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從國民收入核算的結果看,投資等於()。 a.私人儲蓄;b.預算盈餘;c.a和b的和;d.既不是a也不是b。
從國民收入核算的結果看,投資等於(C)。 a.私人儲蓄;b.預算盈餘;c.a和b的和;d.既不是a也不是b。
按照宏觀經濟學,理論上整個社會的收入有兩個用途,其一是消費,其二就是投資,另外經濟學默認的總收入=消費+儲蓄,所以投資=儲蓄
私人儲蓄是個人的儲蓄,預算盈餘可以看成是國家的儲蓄。所以,應該是a+b的和。
僅供參考。
B. 儲蓄為什麼等於投資(宏觀經濟學)
儲蓄等於投資是宏觀經濟的均衡條件,它衍生出三大國民收入模型,即Y-E模型,LS-LM模型與AD-AS模型,成為傳統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基石。
1、作為國民收入的核算式,是會計恆等式。即從事後的核算看,該等式是由國民收入的定義決定的,無條件成立。
2、作為宏觀經濟的均衡等式。其中Y是總產出(總供給),C是計劃消費,I是計劃投資,G是計劃的政府購買。而C+I+G就是總需求。由於企業有非意願的存貨投資,使得計劃投資往往不等於實際投資。
假設企業產出Y=100,打算賣出90,留下10作為計劃存貨。但是實際上C=50,G=10,那麼就有40未賣出,作為企業的存貨投資。扣除10的計劃存貨,還有30是企業的非意願存貨。
從會計核算角度看,Y(100)=C(50)+I(40)+G(10)。
但從考慮宏觀經濟是否均衡的角度看,Y(100)>C(50)+I(10)+G(10)。即總供給大於總需求,宏觀經濟不均衡。
因此,儲蓄等於投資指的是宏觀經濟均衡條件,而非實際的會計核算等式。也就是說,只要該條件成立,經濟將處於均衡穩態。
(2)在國民收入核算中儲蓄恆等於投資擴展閱讀
凱恩斯的C = α + βY消費函數中的 α並非常量。因為它要麼是自己以前的儲蓄存量,要麼是祖上遺產,而祖上遺產也屬儲蓄存量。
由於儲蓄來自收入,即與收入正相關,不存在一個能適應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固定常量,所以,它應該是關於收入的變數,於是,就可以寫成C = αY + βY=(α + β)Y=KY。此即對庫茲涅茨經驗公式的理論證明。
對比中美兩國的收入水平與儲蓄率,中國收入低,但儲蓄率高;美國則相反,這是事實上對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論斷的否定。
C = α + βY消費函數存在的另一大問題是缺乏貸款方,即儲蓄是如何轉化為投資的。如果是存入銀行,那麼是間接投資;購買股票或債劵,則是直接投資,它們都需要貨幣回報,而非不斷增長的存貨。
因為貨幣性質變化了,從挖掘出的金銀等非債務貨幣轉為央行借貸出的債務貨幣,盡管央行印製貨幣成本低廉,但它需要還本付息,這是系統無法完成的,最後求諸於央行量寬購買與負利率。
C. 什麼是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儲蓄一投資恆等式
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儲蓄--投資恆等式是指在一定的假設條件下,國民收入中的儲蓄是等於投資的,即 I=S 。
是指在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儲蓄總等於投資的恆等關系。這個恆等式是完全根據儲蓄和投資的定義得出的。根據定義,在兩部門經濟中,國內生產總值總等於消費加投資(Y=c+I),國民總收入總等於消費加儲蓄(Y= c+S),國內生產總值又是總收入。這樣就有了儲蓄恆等於投資(S=I)的關系。在三部門經濟中,國內生產總值總等於消費加投資和政府購買(Y= C+I+ G),國民總收入總等於消費加儲蓄和稅收(Y=c+s+t),國內生產總值又是總收入,同時又把T—G看作為政府部門的儲蓄,這樣就有了三部門經濟中的儲蓄恆等於投資(S+T—G=J)的關系。在四部門經濟中,國內生產總值總等於消費加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即Y=C+7+G+U—M)。國民總收入總等於消費加儲蓄和稅收(y = C+S+T)。