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看待保險行業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
保險行業市場概況
(4/1-4/30)滬深300下跌3.63%,中信保險II指數下跌6.51%,板塊跑輸大盤。金融行業分板塊來看,保險表現弱於銀行(-1.39%),弱於券商(-1.57%)。經濟數據相對平穩,2018年3月和4月PMI分別為51.5和51.4,表現持續高於榮枯線;交投表現略有回落,4月末兩融余額9,840.44億元,較月初下跌1.69%,市場成交額8.2萬億元,環比下降20.3%;流動性方面,4月央行市場凈投放900
億元(上月凈回籠3600 億元)
板塊表現較弱的核心原因一方面是投資端業務受大盤較弱影響引發擔憂,另一方面一季報保費增長表現較弱。預期保費二季度會有一定幅度改善,全年呈現前低後高的改善趨勢。
中國保險行業總資產情況分析
據前瞻前瞻產業院發布的《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3月保險公司總資產為17.22萬億元,環比提升2.01%。其中壽險公司總資產13.64
萬億元,環比上升1.16%,占總資產的79.19%,佔比下滑0.67
個百分點;產險公司總資產2.45萬億元,環比提升1.12%,占總資產的14.25%;再保險公司總資產環比上升8.59%,佔比提高0.12
個百分點;資產管理公司規模環比下降5.37%,占總資產規模的0.27%,佔比基本保持穩定。 3月行業凈資產規模1.97 萬億,較年初上升4.44%。
保險行業利潤走勢分析
受益於傳統險准備金折現率假設調整的影響,2018年一季度險企利潤持續釋放。截至2018 3月末,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74%,
較2016年10月下旬低點的2.66%上漲108BP,盡管較2月初高點有所回落,但保險責任准備金評估利率整體維持上行態勢,推動險企會計層面利潤釋放。
2018年一季度,4家上市險企共計實現歸母凈利潤455.80億元,同比增長37.96%。單個險企來看,
中國人壽業績表現靚麗。2018年一季度中國人壽實現歸母凈利潤135.18億元,同比增長119.84%,業績增長主要來源於傳統險准備金折現率假設調整的影響。除中國人壽之外,其他三家險企業績也均實現不同程度增長,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1.49%、87.55%、42.03%。
保險市場從「粗放增長」轉型「質態提升」
代理渠道貢獻九成保費,壽險營銷員占據半壁江山。我國人身保險銷售方式主要包括個人代理、銀郵代理及公司直銷,其中個人代理、銀郵代理及專業代理等代理渠道貢獻保費佔比超過90%。
2016年人身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1692.81 億元,其中個險渠道保費收入9914.48億元,佔比達45.8%,佔比近五年保持平穩。2016
年壽險營銷員人均實現保費收入15.08萬元,個險渠道已成為保費增長的重要抓手。
保險市場大,個險格局已定,價值優勢凸顯
個險渠道貢獻超七成保費,大個險格局已成。2017 年平安、太保、新華、國壽個險渠道保費收入分別為4049 億元、1542 億元、874 億元和 3537
億元,分別占總保費收入的 85.1%、87.8%、 80.0%及
69.1%,總體看來個險渠道貢獻保費超過七成,已成最主要保費來源方式。其中中國太保轉型已成,著力打造高質量個險,佔比保持領先,新華仍在轉型進程,2017
年主動調整業務結構,個險佔比提升顯著。
保險市場存量增量雙輪驅動,內含價值增長穩健
內含價值為調整後凈資產與有效業務價值之和,內含價值的增長主要依靠期初內含價值的預期回報及一年內新業務價值,受市場影響較大的投資回報差異、營運經驗差異等因素多做擾動項考慮。內含價值增長存量貢獻相對穩定,
2017年上市險企內含價值預期回報貢獻率維持8%-10%水平。中國平安憑借良好的投資能力,2017年實現總投資收益率6.0%,顯著優於行業,投資回報差異貢獻8.4%內含價值增長;中國太保分紅率保持較高水平,股東股息等其他因素帶來7%的負向效應;中國人壽受市場價值和其他調整影響,對內含價值產生了-4.7%的負面影響。
市場集中度提升,龍頭保險公司迎黃金機遇
2016年以來,保監會針對保險公司負債端、投資端、股權治理等各方面的監管政策全面收緊,全新的監管導向推動行業回歸保障本源,強調穩健、合規及價值經營。
⑵ 求6000字的保險或金融類的專科畢業論文
摘要
本文首先通過對我國加入世貿以後,外資銀行與我國內資銀行的相對比較進行分析。列舉出了幾大優勢。而後本論文從目前我國未上市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主要是由國家股或國家有法人股構成,股權結構不甚合理,缺乏社會公眾股,經營管理得不到社會公眾的有效監督這一觀點進行分析闡述。本論文的第三部分是對能否建立起現代化的公司治理結構是決定我國仙資銀行能否提高警惕核心作用競爭力,能否在日後的競爭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進行詳細闡述。論文的第四部分是對內資銀行怎樣開展競爭策略進行描述,而後給出相應的結論。
關鍵詞:競爭,策略,決策機制
1 外資與國內銀行現狀分析
2002年3月26日,位於上海浦東的花旗銀行率先辦理了第一筆面向中國境內客戶的外匯業務,對於我國的金融市場來說,這筆數額不大的外匯業務標志著外資銀行與內資銀行正式展開了交鋒。入世幾年來,我國根據世貿組織協議中有關銀行業對外開放的步驟,已履行了取消外資銀行外匯業務的客戶對象限制,擴大人民幣業務范圍、允許設立同城營業網點等各項承諾,2002年12月1日在廣州、珠海、青島、南京、武漢向外資金融機構開放人民幣業務。截至目前,外資銀行在華的營業機構已超過1200家,其中外國銀行分行300多家,有120家已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外資銀行資產總額達3520億美元,其中外匯貸款余額近1800億美元,人民幣貸款余額達2650億元。顯然,我國金融業原有的市場格局已經被打破,內外資銀行新一輪的競爭已日趨激烈。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內資銀行必須強化競爭意識,增強不進則退的緊迫感、危機感和歷史責任感,加快金融創新、努力提高經營效益、提升國際競爭能力。惟有如此,才能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才有可能與國外跨國大銀行相抗衡,我國銀行業才可能走向世界,在全球金融業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為中國有朝一日成為金融強國作出貢獻。
我國銀行業的競爭對手大多是具有百年歷史的大型外資銀行,較國內中資銀行,他們存在幾項明顯的競爭優勢。
(一)體制優勢
