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和放屁有區別,富人就直接問,我有幾百個億的錢做什麼樣的投資最保險。只賺不陪的那種
② 知道投資型保險的來
我之前回答過類似的險種問題,你先全面的看一下,還有疑問給我留言:
傳統壽險的保險標的為生命。主要有三種保險責任:
1:死亡險。簡單的說該種保險主要形式是消費形式,當被保險人發生人身風險事故如死亡(疾病,自然死亡)或者是殘疾(全殘等同於死亡,部分殘疾)時,保險公司對其進行理賠。因為死亡險主要是消費形式的壽險產品,不返還,所以一般該類產品比較便宜,比較適合外來務工人員,剛入社會沒有積蓄卻很有保障需求的人群使用,作為財務規劃的過度產品還是很有性價比優勢的。
2:生存險。保險合同約定,當被保險人活到約定歲數(假設活到70歲),保險公司往後每年給付生存養老金,或是每月給付,有的也會一次性給付保險金額。每家公司都不一樣,主要看條款。生存險就是活著才能拿到保險金。有的保險公司的條款也會約定,萬一沒活到約定歲數就死亡了,保險公司會有其他方法償還保費,或者退還現金價值等。生存險的主要產品基本是分紅險,它是傳統壽險向具有理財功能的新型壽險的過度產品,國內的消費習慣偏於保守,儲蓄比例高,即使在購買保險的時候也不忘希望能夠返還,所以,才會有這類產品產生。分紅的紅利來源於死差益、費差益和利差益(注)
3:兩全保險又稱為「生死兩全保險」:是前兩種產品的綜合,所以費率較高。當被保險人死亡或全殘時,保險公司理賠;當被保險人平安生存到約定歲數,保險公司會以生存年金形式、或一次性返還保險合同中約定的保險金額(一般美曰為祝壽金)
現在說明紅利:
死差:假設保險公司在一個地區收了一萬人的該類保險產品保費,他預計當年會理賠50起,於是在總保費中挖出一部分作為理賠准備金。結果當年只理賠了30起,那麼20起的准備金按照所有購買這些產品的客戶,按他們保費支出比例分紅。
費差益:假設保險公司設計這產品的時候人均壽命在82歲,結果過了一年,統計表示去年的人均壽命在82。5歲。那麼他的保險費率設計與實際當年情況產生了偏差,收多了錢。那這部分錢就是費差益。同樣按照所有購買同種產品的客戶保費支出比例分紅。
利差益:保險公司將總保費一部分分傭金給代理人,一部分作為准備金,一部分為公司運營成本,剩下的作為投資資本,一年後的投資收益,根據保監會規定最低要以70%的比例作為紅利分紅。
但是以上三種紅利來源都是不確定的。
說明完傳統壽險後,我們來看看新型壽險的特點。
我們一直害怕說買了保險後,不能退,退了有損失;一知半解還懂看現金價值,其實現金價值就是保費減去傭金(五年傭金逐年遞減)再減去運營成本和准備金後,剩下的基本上就是了。由於保險合同是定死的,所以傭金比例高低和保戶沒有直接利害關系。傳統壽險的優點是短期內可以用少量保費支出獲得大額損失的經濟補償,但是它的缺點是不能抵禦通貨膨脹,現在的保險金額可能還算是個錢,但由於保障基本上都是終身的,到那時,這錢的實際保障效果並不明顯;另外也由於合同是定死的,所以不能退,退了有損失。這按照我們理財的角度看,傳統壽險在保障上,資產安全性是比較高的,但長期安全性不高;它的收益性,沒有,(保險原理:損失補償原則,它不具備收益功能,過度產品分紅險另講,但它的收益不高,且不確定)還有就是資產變現能力差,流動性差。即使申請保單抵押貸款,它也是復利計算,融資成本高。(保單的現金價值為最高貸款金額,除了消費型傳統壽險保單,具有儲蓄功能的保單都是有現金價值的,有現金價值的保單就是有價票據,等同存摺)
針對現在人們的理財觀念強化。國外(澳大利亞幾乎都只買投連險),國內平安公司也是最先設計投資連接保險和萬能儲蓄保險的。
這兩類保險的產品結構兩部分:風險帳戶,投資(儲蓄)帳戶。我們的保費交上去,減去初始費(代理人傭金,運營成本)後,保費一部分進入風險帳戶,這部分為消費掉的,但是它的優點是費率便宜,另一部分進入投資(儲蓄)帳戶。注意,我這里用了一個詞——帳戶。說明它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我這個月多發獎金了,可以申請追加投資,存進去,下個月我缺錢,可以申請部分提取,(帳戶至少要保留一到兩個月的風險帳戶保費支出),它的資產變現能力極大提高。