國內生產總值又是總收入。同時,由於從本國立場看,M(進口)代表其他國家出口商品,從而是這些國家獲得的收入,X(出口)代表其他國家購買的商品和勞務,從而是這些國家的支出,因此(M—X)就等於是其他國家的收入減去支出的儲蓄,這樣就有了四部門經濟的儲蓄恆等於投資(S+T—G+M—的關系。可見,不管在幾部門經濟中,只要遵循儲蓄和投資的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一定相等,而不管經濟是否充分就業或者通貨膨脹,即是否均衡。但是,這一恆等式並不代表人們意願的或者說計劃的儲蓄總會等於企業想要的投資。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儲蓄和投資主體以及它們動機都不一樣,這就會引起計劃投資和儲蓄的不一致,引起總需求和總供給不平衡,引起經濟擴張和收縮。分析宏觀經濟均衡時所說的投資要等於儲蓄,是指計劃投資和儲蓄。這和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儲蓄一投資恆等關系不是一回事。
D. 在兩部門的國民收入核算中,儲蓄與投資是恆等式,這是否意味著計劃儲蓄總等於計劃投資
在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存在的儲蓄投資恆等式完全是根據儲蓄和投資的定義得出的。根據定義,國內生產總值等於消費加投資,國民總收入等於消費加儲蓄,國內生產總值又總等於國民總收入,這樣才有了儲蓄恆等於投資的關系。這種恆等關系就是兩部門經濟的總供給(C+S)和總需求(C+I)的恆等關系。只要遵循儲蓄和投資的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一定相等,而不管經濟是否充分就業或通貨膨脹,既是否均衡。但這一恆等式並不意味著人們意願的或者說事前計劃的儲蓄總會等於企業想要有的投資。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儲蓄和投資的主體及動機都不一樣,這就會引起計劃投資和計劃儲蓄的不一致,形成總需求和總供給的不平衡,引起經濟擴張和收縮。分析宏觀經濟均衡使所講的投資要等於儲蓄,是指只有計劃投資等於計劃儲蓄時,才能形成經濟的均衡狀態。這和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實際發生的投資總等於實際發生的儲蓄這種恆等關系並不是一回事情。
E. 投資等於儲蓄在國民收入核算中和國民收入決定中的區別
在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存在的儲蓄投資恆等式完全是根據儲蓄和投資的定義得出的。根據定義,國內生產總值等於消費加投資,國民總收入等於消費加儲蓄,國內生產總值又總等於國民總收入,這樣才有了儲蓄恆等於投資的關系。這種恆等關系就是兩部門經濟的總供給(c+s)和總需求(c+i)的恆等關系。只要遵循儲蓄和投資的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一定相等,而不管經濟是否充分就業或通貨膨脹,既是否均衡。但這一恆等式並不意味著人們意願的或者說事前計劃的儲蓄總會等於企業想要有的投資。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儲蓄和投資的主體及動機都不一樣,這就會引起計劃投資和計劃儲蓄的不一致,形成總需求和總供給的不平衡,引起經濟擴張和收縮。分析宏觀經濟均衡使所講的投資要等於儲蓄,是指只有計劃投資等於計劃儲蓄時,才能形成經濟的均衡狀態。這和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實際發生的投資總等於實際發生的儲蓄這種恆等關系並不是一回事情。
F. 宏觀經濟學中儲蓄投資恆等式怎麼理解
儲蓄一投資恆等式是會計學意義上的概念,它和國民收入均衡的條件儲蓄等於投資是兩回事。儲蓄一投資恆等式是事後實際發生的儲蓄和投資總是相等的,不管宏觀經濟是處於經濟蕭條還是通貨膨脹狀態,它描述的是賬面上數字收入與支出的一致性;宏觀經濟均衡中的儲蓄等於投資是事前計劃的或意願的儲蓄和事前計劃的或意願的投資相等,但現實生活中的總支出與總收入並非自然達到均衡,如果事前計劃的或意願的儲蓄和事前計劃的或意願的投資不相等,就會出現經濟蕭條或者通貨膨脹等情況,它解釋的是現實經濟運行的均衡狀況。