外資銀行的經營遵循的是國際慣例,其運作基本上不受政府幹預,額外負擔輕,能夠適應靈活多變的市場經濟;但是目前我國內資銀行,特別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歷史遺留下的包袱沉重,或多或少地承擔著一些政策性信貸業務,並且,可能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仍無法擺脫政府的干預,在經營上顯得束手束腳。另一方面,由於中期內人民幣在資本項下不可兌換,本外幣之間將存在嚴格的隔離,而在華的外資銀行因為不受體制約束,能夠很方便地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拆借資金,體現出籌資能力強、籌資成本低的優勢,同時還能擺脫「以存定貸」的限制。
(二)管理優勢
外資銀行大都具有健全的管理體制、科學的決策機制和靈活的經營機制,在組織結構安排、人力資源開發、委託代理許可權、激勵約束制度等方面都比較成熟,因此,外資銀行具務較強的業務開拓能力和風險化解能力。相開之下,內資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在治理結構上存在明顯的缺陷。有些銀行尚未成立監事會或董事會,缺乏科學、高效、透明的決策機制;所有權、決策權和經營管理權仍未有效分離,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同時經營機制還不夠,內部控制也比較薄弱,業務規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尚不健全,銀行管理劣勢較為明顯。
(三)經營優勢
外資銀行經百年發展,完成了從被動放款向主動服務轉變,已從經營傳統銀行業務轉為以現代銀行業務經營為主,特別是風險小、成本低、利潤高的表外業務已經成為其利潤的主要來源,據有關資料統計,許多大型跨國銀行,其利潤來自表外業務的部分佔40%甚至60%以上,以德意志銀行為例,它可以向不同客戶提供債券、期貨與期權、項目及資產交易、產權交易及基金管理、並購、重組、股票上市、項目融資、外幣往來賬戶、國際結算、托收、流動資金融資、貿易融資、保管、經紀人清算等數以百計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伴隨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外資銀行將憑借其操作規范、管理先進、善於把握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的優勢以衣與國際跨國公司間的長期的友好合作關系,很可能在短期內搶走大量優質客戶群,分流內資銀行的資金來源,擠占內資銀行的市場份額。而事實也確實如此,例如南京愛立信投奔花旗銀行事件,就已經為我國內資銀行敲響了警鍾。
手寫版,不過論文字數太多。這里放不下,如果需要加我好友,發給你。
⑶ 論中國保險行業發展前景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保險業未來一定會走上產銷分離的道路。而且一定會走家電業的國美的這條路。。。。買保險。。。去超市。才是你最明智的選擇。。
⑷ 關於保險方面的畢業論文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一、前言
保險投資在保險公司的經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國保險公司資金運作現狀並不盡如人意,保險公司作為一個商業企業,其根本目的在於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保險公司利潤已不能單純依靠收取的保險費與一定概率下的保險賠付差額,而是越來越倚重於保險投資的有效運營。因為保險與給付之差,其利潤率是一定的,而且還有減少的趨勢,而保險投資的運營,其預期的利潤率卻是無限大的,所以只有安全有效地進行各種投資運營才能使保險資金獲得長期穩定的增長,使保險公司獲得較高的利潤。可見有效的資本運營是現代保險業的支柱,是保險經營發展的生命線。
二、我國保險投資的歷史和現狀
(一)我國保險投資的歷史沿革
建國初期,我國保險企業的資金按規定只能存入銀行,所得利息全部上繳國家財政,無任何保險投資可言。經過20年的停辦以後,我國保險業隨著改革開放而獲得新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1980年開始恢復辦理國內保險業務,並積極發展國外保險業務。
1984年11月,國務院批轉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關於加快發展我國保險事業的報告》中指出:「總、分公司收入的保險費扣除賠款、賠償准備金、費用開支和納稅金後,餘下的可以自己運用」。1985年3月國務院頒布的《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又從法規的角度明確了保險企業可以自主運用保險資金。這不僅是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增強我國保險業活力的一項戰略性措施,對加快我國保險業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國保險企業投資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初步發展階段:1984年至1988年底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取得投資權後,從1984年下半年開始,總公司在北京、江蘇等地嘗試性地開展投資(包括貸款)業務,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城市分公司也相繼開展保險投資業務。
在這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對保險企業的投資活動實行嚴格管理,一是對資金運用規模實行計劃控制,例如1986年人行對人保下達2億元投資額度。二是對資金運用的方式與方向作了嚴格規定。1986年人保的資金運用被限定為投資地方自籌的固定資產項目。1987年批准試辦流動資金貸款業務和購買金融債券。這一階段的經營效益不大理想,資產運用率和投資收益水平都比較低。以1986年為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國內業務匯總的資產運用率只有9.23%,投資收益率僅為0.83%。
2、調整整頓階段:1988年底至1990年底
由於面臨治理整頓的經濟環境和緊縮信貸規模的局面,加之保險業本身經營效益不佳,我國保險投資業務於1988年底進入調整整頓階段。其內容和措施有:總結前幾年資金運用工作的經驗和教訓,嚴格執行信貸計劃,嚴肅利率政策,把資金轉投到流動資金貸款方面,堅持「十不貸」和注意「重點傾斜」並採取了擔保和銀行承兌匯票抵押等手段,努力提高資金運用的安全性與收益性。在這一階段,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工作除辦理流動資金貸款業務外,大部分工作放在對原有投資貸款項目的清理的催收上。資金運用的范圍被限定為流動資金貸款、企業技術改造貸款、購買金融債券和銀行同業拆借。
