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私募基金行業的現狀怎麼樣
2018年,私募業迎來了重大發展,私募基金規模正式進入12萬億時代。不過,截至今年2月底的數據顯示,證券私募基金雖然備案家數有所增加,但是管理規模卻較去年同期縮水超2000億元。在私募行業集中度持續提高的背景下,一些公募基金經理、券商高管仍然紛紛「奔私」,今年以來,業內不少大佬紛紛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公司。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私募基金行業市場前瞻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2月底,私募基金行業認繳規模為11.35萬億,較2016年末增長了1.11萬億,增幅約10.84%。整體來說,我國私募基金行業發展迅猛,目前仍處於快速擴張階段,但商業模式、業務規則等還需進一步完善,確保行業發展健康有序。
2. 私募股權基金的優缺點有哪些
一、私募股權基金的優點
1、資金穩定
和貸款不同,私募股權基金只增加所有者權益,不增加債務,不可隨意從企業撤資。因此不會形成企業的債務壓力,能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私募股權基金通常不要求企業支付利息,因此不會對企業現金流造成負擔。
2、能幫助企業成長
私募股權投資者一般都是資深企業家和投資專家,其專業知識、管理經驗及廣泛的商業網路能幫助企業成長。
3、成本控制
企業財務部門的一個重要職責是設計最優的企業資本結構,從而降低財務成本。獲得私股權基金投資後的企業會有更強的資產負債表和融資能力。
二、私募股權基金的缺點
1、股權糾紛
企業出讓股權後,原股東的股權被稀釋,甚至喪失控股地位或者完全喪失股權,股東間關系發生變化,權利和義務重新調整。
公司發展問題。在企業管理權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新的管理者很可能有不同的發展戰略,完全改變創業者的初衷和設想也不無可能。
2、戰略發展問題
投資者往往希望盡快獲得投資回報,可能不像企業創業者那樣注重企業的長遠發展,因而可能改變企業發展戰略以實現短期內的收益。
3、流動性差
市場上沒有及時存在的股權轉讓上市機構,所以很難出現和購買方直接達成交易的情況,一般只能通過兼並收購的方式來獲得的股權轉讓和IPO,才能完全退出。
私募股權基金往往能夠從不同角度給公司提供一些建議,最主要的就是公司管理體制和股權架構的設置,股權架構的合理性決定了未來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如果不能夠看到以後一個股權架構提供的法律保障獲得足夠回報的時候,就可能退出或者重新去做自己能夠控制的架構。
3. 哪裡可以找到私募股權發展現狀的數據
根據數據統計結果,2013年共新募集完成349支可投資於中國大陸地區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募資金額共計345.06億美元,數量較2012年略有下降,金額同比增長36.3%
縱觀2013年我國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募資市場回暖,外幣基金更為活躍。從2013年新完成募集的349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來看,盡管募集數量同比下降5.4%,但是募資金額同比增長36.3%,募資市場復甦跡象明顯。其中,外幣基金新增27支,披露金額的26支共計111.80億美元,募集熱度出現回升。
投資規模有所增長,成長資本、房地產、PIPE為主要投資策略。2013年披露金額的602起私募股權投資案例涉及交易金額244.83億美元,同比增長23.7%。其中大宗交易共發生15筆,涉及金額超過94億美元,有效帶動了投資金額的迅速增長。
從投資策略來看,2013年成長資本、PIPE、房地產投資三種策略占據全部策略類型的95%以上。其中,披露金額的成長騰達資本投資384起、房地產投資100起、PIPE投資92起,涉及金額分別為126.12億美元、63.39億美元、45.63億美元。全年還發生並購投資14起,夾層資本7起、過橋投資2起。
並購退出佔比27.2%,香港主板成為通過IPO實現退出的主要場所空間。由於2013年國內IPO經歷了漫長的空窗期,在主退出眾多渠道受阻的情況下,退出創造市場呈現多元化態勢,其中發生並購退出案例62筆,占總案例數的27.2%,成為最主要的退出方式。全年41筆IPO退出案例都發生在境外,其中香港主板IPO退出34筆。此外,本年度股權轉讓與股東回購各發生47筆與38筆,管理層收購發生20筆,另有以房地產基金退出為主的其他方式退出17筆,清算退出3筆。
