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市場 > 傳統金融機構提升用戶理財體驗

傳統金融機構提升用戶理財體驗

發布時間:2021-10-02 16:05:24

㈠ 聚焦,銀行業首次用戶體驗大調研談透了哪些痛點

一位參與調研、來自某城市農商行的人士說,「你以為現在50歲的大叔大媽只會用微信轉發雞湯文、養生文?!他們現在都會手機銀行轉賬,一個月都去不了銀行櫃台一次。」
你有多久沒去銀行網點了?你還記得上次用銀行卡取現是什麼時候?你的手機一定安裝了微信和支付寶,但安裝銀行APP了嗎?
在這些問題面前,絕大多數銀行恐怕都無言以對。
長期以來,我們都認為,銀行業面對的這種尷尬,只不過是年輕人喜新厭舊的反應。可是,如果有一天連大媽大爺都不再願意和銀行打交道,這就絕不僅僅是尷尬。
沒錯,不知不覺間,用戶習慣發生了重大變化。有些銀行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緊迫性,並積極做出改變,還有些銀行渾然未覺。
1
用戶體驗成為銀行痛點
過去半年,我都沒有去過銀行網點。上一次,我一口氣跑了兩家銀行,找網點、拿號、等待,耗時一個多小時,只是為了在櫃台重置手機號碼。
快兩個月了,我沒有再通過ATM取現,偶爾的取現都是在地鐵站內的ATM,而不是銀行網點。在北京公交卡支持手機重置之後,我想半年不取現不會有任何不適。
平均每天我會有三到五次在線支付行為,都通過微信支付、支付寶或者Apple Pay,從來不直接使用銀行提供的入口支付。
對我來說,銀行的存在,有點接近通信運營商,就像移動、聯通一樣,我使用它們的服務,但是我和它們沒有多少交集,甚至不想和它們產生更多交集。
金融科技的沖擊下,尤其是近年來移動支付、互聯網理財及消費金融的跨越式發展,銀行普遍與用戶的連接趨於寡淡,越來越不了解用戶,逐漸遠離他們的真實需求。
僅有少數銀行邁出了變革的步伐。它們在線下進行網點更新換代,打造智能網點,在線上則推出APP、微信銀行、直銷銀行等互聯網產品;尤其是以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為代表的互聯網銀行,在改善銀行服務的用戶體驗方面作出了許多努力,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盡管如此,用戶體驗,依然是困擾當前銀行業的一大痛點。
鑒於此,微眾銀行聯合經驗深厚的騰訊CDC(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部)發起成立了「銀行用戶體驗聯合實驗室」,並聯合27家銀行發起了銀行業首次用戶體驗大調研項目。這些銀行既包含國有大中型銀行,也有部分城商行、農商行;此次調研於今年6月正式展開。
經過這次調研,參與的銀行形成了一個很強烈的共識——無論是用戶的認知、行為還是態度的變化,都是「劇烈」的。
「從80-90後及更新生一代的投資理財、消費行為習慣來看,已基本不會到銀行物理網點,而對排隊等候辦理業務的低效服務簡直是『零容忍』。」多位商業銀行機構人士在交流中談到,年輕一代客戶對實體銀行網點需求已日漸趨少,大多數人樂於通過指尖在功能齊全的APP完成生活所需。
在運營上,銀行過去傳統的「掃樓」、「駐點」等獲客手段,不管是從成本還是效率上來考慮,也都失去了優勢。線上服務成為與用戶建立關聯的關鍵。
人們常說,年輕人都不去銀行,而真實情形可能更為嚴峻。
一位參與調研、來自某城市農商行的人士說,「你以為現在50歲的大叔大媽只會用微信轉發雞湯文、養生文?!他們現在都會手機銀行轉賬,一個月都去不了銀行櫃台一次。」
2
銀行需要正視挑戰
記憶中,在支付寶、微信支付全面崛起之前,我對於銀行都是充滿好感的,銀行的網銀、手機銀行乃至簡訊提醒都讓我覺得很貼心,甚至一度認為很先進、強大。
其背景是,本世紀初以來,在剝離不良資產、股份制改革及上市之後,中國銀行業進入黃金發展時期,尤其是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一方面資產規模和盈利能力迅速提高,另一方面服務能力大大提升,這既表現在線下的網點升級換代,又體現在線上的產品和服務不斷成熟。
不過,這時候,你依然經常要去跑銀行,排著長隊,櫃台認證、開立網銀、綁定手機號、重置密碼、購買U盾……一大堆事情必須去網點,我們早已習以為常,並不會覺得無法忍受。