3、進一步發展階段:1991年至1995年
經過兩年多的調整整頓,加之宏觀經濟形勢的好轉,保險投資業務於1991年開始進行新的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保險投資在保險界得到了普遍認同和重視。兩家新成立的全國性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先後加入了保險資金運用的行列。保險投資規模不斷擴大,1992年底。人保、平保、太保三家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余額達109.46億元。保險投資的范圍有所拓寬,證券投資得到較大發展,保險投資收益得到提高。
4、規范發展階段:1995年至今
隨著1995年《保險法》的出台和實施,各保險公司遵照《保險法》調整業務,以符合《保險法》的要求。《保險法》的實施,為我國保險投資業務的規范與健康發展奠定的基礎。
(二)我國保險公司保險投資現狀
1、決策機制薄弱
目前許多保險公司尚未建立一套規范有效的決策機制,人保財險公司直到2003年下半年才成立了專門的保險投資公司。決策的盲目性、被動性、隨意性十分突出,在僅能投資債券的時期,這類決策機制不會體現任何危機,對於資產規模迅速壯大的保險公司來說,更是掩蓋了其決策的弊端:決策機制落後,決策反饋機制尚未建立,在保險公司進入基金市場後會充分暴露出來。
2、保險投資渠道狹窄
1998年以前,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渠道限於: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2000年3月1日起實行的《保險公司管理規定》,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限於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買賣中國保監會指定的中央企業債券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而西方國家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法定渠道則較廣泛。如美國、日本就規定保險公司可進行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抵押貸款、不動產、保單放貸等業務。
3、保險資金利用率低
保險資金的利用率,在國外基本上達到90%,而在我國還不到50%。有限的保險資金主要用於銀行存款。據統計,1998年人保、平保和太保三大保險公司保險資金的40%—60%局限於現金和銀行存款,保險資金基本上無「運用」可言。截止到1999年底,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率還不到20%。為了保證保險資金的安全,保險公司將大量資金存於銀行,由銀行進行專業的資金運用,而保險公司只能獲得固定的較低的存款利息,銀行存款的利息已經遠遠不能使保險資金保值、增值了,保險公司必須開拓出投資新領域來保證其資金的收益性、安全性。
4、保險投資缺乏相應人才
保險投資涉及到存款、國債、證券等多個領域,因此保險投資人才必須對國家經濟發展有遠見,對各行業發展有底數,才能有膽略,有靈活性,善於捕獲商機,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豐厚的回報。而我國保險公司由於歷史原因,現有員工基本上由軍轉幹部、金融機構及政府部門調入和正規大學畢業生三部分組成,且前兩部分約占公司員工的70%,年齡大都在40周歲以上。這樣的人力資源結構,呈現出明顯的弊端,即知識結構老化,缺乏創造力。保險公司要想從保險投資中獲益,就必須引進相應人才,同時注重公司內部年輕人才的培養。 免費公文網版權所有
5、保險公司管理水平落後,影響保險投資收益
由於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管理體制落後,投資缺乏科學決策,許多公司在科學決策、內部約束機制方面比較薄弱。由此出現了許多領導項目貸款、人情貸款等。這些項目貸款很多無法收回投資本息,甚至成為呆賬、壞賬。管理水平的落後,影響了投資收益。
中國的保險公司要生存,保險事業要發展,客觀上要求保險資金實現有效運用,但是這並不是說中國馬上就完全放開對保險資金運用的限制,還有一些地方需要去完善,還有一些制度需要制定,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三、建立我國保險投資體制的構想
(一)保險投資客觀上需要建立有效投資體制
所謂保險投資體制是指保險投資活動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的總稱。保險投資機制建立的目的在於提高保險投資的收益,降低投資風險。
保險公司的承保業務與投資業務是現代保險業的兩個重要特徵,其中保險投資業務已經成為現代保險公司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保險投資業務的發展,將擴大保險公司的盈利,增加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和經營和穩定性。同時,保險公司收入的增加,將使保險公司有能力降低保險費率,減輕被保險人的負擔,提高保險公司的競爭能力。我國保險業如果沒有投資收益作為基礎,加入WTO後,在承保業務上很難與國外保險公司進行價格(費率)競爭。另一方面,保險投資業務的發展和獲利可以彌補業務上虧損,維持保險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如1987年英國兩大保險公司保險業務虧損分別為0.64億英鎊和1.08億英鎊,而投資利潤為2.04億英鎊和2.49英鎊,盈虧相抵後,還有不小的綜合盈利。從近期國際保險業的發展特點來看,保險公司的主要收益已經從傳統的承保收益逐步轉移為投資收益,如美國產險業務自1978年以來連續21年出現承保虧損,主要收益來自於投資收益。
由於保險經營是一種負債經營,因而保險資金的運用除了考慮投資的收益外,還必須保證投資的安全性。因此,市場的開放,投資工具的增加和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客觀上需要保險公司進一步加強投資機制的建設,提高化解風險的能力,保證保險資金實現安全性和投資收益的協調。
(二)保險業應盡快建立、健全保險企業的制度和規范
