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外的電影基金投資並運作國內電影,難點主要在哪裡
外商投資中國的電影,目前是受到國家政策限制的。這也是目前中國電影市場如此火熱,許多外資熱錢卻被阻擋在外的根本原因。但即便國家政策有所放開,國外的電影基金要投資運作國內電影仍然難度重重。我僅依據個人的淺見總結了以下幾點:
首先, 電影的盈利渠道不夠豐富。目前在中國,電影的主要盈利渠道仍然是票房,這一數字占絕大多數電影收入的90%以上。如諸位所知,一部投資1000萬美金的電影,在中國,沒有2億人民幣的票房是很難盈利的。但是2億票房的國產電影,即使在當下這個市場,對於大部分中國電影,仍然是不容易達到的數字。
而除了票房之外呢,在線視頻能夠有少許收入(比起電視劇來卻是差之甚遠),電視頻道(主要是CCTV 6)的播放權銷售也算貢獻綿力;在之外,美國電影產業中收入佔比很大的部分,音像銷售、付費點播、付費和免費電視、海外版權銷售以及衍生產品收入等,在中國都還沒有真正成規模化。這些,都無疑會加大基金投資的風險。
其次,電影製作的標准化和規范化問題:其實本質上是人的問題。我很不喜歡的一個論調是,討論中國電影人的無能和無恥。中國的電影人普遍落後於好萊塢是肯定的,但中國電影人中也不乏有識和有才之士。而中國電影從業者的問題在於他們太喜歡通過傳統的、相對「圈子化」的人際關系,以及偏向人治和作坊化的方式來進行製片管理。而這種傳統思路已經形成一種壁壘和保護膜,即任何試圖破壞現有體系的人,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如果說國內主要影視機構中,最專業化的、相對與好萊塢標准離的最近的是華誼兄弟,甚至在北美上市的博納影業,都並非令人滿意。
目前國內的投資者,甚至國內部分已經成立的電影基金,為了追求高額的利潤,似乎都對這樣的現象有一定的包容度。當然,我所了解的情況,他們更相信品牌、團隊、Track Records。但是,中國目前真正具有穩定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不超過5位,而即使投資他們的電影,亦很難保證部部盈利(金陵十三釵、1942等),更毋寧說其他的導演和團隊了。一個健康的電影基金,要不要對團隊有所選擇,當然需要;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打造一個完善的體系,在保證創作團隊的自由度的同時,通過嚴格的監督和保障機制,健全製片人責任制(而不是導演責任制)以及完善的財務體系,以確保每一分錢花在合適的地方。而這個體系,與目前壁壘中的模式有太多溝壑需要填補,這就需要新的一批有識之士來解決問題。
我經常和別人說,最理想的投資電影製作流程應當是「電影的歸電影;財務的歸財務」。但是,在這過程中,一定需要有既懂電影又懂金融的人,作為其中的橋梁和渠道,在製片方和投資人中間進行溝通,去磨合目前兩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如果把這個放在中國,問題就來了;中國不缺懂電影的,亦不缺懂金融的,但是兩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同時又願意干這行的少之又少。何況,要改變早已習慣傳統流程的電影工作者們的思路,並非容易的事情。如果生硬的在其中復制西方的規范化體系,勢必會造成很大的摩擦;而培養一批熟悉西方模式的電影工作者,並真正在電影圈中形成主流的操作模式,暫時還需要時間。實際上,現在已經有很多人正在這么做,但遠未到相對成熟的階段,更別說收成季節了。
再次,是電影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和政策配套的問題。當然,這方面已經有很大的進步,比如,中國目前已經不缺乏院線資源,亦有很多專業化的發行和行銷團隊。但是這還不夠。
