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市場 > 用投資的理論講保險

用投資的理論講保險

發布時間:2021-10-10 01:14:21

保險投資

首先,你遇到的可能不是銀行員工,而是保險公司派駐在銀行的駐點人員。這屬於銀保業務,是銀行和保險公司的一種合作。盡管目前已經禁止保險公司派人在銀行駐點的行為,但現實中還是很普遍。

其次,你提到說定期5年,你最好能仔細看看給你的保單。存款的話,5年定期到期後可以連本帶利取回。保險的話,可能是繳費期為5年,但要10年甚至更久以後才到期。用存款的時間概念理解保險是很容易被誤導的。

第三,你問保險類的投資利率多少,收益多大,這個任何人無法回答你。保險不是存款,就沒有利率這一說,也沒有本金的說法。保險只有紅利,任何一家保險公司的紅利都是不確定的,要根據保險公司的經營業績決定。既然紅利本身不確定,也就無法與存款利率相比,最後總的收益有多大也就無從知曉。理論上說,保險的紅利確實可能為零。這是可能的。

❷ 如何正確的理解保險是消費品而非投資工具這一說法

其實現在大家也都不是很排斥保險了,因為時間確實告訴了我們保險的效用。保險其實有的也是投資,但更多的是消費品,還是很實惠的消費品。

就說我們家吧,用事實說話最簡單了,我家之前出過一場車禍,要是沒有交保險的話,什麼修理費,賠償費都是很昂貴的,可是因為有了保險,最後也可以說是基本自己沒有花什麼多餘的錢。人生很可能發生一些意外的事情,這個時候你交了保險才能讓自己全身而退,所以保險真的是一個消費品。