建立和完善中國保險投資體制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保險公司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加強經營管理,才可能為高水平、高效益的保險投資提供根本制度保證。如何加強經營管理,我個人認為可以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加大公司運作的透明度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運用法律武器,嚴懲那些損害股東權益的行為,有效地維護股東的權益。
第二、建立和完善對經理層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徹底改變舊的用人機制,讓市場和競爭來決定經理的選拔,使經理的報酬與公司的業績直接掛鉤。
第三、加強管理創新,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摒棄舊的、傳統的管理模式及其相應的管理方工和方法,創建新的管理模式及其相應的方式和方法。
(三)進一步拓寬資金運用渠道
保險資金運用是保險公司穩健經營的基礎,是關繫到保險公司經營狀況的重要因素。
由於我國保險業起步較晚,加之其它種種原因,目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存在的問題是證券投資基金規模太小;保險公司無法控制入市資金的風險;在目前封閉式基金占據主流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只能被動的分紅,其變現很難實現;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過窄;保險資金中短期性行為嚴重。
針對這些問題,必須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加快資金入市步伐,使我國保險業能夠持續快速發展。
1、保險資金入市
(1)保險資金入市可以增強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運用得當,還可有效解決保險公司所面臨的「利差損」問題。在《保險法》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投資,僅每年的利差損就有3至6個百分點,這為保險公司的長期發展埋下了巨大隱患。在銀行存款的利率為2.25%,國債的買賣收益最多不過6%-7%,在同業拆借市場上,因資金量有限,所以收益率微乎其微。而在2000年保險公司投資證券基金的平均收益達12%。因此,保險資金入市,從長遠來看,對保險公司增加盈利能力、解決「利差損」具有重要的意義。
(2)保險資金入市可以有效改善保險公司資產結構。如果允許保險資金按嚴格的比例進入證券市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金閑置的壓力。因為保險資金進入證券市場是進行股權的交易,在證券市場機製作用下,根據保險資金運用原則,保險公司必然將資金投入到效益好、有成長性的企業中去,這樣客觀上就使保險資產得到了相應的改善。
(3)從長期來看,保險資金入市對於啟動保險消費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保險資金入市無疑使國家找到一種對資金更有效的配置方法,從而使部分社會資金與證券市場之間形成紐帶。在這個紐帶的連接過程中,不但可以改變整個社
資金的結構,還可以使經濟發展得到更大的保障,以便使國家、企業、個人以及保險公司更好的發展。
(4)保險資金入市,可以增強我國保險公司的國際競爭力。隨著我國加入WTO,保險業面臨著更大的沖擊,承受著更大的壓力。保險公司除了用提高服務質量來爭取保單,擴大客戶群外,其所得到的保費收入如何獲取最大的安全收益是關鍵問題。在發達國家,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較我國暢通的多,除了存入銀行和購買國債外,還可涉足證券市場甚至房地產業。所以,保險資金入市,可以增強我國保險公司與國外保險公司的競爭實力,更好地奠定加入WTO後的經濟基礎。
(5)保險資金入市可有效緩解證券市場中資金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有助於穩定證券市場。隨著保險業的不斷發展,可入市的保險資金的規模將越來越大,必將會改善證券市場的資金結構,它對證券市場的長期發展所起的作用也會越來越明顯。
2、保險資金進入短期拆借市場。
盡管保險公司都有較高的信譽,但上前還不能以信用方式進入短期拆借市場,而須有抵押。如果能直接以信用方式進入短期拆借市場,可以為保險公司提高資金運用效率提供方便。
3、擴大可投資的企業債券范圍。
目前保險資金只可購買鐵路債券、電力債券和三峽債券,應擴大到其他的企業債券。盡管企業債券質地有好有壞,或者說存在風險,但應相信保險公司有一定的鑒別能力。
4、進行資產委託管理。 免費公文網版權所有
資產委託就是保險公司以合同的形式把資金委託給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進行運作。它的最大好處是保險公司省心省力,不必事事躬親,同時由專業公司進行操作,也可確保較高回報。
(四)培育專門資金運用人才
我國加入WTO將使保險業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保險公司如何作好准備,採取措施,搞好投資收益,上面已經從體制和機制創新、拓寬資金運用渠道等多方面進行了探討,但要確保這些對策措施具有現實的針對性、決策的參考性和實施的可操作性,關鍵在人,關鍵取決於目前保險公司幹部職工隊伍的素質。因此,首先要改變幹部隊伍年齡老化問題,採取買斷工齡、提前內退等方式,分流一批年齡老化的人員,以保證隊伍的生機與活力;其次,要從管理入手,通過秘訣革,建設與國際接軌的一流現代化商業保險公司的高效精簡的機關管理體制,盡快與國際經濟接軌;再次,要注重人才的引進和使用,以及後備幹部和後備人才的儲備。目前,當務之急是要圍繞加快效率的長遠目標,建立結構合理高素質的幹部隊伍;以及培養選拔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幹部,建立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後備幹部隊伍,構建既有長期培養對象,又有近期可以上崗的人才儲備庫《保險行政管理畢業論文:論保險公司保險投資 (1)》來源於免費範文網
