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市場 > 金融理財的資源配置

金融理財的資源配置

發布時間:2021-10-06 18:01:16

Ⅰ 如何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


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對於金融資源配置來說同樣重要。金融資源要高效配置,離不開市場手段。對市場規律,供求關系,必須要有充分的敬畏與尊重。

從中可以看出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市場導向,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時性。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要求:「市場導向,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完善市場約束機制,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健全市場規則。」金融是高度市場化的產物,金融是高端服務業,是現代經濟的樞紐與核心。這里主要表現在金融對實體經濟以及其他經濟業態的支持上。經濟決定金融,金融反作用於經濟。這種反作用主要反映在金融資源對經濟的助推作用上。這就要求,金融資源配置要比經濟其他資源配置更加高效,而市場經濟手段與計劃經濟手段相比較,市場經濟手段顯然更加有效率。因此,發揮市場在配置金融資源中的決定性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同時,必須處理好政府與市場在配置金融資源中的關系。金融是高風險行業,金融的風險無處不在,金融風險裂變度高,金融風險傳染性強。很早在基層當銀行高管時,我曾經屢次告誡員工,我們的每一個崗位都是高風險的,安全性都是第一位的。金融這種高風險野性,依靠市場機制自身是難以解決的。因此,市場機制是一個不惜一切保效率的機制,在公平訴求強烈與風險凸顯時,市場機制無能為力。而市場經濟體制的強大修復功能,針對破壞性極強的金融風險的裂變性往往慢半拍。怎麼辦?這就需要政府該出手時就出手。遇到大的金融風險時,市場往往失靈,就需要政府來利用強勢手段調節。這時,政府必須發揮作用。

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市場的決定性的作用,但政府之手不是無所作為,而是始終觀察金融風險的演變,觀察市場之手是否失靈,伺機而動,該出手時就出手。

從銀行角度來看,商業銀行的存款、貸款、理財產品等資源配置都要由市場機制決定,以效率效益為目標。貼近市場配置貸款資源,貼近需求設計理財產品,深入市場吸收存款資金,所有金融資源價格都應該根據市場來確定。

保險市場看,這幾年競爭最為激烈,市場化程度較高,市場決定保險資源配置較為充分。目前的重點是整頓保險市場亂象,恢復保險市場秩序。

對市場化程度極高的股市來說,必須要讓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要切實尊重供求規律,按照供求規律決定IPO資源供給等,這樣才不會透支股市,破壞股市生態,造成股市流動性過度失血,最終大大地傷害股市,傷害投資者。對照股市現狀,對照無節制IPO,顯得尤為重要,就像照妖鏡把無節操者裸露於眾了。

還是那句話,無論是注冊制還是審批制,都應該尊重市場規律,敬畏供求關系。讓A股IPO回到供求關系內在要求決定上,就是「市場導向」,就是「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一些宏觀金融層面的市場化改革必須取得新突破。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穩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可完全自由兌換已經不能再拖了。俄羅斯早就完成了利率匯率貨幣自由兌換的市場化改革,擁有3萬億美元外儲的中國,沒有理由再拖延了。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貴在落地。對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確定的金融改革大計,要有抓鐵留痕的釘釘子精神,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一個腳印一個腳印落實推進,一個全新的金融生態將會很快形成!

Ⅱ 什麼是金融資源

試論我國金融資源的配置

近年來,金融資源這一詞條在實際部門和學術研究中出現頻率比較高,但它的含義怎樣科學規范,卻少有研究。也許不需要學究式的規范,只要大體認同就行了,則它的內容主要包括作為資金的貨幣和能夠流通的證券,社會成員之間以及社會成員與政府之間接受信用也能夠稱作金融資源。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能夠作為經濟發展的要素,能夠帶來增值。政府宏觀經濟調控必須掌握資源,其中包括金融資源;金融資源的配置狀況與經濟宏觀調控密切相關,現階段我國政府進行宏觀經濟調控除了政策法規外實際上掌握著兩種資源,即貨幣資金和土地。因此,分析研究我國金融資源的配置狀況是有意義的。

(一)