現在最基礎的保險也就是最基礎的消費品是公司經常給我們繳納的五險,我們自己另外也要交一些車險,意外險之類的,你交了相當於提早為以後打算。

再說個養老保險,你老了之後就沒工作了,要是自己之前是個月光族沒有存款,那麼很難生活下去,這個時候保險就起作用了。保險作為消費品的效用一般是將來時態的。

❸ 投資保險到底是賺什麼錢

我覺得,做保險就是要講保險的真諦,做保險主要和首要是提供風險保障。這是保險的安身立命之本。 其實,讓保險回歸保障的聲音在多年前就出現了,保監會也一直提醒保險公司注意調整那種投資偏好的業務結構。我曾經撰文,認為市場結構不是「調」出來的,而是市場環境決定的,也就是消費者選擇的結果。現在看來,我那會兒只把問題講了一半,而且多少有些表面化。 陳文輝副主席說,有人認為「尊重國民消費習慣,就是要發展理財型產品。這種思想是不對的。應該看到,消費習慣既存在慣性,但又會受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通過適當的宣傳引導,可以逐漸加以改變。」也就是說,保險消費者的市場取向是需要引導的,而且是會在實踐中隨著對保險的認識加深而不斷改變的,這已經被許許多多的國內外實例所證實。保險業對消費者的引導,也包括上面提到的讓消費者明白,保險主要不是投資工具或者賺錢手段,買保險主要是為了獲得風險保障服務,而要獲得自身風險轉嫁是需要支付成本的。 以「風險保障加適度理財」為主流的產品發展戰略是符合我國實際的 現金流承保的理論和實踐是很多保險公司的業務偏好投資忽視保障的依據之一。 保險業者或者學者都說,保險經營是要開動兩個輪子,一個是承保,一個是投資。從道理上講,這話沒錯。國外的許多資料數據都表明,保險公司由於激烈的市場競爭,承保業務這一塊常常是虧損的。我手裡也有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等國10多年的資料,這些國家的財產保險,特別是車險,在過去10多年裡,承保利潤多數年份都是負數,但因為成功的投資,在填補了承保虧損之後,其經營利潤都是正數。這個事實常常被保險界同仁們用來作為追求現金流,拚命開發投資連結、分紅、萬能型產品,甚至將保險保障作為「定期儲蓄」產品「附贈品」的重要依據之一。因此,很多保險人也就自然地認為,保險的規律就是現金流承保。 其實,對現金流承保要做具體分析。在一般意義上來說,保險公司的經營離不開承保和資金運用兩個輪子都有效地運轉。但突出現金流承保,突出投資理財,對於壽險公司和產險公司的意義是有區別的。 對於產險,特別是車險來說,國外突出現金流承保,有其特殊的背景。這個背景就是:其一,在過去較長一個時期里,資本市場都有不俗的表現,保險投資的收益率都是在兩位數,使得產險公司有選擇現金流承保的環境條件;其二,是因為他們的業務結構導致承保杠桿率低而負債「久期」較長。而這兩個條件我們都不具備。我國的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持續低迷,債券市場發展並不充分,收益也很不穩定。更重要的是我國產險的特定的業務結構導致承保杠桿率高而負債「久期」較短,這樣,可用來投資的資金有限而且投資利用時間也較短,投資收益率就無法與其他保險發達國家相比。實際上,由於近幾年西方資本市場也不大景氣,保險投資的收益率有所下降,產險保險人也在質疑承保虧損戰略。 所以,我國產險產品設計還是要立足保障,立足承保利潤,在此基礎上,積極拓展投資,爭取更多的投資收益,才是正確的選擇。我覺得,那種把產險產品設計成「定期儲蓄象徵性地附贈保險保障」的產品,有可能背離保險的主旨和正確的運營方向,長此以往可能陷入經營困境。保險人還是不做「保險醉翁」的好。 對於壽險來說,特別是長期壽險,資金運用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增強保險保障功能的必要手段之一。投資連結保險、變額年金產品的出現,長期壽險增加分紅功能,最初都是因為傳統的保額確定性生存壽險產品,難以抵禦通貨膨脹,使得被保險人在多年後領取的保險金大大縮水。有了投資連結功能,依據保險投資收益水平給保戶適當分紅,不僅體現了公平,也使保險產品更具有吸引力。在這里,成功的投資就意味著保險保障功能的增強,也就意味著突出了保險的保障功能。 問題是在壽險業中,有的保險人把投資目標推向某種極端,設計的產品沒有多少保障意義。我自己就購買過這樣的產品,產品叫做分紅壽險產品,但是保險金額大體上與我繳納的保費相等,花了4萬元的保費,獲得的生存給付和死亡給付都是4萬多一點。毫無疑問,這類產品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吸金」,而不是為被保險人提供保險保障。與那些熱衷「吸金」的產險公司一樣,如果繼續堅持這種投資偏好的經營戰略,保險市場的進一步開拓和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都可能出現問題,公司經營將孕育著較大的風險。 正如陳文輝副主席所分析的那樣,保險業「近年來的投資回報與客戶預期差距較大,與其他金融產品相比也缺少優勢。例如2011年壽險業投資收益率為4.07%,而當期固定收益信託收益率約7.79%-8.95%。並且,投資能力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持續的人才培養。因此,壽險產品發展戰略應該以『風險保障加適度理財』為主流,即在產品設計中,以風險保障為本,充分發揮行業的本質功能,並適應國民消費習慣,輔之以適當的投資理財功能。

❹ 如何談理財保險

家庭理財四分法《4321牛頓原理》:其中應留下30%的收入作為日常開支
剩餘部分的10%投資於保險型保險,
20%的收入進行儲蓄及保本型投資,
40%用來做風險投資。
可以相應的再細分的每個月的投資額,
這方式相對穩健,至於收益要是投得好應有三、五成。

❺ 最著名的投資理論有幾種,並詳細敘述

經常被人們追捧的股神巴菲特的。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一種常見的投資方式,專門尋找價格低估的證券。不同於成長型投資人,價值型投資人偏好本益比、帳面價值或其他價值衡量基準偏低的股票。
第一法則:競爭優勢原則
好公司才有好股票:那些業務清晰易懂,業績持續優秀並且由一批能力非凡的、能夠為股東利益著想的管理層經營的大公司就是好公司。

最正確的公司分析角度-----如果你是公司的唯一所有者。

最關鍵的投資分析----企業的競爭優勢及可持續性。

最佳競爭優勢----游著鱷魚的很寬的護城河保護下的企業經濟城堡。

最佳競爭優勢衡量標准----超出產業平均水平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經濟特許權-----超級明星企業的超級利潤之源。

美國運通的經濟特許權:

選股如同選老婆----價格好不如公司好。

選股如同選老公:神秘感不如安全感

現代經濟增長的三大源泉:

[編輯]第二法則:現金流量原則
新建一家制葯廠與收購一家制葯廠的價值比較。

價值評估既是藝術,又是科學。

估值就是估老公:越賺錢越值錢

駕御金錢的能力。

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貼現值

估值就是估老婆:越保守越可靠

巴菲特主要採用股東權益報酬率、帳面價值增長率來分析未來可持續盈利能力的。

估值就是估愛情:越簡單越正確

[編輯]第三法則:「市場先生」原則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市場中的價值規律:短期經常無效但長期趨於有效。

巴菲特對美國股市價格波動的實證研究(1964-1998)

市場中的《阿甘正傳》

行為金融學研究中發現證券市場投資者經常犯的六大愚蠢錯誤:

市場中的孫子兵法:利用市場而不是被市場利用。

[編輯]第四法則:安全邊際原則
安全邊際就是「買保險」:保險越多,虧損的可能性越小。

安全邊際就是「猛砍價」:買價越低,盈利可能性越大。

安全邊際就是「釣大魚」:人越少,釣大魚的可能性越高。

[編輯]第五法則:集中投資原則
集中投資就是一夫一妻制:最優秀、最了解、最小風險。

衡量公司股票投資風險的五種因素:

集中投資就是計劃生育:股票越少,組合業績越好。

集中投資就是賭博:當贏的概率高時下大賭注。

[編輯]第六法則:長期持有原則
長期持有就是龜兔賽跑:長期內復利可以戰勝一切。

長期持有就是海誓山盟:與喜歡的公司終生相伴。

長期持有就是白頭偕老:專情比多情幸福10000倍。

美國經濟學家馬考維茨(Markowitz)1952年首次提出投資組合理論(Portfolio Theory),並進行了系統、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他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該理論包含兩個重要內容: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和投資組合有效邊界模型。

在發達的證券市場中,馬科維茨投資組合理論早已在實踐中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並且被廣泛應用於組合選擇和資產配置。但是,我國的證券理論界和實務界對於該理論是否適合於我國股票市場一直存有較大爭議。

從狹義的角度來說,投資組合是規定了投資比例的一攬子有價證券,當然,單只證券也可以當作特殊的投資組合。本文討論的投資組合限於由股票和無風險資產構成的投資組合。

人們進行投資,本質上是在不確定性的收益和風險中進行選擇。投資組合理論用均值—方差來刻畫這兩個關鍵因素。所謂均值,是指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它是單只證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權平均,權重為相應的投資比例。當然,股票的收益包括分紅派息和資本增值兩部分。所謂方差,是指投資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我們把收益率的標准差稱為波動率,它刻畫了投資組合的風險。

人們在證券投資決策中應該怎樣選擇收益和風險的組合呢?這正是投資組合理論研究的中心問題。投資組合理論研究「理性投資者」如何選擇優化投資組合。所謂理性投資者,是指這樣的投資者:他們在給定期望風險水平下對期望收益進行最大化,或者在給定期望收益水平下對期望風險進行最小化。

因此把上述優化投資組合在以波動率為橫坐標,收益率為縱坐標的二維平面中描繪出來,形成一條曲線。這條曲線上有一個點,其波動率最低,稱之為最小方差點(英文縮寫是MVP)。這條曲線在最小方差點以上的部分就是著名的(馬考維茨)投資組合有效邊界,對應的投資組合稱為有效投資組合。投資組合有效邊界一條單調遞增的凹曲線。

如果投資范圍中不包含無風險資產(無風險資產的波動率為零),曲線AMB是一條典型的有效邊界。A點對應於投資范圍中收益率最高的證券。

如果在投資范圍中加入無風險資產,那麼投資組合有效邊界是曲線AMC。C點表示無風險資產,線段CM是曲線AMB的切線,M是切點。M點對應的投資組合被稱為「市場組合」。

如果市場允許賣空,那麼AMB是二次曲線;如果限制賣空,那麼AMB是分段二次曲線。在實際應用中,限制賣空的投資組合有效邊界要比允許賣空的情形復雜得多,計算量也要大得多。

在波動率-收益率二維平面上,任意一個投資組合要麼落在有效邊界上,要麼處於有效邊界之下。因此,有效邊界包含了全部(帕雷托)最優投資組合,理性投資者只需在有效邊界上選擇投資組合。

