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儲蓄為什麼等於投資(宏觀經濟學)
儲蓄等於投資是宏觀經濟的均衡條件,它衍生出三大國民收入模型,即Y-E模型,LS-LM模型與AD-AS模型,成為傳統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基石。
1、作為國民收入的核算式,是會計恆等式。即從事後的核算看,該等式是由國民收入的定義決定的,無條件成立。
2、作為宏觀經濟的均衡等式。其中Y是總產出(總供給),C是計劃消費,I是計劃投資,G是計劃的政府購買。而C+I+G就是總需求。由於企業有非意願的存貨投資,使得計劃投資往往不等於實際投資。
假設企業產出Y=100,打算賣出90,留下10作為計劃存貨。但是實際上C=50,G=10,那麼就有40未賣出,作為企業的存貨投資。扣除10的計劃存貨,還有30是企業的非意願存貨。
從會計核算角度看,Y(100)=C(50)+I(40)+G(10)。
但從考慮宏觀經濟是否均衡的角度看,Y(100)>C(50)+I(10)+G(10)。即總供給大於總需求,宏觀經濟不均衡。
因此,儲蓄等於投資指的是宏觀經濟均衡條件,而非實際的會計核算等式。也就是說,只要該條件成立,經濟將處於均衡穩態。
(1)計算總儲蓄凈金融投資擴展閱讀
凱恩斯的C = α + βY消費函數中的 α並非常量。因為它要麼是自己以前的儲蓄存量,要麼是祖上遺產,而祖上遺產也屬儲蓄存量。
由於儲蓄來自收入,即與收入正相關,不存在一個能適應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固定常量,所以,它應該是關於收入的變數,於是,就可以寫成C = αY + βY=(α + β)Y=KY。此即對庫茲涅茨經驗公式的理論證明。
對比中美兩國的收入水平與儲蓄率,中國收入低,但儲蓄率高;美國則相反,這是事實上對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論斷的否定。
C = α + βY消費函數存在的另一大問題是缺乏貸款方,即儲蓄是如何轉化為投資的。如果是存入銀行,那麼是間接投資;購買股票或債劵,則是直接投資,它們都需要貨幣回報,而非不斷增長的存貨。
因為貨幣性質變化了,從挖掘出的金銀等非債務貨幣轉為央行借貸出的債務貨幣,盡管央行印製貨幣成本低廉,但它需要還本付息,這是系統無法完成的,最後求諸於央行量寬購買與負利率。
⑵ 凈儲蓄與儲蓄的關系
在宏觀經濟學上,貿易差額與儲蓄關系有一個固定的公式,一個國家的收入=消費+投資+貿易差額;貿易差額=(收入-消費)-投資;貿易差額=儲蓄-投資=凈儲蓄。
城鄉居民將暫時不用或結余的貨幣收入存入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一種存款活動。又稱儲蓄存款。之所以不是實際儲蓄等於投資是因為實際儲蓄作為沒有被消費的產出—這里的產出必須是凈產出,即剔除折舊之後的產出,所以實際儲蓄就等於凈投資。這種實際儲蓄不僅包括個人實際儲蓄,還包括公司實際儲蓄、政府實際儲蓄。儲蓄的內容有在銀行的存款、購買的有價證券及手持現金等。
⑶ 用國際收支平衡表能計算國民總儲蓄和資本形成總額嗎
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基本差額計算是根據:經常項目和長期資本項目
⑷ 宏觀經濟學中儲蓄額怎麼計算
總儲蓄是宏觀的概念,是可支配收入減去最終消費後,用於一個國家或地區投資資金的主要來源,而居民儲蓄則是指居民將閑置的貨幣資本交由銀行等存款性金融機構在一定時期內有償使用,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一種信用方式。
用人口數平均計算的銀行儲蓄額。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人民積蓄和銀行儲蓄工作:年展程度的一項參考性的指標。人均儲蓄額的增長缺慢,也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和銀行儲蓄工作質量。