舉個例子,這幾年國內業界一直在討論的完片擔保或者說電影完工險的可行性。關於電影完工險(Completion Bonds)可以參見電影的完工保險在中國怎麼實現?其中Raymond Wang律師和易筱昭的答案,在此就不再贅述。而電影完工險的重要性在於,該制度能夠對於投資者和製片方的利益同時有極大的保障。該制度在國外已經成為許多電影製作公司和投資人默認的規則,以至於很多導演團隊或者投資人在製片方沒有確認購買電影完工險之前,都不會簽署協議。而對於習慣了該模式的國外電影基金而言,驀然到中國這個相對不規范的市場,是很有難度的。而要電影完工險體制的建立,除了保險公司方面需要配合之外,更需要的是國內的製片方對於電影完工險或者說完片擔保的概念有透徹的理解。這又回到第二點所提到的規范化和人的問題上了。
而第一點提到的盈利渠道的問題,又哪裡單是電影行業的問題。目前國人願意為在線影視付費的人群占互聯網用戶的比重很低(百萬級別的規模對數以億計的網民)。昨天在和一些朋友聊天的時候還提到,或者大家願意為《一路向西》這樣有爆點的電影付費,但如果把范疇再擴大一些,願意付費的人群就少很多。在這種情況下,更多的時候在線視頻公司和電影的版權方談的是買斷費用,而不是利潤分成。而買斷的費用呢?大部分電影的在線視頻版權賣價多在六位數,可能只是一些熱門劇集一集或者兩集的價格(因為在對視頻網站的點擊量幫助上,電視劇明顯要給力很多),遠不如一些熱門綜藝節目的售價。而對於成本動輒數千萬的電影項目而言,這樣的回報只是杯水車薪。至於付費電影頻道、海外版權銷售、衍生品和衍生產業的發展、版權保護等等諸多方面,亦都有太多需要其他行業配合解決之處。甚至提到電影媒體和影評人體系,不要說把好萊塢拿來做比較,真是連我們的近鄰日本和韓國,都領先我們不少。
第四點,是電影基金本身發展方向的問題。我此前在其他回答里(3D 武俠片會不會成為一種新的電影類型片?)有提到過類似的話:
中國本土電影自九十年代後,除了馮小剛的喜劇片以外,本質上是缺乏類似的穩定輸出的電影品牌。這類電影品牌的好處是,藉助忠實的支持者和品牌效應,是極容易形成標准化和產業化的模式,形成穩定的商業價值;任一成熟電影市場都勢必有這樣的產品。而類似馮氏喜劇的壞處是,如果哪天馮小剛翹辮子了,這個品牌就結束了。而如007系列、漫威和DC的超級英雄系列,日本的寵物小精靈\柯南\哆啦a夢等國民動漫系列這樣的品牌,即使整個創作團隊換個一干二凈,亦仍然不會影響他們的商業價值。徐老怪寧可部分放棄品質,徹底更改主演陣容,也要把《神都龍王》拍出來的原因;某種程度,也是在試探市場風向。一個成熟的電影基金,不應該是滿世界的去找好團隊,好項目;今天投一部小妞愛情片,明天參與一部3D科幻片,這樣可能會一時盈利,但勢必不會長久。健康的體系,應該是建立一系列的穩定輸出的類型片和電影品牌。最好的例子莫過於Tyler Perry的Madea系列電影。這位仁兄做的事情就是,每年定期產出一到兩部班底固定,講述黑人社區故事的偏喜劇類電影,投資成本在500萬美金至2000萬美金之間,品質相對穩定,票房產出恆定在4000萬~5000萬美金左右的范疇。當然也有大爆的時候,例如09年二月檔的「Tyler Perry's Madea Goes to Jail」票房就超過9000萬美金;也有不景氣的時候,例如今年暑期檔的「Tyler Perry Presents Peeples」只收了900萬美金。但是,自05年起,這一系列電影已經產出14部,早已建立了恆定的受眾群體,固定的院線資源,可靠的製作團隊和有效的宣發模式;這樣的電影項目,投資的盈利預測是不難估算的,也更易於在投資者方向上建立相對穩定的合作模式。類似的還有當年日本的「菊次郎系列」,獅門營業賴以成名的「電鋸驚魂」系列,馬上要出到第五部的「鬼影實錄」系列等等。
而我所了解的部分北美電影基金的運作模式,雖不至於投資固定的製片團隊,但他們會投資自己所熟悉的類型電影,驚悚片、動作片、喜劇片和愛情片都有一些專門的電影基金定向的投資和操作。因為這些電影的模式相對固定,成片質量有保證,預算可控性強,有穩定的受眾群,容易建立適合的分發渠道。