[編輯]現代投資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主要由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APT模型、有效市場理論以及行為金融理論等部分組成。它們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過去主要依賴基本分析的傳統投資管理實踐,使現代投資管理日益朝著系統化、科學化、組合化的方向發展。

1952年3月,美國經濟學哈里·馬考威茨發表了《證券組合選擇》的論文,作為現代證券組合管理理論的開端。馬克威茨對風險和收益進行了量化,建立的是均值方差模型,提出了確定最佳資產組合的基本模型。由於這一方法要求計算所有資產的協方差矩陣,嚴重製約了其在實踐中的應用。

1963年,威廉·夏普提出了可以對協方差矩陣加以簡化估計的單因素模型,極大地推動了投資組合理論的實際應用。

20世紀60年代,夏普、林特和莫森分別於1964、1965和1966年提出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該模型不僅提供了評價收益一風險相互轉換特徵的可運作框架,也為投資組合分析、基金績效評價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1976年,針對CAPM模型所存在的不可檢驗性的缺陷,羅斯提出了一種替代性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即APT模型。該模型直接導致了多指數投資組合分析方法在投資實踐上的廣泛應用。

[編輯]投資組合的思想
1、傳統投資組合的思想——Native Diversification

(1)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否則「傾巢無完卵」。

(2)組合中資產數量越多,分散風險越大。

2、現代投資組合的思想——Optimal Portfolio

(1)最優投資比例:組合的風險與組合中資產的收益之間的關系有關。在一定條件下,存一組在使得組合風險最小的投資比例。

(2)最優組合規模:隨著組合中資產種數增加,組合的風險下降,但是組合管理的成本提高。當組合中資產的種數達到一定數量後,風險無法繼續下降。

3、現代投資理論主要貢獻者(Pioneers):

貢獻者 簡介 主要貢獻 代表作(Classic Papers)
托賓(James Tobin) 198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哈佛博士,耶魯教授。 流動性偏好、托賓比率分析、分離定理。 「Liquidity Preference as Behavior toward Risk,」 RES,1958.
馬考維茨(Harry Markowitz) 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曾在蘭德工作。 投資組合優化計算、有效疆界。 「Portfolio Selection,」,JOF,1952.
夏普(William Sharp) 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曾在蘭德工作,UCLA博士,華盛頓大學、斯丹福大學教授。 CAPM 「Capital Asset Pricing: A Theory of Market Equilibrium Under Condition of Risk,」 JOF, 1964.
林特勒(John Lintner)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CAPM 「The Valuation of Risk Assets & Selection of Risky Investments in Stock Portfolio & Capital Budget,」 RE&S, 1965.

[編輯]投資組合的基本理論
馬考維茨經過大量觀察和分析,他認為若在具有相同回報率的兩個證券之間進行選擇的話,任何投資者都會選擇風險小的。這同時也表明投資者若要追求高回報必定要承擔高風險。同樣,出於迴避風險的原因,投資者通常持有多樣化投資組合。馬考維茨從對回報和風險的定量出發,系統地研究了投資組合的特性,從數學上解釋了投資者的避險行為,並提出了投資組合的優化方法。

一個投資組合是由組成的各證券及其權重所確定。因此,投資組合的期望回報率是其成分證券期望回報率的加權平均。除了確定期望回報率外,估計出投資組合相應的風險也是很重要的。投資組合的風險是由其回報率的標准方差來定義的。這些統計量是描述回報率圍繞其平均值變化的程度,如果變化劇烈則表明回報率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即風險較大。

從投資組合方差的數學展開式中可以看到投資組合的方差與各成分證券的方差、權重以及成分證券間的協方差有關,而協方差與任意兩證券的相關系數成正比。相關系數越小,其協方差就越小,投資組合的總體風險也就越小。因此,選擇不相關的證券應是構建投資組合的目標。另外,由投資組合方差的數學展開式可以得出:增加證券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

基於迴避風險的假設,馬考維茨建立了一個投資組合的分析模型,其要點為:

(1)投資組合的兩個相關特徵是期望回報率及其方差。

(2)投資將選擇在給定風險水平下期望回報率最大的投資組合,或在給定期望回報率水平下風險最低的投資組合。

(3)對每種證券的期望回報率、方差和與其他證券的協方差進行估計和挑選,並進行數學規劃(mathematicalprogramming),以確定各證券在投資者資金中的比重。

[編輯]投資組合理論的應用
投資組合理論為有效投資組合的構建和投資組合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和一整套分析體系,其對現代投資管理實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1.馬考威茨首次對風險和收益這兩個投資管理中的基礎性概念進行了准確的定義,從此,同時考慮風險和收益就作為描述合理投資目標缺一不可的兩個要件(參數)。

在馬考威茨之前,投資顧問和基金經理盡管也會顧及風險因素,但由於不能對風險加以有效的衡量,也就只能將注意力放在投資的收益方面。馬考威茨用投資回報的期望值(均值)表示投資收益(率),用方差(或標准差)表示收益的風險,解決了對資產的風險衡量問題,並認為典型的投資者是風險迴避者,他們在追求高預 期收益的同時會盡量迴避風險。據此馬考威茨提供了以均值一方差分析為基礎的最大化效用的一整套組合投資理論。

2.投資組合理論關於分散投資的合理性的闡述為基金管理業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在馬考威茨之前,盡管人們很早就對分散投資能夠降低風險有一定的認識,但從未在理論上形成系統化的認識。

投資組合的方差公式說明投資組合的方差並不是組合中各個證券方差的簡單線性組合,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證券之間的相關關系。單個證券本身的收益和標准 差指標對投資者可能並不具有吸引力,但如果它與投資組合中的證券相關性小甚至是負相關,它就會被納入組合。當組合中的證券數量較多時,投資組合的方差的大 小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地取決於證券之間的協方差,單個證券的方差則會居於次要地位。因此投資組合的方差公式對分散投資的合理性不但提供了理論上的解釋,而且 提供了有效分散投資的實際指引。

3.馬考威茨提出的「有效投資組合」的概念,使基金經理從過去一直關注於對單個證券的分析轉向了對構建有效投資組合的重視。

自50年代初,馬考威茨發表其著名的論文以來,投資管理已從過去專注於選股轉為對分散投資和組合中資產之間的相互關繫上來。事實上投資組合理論已將投資管理的概念擴展為組合管理。從而也就使投資管理的實踐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4.馬考威茨的投資組合理論已被廣泛應用到了投資組合中各主要資產類型的最優配置的活動中,並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編輯]投資組合理論在應用上的問題
馬考威茨的投資組合理論不但為分散投資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也為如何進行有效的分散投資提供了分析框架。但在實際運用中,馬考威茨模型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和困難:

1.馬考威茨模型所需要的基本輸入包括證券的期望收益率、方差和兩兩證券之間的協方差。當證券的數量較多時,基本輸入所要求的估計量非常大,從而也就使得馬考威茨的運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馬考威茨模型目前主要被用在資產配置的最優決策上。

2.數據誤差帶來的解的不可靠性。馬考威茨模型需要將證券的期望收益率、期望的標准差和證券之間的期望相關系數作為已知數據作為基本輸入。如果這些數據 沒有估計誤差,馬考威茨模型就能夠保證得到有效的證券組合。但由於期望數據是未知的,需要進行統計估計,因此這些數據就不會沒有誤差。這種由於統計估計而帶來的數據輸入方面的不準確性會使一些資產類別的投資比例過高而使另一些資產類別的投資比例過低。

3.解的不穩定性。馬考威茨模型的另一個應用問題是輸人數據的微小改變會導致資產權重的很大變化。解的不穩定性限制了馬考威茨模型在實際制定資產配置政策方面的應用。如果基於季度對輸人數據進行重新估計,用馬考威茨模型就會得到新的資產權重的解,新的資產權重與上一季度的權重差異可能很大。這意味著必須對資產組合進行較大的調整,而頻繁的調整會使人們對馬考威茨模型產生不信任感。

4.重新配置的高成本。資產比例的調整會造成不必要的交易成本的上升。資產比例的調整會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因此正確的政策可能是維持現狀而不是最優化。

[編輯]投資組合理論在我國證券市場的應用
今天,在我國股票市場運用投資組合理論進行決策分析至少具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一是馬科維茨投資組合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不同證券收益的相關性分散風險。