⑸ 金融綜合經營背景下的中國保險業發展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我國金融業綜合經營之所以獲得較快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和金融業改革創新到一定階段的客觀需要,也順應了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業的發展趨勢。首先,綜合經營滿足了新形勢下金融業開展「一站式」金融服務的需要。客戶的金融需求已不局限於存、貸、匯等傳統業務,而是包括投資銀行、保險業務在內的全面金融解決方案。和分業經營相比,綜合經營可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更便捷地滿足顧客需求。其次,綜合經營是金融機構拓展多元化收入的需要。對金融機構而言,綜合經營具有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優勢,可以實現協同效應、降低成本。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商業銀行難以繼續依賴傳統的存貸利差盈利模式,迫切需要開展多樣化業務獲得新的收入來源,提升抗風險能力。最後,我國開展金融業綜合經營是應對國際競爭的現實需要。國際上大型金融機構一般都以不同的形式實現綜合經營,在客戶營銷、業務推廣時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和品牌優勢。我國金融機構通過綜合經營,可以充分發揮網點和客戶資源多的優勢,改善單一業務結構,提升盈利能力,以此提高國際競爭力,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
⑹ 求論文《論保險的社會作用》1500字以上 盡量不要是百度出來的
一、引言 吳定富主席上任伊始就在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強調,現代保險業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三大功能。其中,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的提出是一個創新,這是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詮釋保險業的功能,賦予了保險業新的、更深的內涵。這是對保險業長期實踐和服務社會的高度概括和理論總結,是對傳統保險理論和監管思想的一次重大理論創新。保險業要加快發展,就要充分發揮其特有的社會管理功能,拓展新的發展空間,這樣才能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更好地擔負起「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社會、造福人民」的重要使命。強化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突出保險的社會效益,不僅是保險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不斷進步的要求。隨著保險市場的深入發展,保險業在社會經濟生活的地位將越來越突出,發揮的作用也將越來越重要,因此關於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的研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二、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的內涵保險是保險人通過收取保險費的形式建立保險基金用於補償因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或在人身保險事故(包括因死亡、疾病、傷殘、年老、失業等)發生時給付保險金的一種經濟補償制度。保險業屬於第三產業,其服務具有自身的特性,它可為行政機關、企事業提供防災防損、經濟補償及風險管控等方面的服務,還可為個人提供生命保障和生活福利服務。自改革開放以來,保險業實踐的廣度和深度得到不斷的擴展,保險已滲透到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社會管理的各個方面,與人民群眾的利益密切相關。保險是「精巧的社會穩定器」,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保險,越發展就越需要保險,保險的優越性更多地體現社會管理功能上,它不僅可以彌補其他社會服務的缺陷,也可以減少政府在社會保障、公共秩序管理和經濟後備方面的不足,促進社會經濟良性運轉。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是多層次的,具有完整性和系統性,它主要包括社會穩定功能、經濟調節功能、經濟發展功能、公共管理功能和社會進步功能。(一)保險對社會的穩定功能保險具有經濟補償和防災防損的功能,以其良好的恢復機制實現對社會資源的保護作用。保險可以幫助遭受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的企業及時恢復生產,幫助個人及時恢復身體健康,促進勞動力的正常再生產,短時間內恢復社會資源,保證社會和個人機體的正常運轉。在發生經濟危機時,保險還可以通過降低失業、保證政府稅收和分擔政府負擔實現金融的穩定。隨著我國保險市場對外開放的逐步推進,國內保險市場與國際保險市場的聯系日益密切,保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範和化解國際風險的沖擊,維護我國金融市場穩定和國家經濟安全。(二)保險對經濟的調節功能保險對經濟的調節功能,一方面體現為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另一方面體現為對市民的消費引導。1、保險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功能。現代經濟是建立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環節的高度協作和保持連續性的基礎之上,經濟程度越發達,對此基礎的要求就越高。保險可以保障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協調發展社會經濟各部門。如果沒有保險對各個環節的損失進行補償和保持經濟運行的連續性,經濟的發展將會受到阻礙。同時,保險將社會上閑散貨幣資金集中起來,形成雄厚的保險基金,然後通過銀行存款、債券、股票以及發放貸款等方式進行「二次分流」,將資金轉入投資領域,充分發揮資金的效用,大力支援社會經濟建設。2、保險對市民的消費引導功能。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消費市場以買方市場為主,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尚不具備完全意義上的理性化,市場經濟由原來的資源約束和供給約束逐步轉變為需求約束和結構升級的障礙。引起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的因素較多,但主要因素是保險功能未充分發揮,居民因對未來支出的預期不確定,消費信心不足,常通過儲蓄金錢的方式以備不測。