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存在的問題
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我國現行《證券法》雖對非公開發行證券有所規定,但並未將PE等私募形態基金納入規范范圍,且現行《證券投資基金法》也不涉及私募形態基金。《公司法》、《合夥企業法》、《信託法》等法律法規雖然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設立、發展提供了些許法律支持,但是這些法律法規的一些細則並沒有出台,影響了法規的可操作性。
監管機制責任不到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涉及募集資金和投資活動,觸及面廣,涉及部門較多。在當前以機構監管為主的分業監管制度下,政府部門的監管職責或相互重疊或沒有明確劃分,造成監管法律基礎缺失、監管主體不明確、具體監管機制設計不夠完善以及政府監管與自律監管邊界不清晰等主要問題,在實務上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產生困擾。
私募股權投資重點領域主要為傳統行業。國外經驗表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主要投資於創新產業。但我國本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主要分布於傳統行業,富於技術創新的高新技術產業則相對缺乏資金,不利於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和中小企業的長期發展,同時遏制了私募股權投資創新產業的動力。
4. 南方財經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目前是否出現問題
【融投資本:股權投資的魅力!】
作為投資者都想獲取非凡的收益,通俗點,就是暴利!暴利的事,除了軍火、毒品,就是股權了,前兩個事沒有幾個人有能力有膽量去做,而比這兩件事盈利還大的事就是股權了!股權又一個引領世界的創富神話,百年不遇的一個商機一個可以改變一生機遇就看你能否看得懂。但是很多人輸就輸在,對於新興事物第一看不見,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來不及。
股權與股票最重要的區別之一:股權的價格一般接近每股凈資產,就是大家經常嘴上講的原始股,同時每一次買賣的數額通常較大。而股票的價格是凈資產乘上市凈率,目前創業板的平均市凈率大概在6左右。比如剛上市的康躍科技300391的市凈率為31.09除以4.26等於7.3. 7.3就是當下這只股票的市凈率,專業術語叫PB。
這就是說,誰在上市之前買到這個股票的股權價格,大概就在凈資產4.26元左右。而股民現在要想買,卻要以高於股權7倍以上的價格買入,這對中小股民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讀過《世界上最偉大的十位億萬富翁》的人,可以發現他們,除了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不屈不饒的精神等寶貴品質外,他們還有一個突出的優點,那就是敏銳的眼光。
在我國改革開放後,大約每隔十幾年都會有一次,改變每個人命運的機會,只要抓住一次,人生就此改變。比如,80年代誰下海誰發財,短缺經濟,什麼產品都能賣出去。90年代,股票時代,最早的一代股民都從股市賺了幾百倍,甚至數萬倍的收益。2000年以來,是房地產暴富的時代,中國曾經的10大富豪8位來自房地產。那麼接下來的2010代,新的財富源泉又在哪裡呢?
那就是原始股股權投資。
我們來回顧一下因為股票上市帶來的多個財富神話
一、2005年8月5日,網路上市當天創造了8位億萬富翁(包括李彥宏、劉建國、徐勇、梁冬、朱洪波等),50位千萬富翁,240位百萬富翁,所有的股東一夜無眠,徹夜慶賀。網路一位前台小姐的手機被打爆,因為她也隨著網路上市成了百萬富翁,這在常人眼裡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卻發生了!!!
二、巨人網路——史玉柱
2006年7月26號史玉柱前往開曼群島注冊巨人網路公司。2007年11月1日,巨人網路集團有限公司成功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市值達到42億美元,成為在美國發行規模最大的中國民營企業,創企業上市速度最快的案例。史玉柱的身家突破500億元。共造就了21個億萬富翁,186個百萬和千萬富翁。1位是巨人的高管,186位是在巨人網路上市前認購了巨人的內部股的老百姓.一間僅僅成立兩年零幾個月的公司,可這個像夢一樣的傳奇卻又真實的發生了!