應答時間:2020-11-3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G. 儲蓄一投資恆等式為什麼不意味著計劃的儲蓄恆等於計劃的投資
答:在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存在的儲蓄---投資恆等式完全是根據儲蓄和投資的定義得出的。根據定義,國內生產總值總等於消費加投資,國民總收入則等於消費加儲蓄,國內生產總值又總等於國民總收入,這樣才有了儲蓄恆等於投資的關系。這重恆等關系就是兩部門經濟的總供給(C + S)和總需求(C + I)的恆等關系。只要遵守儲蓄和投資的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一定相等,而不管經濟是否充分就業或通貨膨脹,即是否均衡。但這一恆等式並不意味著人們意願的或者說事前計劃的儲蓄總會企業想要有的投資。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儲蓄和投資的主體及動機都不一樣,這就會引起計劃投資和計劃儲蓄的不一致,形成總需求和總供給的不平衡,引起經濟擴張和收縮。分析宏觀經濟均衡時所講的投資要等於儲蓄,是指只有計劃投資等於計劃儲蓄時,才能形成經濟的均衡狀態。這和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實際發生的儲蓄這種恆等關系並不是一回事。
H. 儲蓄-投資恆等式為什麼並不意味著計劃儲蓄總等於計劃投資
在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存在的儲蓄投資恆等式完全是根據儲蓄和投資的定義得出的。
根據定義,國內生產總值等於消費加投資,國民總收入等於消費加儲蓄,國內生產總值又總等於國民總收入,這樣才有了儲蓄恆等於投資的關系。
這種恆等關系就是兩部門經濟的總供給(C S)和總需求(C I)的恆等關系。
只要遵循儲蓄和投資的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一定相等,而不管經濟是否充分就業或通貨膨脹,既是否均衡。
但這一恆等式並不意味著人們意願的或者說事前計劃的儲蓄總會等於企業想要有的投資。
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儲蓄和投資的主體及動機都不一樣,這就會引起計劃投資和計劃儲蓄的不一致,形成總需求和總供給的不平衡,引起經濟擴張和收縮。
分析宏觀經濟均衡使所講的投資要等於儲蓄,是指只有計劃投資等於計劃儲蓄時,才能形成經濟的均衡狀態。
這和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實際發生的投資總等於實際發生的儲蓄這種恆等關系並不是一回事情。
(8)在國民收入核算中儲蓄恆等於投資擴展閱讀:
凱恩斯(J M Keynes,1936)在其經典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提出並論證了著名的儲蓄投資模型,即:
如果 所得=產品價值=消費+投資;儲蓄=所得—消費
那麼 儲蓄=投資 即S=I
上述模型表示,一旦儲蓄與投資相等,即把儲蓄全部用於投資,那麼一國的經濟就可以在充分就業的狀態下達到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均衡。
在經濟意義上,該模型是凱恩斯進行理論推演和提出需求管理政策建議的樞紐,是其社會投資理論的核心。
網路-凱恩斯
I. 關於國民收入核算恆等式中投資和儲蓄的疑問
這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前提是 銀行貸款就是來源於儲戶的存款。因此,從不用角度來看,銀行存款對儲戶來說是投資,對銀行來說就是負債;銀行貸款對貸款人來說是負債,對銀行來說就是投資。因此投資和負債都是相對而言的,為了財務核算清晰,投資就算在支出里,儲蓄就算在收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