現階段,我國的金融格局仍然是國家或者政府掌握金融資源,這不僅表現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國有政策性銀行佔領了我國金融市場的絕大部分(70%以上),而且表現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地方商業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也是國家或政府控股。它們的業務活動不僅受政府監管,而且受政府指揮,有人說監管部門接二連三地發文件具體指導商業銀行的業務操作,簡直成了銀行的「業務總監」。在這種狀況下,全國金融系統的業務操作「全國一盤棋」。金融資源的分配呈現為「要緊都緊,要松都松」,基本上沒有原則。

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歸根到底是我國的金融制度性質和體制設計決定的。我國金融制度體制改了這么多年,改了什麼呢?改變了機構設置,改變了名稱,但性質沒有變,機制沒有變,也就是說國家或政府統一掌握金融資源的性質沒有變,按級別運作的一套機制沒有變。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的負責人既是老闆,更是官員,既要完成利潤目標,更要完成政府目標,甚至在有些情況下,放棄自身追求利潤的目標,首先服從大局需要。有人說,在我國沒有真正的商業銀行,因為它不完全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最終目標。這種說法,是否符合實際,可以討論。但有一點能肯定,在我國商業銀行沒有完全按「商業化」運作,也不可能完全按商業化運作。換句話說,完全按「商業化」運作,要有個過程。

在實際中,非商業化運作的表現是:貸款失誤,不是按市場原則去處理,而是要受到政府、上級處分;對民營經濟發生業務帶來的風險大於對國有經濟發生業務帶來的風險;對國有經濟貸款收不回來,能夠大事化小,說得清楚,平安無事,而對民營經濟貸款收不回來,就涉嫌賄賂,而要追究責任等。這種做法,雖然少見,但它有力地證明:在國家或政府掌握金融資源的條件下,商業銀行的經營還沒有完全的自主權。

(二)

為什麼在我國,國家或政府掌握金融資源的狀況改不了,不能改?概括地說,是保國有經濟。因為國有經濟(包括國有控股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礎,換句話說是「執政之基」。我國國有經濟的形成除了沒收國民黨的官僚資本主義經濟、改造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外,絕大部分是基於國家財政投資。多少年來國家投資項目注重建設資金到位,缺乏運營資金配套,使得國有企業缺乏流動資本。流動資本靠銀行貸款,大多數企業,負債率都很高。應當說這種狀況改變不了,首先是理論上的誤導:銀行為國家積累資金;其次是投融資制度的嚴重缺陷。實際情況是國有經濟和國有控股經濟負擔過重以及其他眾所周知的原因,賺不到錢或賺不到更多的錢,甚至嚴重虧損,而在這種狀況下又不讓它們破產,要讓它們生存下去,要讓它們繼續維持和發展,使得國有經濟在相當長的時期中一直處於困境狀態中。為了解除國有企業所處的困境,只有靠外部援助,包括外部融資,而外部融資,主要靠銀行,不僅靠銀行貸款,而且靠股市,曾記否,當年權威人士曾明確提出:要讓國有企業的股票優先上市作為緩解企業困境的重要渠道,說白了就是「上市圈錢」。靠外部救助、融資保生存不破產、保發展續業績,而在「包袱」又未減輕的狀況下,虧損繼續,在企業繼續虧損的狀況下,上市股票價值趨跌,融資貸款難以償還,造成大量的金融不良資產,也就在所難免了。可以說,在國家掌握金融資源的狀況下,政府為了維持發展國有經濟,使得金融與經濟膠合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成也金融,敗也金融」。在這里我們有理由做這樣的預言:如果保國有經濟的制度不改革,國家掌握金融資源的局面難以改變,則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也不容樂觀。

(三)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但在我國金融成了國有經濟的「錢袋」,不僅企業缺錢找銀行,政府缺錢也找銀行,銀行成了填補資金缺口的「蓄水池」,似乎這個「蓄水池」不會干竭。其實這個「蓄水池」的量是有限的,因它所積蓄的資源主要是「老百姓」的錢,「老百姓」的錢來自「老百姓」的貨幣積蓄,在老百姓的貨幣收入有限從而貨幣積蓄有限的情況下,要銀行成為資金缺口填補的蓄水池,只有增加貨幣供給,發票子,導致貨幣貶值。

