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兩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式,並用公式表示
兩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式
在這種情況下,從支出的角度看,由於把企業庫存的變動作為存貨投資,所以國內生產總值是等於消費加投資,即GDP=Y=C+I.
同時,從收入的角度看,由於把利潤看做最終產品的售價超過工資、利息和租金的余額,所以,國內生產總值就等於總收入.總收入的一部分用來消費,其餘部分都作為儲蓄.於是,從供給方面看,國民收入的構成就是:GDP=Y=工資+利息+租金+利潤=消費+儲蓄,即Y=C+S.
由於C+I=C+S,所以I=S.這就是儲蓄—投資恆等式.
儲蓄—投資恆等式是根據儲蓄和投資的定義得出來的.根據定義,國內生產總值等於消費加投資,國民總收入等於消費加儲蓄,國內生產總值又等於國民總收入.於是,就可以得出儲蓄—投資的恆等關系.
這種恆等關系就是兩部門經濟中的總供給(C+S)和總需求(C+I)的恆等關系.只要遵循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就一定相等,而無論經濟是處於充分就業狀態、通貨膨脹狀態,還是處於均衡狀態.
② 宏觀經濟學中儲蓄投資恆等式怎麼理解
儲蓄一投資恆等式是會計學意義上的概念,它和國民收入均衡的條件儲蓄等於投資是兩回事。儲蓄一投資恆等式是事後實際發生的儲蓄和投資總是相等的,不管宏觀經濟是處於經濟蕭條還是通貨膨脹狀態,它描述的是賬面上數字收入與支出的一致性;宏觀經濟均衡中的儲蓄等於投資是事前計劃的或意願的儲蓄和事前計劃的或意願的投資相等,但現實生活中的總支出與總收入並非自然達到均衡,如果事前計劃的或意願的儲蓄和事前計劃的或意願的投資不相等,就會出現經濟蕭條或者通貨膨脹等情況,它解釋的是現實經濟運行的均衡狀況。
應答時間:2020-11-3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③ 關於四部門經濟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式問題
P=-3
Q=2
④ 什麼是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儲蓄一投資恆等式
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儲蓄--投資恆等式是指在一定的假設條件下,國民收入中的儲蓄是等於投資的,即 I=S 。
是指在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儲蓄總等於投資的恆等關系。這個恆等式是完全根據儲蓄和投資的定義得出的。根據定義,在兩部門經濟中,國內生產總值總等於消費加投資(Y=c+I),國民總收入總等於消費加儲蓄(Y= c+S),國內生產總值又是總收入。這樣就有了儲蓄恆等於投資(S=I)的關系。在三部門經濟中,國內生產總值總等於消費加投資和政府購買(Y= C+I+ G),國民總收入總等於消費加儲蓄和稅收(Y=c+s+t),國內生產總值又是總收入,同時又把T—G看作為政府部門的儲蓄,這樣就有了三部門經濟中的儲蓄恆等於投資(S+T—G=J)的關系。在四部門經濟中,國內生產總值總等於消費加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即Y=C+7+G+U—M)。國民總收入總等於消費加儲蓄和稅收(y = C+S+T)。國內生產總值又是總收入。同時,由於從本國立場看,M(進口)代表其他國家出口商品,從而是這些國家獲得的收入,X(出口)代表其他國家購買的商品和勞務,從而是這些國家的支出,因此(M—X)就等於是其他國家的收入減去支出的儲蓄,這樣就有了四部門經濟的儲蓄恆等於投資(S+T—G+M—的關系。可見,不管在幾部門經濟中,只要遵循儲蓄和投資的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一定相等,而不管經濟是否充分就業或者通貨膨脹,即是否均衡。但是,這一恆等式並不代表人們意願的或者說計劃的儲蓄總會等於企業想要的投資。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儲蓄和投資主體以及它們動機都不一樣,這就會引起計劃投資和儲蓄的不一致,引起總需求和總供給不平衡,引起經濟擴張和收縮。分析宏觀經濟均衡時所說的投資要等於儲蓄,是指計劃投資和儲蓄。這和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儲蓄一投資恆等關系不是一回事。
⑤ 經濟學:儲蓄投資恆等式如何理解
我覺得,總的支出是用來買東西,也就體現了人們的需求啊,反之,提供了總的供給便會得到收入,所以總收入也即總供給吧~~
⑥ 宏觀經濟學中「儲蓄投資恆等式」怎麼理解
指政府和外國,家庭,企業的四部門經濟的儲蓄投資恆等式
⑦ 這一題,按照四部門的投資儲蓄恆等式,投資等於私人部門儲蓄加政府部門儲蓄加外國對本國儲蓄
凈資本流入指的是凈出口(凈出口>0所以是流入)
而你說的外國對本國儲蓄不應該是外國把錢存入中國銀行么?