所以為什麼有許多電影產業的業界人士總是喊著,中國缺乏的並不是票房大片,也不是國內外屢屢獲獎的「藝術電影」,而是中小規模的類型片。因為,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他們才是電影業界主力軍團。他們是製片公司真正的運營基礎,因為這系列的片子能有穩定收益,亦能夠培養可擔當大任的合適人才。這兩年大熱的James Wan早年不正是電鋸驚魂的導演和製片。
回到中國,為什麼發展類型片在當下並不容易。一是缺錢,太多投資者要麼只願意投入小成本電影試圖再創一個泰囧或者北西,要麼則是盯著大導大團隊和大片,生怕沒個兩億成本就砸不出票房。既然國外有資金願意搞,又回到此前的問題,缺人。每一種類型片,導演以降,還需要大量的熟悉類型片的製作團隊和宣發團隊,如此就是一大波人的訓練和實踐。而再往下,就又提到中國的從業者的培養體系之問題了。(這一點我是真半句說不出,最好請教幾位真正的業內從業者)。
總結以上。為什麼國外電影基金在當下投資中國電影難度很大,一是中國電影市場盈利模式單一;二是中國電影製片體系還未規范化和標准化,說到底是電影業界人士的意識問題;三是電影之外其他行業的配套尚未成熟;四是電影基金的健康發展方向,定向的發展電影品牌和類型片在國內時機尚未成熟。當然還有其他原因,一時未能盡表。以上各大難題並非不能解決,甚至其中有很多已經在改進的路上;但凡事都還需要時間和積累。
身為非電影行業從業者,只是從圈外人士來說這些問題,我知道其中錯漏多多;但以上也是我個人這些年關注中國電影產業發展,以及近來工作中向諸位從業者老師們請教的些許總結。如其中有太多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老師們不吝賜教。
推薦閱讀好基友為夢而生老師的這篇:在電影技術方面,美國究竟比中國先進多久?
利益相關:本人及所在機構亦在運作一個定向投資好萊塢類型片的電影基金項目。
還是花點時間向大家介紹一些本人正在運作的電影基金項目吧,亦可作為答案的參考。(如果要轉載的各位可以不用復制以下內容)。知乎團隊如覺得以下內容不適宜,我亦會刪除配合。
該項目是與好萊塢專門從事動作片和驚悚片製作的電影公司合作的;因此,定向投資的亦是以上兩類影片。目前已經確定的參與該電影基金項目的團隊如下:
1. 300勇士的製片人Mark Canton將擔任首5部電影的製片人;
2. 好萊塢第二大經紀公司William Morris Endeavor Entertainment(WME,威廉莫里斯經紀公司)將擔任電影的選角並提供部分主要製作團隊成員
3. 該製片公司兩大股東之一包括了盛智文先生,此人亦有「蘭桂坊之父」稱號,同時曾擔任香港海洋公園主席。
4. 該製作公司此前亦曾製作一系列包括傑森-斯坦森,傑夫-龍格爾,尚格雲頓等動作明星的系列動作片,及包括美國怪談在內的一系列中小成本驚悚片。
而與投資者的模式包括:
1. 固定的年收益率,及資金的優先收益權(亦有簡稱優先劣後);
2. 所有電影都將購買電影完工險;
3. 基於已獲得固定收益,投資者的後端收益相應比例較小;
4. 投資者如果不退出電影版權,將根據商定比例持續獲得電影此後的收益分成;如若選擇提前退出,亦可要求基金以合適價格買斷此後全部版權收益權;
5. 定期的財務報告以及關於電影項目的電話會議;隨時到片場監督拍攝的許可權;
6. 投資姓名將列入電影製作人名單中,投資人可對電影製作的重大決策有發言權,但避免涉足到具體的細節安排中。
我們在設計整個基金方案的時候,力圖將投資者的風險降低到最小;同時通過投資模式熟稔的電影類型片,以期更易控制電影製作過程,提供相對穩定的回報。同時,也盡可能的將投資人適度的從電影製作的流程中隔離出來。所期望的,依然是「電影的歸電影,財務的歸財務」。
又有一條分割線