特別是近幾年來,國家不斷改革原有的醫療制度、住房制度、退休制度等職工福利制度,調整了原有的固定、可預見的福利,因此,職工必須加強自身資金籌劃,調節自有資金在消費和儲蓄之間的比例,壓縮即期消費,增加儲蓄存款,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費市場疲軟,未能有效地實現穩定市場、穩定經濟、促進社會生產正常發展的目的。在這種情形下,保險可以發揮其功能,開發消費保障型產品,在消費者消費能力損失時給予補償,分解消費者過剩的消費能力並轉至補充未來的消費能力,保證均衡的消費能力,促進生活質量的提高。(三)保險對經濟的發展功能保障經濟良性運行,促進經濟進步,這是保險業存在和發展的要求,也是保險業發展後勁的根本所在。保險對經濟的發展功能主要包括企業有效運行、資本市場聯動及生產要素市場效應。1、促進企業有效運行。企業投保保險產品,目的是通過保險直接減少和控制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或賠償責任帶來的經濟損失。保險可以幫助企業實現風險分散和風險轉移,可以幫助企業降低經營成本,減少企業由於風險損失帶來的財務波動,使企業更加有競爭力,其產品和服務由於穩定而價值更高。保險公司通過督促企業加強風險防範,向企業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合理建議;通過費率的區別對待,對多年無賠款的企業採用優惠費率,對賠款記錄較多的企業提高費率,以鼓勵企業加強防災防損工作。通過規定出險賠款免賠額,促進企業自覺加強風險管理,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和控制企業的風險損失,進而減少整個社會的經濟損失。2、資本市場聯動。保險資金的積累特性,使得它與資本市場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上的投資通常著眼於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率,以長期性的機構投資者的身份參與資本市場,保險資金所具有的長期性、穩定性和規模性的特點,也使其成為促進資本市場繁榮的最穩健的力量,有利於實現資本市場的穩定運行和結構調整,進而推動金融創新和經濟發展。 3、生產要素市場效應。市場經濟實質上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良好的市場機制將資源配置到效率最高的部門,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生產要素市場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正常運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保險對生產要素市場供需、生產要素流動等方面有著重要影響。以生產要素市場中的勞動者為例,大量失業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制度的建立,可以免除勞動者的後顧之憂,極大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也可促進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四)保險的公共管理功能政府履行社會公共管理職能時,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如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勵機制、趨於專斷、資源利用率低、服務水平低等。保險作為專門經營風險的行業,在風險處理上形成了專門化的優勢,能以較低的成本實現對風險事故的管控,具有降低社會固定成本、替代政府部分公共管理職能的作用,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著重要的管理和引導作用。另外,保險作為一種商業行為,能夠提供個性服務以滿足個體需求,使每個社會成員在遵循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實現個人效用最大化。在非典疫情等公共衛生危機突發性事件中,保險的公共管理功能就十分明顯,它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引導市民,化解風險、穩定社會、安定人心,幫助政府排憂解難。又如,出口信用保險等政策性保險比政府財政行為更有優勢,並且會使政府受益。在農業保險上,保險也可以分擔政府的保障壓力。(五)保險促進社會進步保險能夠促進高風險行業的發展,由此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較大的推動作用。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較大的行業,特別是高科技行業,往往伴隨著巨大的風險,一般的企業或其他經濟單位無法獨立承擔其可能發生的巨大損失,但此類行業對社會貢獻度大,需要得到良好的發展,這時就可以通過保險來分散、轉移風險,以解決後顧之憂,推進社會進步。三、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實現途徑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災害頻繁且分布不平衡,加之經濟發展水平在地區間也存在不平衡狀況,風險隱患較多。我國正處於建設時期,國家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如果發生社會性的重大災害事故時,國家在財政補貼方面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社會救助的能力也十分有限,這時急需發揮保險的功能,特別是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但從目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現狀看,我國保險業發展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主要表現為規模小,經營粗放,服務質量不高,公眾的保險意識不強,保險的功能及作用發揮不夠充分,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養老、醫療、教育、住房、責任等保險產品還不能滿足廣泛的社會需求,還沒有滲透到各行各業、社會各個領域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要充分挖掘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推進保險業的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使保險業在更深層次和更廣領域上參與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工作中去,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實現途徑:(一)充分介入政府的宏觀調控和社會公共管理1、保險介入政府對經濟和社會的宏觀調控。