客戶才可自由申購贖回。
三、成本與收益上不同
銀行理財產品則不收取任何手續費,只是極少數產品會在提前贖回時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在成本方面,與銀行理財產品相比,券商集合理財是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只是他們的管理費用和託管費用會低於開放式基金而已。
在收益上,銀行理財產品與券商集合理財同樣是無法相比。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基本是固定的,而券商集合理財的宣傳口號是低收費、低風險、高收益。
很多券商集合理財集合在產品說明書中就有明確說明收益率超過多少,超出部分收益將會與券商進行分成。這在一定程度是影響了投資者的利潤,畢竟超出部分要給券商分一杯羹,但當該計劃的運作收益好時,管理人將得到較高的報酬,這一條具有激勵機制,與其承擔的風險相對,也算合理。
四、風險程度上不同
銀行操作人民幣理財產品時,主要從投資目標的選擇上控制風險,債券、央行票據的國家級信用是其安全基礎。
而集合理財的風險較銀行理財來說還是高一些,畢竟會有部分資產參與二級市場,而且跟整改團隊的管理風格及模式和也有很大關系,面臨較大的系統性風險和操作性風險。
2. 銀行客戶經理和市場營銷人員還有理財經理的區別
理財經理說白了 就是理財產品銷售負責人,客戶經理,很簡單,客戶嗎,就是說你是客戶的經理而不是公司的經理,在公司既然不是經理,那就是業務員了,業務員當然要跑業務了,當然銀行的待遇可能比其它的要多一些,還有就是就是無論什麼選擇了他就要做好它,為以後的成功打下良好基礎。
3. 傳統銷售行業和銀行理財行業有什麼區別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近兩年來,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日新月異,對傳統金融行業產生了重大沖擊。對於很多投資者而言,過去銀行理財是主要的投資手段,但是目前投資渠道越來越多,銀行理財優勢不再,投資者逐漸轉向其它渠道。在此情況下,銀行被迫加快創新及轉型之路,銀行理財行業逐漸發生了一些變化。
一、長期收益趨勢下滑
2014年初開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便不斷下滑,自11月底央行時隔兩年多首次降息以來,央行已經進行了3次降息和2次降准,市場資金面逐漸寬松,預計未來仍有貨幣寬松政策出台,從長期來看,銀行理財收益率將不可避免下滑。
二、發行數量及規模將繼續增加,但增速將減緩
隨著全民理財意識加強、個人財富逐漸積累,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及規模將繼續保持增加趨勢,但是規模增長到一定階段之後增速將會放緩,而且在股票、基金、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多面夾擊之下,理財產品資金面臨分流危機。
三、非保本浮動類理財產品成市場主流
按照收益類型,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保證收益類、保本浮動收益類、非保本浮動收益類,風險與收益依次遞增,目前保本類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在4.5%左右,非保本類理財產品收益率在5.3%-5.4%附近。不過實際上,非保本類理財產品收益達標率能達到99%以上,保本類理財產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小,非保本類理財產品成為市場主流。
四、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增加
與傳統理財產品不同,凈值型理財產品沒有固定的預期收益率,沒有封閉期,可以隨時贖回,收益是根據每期的凈值來計算的,與基金較為相似。此類產品的風險略高於封閉式理財產品,但是收益也要高一點,從歷史收益情況來看,凈值型理財產品收益率能達到6%左右,雖然是非保本浮動類理財產品,但是虧本的可能性不大。投資者可以漸進式購買此類產品。
五、股市吸金效應下,銀行加大結構性理財產品發行力度
自2014年底開始,中國股市掀起了一輪上漲熱潮,大批股民蜂擁入市,為了共享牛市盛宴、吸引投資者的注意力,今年以來銀行加大掛鉤股票、股指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的發行力度,此類產品一般都保本,本金風險不大,預期收益率是一個比較大的區間,很多產品預期最高收益率能達到10%以上,但是預期最低收益率卻不到1%,收益波動性大且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可能性很低,適合有一定投資經驗的投資者購買。
六、風險開始凸顯
過去銀行在老百姓(603883,股吧)的眼中一直是一個非常值得信賴的角色,銀行理財產品深受投資者青睞,然而近年來各種風險事件頻發,比如理財產品飛單、理財產品變保險、結構性產品零收益、產品到期自動延期導致無法贖回等,銀行在大家眼中越來越不靠譜了。今後理財產品將面臨更多的風險,這一點值得銀行去思考並改進。
4. 個人理財和金融理財的區別
個人理財是服務提供商對客戶的區分,區別在是個人還是企業、公司等等
金融理財是理財產品的一種,涉及金融行業的理財,是業務之間的區別
5. 商業銀行中的個人理財業務和個人金融業務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個人理財業務,裡面的錢全部都是你出的,,
個人金融業務,裡面可以申請貸款,換句話就是可以用銀行的錢給自己辦事~
6. 銀行的理財產品和互聯網金融平台的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
一、投資門檻:P2P網貸低、銀行理財高
銀行理財產品的起購金額高,大多數都需要五萬十萬的起步金額,而P2P則很低,大多數都是100起。
二、年化收益率:P2P投資高、銀行理財低
據數據統計,2014年上半年所有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5.2%,而P2P投資理財平台投資收益清晰明了,以一年期為例,最低的也有百分之七到八的樣子,目前主流P2P投資理財平台的收益率一般在15%-17%。
三、手續費:P2P投資理財平台少、銀行理財項目繁多
銀行理財需要收取手續費、託管費、管理費等多種項目,無形中減少了理財投資者的不少收益。而P2P投資理財平台中一般僅需收取少量的充值提現手續費和服務費。P2P投資理財平台的收費內容更加透明。
四、項目真實性:P2P網貸透明、銀行理財籠統
很多銀行理財經理在推銷各種投資理財產品時,其實大多都不知道資金用途、收益與何掛鉤、產品風險等等,理財經理賣得稀里糊塗,客戶買得也稀里糊塗。而P2P投資理財則需要資金需求方提供真實的借款用途和項目信息,投資者可自主甄別和選擇借款項目,做到了心中有數、明明白白。某些投資理財平台甚至自動幫客戶把資金分散投資到幾十甚至幾百個借款人身上,每個借款人的信息也非常清楚,大大降低了投資風險。
五、流動收益:P2P流動性高、銀行理財到期付
銀行理財大多數都是一次性付清本息,這就導致資金的流動性大打折扣,而P2P則不同,P2P大多數都是採用等額本息的還款形式,每個月都會有資金返回到賬戶上。除此之外,如果急需用錢,大多數P2P投資理財平台都有債券轉讓的服務,加大了資金的流動性。
7. 銀行理財與保險理財有什麼區別
保險理財和銀行理財的區別:銀行理財產品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理財保險,是集保險保障及投資功能於一身的新型保險產品,屬人壽保險的新險種。經營投資類保險的保險公司充分利用其規模投資優勢及投資專家為保戶爭取最大的投資利益。
目前在我國開展的理財保險險種主要有分紅保險、投資連結保險和萬能保險。通過保險進行理財,是指通過購買保險對資金進行合理安排和規劃,防範和避免因疾病或災難而帶來的財務困難,同時可以使資產獲得理想的保值和增值。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新編金融法小全書(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