當前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老百姓投資沒有回報,老百姓的經營也沒有回報,近年來,股市連續下跌,老百姓投資股市沒有賺錢,而是總體虧損。在這種狀況下,人們為什麼仍然向銀行存款,使銀行存款繼續增長呢?通常的解釋是為了安全,其實僅此解釋是不夠的,比較全面的合理解釋是:(1)老百姓的趨利性弱,求安全性強;(2)對貨幣的隱形貶值不覺察(因為存款未成為現實的購買力);(3)有額外貨幣收入,可彌補。有人說當前我國進入了負利率時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負利率不利於儲蓄轉化為投資,不利於人們的選擇,不利於金融產品創新,不利於金融市場發展,不利於金融業的運行,可是在我國這樣的負面影響呈現得不明顯。怎麼解釋,應當說與國家或政府掌握金融資源的條件下,能夠不按市場價格去配置金融資源,能夠無視利率在配置金融資源中的作用。這表明:我國現階段金融資源的分配仍然基本上不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並且可以不講效益。

(四)

人們在研究金融與經濟的關系時,常常以金融相關率(rpe/GDP)去表明經濟貨幣化的程度,其實「m2/GDP」能夠表明什麼,不能表明什麼,需要研究。金融相關率FIR(Financialinterrelationsratio)是美國經濟學家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提出的,戈斯認為「金融理論的職責就在於找出決定一國金融結構、金融工具存量和金融交易流量的主要經濟因素,並闡明這些因素怎樣通過相互作用,從而形成金融發展」。他認為一個國家的金融發展狀況要以金融結構去衡量,金融結構是一國的金融上層結構。一國的經濟基礎體現在擁有的國家財富中,金融上層結構與經濟基礎的關系體現在金融相關率上。戈德史密斯設計出的計算FIR的基本公式的內容並不簡單,但人們為了簡化,便以m2/GDP去代表。這樣的公式:

首先要表達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融資的市場化程度。也就是說,通過FIR考察當家庭、企業、政府的資金短缺時,多大程度上需要外部融資,多大程度上靠內部融資。外部融資靠發行債券和銀行借款,如發行債券和銀行借款占國民產值的比率越高,表明儲蓄與投資的分離程度越顯著,而二者的分離程度越顯著,反映融資的市場化程度越高。市場化與貨幣緊密相連,經濟貨幣化意味著實體經濟與貨幣經濟的關聯程度和對市場的依存度,所以經濟貨幣化的金融解釋,其含義應當是融資的市場化。而融資市場化的程度反映金融業的發展,所以,FIR與其說是表明經濟貨幣化的程度,不如說是表明金融業的發展程度。經濟的發展與融資的市場化相關。

其次,要表達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的發展與金融資產的市場價值相關。金融資產的市場價值決定於供求,而供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利率。當金融資產的市場價值上漲時,意味著利率下跌,利率下跌,有利於投資,投資擴大使國民產值增長;相反,當利率上升時,金融資產市場價值下跌,利率上升,不利於投資,投資縮減,使國民產值降低。所以,概括的說,這種相關性是:資產價格——利率——投資——經濟等這組經濟變數的互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變數的互動(包括金融資產的市場價值)取決於人們的心理預期。從這個意義上說,FIR反映了人們的心理預期的變動,比例趨高,反映人們的心理預期「利好」,金融工具作用於有形財富的力度增大,相反,力度縮小。可以說,FIR是人們的一個信心指數。

第三,要表達的是金融資源的利用程度。這些年來,我國m2/GDP的比值持續上升,其數值已遠遠超過了發達國家的水平。有人由此認為我國經濟貨幣化的程度迅速提高,其實,這只是一個認識誤區,m2/GDP值的迅速提高,難以真實地反映我國經濟貨幣化的程度,相反,它集中地反映了我國金融資源配置的浪費,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提出了一個指標,即增量資本產出率(ICOR),這個指標的分母是GDP的增長,分子是資本增長,也就是投資,其含義是增加1元錢的產出,要增加多少投資。如果m2/GDP的值以增量表示,並假定噸的增量轉化為投資,則金融相關率與增量資本產出率的含義趨同。近年我國m2/GDP的值大約在5—8之間,即增加1元的GDP,要增加5—8元的投資,而西方發達國家這一比值一般保持在1—2.5左右,這表明我國投資效率低下,金融資源的配置並不節約,而是浪費。