儲蓄存款是一項重要的信貸資金來源,反映一個同家發展經濟的資金潛力。在一般情況下,經濟發達,國民收入高,銀行業務也發達的國家,人均儲蓄額較高;反之,則低。計算人均儲蓄額可以用全國(或全地區)人口數平均,也可以用職工人數或城鎮人口數計算。
(4)計算總儲蓄凈金融投資擴展閱讀
我國的儲蓄原則是「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儲戶保密」。居民個人所持有的現金是個人財產,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以各種方式強 迫其存入或不讓其存入儲蓄機構。
同樣,居民可根據其需要隨時取出部分或全部存款,儲蓄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提取存款。並要支付相應利息。儲戶的戶名、帳號、金額、期限、地址等均屬於個人隱私,任何單位和個人沒有合法的手續均不能查詢儲戶的存款,儲蓄機構必需為儲戶保密。
⑸ 家庭總資產凈值可用於金融投資儲存存款除外的比例為百分之幾怎麼填
家庭總資產用於金融投資,我覺得不要佔家庭比重的40%
⑹ 用國際收支平衡表怎樣計算國民總儲蓄和資本形成總額
國際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時期一國同外國的全部經濟往來的收支流量表。國際收支平衡表是對一個國家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交流過程中所發生的貿易、非貿易、資本往來以及儲備資產的實際動態所作的系統記錄。
支出法計算:GDP=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
可得:GDP-最終消費=凈出口+資本形成總額
因為:GDP-最終消費=國民總儲蓄S
所以, 國民總儲蓄S=凈出口+資本形成總額
即,國民總儲蓄-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
也就是說:總儲蓄和資本形成總額是通過上面的公式反映的,兩項之差就是凈出口,查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凈出口項目:即貨物和服務差額項。
理論分析:
1.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差額
貿易賬戶差額:商品進出口之間的差額,在經常項目中的地位極其重要,而且數據易於迅速收集,傳統上曾經常作為整個國際收支的代表。
經常賬戶差額:包括商品、勞務與單向轉移收支,經常賬戶差額一般為一國國際收支目標,用以反映該國的國際競爭力的強弱。
基本賬戶差額:包括經常賬戶與長期資本賬戶所形成的余額。
綜合賬戶差額:包括經常賬戶和資本與金融賬戶中的大部分分項,僅僅將官方儲備剔除在外後形成的余額。
2.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分析:一般性分析、項目分析。
資本與金融項目
資本與金融項目反映的是國際資本流動,包括長期或短期的資本流出和資本流入。是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第二大類項目。
資本項目包括資本轉移和非生產、非金融資產的收買或出售,前者主要是投資捐贈和債務注銷;後者主要是土地和無形資產(專利、版權、商標等)的收買或出售。
金融賬戶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間接投資)和其它投資(包括國際信貸、預付款等)。
計算公式:
國際收支總差額=經常賬戶差額+資本與金融賬戶差額+凈差誤差與遺漏
國際收支總差額+儲備資產變化=0
各項差額=該項的貸方數字減去借方數字
⑺ 國內凈儲蓄等於經常項目順差嗎——關於人民幣存款與貸款差距擴大的另一種解釋