最後說一些理想主義的話:我個人並不是學習電影專業出身;只是因為真心熱愛電影這件事情。從小到大看過的電影少說有大幾千部,大學時期也把圖書館能夠借閱的幾乎所有電影類相關書籍讀過一遍。這次電影基金項目,按說其實是我毛遂自薦才獲得參與的機會。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我是希望能夠藉此機會,能夠更深入的接觸電影產業。也許有人會說,「拿著國人的錢,去投資洋人的電影,說甚英雄。」但是從這個項目開始談判至今,以及我與一些圈內人士接觸所獲知的一些行業情況,我深知好萊塢的這套成熟體系值得學習和借鑒之處有太多。我當然也期望著能夠通過這次的運作和學習,能夠真的熟悉這套體系;並且,或許在將來能夠回頭來為中國電影行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 如何運作影視基金
問問專業人士吧,有經驗的那種
3. 有哪些比較成功的影視基金案例分析
周星馳美人魚背後的和和基金
http://fund.eastmoney.com/news/1623,20160204592761398.html
4. 求一個有關基金的案例分析
一、企業破產財務管理的內容及應遵循的原則
企業破產的財務管理,是根據《企業破產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度的規定,組織破產企業的財務活動,處理破產企業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企業破產財務管理的內容包括破產財產管理、破產債務管理、破產清算費用管理、破產財產的分配管理等。企業在破產階段各方面的財務關系有: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的財務清算關系,企業與國家之間的應交稅款和應交利潤之間的清算關系,企業與職工之間工資及勞保費用的清算關系,企業與其他企業單位之間的財產買賣關系,企業與清算組的費用結算關系。
組織破產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處理破產企業同有關各方的財產關系,應遵循以下基本准則:
1.公平原則。在破產清算中,要對所有的債權人一視同仁,按法律、政策、合同規定的先後順序,對各債權人的求償權予以清償,使債權人在法律規定的原則下,公平分配破產者的財產。
2,合法原則。無論是在和解整頓過程中,還是在破產清算過程中,都必須做到依法辦事。企業破產的財務管理不僅需要財務方面的技術方法,而且需要了解很多法律知識,如對破產財產的界定與確認、破產費用的支付和管理,債權的清償等,都要按《破產法》及其他有關法律依法處理。
3.節約原則。在進行企業破產財務管理時,必須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減少損失。因和解與整頓比破產清算損失要小,相對較為節約,在可行的前提下,應盡量採用和解與整頓的方式解決問題;只有當和解不可行時,才採用破產清算方式;在整頓期間或破產清算時,應盡量節約費用開支。
二、對企業破產接管的管理
企業破產接管管理是企業破產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破產企業的法定管理者(接管者)是清算組。人民法院自宣告企業破產之日起15日內成立清算組接管企業。清算組成員由人民法院從企業上級主管部門、政府財政等有關部門和專業人員(如律師、會計師、經濟師、工程師等)中指定,清算組可以聘任必要的工作人員。清算組的主要職能是:全面接管企業,負責保管破產企業的全部財產、賬冊、文書、資料和印章;負責破產財產的清理、估價、變賣和分配;在破產程序范圍內,依法進行必要的民事活動;接受破產企業的債務人和財產持有人清償債務或交付財產;破產程序終結後、向破產企業原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清算組還應根據清算結果製作資產負債表、破產財產明細表、債權債務明細表等相關報表資料,提出破產財產的分配方案,提交清算報告。
