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投資它如何與國民儲蓄相關
「國民投資怎麼會和國民儲蓄掛上勾的?」國民投資通過金融市場和國民儲蓄匹配——這其實就是金融市場的定義以及其作用,比如你把錢存進銀行是儲蓄,然後銀行把這部分錢貸給別人用作投資,二者就聯系起來了。
「怎麼能保證儲蓄一定等於投資?」在可貸資金市場上,其需求來自投資,供給來源於儲蓄,那麼當市場達到均衡時,儲蓄= =投資。
「如果我的錢,我把一半作為儲蓄,另外一半自己投資了,那我投資的那一部分也屬於國民投資啊,」 在宏觀經濟中,投資是個專有名詞,意為「生產所用機器及相關建築物的購置,即把有關產出不直接消費掉,而是作為生產要素生產機器及建築物以擴大生產」,你說的「投資」是我們平常的含義,比如自己購買股票或債券之類的,而這種行為在宏觀經濟中是儲蓄。
❷ 什麼是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儲蓄一投資恆等式
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儲蓄--投資恆等式是指在一定的假設條件下,國民收入中的儲蓄是等於投資的,即 I=S 。
是指在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儲蓄總等於投資的恆等關系。這個恆等式是完全根據儲蓄和投資的定義得出的。根據定義,在兩部門經濟中,國內生產總值總等於消費加投資(Y=c+I),國民總收入總等於消費加儲蓄(Y= c+S),國內生產總值又是總收入。這樣就有了儲蓄恆等於投資(S=I)的關系。在三部門經濟中,國內生產總值總等於消費加投資和政府購買(Y= C+I+ G),國民總收入總等於消費加儲蓄和稅收(Y=c+s+t),國內生產總值又是總收入,同時又把T—G看作為政府部門的儲蓄,這樣就有了三部門經濟中的儲蓄恆等於投資(S+T—G=J)的關系。在四部門經濟中,國內生產總值總等於消費加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即Y=C+7+G+U—M)。國民總收入總等於消費加儲蓄和稅收(y = C+S+T)。國內生產總值又是總收入。同時,由於從本國立場看,M(進口)代表其他國家出口商品,從而是這些國家獲得的收入,X(出口)代表其他國家購買的商品和勞務,從而是這些國家的支出,因此(M—X)就等於是其他國家的收入減去支出的儲蓄,這樣就有了四部門經濟的儲蓄恆等於投資(S+T—G+M—的關系。可見,不管在幾部門經濟中,只要遵循儲蓄和投資的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一定相等,而不管經濟是否充分就業或者通貨膨脹,即是否均衡。但是,這一恆等式並不代表人們意願的或者說計劃的儲蓄總會等於企業想要的投資。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儲蓄和投資主體以及它們動機都不一樣,這就會引起計劃投資和儲蓄的不一致,引起總需求和總供給不平衡,引起經濟擴張和收縮。分析宏觀經濟均衡時所說的投資要等於儲蓄,是指計劃投資和儲蓄。這和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儲蓄一投資恆等關系不是一回事。
❸ 儲蓄為什麼會等於投資
投資,所謂的投資肯定是要有收益的,那麼這個收益看你怎麼理解了,存銀行或其也有利息可是相對於現在的物價漲幅來說那相當於虧本的買賣。
其實投資的真正含義是讓自己錢相對來說不斷的增長才是投資。就好比工資一個月1000元是他,10000元也是他。但是生活質量肯定不一樣。
❹ 為何國民賬戶中的核算儲蓄等於投資
假設市場上就1個蘋果,2塊錢1個,你手上有三塊錢。
那麼從總支出的角度,你花了2塊買蘋果,1塊投資。 (y=c+i)
總收入的角度,2塊錢用來買蘋果,1塊錢用來儲蓄。(y=c+s)
反正就是生產出來的東西就那麼多,2邊是一樣的。
❺ 開放經濟下,國民儲蓄等於國內投資加上凈出口,這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把世界作為一個大的經濟圈,把我們國家作為一個小的個體,我們國民儲蓄的總金額是包括自己口袋裡的錢以及從外面掙的錢。
其是在經濟學中有很多這樣晦澀難懂專業術語,感覺讀起來特別的拗口,而且記憶起來特別的費勁,容易和別的概念混淆,是我們很難理解或者是很難背誦記憶的,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用日常的一些生活經驗,或者比較淺顯的生活實例作為記憶參考點,只有我們從根本上理解了它的含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將它內化成了自己可以理解的東西,才能夠長久的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之中,才能被我們所內化吸收,也才能夠發揮它真正的作用。
❻ 儲蓄為什麼等於投資(宏觀經濟學)