在宏觀經濟學上,認為貿易差額與儲蓄關系有一個固定的公式,這個公式的演繹來源於這樣的推導(政府采購和服務計算到消費中去,不另列):一個國家的收入=消費+投資+貿易差額(1)經過移項,可以得到:貿易差額=(收入-消費)-投資(2)貿易差額=儲蓄-投資=凈儲蓄(3)儲蓄大於投資的部分被認為是凈儲蓄,由這個公式可以看出,凈儲蓄就是一個國家的貿易順差。因此,一般推論,一個國家只要存在貿易順差,就意味著儲蓄沒有轉化為投資。或者說,一個國家存在凈儲蓄,就是因為存在貿易順差。當然,需要指出的是這個貿易順差包括了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因此,也是經常項目順差。看起來是一個正確的公式,其實不然。20世紀70年代以前,資本的跨境流動不多,國家之間的經濟往來主要以貿易方式為主,一個國家的投資和儲蓄基本是在內部發生的。因此,經濟學上把「投資」界定為「私人國內投資」。但是,當允許資本流動以後,一個國家的投資和儲蓄就不僅僅是其自身內部的事情了。
⑻ 到現在還沒弄明白「資本凈流出等於凈出口」,以及封閉經濟中「儲蓄等於投資」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含義
我可是手打的,結果比復制黏貼的慢了……
第一個問題,進出口交易不是這么理解的。
進出口賬戶分成兩種,即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有時也叫金融賬戶),這是因為國際市場上存在不止一種貨幣,所以考察進出口時應當將其理解為復雜一些的物物交換,即用眾多貨幣中的一種交換了眾多貨物的一種。經常賬戶就是統計眾多貨物交換的,而資本賬戶就是統計眾多貨幣交換的。
由於每一次交易在發生時都是等價交換,所以經常賬戶盈餘(出口多於進口,出超)肯定意味著流入的貨幣比流出的多,因此資本賬戶就會虧損,但資本其實是流入的。
對於「凈出口等於資本凈流出」的理解關鍵在於,進出口市場上有多種貨幣。
假設$1=¥6,出口¥6的襯衫,獲得$1,在人民幣賬戶上,你失去了¥6的價值,獲得了標為$1的一張有價證券(note),所以相當於用¥6的價值投資了。
這就是對「凈出口等於資本凈流出」最簡單的理解。
第二個問題,首先要區分「儲蓄」和「持有」兩個概念。
放在手裡是持有,因為貨幣放在手裡再久都不能流通,而「儲蓄」是貨幣的一種流通狀態。只有當貨幣進入銀行系統時才能稱為「儲蓄」。所以你這個問題其實不成立。
從你的問題來看,你還沒理解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區別,你的論證過程大多是採用將微觀經濟現象(或者說是經濟體驗)放大來比擬宏觀經濟的運行。而你問的問題,無論是「凈出口等於資本凈流出」還是「儲蓄等與投資」都是宏觀經濟的范疇。
⑼ 國民投資和國民儲蓄問題
「國民投資怎麼會和國民儲蓄掛上勾的?」國民投資通過金融市場和國民儲蓄匹配——這其實就是金融市場的定義以及其作用,比如你把錢存進銀行是儲蓄,然後銀行把這部分錢貸給別人用作投資,二者就聯系起來了。
「怎麼能保證儲蓄一定等於投資?」在可貸資金市場上,其需求來自投資,供給來源於儲蓄,那麼當市場達到均衡時,儲蓄= =投資。
「如果我的錢,我把一半作為儲蓄,另外一半自己投資了,那我投資的那一部分也屬於國民投資啊,」 在宏觀經濟中,投資是個專有名詞,意為「生產所用機器及相關建築物的購置,即把有關產出不直接消費掉,而是作為生產要素生產機器及建築物以擴大生產」,你說的「投資」是我們平常的含義,比如自己購買股票或債券之類的,而這種行為在宏觀經濟中是儲蓄。
寫了這么多,希望能幫助你,有什麼問題的話給我留言吧
⑽ 求教:凈投資與儲蓄的關系,凈投資與儲蓄增長量的關系
投資是GDP增長的關鍵,而儲蓄是投資資金的來源。想想看,若銀行沒有儲蓄,又怎麼放貸?
金融市場的存在,把有人暫時不用去儲蓄資金,借給想投資而暫時缺乏資金的人。儲蓄和投資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同一筆錢的兩種稱呼(對存錢的人來說叫儲蓄,對借這筆錢用的人叫投資),這不同於並列關系。
儲蓄永遠等於投資。若沒有國際資本流動,只是一國的封閉經濟體,S=I恆成立。增加了國際資本流動以後,S=I+NCO,儲蓄還是等於投資,只不過現在投資分成了國內投資(I)和國際投資(N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