實施企業破產財產接管的目的:一是保證企業財產價值的真實性和安全性,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二是防止以隱匿、私分或贈與等方式無償轉讓企業財產的違法行為;三是為財產拍賣提供可靠的、具體的依據。企業破產財產接管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即清倉查庫、全面登記和財產估價。
1.清倉查庫、全面登記。主要應做好實物財產的清理與登記、核實債權和進行資產的清查登記。實物資產的清查內容包括:庫存現金的清查與登記;銀行存款的清查和核對,固定資產的清查與登記;庫存商品、材料、產成品和在產品的清查與登記四個方面。
2.財產估價。是指以貨幣計量,採用適當的方法確定破產企業財產物資的實際價值。對實物性財產應根據新舊程度和市場因素,對每一項破產財產重新估計變賣價值,並登記在財產清查賬簿中。財產評估作價的方法很多,但實際應用較多的主要有重置價值法、變現價值法和凈值法三種。應根據財產的性質和不同情況選擇適當的評估方法和標准,以使財產評估價值盡量接近變現價值。
破產企業的總會計師或財會機構負責人應積極配合與協助破產清算組工作,在破產程序終結前不能離任。破產清算組在接管破產企業財務報表、會計賬冊和其他會計資料時,首先要監督和協助破產企業原財會人員結清截至破產宣告日(基準日)的各個銀行賬戶余額,辦理企業會計決算,編制各種財務會計報表,以做好交接,劃清有關責任界限。
三、對破產財產的界定和處置方面的管理
破產財產是依破產程序分配給債權人的破產人的財產總和。破產財產的內容包括:流動資產、長期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和其他資產。破產財產由以下幾項構成:
1.宣告破產時破產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部財產扣除擔保財產以外的部分。按形成渠道,包括國家授予企業經營管理的財產、企業自籌資金形成的財產以及借入資金形成的財產。
2.破產企業在破產宣告後至破產程序終結前所取得的財產,包括破產企業收回的債權、因破產從聯營企業收回的投資、以及由於破產企業的無效行為而經人民法院追回的財產等。
3.應由破產企業行使的其他財產權利。在破產結束時尚未到期的財產,應由破產企業行使財產請求權。如應從聯營單位分享的利潤,認購國庫券和股票應得的利息和股利,應從合約方銷售收入中提取的技術轉讓費等。
四、對破產費用的列支和債務清償的管理
破產企業作為抵押物的財產,債權人放棄優先受償權利的,抵押財產應計入破產財產范圍之內;債權人不放棄優先受償權利的,超過抵押債權的部分計入破產財產范圍之內。破產企業中屬於他人的財產,如租入或借入的固定資產、包裝物、受託加工的原材料、代管商品及物資、代銷商品等不屬於破產財產,應由財產的權利人通過清算組取回。破產企業的職工住房、學校、托兒所、幼兒園、食堂、醫院等附屬福利設施,原則上不計入破產財產的范圍;但沒有必要繼續保留並能整體出讓的,可以列入破產財產之內。
在企業宣告破產後和破產財產進行處置前,應有具有法定資格的資產評估機構對財產進行評估,並以評估價作為破產財產處置變賣的底價,通過拍賣、招標等方式依法轉讓。嚴禁採取「先分後破」的方式低價交易,以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破產企業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轉讓所得,應首先用於破產企業職工的安置;安置破產企業職工後,剩餘部分與其他財產一並列入破產財產分配;清算組根據債權人會議通過的分配方案或人民法院裁定的清償比例償還債務。下列破產費用應優先撥付:清算期間職工生活費;破產財產的管理、變賣和分配所需的費用;破產案件的訴訟費;清算組開展工作必須支付的費用(含辦公費),聘請清算組工作人員的工資及生活補貼;清算期間企業設施和設備維護費用;審計評估費用;為債權人的共同利潤而在破產程序中支付的其他費用,包括債權人會議會務費、破產企業催收債務的差旅費及其他不可預計的費用等。但破產企業的債務受償人參加破產程序的費用,如趕赴破產企業所在地的差旅費、出席債權人會議的經費等,不能列為破產費用。當破產財產不足以支付破產費用時,人民法院應當宣告破產程序終結,未清償的債務不再清償。