三、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集團的B2B子公司正式在港交所掛牌。總市值超過200億美元!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獨特的內部財富分配格局,阿里巴巴4900名員工竟持有B2B子公司4.435億股,上市後如以當時發行價上限12港元計,市值將共計達53.22億港元!當天有一千多位阿里人變成百萬富翁,創下國內IT類上市公司最大規模的員工造富紀錄。
四、2004年06月16日,騰訊上市當日造就了5位億萬富翁,7位千萬富翁和幾百位百萬富翁。
五、2010年4月26日,海普瑞以每股148元的價格招股,這家鮮有人知的生物醫葯公司幾乎闖進了所有投資者的眼球。其創始人李鋰、李坦夫婦合計持有28803.7萬股,以發行價計算,其身家為426.29億元,榮登內地首富。在這之前有幾人知道李鋰?是股權讓他榮登內地首富。
六、合眾思壯控股股東郭信平與姚明在2007年12月18日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郭信平向姚明轉讓了公司37.5萬元的股權,招股書顯示,姚明的認繳出資額是37.5萬元。一周後,合眾思壯改製成股份公司,姚明的37.5萬元股權變成了67.5萬股。而在股票上市一日之後,作為該公司的第四大股東的姚明,持股的賬面價值已經達到了6176.25萬,這就意味著他在該公司股票投資上的資產已經整整翻了91.5倍。
七、蒙牛上市——成就五個億萬富翁、十多個千萬富翁、幾十個百萬富翁誕生!
八、中國股神——段永平(步步高原老闆)0.8美元認購的網易,最後100多美元拋出,段永平稱自己作為企業家的生命已經結束,再也不做實體。段永平這幾年在美國做投資賺的錢比他在國內做企業10年賺的還多。
註:網易發行價17美元,較內部認購價高21.25倍,上市後100美元,比內部認購價高125倍。
九、紅杉資本——沈南鵬------4年買原始股權四次,賣股四次,用100萬美元,賺了80億美元,收益8000倍。
十、2014年5月16日上市的聚美優品開盤價27.25美元,市值38.7億美元推算,天使投資人徐小平共投資38萬美元,占股份8.8%,現賬面財富高達3.4億美元。4年時間獲得了800多倍的回報。
朋友們,看到了嗎? 這就是投資原始股的魅力!
5. 私募股權市場的發展概況
私募股權,又譯為私人權益資本或未上市股權資本,是相對於上市公開募集的資本而言的,按照歐洲私募股權與風險投資協會(EVCA)的定義,它包括所有非上市交易的權益資本,同時《亞洲風險投資雜志》(AVCJ)也使用這一定義。美國全國風險投資協會和美國兩家最重要的研究機構Venture Economics與VentureOne則將其定義為,所有的風險投資(VC)、管理層收購(MBO),以及夾層投資。「基金的基金」投資以及二級投資也包括在這個詞最廣泛的含義中了。而以色列風險投資協會(IVA)把所有投資非科技和投資於創業早期的基金統稱為未上市股權投資基金,這也包括那些採取分散投資策略的基金,比如主要投資於非科技型企業或是投資於創業企業晚期的基金。顯然,上述機構對於私募股權的定義都是從參與私募股權投融資企業發展的階段和參與的形式方面著手的進行的,因而並沒有全面的反映私募股權的屬性。為此人們採用Lerner的定義,所謂私募股權就是指那些提供給高風險、並潛在高收益的項目股權資本,市場投資主體在投資決策前執行慎重的調查並在投資後保留強有力的影響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價值。
在歐美資本市場發達的國家,私募股權是新興企業、未上市的中小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企業以及尋求並購資金支持的上市公司的重要資金來源。而其中對新興的、迅速發展且蘊含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的權益投資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作為一個真正的產業是在美國20世紀八十年代初產生並不斷發展起來的,在九十年代形成一個對美國經濟和企業舉足輕重的金融產業。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從1984年的67億美元增長到2000年的1773億美元。同時,私募股權產業在歐洲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EVCA統計的數據表明在20世紀九十年代經歷了快速的發展,其中籌資額從1995年的44億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 480億美元,而投資額從55億美元上升到350億美元。歐洲的私募股權市場規模居於全球第二。
雖然,在1999年~2000年科技業投資泡沫破滅後,私募股權融資行業在歐美發達國家陷入長期的低谷。但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系統,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在世界范圍內發展依然充滿著前景,尤其近幾年來在亞洲地區進行的私募股權的投融資活動十分活躍。2003年亞洲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新籌資33.2億美元,較此前一年的29.9億美元增加了11%。還有專家指出,亞洲已經開始步入私募股權發展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