這一切從2013年起發生了改變,以余額寶的誕生和二維碼支付風靡大江南北為標志,國人體驗到與以往截然不同的金融服務——誇張一點說,來自兩個時代的金融服務。既然互聯網金融讓人覺得那麼爽,而且使用場景越來越廣泛,為什麼還要忍受相對冰冷的銀行服務呢?
在微眾銀行發起的銀行業首次用戶體驗大調研中,許多受訪者都表達了對銀行用戶體驗欠佳的吐槽,「手機銀行UI設計不夠人性化,例如重復登錄、密碼繁瑣難記、結構復雜難以找到所需功能。」
某種意義上,銀行是有些委屈的。
第一,銀行作為最典型的持牌金融機構,受著最嚴格的監管,這導致很多創新互聯網公司及其他機構可以相對自由地開展,但是銀行往往沒有多大的創新空間。畢竟,銀行是中國金融業的支柱,監管不得不審慎。
第二,銀行業的傳統就是安全和穩健,有時候甚至不近人情。這與互聯網公司用戶至上、追求極致體驗的風格相差甚遠。盡管銀行的保守都是為了用戶出發,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這種保守逐步變成了落後,直到令用戶疏離。
第三,銀行提供的服務種類眾多,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客戶乃至不同地區,其業務類型不盡相同。在許多互聯網尚不發達的地區,以及在許多並不適合放在線上的場景里,銀行提供了可信賴的服務。更多時候,銀行承擔了金融業基礎設施和底層服務的角色,但是這些並不容易被用戶感知得到。
無論如何,必須正視的現實是,銀行的零售業務迫切需要改革創新,快速提高用戶體驗,以應對金融科技的沖擊。
畢竟,用戶變了,銀行不改變,將很難再贏得用戶的芳心。
3
銀行如何積極求變?
當前,中國金融行業正在進入強監管周期,推動金融科技公司轉型科技輸出,向金融機構提供服務,這給作為持牌金融機構的商業銀行帶來了難得的變革機遇。
2017年以來,大型金融機構紛紛聯姻互聯網巨頭——建設銀行與阿里巴巴及螞蟻金服達成了戰略合作,京東金融與工商銀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農業銀行則與網路建立了戰略合作。然而,對廣大中小金融機構來說,它們的實力往往不足以與互聯網巨頭建立戰略合作,更需要抱團取暖。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微眾銀行牽頭發起的此次大調研項目在業內引起廣泛關注,這些銀行希望借機深度了解新形勢下的用戶需求,在看到用戶痛點的同時找到自身亟待提升的空間。經過這次調研,初步形成了以下共識:
一是用戶的深耕——識別差異化需求,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銀行可以加強用戶的識別和引導,通過對用戶分類分層進行差異化產品定製和營銷等方式,改善用戶體驗。
二是服務的深耕——簡單便捷、重視細節是銀行服務提升的方向,也是用戶的核心需求之一,這包括:容易理解、操作無障礙、花費時間和精力少。
三是品牌的深耕——市場同質化嚴重,提升銀行品牌影響力,加強與用戶的情感聯系。銀行需要提升自身的品牌營銷創新能力,讓用戶形成較強的品牌認知,可使得銀行占據更有力的競爭位置。
越來越多的銀行意識到,未來應逐漸把投融資、支付等傳統金融服務逐步部署到線上渠道,開發、優化手機銀行APP,以滿足用戶日常的轉賬、消費、理財、貸款、結算等剛性需求。而在此過程中,用戶體驗至關重要。而銀行APP的開發和優化,成為此次調研中的一個焦點問題。
「基於人臉識別、指紋登錄等生物技術的應用,通過互聯網或者APP就可以實現用戶的大部分剛性需求。」一位國有銀行機構人士認為,雖然多數銀行已將大部分業務部署、遷移到線上,如銀行卡查詢、轉賬、理財、充值繳費/線上審批小額現金貸等業務,均遷移至APP上;但由於用戶體驗不佳、用戶教育不到位等問題,導致其使用率沒有實際預期那麼高。
一位區域股份銀行的觀察者則提到,銀行在用戶體驗領域缺乏資源和人才,組織架構上缺少傾斜,應揚長避短。在銀行互聯網產品用戶體驗的提升上,緊跟BAT等及行業步伐;同時,應從服務體驗設計上統籌,立足服務全流程本身,將互聯網產品、線下服務等納入整體設計。
據新金融琅琊榜了解,此次銀行業用戶調研的大量問卷數據,將形成一份研究成果報告,有望於今年11月份發布。