我國股票市場的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中主要應用技術分析面和基本面進行分析,而這兩種分析方法都是注重單只證券,基本上忽略了證券收益的相關性;

二是在我國股票市場中,馬科維茨投資組合理論可以用來穩定地戰勝市場。

通過研究發現,市場綜合指數較大幅度地偏離了投資組合有效邊界。在此條件下,利用投資組合有效邊界完全可以穩定地戰勝市場。

等等很多,說不完的。

❻ 保險投資的原則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金融工具的多樣化,以及保險業競爭的加劇,保險投資面臨的風險性、收益性也同時提高,投資方式的選擇范圍更加廣闊。1948年英國精算師佩格勒(J.B.Pegler)修正貝利的觀點,提出壽險投資的五大原則:獲得最高預期收益;投資應盡量分散;投資結構多樣化;投資應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重。
理論界一般認為保險投資有三大原則: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
1、安全性原則
保險企業可運用的資金,除資本金外,主要是各種保險准備金,它們是資產負債表上的負債項目,是保險信用的承擔者。因此,保險投資應以安全為第一條件。安全性,意味著資金能如期收回,利潤或利息能如數收回。為保證資金運用的安全,必須選擇安全性較高的項目。為減少風險,要分散投資。
2、收益性原則
保險投資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使投資收入成為保險企業收入的重要來源,增強賠付能力,降低費率和擴大業務。但在投資中,收益與風險是同增的,收益率高,風險也大,這就要求保險投資,把風險限制在一定程度內,實現收益最大化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加上公司年復利分紅。
3、流動性原則
保險資金用於賠償給付,受偶然規律支配。因此,要求保險投資在不損失價值的前提下,能把資產立即變為現金,支付賠款或給付保險金。保險投資要設計多種方式,尋求多種渠道,按適當比例投資,從量的方面加以限制。要按不同險種特點,選擇方向。如人壽保險一般是長期合同,保險金額給付也較固定,流動性要求可低一些。國外人壽保險資金投資的相當部分是長期的不動產抵押貸款。財產險和責任險,一般是短期的,理賠迅速,賠付率變動大,應特別強調流動性原則。國外財產和責任保險資金投資的相當部分是商業票據、短期債券等。
在我國,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必須穩健,遵循安全性原則,並保證資產的保值增值。

❼ 為什麼保險投資對於保險公司來說非常重要 簡答題 請大家幫助回答一下

保險公司的收益主要是來源於投資收益,就是用保戶的錢用來做各種投資。

❽ 投資理財小知識: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導讀】對於保險,相信大家對此都很了解,每年入學都會有一個叫入學保險,我們出行坐車坐飛機會有出行險,買車開車會有車險,總歸,我們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會有危險,而保險的意義與功用大致也在於此,來幫助我們應對未來沒有發生的困難,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投資理財小知識: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咱們買的理財保險,切當地說應該叫做儲蓄型保險,它的賣點不是酬報率,而是安全性、專特徵和長時間性。

理財類保險的優勢不是酬報率,而是強制儲蓄。理財類保險賺的是慢錢,不是快錢,優勢在於時間長。假定簡略地說保險不掙錢,這也不科學,由於沖擊了確保類保險的優勢。200元可以買到10萬的意外危害保險,假定真的出險了,200元變成10萬,不比彩票差。假定一個人交了首期保費10000元,買了30萬保額的嚴峻疾病保險,在過了查詢期出險,就會得到30萬理賠款,也是很賺的。可是,確保類保險掙錢,都是有價值的,並且是很大的價值,比方疾病或許逝世。

由於有了滿意的保險,客戶沒有後顧之慮,放心大膽地去賺自己最會賺的錢,而保險給他提前預備好後路,讓他要害時間不缺錢。理財這個問題,簡略地說,便是銀行存夠平常花的,保險買夠不得不花的,自己能賺會花,就算是誇姣人生了。保險不行代替,但保險也不能代替其他金融東西。客戶的錢該存銀行存銀行,該買保險買保險,該買國債買國債,不能非此即彼,只需依照需求去匹配才是最科學的。

其實相同的疑問,便是許多有錢人總是在糾結,他需不需求買確保型保險。咱們常聽有錢人這么說,我有這么多錢,患病了也不怕,幾代都花不完,還用買保險嗎?保險的酬報率還沒我掙錢快,買保險是不是糟蹋錢呢?