⑧ 兩部門經濟中,投資–儲蓄恆等式與均衡收入條件的區別
儲蓄與投資恆等式
國民經濟中實際存在四個部門:消費者、企業、政府和國外。
(一)兩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式(消費者和廠商)
這里所說的兩部門是指一個假設的經濟社會,其中只有消費者和廠商,因而不存在企業間接稅。為使分析簡化,再省略折舊,這樣,國內生產總值在量上等於國民生產凈值和國民收入,都用Y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國民收入的構成為:
從支出角度看,國內生產總值總等於消費加投資,即y=C+I.
從收入角度看,國內生產總值總等於總收入,總收入一部分用作消費,其餘部分則當作儲蓄(S)。
從供給方面看,國民收入=工資十利息+租金+利潤=消費+儲蓄,即y=C+S.
由於C+I=y=C+S,就得到I=S,這就是「儲蓄——投資恆等式」。
(二)三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式(消費者、廠商和政府部門)
在三部門經濟中,把政府部門引了進來,用T表示政府的凈收入(總稅收一轉移支付),用G表示政府購買商品和勞務的支出,國民收入的構成為:
從支出角度看,國內生產總值等於消費、投資和政府購買的總和,即:y=C+I+G.
從收入角度看,國內生產總值仍舊是所有生產要素獲得的收入總和,即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的總和。總收入除了用於消費和儲蓄,還先要納稅,然而,居民一面要納稅,一面又得到政府的轉移支付收入,稅金扣除了轉移支付才是政府的凈收入。這樣,從收入方面看國民收入的構成是:y=C+S+T.
C+I+G=y=C十S+T.
公式兩邊消去C,把G移到右邊,就得到:I=S+(T-G)。
以上等式中的(T-G)為政府儲蓄,因為T是政府凈收入,G是政府購買性支出,二者差額即政府儲蓄,它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負值。這樣,I=S+(T-G)表示三部門經濟中儲蓄(私人儲蓄和政府儲蓄的總和)和投資的恆等。
(三)四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式(消費者、廠商、政府部門和外貿交易)
四部門經濟中,由於有了對外貿易,國民收入的構成從支出角度看就等於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的總和。
公式表示:Y=C+I+G十(X-M)
從收入角度看,國民收入構成的公式可寫成:y=C+S+T+Kr,這里,C+S+T的含義和三部門經濟中的含義一樣,Kr則代表本國居民對外國人的轉移支付,例如,對外國遭受災害時的救濟性捐款,這種轉移支付也來自生產要素的收入。
於是:C+I+G+(X-M)=y=C+S+T+Kr,公式兩邊消去C,則得到:I+G+(X-M)=S+T+Kr.
這一等式可以轉化為:I=S+(T-G)+(M-X+Kr)。
等式里的S代表居民私人儲蓄,(T-G)代表政府儲蓄,而(M-X+Kr)則可代表本國用於對外國消費和投資的那部分儲蓄。這樣,I=s+(T-G)+(M-X+Kr)表示四部門經濟中儲蓄和投資的恆等。
必須明確的是,上述「儲蓄——投資」恆等式是根據儲蓄和投資的定義得出來的。只要遵循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一定相等,而不管經濟是否處於充分就業,是否處於通貨膨脹,是否處於均衡狀態。而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儲蓄和投資難以一致,造成總需求和總供給不均衡,引起經濟的收縮和擴張,這就要求政府發揮積極的作用,對經濟活動進行干預,使經濟達到均衡。
歸納:
1.兩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式」——消費者和廠商
2.三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式」——消費者、廠商和政府部門
3.四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式」——消費者、廠商、政府部門和外貿交易
⑨ 在四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式中,進口為什麼要算在總收入中
因為在四部六經濟中包含了國外部門(境外部門),此部門考慮對外貿易,就必須關繫到進出口,自然也就要把外國在本國的儲蓄包含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