㈡ 第三方理財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有哪些優勢

就是什麼都賣,賣貨幣基金、股票基金、私募基金、信託==。優勢就是受到的監控受到的監控少一點。銀行受銀監會,券商受證監會,保險受保監會管理,第三方呵呵。

㈢ 銀行作為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有沖擊嗎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沖擊很大,但對銀行來說也是一種機遇。
具體來說:
1、從互聯網行業來講,現在相當一部分的互聯網企業從非金融領域不斷地向金融領域滲透,無論是第三方支付,還是類似於POP這樣的貸款融資平台,對銀行的傳統存貸業務帶來不同的影響。
2、現在相當一部分的客戶都是通過互聯網的電商,或者說是融資平台來直接較量,既存在著金融脫媒,同時也隔絕著客戶與銀行的聯系。對銀行和客戶的基礎來講形成了一定的影響,或者說一定的沖擊。
3、雖然互聯網行業做了很多嘗試,目前還不能從根本上撼動商業銀行的地位,但是在人們的觀念和輿論上還是形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力。這就是輿論和觀念上對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出新要求,這對商業銀行也會帶來一定的沖擊。
雖然互聯網企業的金融嘗試給銀行帶來一定的沖擊,但是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對銀行傳統業務也是一種補充,它也覆蓋了傳統銀行業務的一些盲區,因此還是有很積極的作用。同時,互聯網熱愛創新的基因,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創新的動力,引發了商業銀行對自身經營模式的重新思考,重新定位,長足發展。

㈣ 互聯網金融真的能「顛覆」傳統金融嗎

互聯網給傳統金融帶來的「顛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超越邊界
這里所說的邊界,既包括地域邊界,也包括人群邊界,還包括時間邊界。傳統銀行往往只能服務於所在網點周邊地區,而互聯網金融是直接面向所有人。傳統銀行更多地關注大客戶、大企業、有錢人,而互聯網金融更強調普惠,服務門檻直接降到百元級。傳統銀行營業網點辦公時間「朝九晚五」,而互聯網金融可以隨時提交業務請求。總之一句話,互聯網金融正在超越了傳統金融服務邊界,他的終級目標是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連網設備均可以享受最及時、最優質的金融服務。
2、重建規則
互聯網每進入一個行業,就會顛覆一個行業,為什麼?因為互聯網企業不按常理出牌,敢於、擅於重建規則和生態。這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跨界打劫和破壞性創新,背後的邏輯很簡單:通過互聯網創新重塑產業鏈,再重建利於自己游戲規則,倒逼既有企業服從新規則!
3、盈收後置
先圈地,後賺錢,是互聯網企業最核心的生存法則之一。為了圈到人,互聯網公司是不惜下血本的,各種燒錢大戰就是實實在在的案例。互聯網企業將這種玩法帶到金融領域,讓傳統金融機構根本無法應對。余額寶、微信錢包都是在很短時間內就做到上億用戶,傳統銀行想都不敢想。
互聯網不僅改變了金融服務的實現形式,還改變了金融機構的盈收模型。雖然互聯網金融的核心還是金融,但我們絕不可忽視互聯網給傳統金融帶來的顛覆意義。未來的金融機構,不懂金融會死,不懂互聯網會死得更慘!