破產財產優先撥付破產費用後,應按下列順序進行清償:①破產企業所欠職工工資、離退休金、醫療費和勞動保險費用以及安置破產企業職工所需的各種費用;②破產企業所欠稅款;③破產債權。破產財產不足清償同一順序清償要求的,按比例進行分配。在上述第一清償順序中,考慮了破產企業職工的安置費用,規定對職工安置採取轉業培訓、介紹就業、生產自救和勞務輸出等多種方式措施,妥善安排破產企業職工重新就業,並保障其在重新就業前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時,鼓勵破產企業職工自謀職業,對自謀職業者發放一次性安置費,不再保留國有企業職工身份。一次性安置費可按當地企業職工上年平均工資收入的三倍發放;破產企業離退休職工的離退休費和醫療費,由當地社會保險機構負責管理發放。離退休費、醫療費由社會保險機構從社會統籌基金中支付。原上交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基金社會統籌不足的部分,首先從土地使用權出讓所得撥付,不足部分從處置其他破產財產中撥付,但是對執行《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地區,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按月支付職工退休(退職)金,不得採取一次性結算的辦法。
5. 求基金收益的案例和分析
在2010年軟銀成立30周年股東大會上,孫正義再次給世人描繪出一個新的軟銀30年願景,並於2016年10月拋出千億願景基金,目的簡單直白:純粹通過大規模資金投入釋放一個新的創新時代,從而重塑全球科技業版圖。目前,願景基金已在各個前沿領域廣泛布局,包括晶元、衛星、自動駕駛、虛擬現實、癌症檢測和基因診斷、人工智慧等。
在創業、天使投資、基金等各方面都非常"落後"的日本,軟銀董事長兼CEO孫正義絕對是一個特殊的存在;1994年帶領軟銀成功上市後,便走上一條狂熱的投資收購之路。截至目前,軟銀已投資逾520家企業。
毫無疑問,軟銀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已成為史上規模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乃至最大的並購基金。其成立之日就備受科技圈和投資圈矚目,不僅因為其1000億美元的龐大規模,還因為其包括兩大中東的主權財富基金,並且,一眾科技巨頭——蘋果、高通、夏普等也在其LP之列。
孫正義表示,「物聯網將會引領下一輪技術爆炸,正如在地球演變歷史上寒武紀爆發形成了無數新物種一樣,用不了多久,聯網的物聯網設備數量將會達到1萬億。」我們梳理願景基金現有投資組合後發現,正是基於這一趨勢將形成奇點的判斷,願景基金的投資方向與軟銀集團總體戰略高度一致:
一方面,其對半導體晶元、無人駕駛、虛擬現實、人工智慧、衛星通訊、生物技術等前沿科技領域保持著較大投資力度;另一方面,對互聯網金融、共享出行、生態農業、電子商務等依託大數據的消費領域也保持持續投資;此外,斥巨資收購晶元巨頭ARM、NVIDIA則體現了它在基礎技術與硬體領域的大膽布局。
在一個潛力巨大的領域選定最具前景的公司,進而大筆投資,再基於互惠互利將這些公司帶到更高水平,願景基金用這種Kingmaker(擁王)式投資策略做特定行業的最大參與者——這對國內一些PE、產業基金和戰略投資者有著重要啟發。與此同時,不論國內還是國外,資本集中化已成市場顯著特徵之一,資本向後期輪次和行業頭部項目高度集中,馬太效應正不斷加劇這一過程。隨著巨額基金出現,獨角獸企業因不缺資金追捧,便可選擇長時間停留在一級市場——那些有幸投中的早期基金,或許需要考慮靈活多變的退出策略,比如,驅使獨角獸踏上合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