Ⅲ 談談怎樣投資改革,優化資源配置

如何理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籌區域發展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大意義?
經濟發展方式,關系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局,是是否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評判的標准之一。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化資源配置方式,打造合格的市場主體,推進科技創新市場化,創造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政策環境,從而在市場競爭中,實現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力推進:

(1)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這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基本前提。一是加快政府投資體制改革。二是進一步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

(2)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打造合格的市場主體。

(3)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動力。

(4)加強環境資源制度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加強節能環保,構建能源資源等 生產要素投入的約束機制,這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條件。

(5)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提供製度與政策環境。優化財稅等政策設計與制度安排,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優良的政策環境。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還要要走"優質,高效,高產"的新型農業道路,發展生態安全農業.努力做到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發展是第一要義,同時做到統籌兼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要做到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者的統籌兼顧.在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保證農業生產的前提下,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合理調節資源配置,充分利用國家的惠農政策.走集約化經營道路,提高資源利用率,努力做到可持續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大的意義:
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遏制城鄉差距拉大趨勢,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的一個重要舉措。
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擴大農村市場需求,消化富餘的工業生產能力的根本出路。
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統籌城鄉發展,構建新型的城鄉關系的一個實際步驟。
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是我們黨執政為民和代表最大多數人利益的集中體現。

統籌區域發展也具有重大的意義:
所謂統籌區域發展,就是中央政府從區域經濟發展全局的高度,運用宏觀調控手段將不斷擴大的區域差距重新回歸到民眾能夠普遍接受的范圍,從而逐步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目標的動態努力過程。
①統籌區域發展是抑制區域經濟差距負面效應的需要。
②統籌區域發展是聯動解決各類區域存在和潛在的各種區域病的需要。

③統籌區域發展是謹慎渡過「矛盾突顯期」的需要。

抓好資源節約工作:

一要綜合運用各種手段,特別是價格、稅收等經濟手段,促進節約使用和合理利用資源。

二要抓緊制定和完善各行業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標准,推進節能降耗重點項目建設,促進土地集約利用。鼓勵發展節能降耗產品和節能省地型建築。

三要大力推動以節能降耗為重點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的工藝、設備和產品。

四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重點行業、產業園區、城市和農村實施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完善資源綜合利用和再生資源回收的稅收優惠政策,推進廢物綜合利用和廢舊資源回收利用。

五要全面加強管理,把節能降耗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統計、評價考核體系,建立信息發布制度。

六要在全社會廣泛持久地開展資源節約活動,使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深入人心,蔚成風氣。

要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對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資源的生態保護。重點搞好「三河三湖」(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南水北調水源及沿線、三峽庫區、松花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強工業廢水治理工程建設。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和重點城市污水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綜合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和畜禽養殖污染。繼續實施自然生態保護工程。強化環境和生態保護執法檢查,健全環境保護的監測體系、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

Ⅳ 投資銀行是如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

配置效率改進措施

第一,大力發展中國債券市場,深入推進股票市場上市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例,轉變社會融資方式。社會融資方式藉以減輕對銀行信貸方式的過度依賴,既能形成銀行體系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外在壓力,又能紓解銀行體系改革的內在風險。

第二,貨幣當局應改變以上調存款准備金率、控制信貸規模等數量調控手段為主的貨幣政策思路,逐漸過渡為以利率價格手段為主,流動性延續寬鬆手段為輔的策略。流動性延續適當的寬松,可以提供金融資源供給避免傷害到實體產業正常性貸款需求,與利率價格上調合力形成對金融資源需求的有效調控。

第三,政府主動適時調整國家產業政策與財政投資進度,控制好國內基礎設施等固定投資的過快增長,從而避免信貸配給手段下造成對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變相「擠出效應」。
據審計署去年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顯示,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107174.91億元,其中銀行貸款為84679.99億元,佔比79.01%;已支出的債務資金中用於市政建設、交通運輸、土地收儲整理、科教文衛及保障性住房、農林水利建設等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的支出佔86.54%。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計算,去年固定資產投資中,國有企業投資佔比為35.60%。