屬於死亡險,理賠時,風險帳戶對應的保險金額保險公司賠給你,自己的投資(儲蓄)帳戶里的錢,保險公司返還給你。投連險一般分設多個帳戶,根據你的風險偏好可以按比例分配資產,這樣你等同於同時購買了股票基金,配置基金,指數基金或者是債券基金貨幣基金。如果你去購買同一家基金公司的不同產品,當市場波動時,你賣出股票基金買債券基金,這一來一去,成本很高;但是投連險就不會有這問題了。(當然具體投資成本每家保險公司都是不同的,目前來說這方面獲得最優惠費率的保險公司是太平洋安泰PING,而且他們的在醫療險方面的優勢不僅僅在可以對進口葯,器材報銷,更在於住院當日計算,沒有免賠日,有的保險公司為了避免客戶小病住院浪費資源,都有一兩天的免賠日的。他們可以在新型壽險合同中附加意外,意外醫療,住院補貼,住院醫療,重大疾病。幾乎可以一份保單保全所有項目)
好了,說回來,萬能險是儲蓄險不直接投資,相對適合風險偏好小的客戶,根據保監會規定,萬能險最低要有2。7%的年利息,復利計算。但是收益高的話,是上不封頂的。
這兩個產品就是新型壽險。
我們說理財不等同於投資:保障,儲蓄,投資。為什麼澳大利亞風靡投連?因為投連險附加保障功能的附加險後,再根據自己的資產配置後完全可以同時做到理財的三個方面。中國和歐美國家的經濟時差在十年左右,國外現在流行的,未來國內也必將流行。
投保技巧:
假設我在做好自己充分保障的同時,我給自己的小孩買保險,我會選擇投連險,由於一開始的幾年裡帳戶扣費比較厲害的,我不會聽代理人說買多少,我會以最低的買,以後追加形式加入,雖然追加也有收費,但是比例很低,可以節省成本,交個二十年左右,小孩子長大了,二十年的國內經濟增長,投資收益可以部分領取出來付學費,反正支取靈活,我一有錢就追加,等孩子自己獨立了,他給自己的帳戶追加,這時候我大約近五十了,我要准備退休了,自己有了保障,所以完全可以把錢追到兒子帳戶里,(將來身故,可以合理避「遺產稅」)等我六十退休的時候,可以從兒子帳戶里拿出來給自己增添點生活費,養老。等我兒子有小孩子,他自己有這份保單,所以他可以把錢給我孫子買保險,自己的帳戶里的錢還是進行投資收益,等他四五十歲的時候,孫子讀大學了,他的帳戶里的錢,我兒子帳戶里的錢都足夠支付未來的消費水平了,等孫子獨立了,我兒子就可以放心的為自己的養老做准備。
所以,如果選對被保險人,有技巧的投保,新型壽險可以做到一份保單三代受益。
經驗數據:一年的總保費支出不超過年收入,或者是不超過35%年可支配收入。達到一定收入水平後,一般40—60%收入用於日常消費,是不會影響生活品質的。剩下的可支配收入就可以從保障,儲蓄,投資三方面入手進行理財。從風險角度考慮,選擇一兩個適合的金融理財工具,和一個非金融理財工具會比較好。
③ 考研金融學專業的研究方向都有哪些
一、金融經濟(含國際金融、金融理論)
具體研究馬克思、凱恩斯和斯密及當代著名經濟學家所闡述的金融學原理;研究虛擬經濟與實際經濟的關聯與影響;研究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分析金融政策的期限結構和動態反饋機制,以及各國銀行制度與法規比較等。
熱度分析:截至2007年3月末,我國外債余額為3315.62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台灣地區對外負債),比上年末增加85.74億美元,增長2.65%。許多新興的名詞如外匯儲備增速、開放資本項目管制、國有銀行股改、股票印花稅都涉及到重要的金融經濟理論問題。
就業方向:該方向就業范圍比較廣泛,與其他各個方向都有交叉的地方。畢業生主要去向是外向型投資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商業銀行等外資金融機構,以及中資金融機構的涉外部門、跨國公司投融資部門和政府經濟管理部門等相關工作。
二、投資學
投資學主要包括證券投資、國際投資、企業投資等幾個研究領域。
熱度分析:中國股市經歷牛市後,人們對投資學的興趣也隨之高漲,其實投資不僅僅是證券投資,其范圍極廣泛。國家發展、企業贏利、個人獲利,都離不開投資。
