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市場 > 謹防高息投資理財陷阱

謹防高息投資理財陷阱

發布時間:2021-10-02 09:15:37

投資理財中最常見的理財陷阱 如何規避

1、高息攬儲
2、 理財「飛單」
3、非法「原始股」
4、「金玉其外」騙投資
5、「偷梁換柱」存單變保單
6、互聯網「外衣」下金融傳銷
7、借P2P之名「圈錢」就跑

㈡ 投資理財陷阱什麼套路

投資理財套路有很多,一不留神就可能上當被騙,為了規避風險我在投資前都會先做好調查,有沒有風險准備金,有沒有存管銀行,資金去向是怎樣,投資團隊是否優秀,百姓口碑如何等都是需要考察的東西(最後Q了介貸wang),廢話不多說,投資理財主要有以下幾個陷阱:

陷阱一:

一味追求高收益

理財指的是對財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保值、增值為目的;如果想通過理財迅速發財,那是很容易忽視風險,成為被套的對象的。

陷阱二:

實際收益不等於預期年化收益

很多理財產品是浮動收益,但是會標最高預期收益率進行宣傳,誤導用戶進行購買。比如最高可能是9%,直接對外宣傳可以獲得9%的收益,而實際用戶卻無法獲得。所以,大家在關注理財產品的同時,要了解這款產品的屬性,如果看著高息就往裡跳,時間成本可能就會很高,還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陷阱三:

不注意分散風險

風險一詞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分散投資,可以用一句俗語概括,「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所有資金集中在一個產品中,極易變成家庭理財悲劇,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另一方面是,風險和收益要平衡。用一句圈內老話來概括一下,「高收益一定高風險,高風險不一定高收益」。

㈢ 投資理財如何避免上當受騙

近年來,投資理財雖已成為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之而來的一些理財「陷阱」,也往往令人防不勝防。若要更好地防範理財風險,還得多掌握基礎金融知識。同時,若情況不明,切莫輕信他人,為了面子或蠅頭小利濫用個人信用。只有加強防範意識,才不至於落入花樣翻新的理財「陷阱」。常見詐騙手段替人擔保受牽連替人擔保是很尋常的事,但切莫認為給他人做擔保只是簽個字、蓋個章,自己沒有多大責任,實則不然。拿民間借貸來說,若為借款人做擔保,一旦後者故意拖延還款,首先受牽連的就是擔保人,欠款就得由你去「頂」。假幣矇混落圈套在銀行大力宣傳下,很多人掌握了辨別假幣的方法。於是,一些詐騙者或在光線較暗處付假幣,或在整捆錢中夾雜假幣購物矇混過關,或利用人們的貪小心理,或使用在我國不可兌換的外幣冒充美元、英鎊進行詐騙。若對外幣知識比較匱乏,就容易落入圈套。高息存儲不兌現現在一些地方出現「互助組」、「基金會」等非法吸儲機構,盡管利率高於銀行,但百姓在這些機構存款並不受國家法律保護。一旦後者無法兌現甚至捲款而逃,存款人就會竹籃打水一場空。存單抵債受損失作為銀行給予儲戶的惟一合法支款憑證,存單不可背書轉讓。然而,一些別有用心者卻在向他人借取現金後,故意將寫有自己姓名的未到期存單轉讓給不明就裡的出資者抵債。倘借款人到銀行將存單掛失後再取走存款,出資者就只能承擔損失了。存單質押抵債務時下,許多銀行開辦了存單小額質押貸款業務。有些人便向他人借存單,向銀行質押貸款。出借存單者或許以為,這不過是借一張紙,其實借存單和借現金一樣,倘若貸款者到期不還貸,銀行有權將存單支取用於抵債。半額兌殘詐錢財一些地區常有「好心」的小商販走街串巷,為持有缺角等表面少量破損殘幣的人半額兌換。從表面看,他們是為民做好事,實際卻是利用人們不懂此類殘幣可去銀行全額兌換,以此詐取錢財。 以上是六種較常見的詐騙手段,大家在做投資理財須慎重。

㈣ 網路上有很多高息投資理財產品,是否靠譜

這種高息的投資理財產品都是非常不靠譜的,因為高利息就意味著高風險。現在網上理財非常方便,有很多的APP,甚至在支付寶裡面就有一些基金和股票可以買。但是不懂金融知識的人一定就不要去買這種東西,因為100%會虧本。就算是懂金融知識的人去買這些東西也不一定就會掙錢,因為這種股票和理財產品都是為了割韭菜的。很少有個人的散戶能夠掙錢,真正掙錢的還是那些金融機構,他們就靠誘騙這些散戶來進場給他們送錢。

像是支付寶基金那種東西都是非常虧錢的,有好多人在聽了一些洗腦的課之後,他們就會選擇去買這種基金定投之類的東西,但是最後通常就是虧了很多。基本上就是不會有掙錢的可能性,所以一定不要相信這種東西。每個人還是乖乖的把錢存到銀行定期,這是最靠譜的東西。然後去用勞動致富。

㈤ 為何要做好「三拒三查」遠離「理財」陷阱

近期,市場上時常「閃現」出一些虛假「理財」產品。此類虛假理財往往以超出市場合理收益為賣點、打著正規金融企業的旗號、突出「高收益、低風險」的承諾,並且在交易中沒有相應的正規票據等。監管部門提醒廣大西安市民和投資者,此類行為涉嫌非法集資,一旦涉足往往會帶來巨大損失。

從市場實操環節出發,專業人士提醒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產品時應注意做好「三查」防範,即查人員、查產品、查地址。如遇可疑邀約時,可通過保險公司官方網站、客服電話等正式渠道核實銷售人員是否具備合法身份、所售產品是不是保險公司產品、所留地址是不是保險公司及其分支機構地址。

閱讀全文

與謹防高息投資理財陷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