儲蓄等於投資是宏觀經濟的均衡條件,它衍生出三大國民收入模型,即Y-E模型,LS-LM模型與AD-AS模型,成為傳統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基石。
1、作為國民收入的核算式,是會計恆等式。即從事後的核算看,該等式是由國民收入的定義決定的,無條件成立。
2、作為宏觀經濟的均衡等式。其中Y是總產出(總供給),C是計劃消費,I是計劃投資,G是計劃的政府購買。而C+I+G就是總需求。由於企業有非意願的存貨投資,使得計劃投資往往不等於實際投資。
假設企業產出Y=100,打算賣出90,留下10作為計劃存貨。但是實際上C=50,G=10,那麼就有40未賣出,作為企業的存貨投資。扣除10的計劃存貨,還有30是企業的非意願存貨。
從會計核算角度看,Y(100)=C(50)+I(40)+G(10)。
但從考慮宏觀經濟是否均衡的角度看,Y(100)>C(50)+I(10)+G(10)。即總供給大於總需求,宏觀經濟不均衡。
因此,儲蓄等於投資指的是宏觀經濟均衡條件,而非實際的會計核算等式。也就是說,只要該條件成立,經濟將處於均衡穩態。
(6)國民儲蓄等於國民投資知乎擴展閱讀
凱恩斯的C = α + βY消費函數中的 α並非常量。因為它要麼是自己以前的儲蓄存量,要麼是祖上遺產,而祖上遺產也屬儲蓄存量。
由於儲蓄來自收入,即與收入正相關,不存在一個能適應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固定常量,所以,它應該是關於收入的變數,於是,就可以寫成C = αY + βY=(α + β)Y=KY。此即對庫茲涅茨經驗公式的理論證明。
對比中美兩國的收入水平與儲蓄率,中國收入低,但儲蓄率高;美國則相反,這是事實上對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論斷的否定。
C = α + βY消費函數存在的另一大問題是缺乏貸款方,即儲蓄是如何轉化為投資的。如果是存入銀行,那麼是間接投資;購買股票或債劵,則是直接投資,它們都需要貨幣回報,而非不斷增長的存貨。
因為貨幣性質變化了,從挖掘出的金銀等非債務貨幣轉為央行借貸出的債務貨幣,盡管央行印製貨幣成本低廉,但它需要還本付息,這是系統無法完成的,最後求諸於央行量寬購買與負利率。
❼ 國民投資和國民儲蓄問題
「國民投資怎麼會和國民儲蓄掛上勾的?」國民投資通過金融市場和國民儲蓄匹配——這其實就是金融市場的定義以及其作用,比如你把錢存進銀行是儲蓄,然後銀行把這部分錢貸給別人用作投資,二者就聯系起來了。
「怎麼能保證儲蓄一定等於投資?」在可貸資金市場上,其需求來自投資,供給來源於儲蓄,那麼當市場達到均衡時,儲蓄= =投資。
「如果我的錢,我把一半作為儲蓄,另外一半自己投資了,那我投資的那一部分也屬於國民投資啊,」 在宏觀經濟中,投資是個專有名詞,意為「生產所用機器及相關建築物的購置,即把有關產出不直接消費掉,而是作為生產要素生產機器及建築物以擴大生產」,你說的「投資」是我們平常的含義,比如自己購買股票或債券之類的,而這種行為在宏觀經濟中是儲蓄。
寫了這么多,希望能幫助你,有什麼問題的話給我留言吧
❽ 關於封閉經濟中,國民儲蓄必定等於投資的疑惑。求高手解答。 不要跟我用那個恆等式回答。
1,關於消費,等式裡面的C是社會總消費,也就是∑c,換句話講,例如按照0.8的消費傾向,A向B買了100塊的東西,B向C買了80塊,依此類推,社會消費是500塊而不是100塊。所以,已經考慮了乘數效應。
2,關於投資,可以這么講,如果不存在准備金制度,銀行作為經濟主體會選擇自己的利潤最大化,也就是把全部的儲蓄資金都貸給企業,在這個意義上,儲蓄和投資是相等的,銀行只是作為一個橋梁的作用而已。如果准備金是銀行自發的行動,那麼這一部分保留的錢是銀行自己對自己的投資,獲得的收益就是自己不倒閉和以後獲得的存款。如果准備金是國家規定的,那麼已經屬於三部門經濟,投資和儲蓄就不相等了。
❾ 宏觀經濟學中投資和儲蓄的關系
宏觀經濟學中:儲蓄等於投資,現在的儲蓄就是未來的投資。
儲蓄是消費的延時推後,他可以轉化為即時消費,也可以轉化為投資,儲蓄是社會再生產的資金來源;
投資則是資金不同於消費的一種運用,並主要用於資本貨物、基本建設等生產領域。
在資金應用角度來看,儲蓄等於投資。
(9)國民儲蓄等於國民投資知乎擴展閱讀:
儲蓄的特徵:
1.儲蓄行為的自主性
儲蓄行為的自主性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儲蓄對象是私有的,就是儲蓄者所要儲蓄的貨幣資金的所有權歸儲戶所有,儲戶自己有權支配,這是儲蓄具有自主性的根本保證和必要前提。
2.儲蓄對象的暫時閑置性和積累性
儲蓄動機產生於個人取得收入以後扣除消費部分的結余。這部分結余構成了個人能進行儲蓄的物質前提。同時,儲蓄的目的是為了未來消費,這也說明了儲蓄對象的閑置具有暫時性。
3.儲蓄價值的保值性和收益性
儲蓄是一種信用行為,信用具有還本付息的特徵。儲蓄的還本付息特徵使它具有明顯的保值性和收益性。儲戶將貨幣資金存人銀行等儲蓄機構,首先考慮的是能否保住本金,起到積累財富的作用。
❿ 儲蓄等於投資
投資不等於消費,但消費可以是一種投資,如果你沒有其他的投資渠道,你除去消費的錢都用來儲蓄,那麼投資就等於儲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