就業方向:一般來說,投資學專業的畢業生主要有以下幾個畢業去向:第一,到證券、信託投資公司和投資銀行從事證券投資;第二,到企業的投資部門從事企業投資工作;第三,到政府相關部門從事有關投資的政策制定和政策管理;第四,到高校、科研部門從事教學、科研工作。需要說明的是,應屆畢業生的第一份工作一般都是一線的操作員,因為沒有任何單位會讓一個沒有工作經驗的員工進入管理層,即使是基層管理崗位。
三、貨幣銀行學
主要研究的是跟銀行及國家貨幣政策相關的問題,這里的銀行包括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等等。
熱度分析:2006年以來,藉助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升值效應,各家銀行紛紛推出本、外幣理財新產。之前就倍受關注的銀行業持續加溫,成為熱點。
就業方向:該專業方向主要在銀行系統、學校和科研單位從事金融業務和管理工作,多在金融教學、研究領域就業。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斷完善,進入工商企業和上市公司成為許多金融人才的就業方向。
四、保險學
保監會將保險專業的教學模式分為"西財模式"、"武大模式"和"南開模式",其對應的大學分別是西南財經大學、武漢大學和南開大學。而保險業的"黃埔軍校"則是位於湖南長沙的保險職業學院。
熱度分析:在我國,保險業被譽為2l世紀的朝陽產業。首先,我國巨大的人口基數以及人口的老齡化有利於保險業市場的擴張;其次,我國目前的保險深度及保險密度都很低,有很大的市場潛力;第三,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為保險業市場擴大規模提供良好的經濟基礎。保監會《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討論稿)》預計,未來5年我國保險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5%左右。今年來許多險種受到關註:銀行保險、航意險、交強險、健康險、體育保險、房貸險、農業保險、高管責任險。
就業方向:許多人誤以為保險專業就業就是賣保險,實際上保險營銷只是保險業中一部分工作,其它工作諸如組訓、培訓講師、核賠核保人員和資金運作人員、精算人員。畢業生主要到保險公司、其他金融機構、社會保險部門及保險監管機構從事保險實務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此外,還有中介企業、社會保障機構、政府監管機構、銀行和證券投資機構、大型企業風險管理部門等也需要該方向的畢業生。比較熱門的職業有保險代理人、保險核保、保險理賠、保險精算師(FIA)等等。
五、公司理財(公司金融)
又稱公司財務管理,公司理財等。一般來說,公司金融學會利用各種分析工具來管理公司的財務,例如使用貼現法(DCF)來為投資計劃總值作出評估,使用決策樹分析來了解投資及營運的彈性。
熱度分析:公司理財近年創下多個之最:貸款之最(E.On)、並購之最(Hospital Corporation of America)、證券化之最(Lloyds TSB Arkle)以及全球第一大IPO交易(中國工商銀行)。公司理財相比其他方向是歷史較短但發展很迅猛。
就業方向:該專業畢業生可選擇各類公司從事融資、投資工作;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從事實務工作;也可以在金融監管機構、政府部門從事經濟管理工作,或進一步深造後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④ 理財型的保險,是不是個坑
理財型的保險,是不是個坑?只要你明確保險裡面的內容,首先你要知道每年需要存多少錢?需要存幾年?幾年能取出來?利息是多少?到期能拿到多少?這幾個問題了解清楚,明確一下是不是你想要的理財型保險,就可以決定入不入了。
以上是小編的個人觀點,希望可以幫到您。
⑤ 各類保險公司的投資渠道確定穩賺不賠
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哪家保險公司敢跟你講穩賺不賠的?