Ⅳ 金融如何實現資源配置

金融資源配置是指金融資源通過何種方式從資金供給者配置給資金需求者。
資源配置是金融活動的最終目標,互聯網金融的資源配置效率是其存在的基礎。在互聯網金融中,金融產品與實體經濟結合緊密,交易可能性邊界得到極大拓展,不再需要通過銀行、證券公司或交易所等傳統金融中介和市場進行資金供求的期限和數量匹配,而可以由交易雙方自行解決。
資源配置是金融活動的最終目標,互聯網金融的資源配置效率是其存在的基礎。在互聯網金融中,金融產品與實體經濟結合緊支柱都具有相關特徵)。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9-1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Ⅵ 金融市場是如何發揮配置金融資源這項功能的

通過金融機構
比如 證券市場
期貨市場
保險公司
銀行
社保基金
等將手中有多餘資金的人的資金流入需要投資或者支出的人手中
大大的提高了資源效率
利率放開不一定
因為一些大的金融機構也許會更加容易操控市場==諸多原因

Ⅶ 如何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目前,金融業進入了去杠桿、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階段。而金融改革劍之所指,就是力圖減少金融資源內部循環,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助推資金進入實體經濟。

2017年,銀行業針對空轉套利等問題加強整改、嚴肅追責,禁止杠桿多、嵌套多、鏈條長、套利多等行為,主動壓縮同業業務。銀行表外資產擴張放緩,資金空轉現象減少,企業融資鏈條縮短,有效緩解了實體經濟融資壓力。與此同時,5家大型國有控股銀行掛牌普惠金融事業部,為實體經濟進一步提供有效支持。一些關鍵性指標正在發生積極轉變:貸款結構優化,新增貸款更多投向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民生領域。

Ⅷ 從行業資源配置特點的角度分析為什麼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

1、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質和作用所決定的。

現代經濟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發達的貨幣信用經濟或金融經濟,它的運行表現為價值流導向實物流,貨幣資金運動導向物質資源運動。

金融運行得正常有效,則貨幣資金的籌集、融通和使用充分而有效,社會資源的配置也就合理,對國民經濟走向良性循環所起的作用也就明顯。

2、金融是現代經濟中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杠桿。

金融業是聯結國民經濟各方面的紐帶,它能夠比較深入、全面地反映成千上萬個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同時,利率、匯率、信貸、結算等金融手段又對微觀經濟主體有著直接的影響。

國家可以根據宏觀經濟政策的需求,通過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運用各種金融調控手段,適時地調控貨幣供應的數量、結構和利率,從而調節經濟發展的規模、速度和結構,在穩定物價的基礎上,促進經濟發展。

(8)金融理財的資源配置擴展閱讀:

當今的金融和經濟的關系

1、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關鍵階段,更需正確認識和處理金融與經濟的關系,始終把維護金融體系健康作為金融發展的基本指導思想和戰略,

在促進增長和維護金融穩定中保持平衡,在有效應對危機中創造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社會各界都要珍惜和呵護今天金融業的良好局面,自覺遵循金融發展規律、維護金融自主權,防範過度使用金融的惡果。

2、金融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命脈,要善於把握歷史性機遇和履行社會責任,

在維護經濟穩定和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積極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同時,又要努力防範各種潛在的金融風險。

Ⅸ 我的家庭有50萬,如何進行理財規劃、資源配置。謝謝

50萬,可以找個專業點的理財師了吧

Ⅹ 金融資源配置

存在四大不平衡:大中小金融機構不平衡、東中西部金融不平衡、城鄉金融不平衡、直接間接金融不平衡,相應地要實施四個傾斜,其中農村金融最大問題是政策性和市場性的矛盾,造成商業性金融機構缺乏積極性。為此要建立「市場與政府扶持相結合的農村金融資源配置體系」,財政通過貼息貼本方式對商業性金融機構予以補貼。

閱讀全文

與金融理財的資源配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