㈤ 傳統銀行業比互聯網金融到底差在哪兒

1.線上沖擊。傳統銀行主要靠銀行網點獲取客戶,在中國,銀行網點多達300萬,銀行維護網點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由於銀行網點一般都是開在黃金口岸,優質地段,為此,銀行為中國房東們支付了不小的房租開支,而這些開支是銀行的運營成本。互聯網金融把金融線下業務搬到網上,大大降低了實體網點運營成本,P2P就是最典型的業務模式,一句話說完:P2P就是互聯網模式的銀行業務。由於有高息攬儲的優勢,P2P近年來在網路紅利下在野蠻生長,由於安全風險需要,國家金融監管部門開始合規管理,P2P瘋狂時代會很快結束,理性時代很快會來臨。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在於沒有線下實體店運營,降低了人力,物力,財力成本,因此對用戶有很大的讓利空間。大量的用戶會湧向互聯網金融,因此對銀行造成巨大的沖擊。為了開源節流,銀行不得不用裁員,接入互聯網平台等方式迎合互聯網金融的潮流。
2.人工智慧。為了尋找更有效的客戶甄別方法,互聯網金融把手伸向了人工智慧技術。人工智慧是通過大數據和模型演算法對用戶金融業務進行識別,篩選和放貸,大大提高了貸款審批流程,與傳統銀行審批相比獲得了巨大的優勢。飛貸網是最先「揮刀自宮」的,2015年以前,飛貸有2000多名員工,採用的是人海戰術線下獲客模式,考慮到線下模式的不可持續性,飛貸網將平推出app貸款,放棄了線下,轉而全面實現網路模式運營,同時採用了大數據技術,用機器決策放貸,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由於信息的上傳下達,政策的規定,銀行很難找短時間內作出迅速的轉變,會在大數據人工智慧方面失去先發優勢。
3.時間效率。現在的人工作和生活節奏加快,對時間要求非常高。銀行網點服務最難改善的在於排隊服務,線下業務單客辦理時間過長,導致很多用戶焦急等待,有時候由於人員和窗口的限制,排隊問題更加明顯。互聯網金融的好處在於用戶可以在電腦或手機上就可以完成理財與貸款操作,隨時隨地,方便快捷。這是大部分用戶從線下轉到線上的原因。

㈥ 當前互聯網金融存在的主要風險及問題,傳統金融機構怎麼辦

有很多潛在風險的,比如信用違約、期限錯配的風險,還有就是法律風險,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部分互聯網金融產品(尤其是理財產品)遊走於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灰色區域。還有一個就是個人信息被濫用的風險。雖然互聯網金融有這么多潛在風險,我是在國美金融投資理財的,只要選准平台,還是有安全保障的

㈦ 上海邁伴客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邁伴客金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MyBank」)成立於2008年,公司總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微軟加速器),互聯網金融部署於上海,研發。公司專注於為傳統金融企業提供產品互聯網化服務,為廣大理財用戶提供專業、便利的金融服務和高收益的投資回報,打造良性金融互聯網生態圈。MyBank金融雲希望為金融機構提供互聯網運維服務,使金融機構能夠更好的開展互聯網業務。自2008年成立,MyBank長期致力於為中小銀行提供銀行內部系統服務,擁有大量銀行資源,隨著移動互聯網化進程加快,MyBank逐步轉型,聚焦於金融產品互聯網化,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大的產品展示空間,為理財用戶提供細心周到的金融服務。2013年11月,MyBank發布移動客戶端,同年12月登陸蘋果appstore等移動互聯網應用商店。產品定位:MyBank致力於成為理財用戶的隨身理財專家,打通PC端、移動終端,讓用戶隨時隨地可以理財,讓用戶的理財結構合理化,為用戶提供極致的理財體驗。
法定代表人:陳江
成立時間:2013-08-19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0100062724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上海市黃浦區蒙自路207號13號樓444室

㈧ 為什麼說金融機構的客戶體驗越來越重要了

隨著市場的發展,國內理財市場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日趨理性,並且對於理財的理解日漸增長。未來高凈值客戶群體對於理財的需求將不止局限於某一或多種理財產品,他們更想要的是根據他們自身的需求定製專業的資產配置或理財方案。乾道集團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自身產品研發、投後管理、內部管控等方面應用科技手段不斷在提升客戶體驗

㈨ 互 聯 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機構(如銀行)是競爭的關系嗎

在我看來,
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應該是既競爭,又合作。互金模式因為很強的創新性和競爭性,給傳統金融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但同時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創新的動力,引發商業銀行對自身經營模式的思考,面對壓力的銀行將會加大創新和變革的力度。由於銀行有著豐富的產品和經驗,又會給互聯網金融起指導性作用。但最終的贏家還是大眾,互聯網金融出現之前,我喜歡把錢存進銀行,互聯網金融出現後,我又把錢存到了有安全保障的互金平台金融工場,我還要靜觀銀行和互聯網金融平台下一步又有什麼大動作。

閱讀全文

與傳統金融機構提升用戶理財體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