買保險最重要的是買保障。搞清楚自己的保障需求,購買合適的保險就可以了。至於投資收益,那些都是在有保障的基礎上附帶的,有固然高興,沒有也不要覺得不劃算。
⑥ 投資型保險
首先我想問你,你是想要什麼?投資收益么?
保險的收益率很低,只是比銀行高點而已。保險的本質功能是保障。
有月繳500的,但是一般都是10年20年的;也有連投兩年的,但是一般交的錢都很多。
保險投資一般至少3年才能回本,要是想要收益,還是去定期存款吧。
⑦ 買保險和買基金定投的原理一樣嗎都是只賺不賠的嗎還是也有風險
不一樣,基金的錢可以隨時終止定投也隨時可以支取;但保險不行,簽訂的多少年就是多少年,如果任意終止合同,那之前投入的錢損失也很大而且不在享受當時投保時的各項保障。如果說您是長期投資而且在這期間確實不會動用這筆錢的話,建議您選擇保險,如果你覺得保險回報率過低的話,可以選擇分紅型的保險。因為保險這個東西就是一個不想額外動用的銀行。畢竟如果這些錢如果放在銀行或者基金公司他們是不會額外付出幾倍的錢。
當然如果你只是想做個三年五年的投資的那話,那就選擇基金。
如果你准備投資五萬元以上的話,我倒不推薦您買基金,建議你選擇各大銀行的理財產品,資金周轉更快,而且收益上的話比基金可以差不多,可能多一些也可能少一些,但是風險比基金的要小。
⑧ 買保險只賺不賠嗎,真有這么好
除了銀行存款能將風險最小化,其它的都是忽悠,你自己都不相信,為什麼要聽別人忽悠 ,保險的風險比銀行要大很多,買保險是為了保障。
⑨ 理財型保險好不好
有人說,消費型的保險雖然保費低,繳費靈活,但是不返還,感覺錢白花了;而返還型保險,雖然保費高,但到期能「連本帶利」地收回。所以,還是買返還型的更劃算。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就好好分析下消費型保險和返還型保險,文章的主要內容包括:
◎消費型保險和返還型保險有哪些區別?
◎返還型保險的「返還」有什麼貓膩?
◎消費型和返還型,我們到底該買哪個?
01
返還型保險VS消費型保險
所謂返還型保險,通俗點說就是在保險合同到期終止時如果萬事大吉,沒有賠付,保險公司會把之前交的保費或者合同列明的保險金額返還給你。
消費型保險則是到期後所交的保費一去不復返,類似於你吃飯消費,錢花了就花了,不會返還。就像車險,年年交即年年消費。可大家不會因為沒撞車沒理賠就覺得這錢白交了?反而給人上這類保險就覺得不收回成本很吃虧,嗯~這算不算「歧視」呢?
一起來仔細看看,二者各自要花多少錢:
拿重疾險舉個例子。老王30歲,假設同樣保額10萬元,保障期限30年,繳費期限20年的重疾險。
如果買消費型,每年交1500元,總共繳納3萬元;
如果買返還型,每年交3200元,總共繳納6萬4,然後到70歲返還10萬元保額。
這么一看,返還型的很合適啊,雖然每年多交1700元,但最後能拿回10萬,相當於白賺了3萬6呢!雖然保費貴了點,但付出去的錢肯定會回來嘛。這么一說,還是挺劃算的啊。
可是,你忽略了一個重點,通貨膨脹啊!
換個思路,買返還型相當於買了前一個消費型重疾險(保障一樣),外加每年存1700元讓保險公司幫你理財。那既然是理財,就要用收益率來衡量值不值嘍~
用excel算算IRR(會不會算不重要,知道大致邏輯就行),這筆投資對應的年化收益率差不多在3.5%,這收益能不能跑贏通脹還不一定呢!況且幾十年後10萬塊還能幹什麼?
再說了每年省下的1700元自己理財實現5%的年化收益也並非什麼難事,從這個角度來看,返還型保險就顯得很雞肋了。
不信,以5%的收益來計算:每年存1700元,20年一共存3萬4,如果按照每年5%的收益來算,20年後大概能拿到5萬9,如果持續以5%的收益率投資到70歲,最後能拿到16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