各個行業,風險不同,特別是那些高風險行業,由於其不穩定性,資源流入受阻,社會總資源在各個行業的配置也因此呈現不合理的狀況。藉助保險,各行業的風險可以較少的代價轉移給保險公司,從而有限的社會資源可以按照社會的需要作出合理的配置,從而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2、保險介入大型項目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中。政府在建設國家大型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中,要善於藉助保險的力量分散和轉移項目風險。同時龐大的保險資金充分介入國家大型項目建設和地方建設中,優化資金資源配置,為經濟建設提供長期資本來源,提高保險資金的運用效率,增強保險資金的社會貢獻度。3、保險介入各項改革。任何一項改革都是利益的重新調整和分配,都面臨著風險,有的風險還十分巨大,這時需要藉助保險的力量進行風險的轉移和分散。保險充分介入改革過程,將有助於減少改革的壓力,分散改革的風險,大力推進各項改革。在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中,保險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設計不同的保險產品,進一步補充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減輕政府財政壓力,提高社會綜合保障水平,建立起新型的包括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住房、教育福利、家庭津貼、職業福利與社區服務在內的社會化、多層次的福利體系。在住房制度改革中,大力推行抵押貸款住房綜合保險,既方便市民購房,也促進了住房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同樣,保險有無充分發揮其社會管理功能、充分介入醫療制度改革,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醫療制度改革能否順利進行並取得成功。4、保險介入社會公共管理合理有效的社會秩序是社會文明的表現,也是社會進步的要求。保險的目的是保障被保險人的利益,減少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對其造成的損失。被保險人的防災防損工作直接關繫到保險公司的經營效益。由於保險公司在被保險人的保險標的上具有利害關系,保險公司就會監督被保險人加強防災防損工作,避免由於被保險人自身的過失行為導致風險增加,從而約束了被保險人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社會風險。保險介入社會公共管理,可以減少社會糾紛,維護合理有序的公共秩序。如在車輛保險中設置免賠率、無賠優待比例,可以鼓勵行車人員遵守交通規則,形成良好的交通秩序,促進社會公共管理的實現。(二)充分介入企業的經濟運行針對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風險,積極開發、設計險種,增強企業防災防損的能力,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通過提供責任保險等產品,保障商品的正常生產和銷售,以減少因過失而造成的損害。通過提供信用保險等產品,提高企業信用度,增強企業競爭力,鼓勵大膽開拓市場。保險還可以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空間。企業的經營會面臨各種風險,而風險的存在會阻礙市場的自由競爭。這是因為經營者風險偏好有差異,風險偏好低者會規避風險高的行業,使某些風險高的行業被風險偏好高者所壟斷。在同一行業中,也有類似情況。保險充分介入企業經濟運行,可以消除許多不確定因素,使企業的競爭趨於合理和公平,突出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三)充分介入個人的生產、生活保險充分介入個人的生產、生活中,能夠實現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主要體現在生命保障和消費調節兩個方面。個人通過購買保險產品,以較小的保費成本換取對未來的保障。保險產品充分保障了個人的生命和身體,使得個人的健康和勞動能力得以延續,體現了社會文明,這也是社會管理的直接目的。保險可以保障個人的消費能力,人們在免除了對未來的擔憂之後,可以大大減少個人對未來不確定事件而作的資金儲備,保證了個人的生活質量。當個人在資金出現緊張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寬期限條款、保單質押貸款條款等方式獲得一定的資金融資,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因之而得到了促進。
⑺ 求5000字金融保險畢業論文,
那我們就來說說平安,剛才我們說,平安是唯一一個能夠做成真正意義上綜合金融的企業,為什麼平安可以,別人不可以?我認為這裡面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也是首要的,與中信啊、光大啊,甚至匯豐最大的不同,我們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銷售渠道的優勢,作 為我們以保險公司起家的公司,我們有兩大渠道,一個是對公法人業務的財產保險,一個是個人的人壽保險的銷售隊伍。這兩個渠道呢,剛開始為集團創造了很多的利潤,做了很多業務,進來很多資產,這僅僅是剛開始,渠道的優勢更重要的是能夠做到「一個客戶,多個產品」,我們如果沒有這支銷售渠道,我們就跟光大、中信等都一樣,我們可能還不如它們,因為他們的銀行做的比我們大,我們就是做保險起家的,所以我們有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銷售隊伍,這支隊伍是集團的寶貴財富,因為有了隊伍才可能去賣別的東西,今天可以賣保險,下一步這支隊伍還可以賣證券、銀行的產品,這支隊伍可以賣所有平安的產品和服務,這點優勢是其它的金融公司包括匯豐和花旗都不具備的。這一點是馬總心裏面最重的一塊砝碼。
第二個優勢呢,我們把它叫做牌照優勢,也就是政府的支持,政府畫個圈,圈外的都不允許,那圈內的就是優勢,大家會發現,平安擁有了金融市場上幾乎所有的金融牌照(平安與新加坡合資的大華基金將在近兩個月批下來),這樣的話,我們從保險、銀行、證券、信託、第三方資產管理、小額消費信貸,甚至貨幣經紀等,是名副其實的全牌照金融企業,是中國獨一無二的!