毋庸諱言,我國的有錢人,由於有時候掙錢太快,所以都不太喜愛慢錢。有人說,放在100年的周期看,房地產和種田的獲利差不多,細心想想,是有道理的,由於房地產只能賺一陣子,而土地可以酬報一輩子。

現在太有錢的人,簡略過度自傲,其實他們忘了「財富不是永久的」這一鐵律。到了今日,咱們經過2008年金融危機的洗禮,沉著的人都應該承受低酬報時代的到來。北京大學國家翻開研討院教授宋國青標明,高投資酬報率乃至暴利的時代或許將一去不復返,在往後很長一段時間里,一投就暴賺的思維十分要不得。

在一個經濟轉型,貨幣和財物價格緊縮的周期,能保住本金就不錯了,未來能有3-4%的投資酬報率現已算是不錯的水平,5%就現已是投資的贏家了。這時候理財最大的敵人便是自己的貪婪,依然沉迷於過高的高收益,乃至盲動高杠桿,很簡略落入他人規劃的高酬報圈套。

由於投資危險的存在,沒有人確保有錢人患病的時候必定有錢。而殷實人士習氣了高品質的日子,所以患病時的醫療費用需求更高,所以不但要買保險,並且應該買高額的保險。由於企業經營的危險,最近幾年企業現已開始了破產潮。俗話說「淹死的都是會水的」,也便是說,人生最大的失利往往都是在咱們最拿手的范疇。所以咱們有必要學會運用外包的理論,學會分工,便是掙錢的錢不要跟養老的錢、教育的錢、救命的錢和留給後代的錢放在一同,這便是所謂的財物保全和傳承。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分享關於「投資理財小知識:保險的意義與功用」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知道財會新手如何學習理財,關注小編持續更新。

❾ 保險和投資的區別

保險的靈魂就是投資.其投資方向包括基本設施,股票,基金,房地產, 同行業拆借等形式.

購買保險原則是以社保為基礎,再加之適當的商業險作為補充比較好一點.
其保險費用的支出一般為年收入的10---20%左右,最好別超過20%,即用10%的資金保全自己100%的資產。
對於我們每個人,應該重考慮醫療健康方面的保險。直接的講,隨著人的年齡增大,身體抵抗力是成反比的,抵制相關風險的能力就相對很弱。
所以,你首先必須考慮醫療保險,不管是商保和社保的均可以,然後才考慮其它的保險產品,這樣才有意義。如果健康沒有保證,有再多的養老保險金,也是不切實際的。
建議你先購買國家推出的社保(最好有單位出面購買的情況)包括合作醫療保險,然後再考慮商業保險作為補充。

在這里,我知道在這個行業,大家有公認的三句話是這么說的「品牌在人壽」「平安的人才」「新華的產品」

最後關於投保原則需要注意的是:
(一)買保險先買醫療健康,有健康就能保證客戶擁有一切
(二)買保險輕言語重合同,人壽保險一般都是終生合同,買好了就能成為終生幸福,否則影響很大。
(三)保險產品需要具備保值增值的功能,現在的生活水平日增月高,必須能夠抑制通貨膨脹。
(四)買保險先大人後小孩,如果說大人都沒有保障,小孩擁有再多的保險,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畢竟是大人在為小孩支付相關費用。

❿ 保險投資的原則和方向分別是什麼

保險投資原則是保險投資的依據。早在1862年,英國經濟學家貝利(A.A.Bailey)就提出了壽險業投資的五大原則,即:安全性;最高的實際收益率;部分資金投資於能迅速變現的證券;另一部分資金可投資於不能迅速變現的證券;投資應有利於壽險事業的發展。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金融工具的多樣化,以及保險業競爭的加劇,保險投資面臨的風險性、收益性也同時提高,投資方式的選擇范圍更加廣闊。1948年英國精算師佩格勒(J.B.Pegler)修正貝利的觀點,提出壽險投資的四大原則:獲得最高預期收益;投資應盡量分散;投資結構多樣化;投資應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重。

理論界一般認為保險投資有三大原則: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

閱讀全文

與用投資的理論講保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