馬總說你給我時間,我給你做個樣本出來。將來我這只隊伍就是有基本保障的。底薪加傭金,三險一金都可以有。他們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他們如果只賣保險,你給不了底薪、三險一金,因為你成本夠不上。但是如果你提供的是綜合金融產品,業務量產能就能提高,產能提高公司的成本就夠得上,就能帶出非常優秀的、穩定的專業化的銷售隊伍。你給我時間,我就給你走出一條路,這條路就是我們平安這支個險代理人隊伍的未來出路。
後來我想馬總是什麼都敢想啊,而且什麼都敢講,這個事情最好是想而不要講,講了之後,恐怕很多的同業都睡不著覺。如果這一天真的實現,這個市場就沒有別人的路可走了。因為同樣是賣保險,到你這里來賣保險同時可以賣很多東西,賣的多,收入也多,那我幹嘛去另一家保險公司只賣保險呢。那這個市場上競爭就不對稱了,變成了人往高處走都走你這里來了,到招聘的時候你跟別人的不一樣,別人招的是保險代理人,你招的是綜合金融的客戶經理,因為你有一個綜合金融的牌照,你有一個合法銷售所有金融產品的金字招牌,到那個時候你招人和別的保險公司招人的難度能一樣嗎?慢慢就會把別人擠的無路可走了。這個未來的前景是擺在這里的,但是這個前景對同業的威懾和震撼力超出想像。馬總看到這樣一個展業的模式,現在請了麥肯錫做這樣的項目,我們劉家亮總就在做這樣的項目,這個項目的核心,就是怎麼讓我們現在的這支銷售隊伍也能夠銷售銀行所有的產品。就像印度這家銀行一樣,如果這樣能實現,在濟南我們就會開展與深圳發展銀行的全面的合作,到時候劉家亮總就會回來在銀行工作,跟我們做交叉的綜合開拓。
第四個例子,我們說平安信託,平安信託目前是中國第一大信託公司,注冊資本金42個億,是中國注冊資本金最多的信託公司。
綜合金融,渠道為王!綜合金融靠得是金融牌照嗎?不是。其實馬總的綜合金融夢想是建立在我們有一個強大的銷售渠道之上的,這個強大的銷售渠道就我們各位掌握著的個人營銷的這個渠道!平安與其他金融企業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一隻業內最優秀的個人銷售隊伍。我曾經私下裡講,我們這只隊伍,保險都能賣的出去,沒有什麼賣不出去,太了不起了!我們賣銀行的東西,那簡直小兒科一樣。保險能賣的出去的人,沒有什麼賣不出去,只是我們還沒有把這個渠道優勢發揮到最大而已。我們這支銷售大軍,不僅僅是平安壽險的,原來我們總定位自己是一支保險代理人隊伍,是一支賣保險的隊伍。我們眼光太窄了,我們還把自己定位在保險這個小圈子。其實我們不單純是屬於壽險的,我們更是集團綜合金融的根基,我跟銀行的同事講,沒有我們這支銷售隊伍,根本沒有哪家銀行會看得起你平安銀行。上次去跟濟南深發展的行長交流,行長說,真的太了不起了,原來深圳商業銀行變成平安銀行,太不一樣了,原來深圳商業銀行的信用卡哪有影響力,在市場上根本就沒名,一點市場影響力都沒有。現在看平安銀行,平安銀行的信用卡,先不說它的消費量有多少,刷卡量多少,發卡量多少,現在平安銀行的信用卡在市場上有影響力,所有銀行界的人都知道、都害怕,這就是影響力!所有這些誰搞出來的,我們這支銷售隊伍!沒有這支銷售隊伍,馬總的綜合金融那就是空想,永遠不會落地。所以綜合金融,渠道為王!我們掌握這個渠道,我們就是整個集團最有價值的人!
在平安到底什麼是主業,原來我們說,壽險是主業。現在跟大家講,可能壽險在平安集團的整體的框架中的地位會逐漸下降,壽險在發展,但是銀行、資產管理、信託都在發展,平安集團整個的發展速度更快,保險不能老占那麼大的份額,所以註定壽險的地位是要下降。但是,我們這支銷售隊伍的地位不降反升,我們在集團的地位會越來越高!因為集團的金融牌照再多,所有的金融產品也都得需要我們這支銷售隊伍送到客戶手裡,才會有「一個客戶、多個產品」構成的綜合金融優勢。
將來招聘的不是簡單的保險代理人了,我們作為國務院批准試點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我們招聘的業務員是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每一個人服務一定數量的客戶,你可以不斷的把平安的所有的金融產品向客戶推薦,這樣的話你就可以享有固定的服務津貼和底薪,就像印度那家銀行一樣,你也可以有底薪。你是客戶經理,是平安與客戶之間的橋梁。你只要服務於這些客戶,在做服務的工作,就應該享受底薪。同時通過對客戶提供平安所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掙取相應的傭金,收入無上限。現在我們講,賣保險越多,掙得越多,而將來賣的不光是保險,各種金融服務都為你掙取傭金,收入水平會比只賣保險至少高一倍。
就像馬總在高峰會上講的,走平安人自己的路,讓別人羨慕去吧。這都不是說明年的事,更不是說十年以後的事。馬總他現在想實現的這個東西,可能就是今年,就是今年後幾個月的事。
⑻ 你個人對商業保險了解及如何看待中國金融保險業發展
2008年是一個災難之年,年初的雪災,5月的地震,以及全球的金融風暴,讓中國人意識到了保險的重要作用,保險業在中國發展了20多年,肯定是越來越成熟,我覺得保險業的春天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