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市場 > 投資者為什麼要買債券

投資者為什麼要買債券

發布時間:2021-03-17 21:50:31

A. 為什麼購買債券時提示"普通投資者無法投資該證券"

負面評級或者風險比較大的債券,根據證監會相關規定,需要具備專業債券投資者資格才能購買

B. 投資者為什麼會購買債券

1。債券能產生非常穩定的投資回報(少數垃圾債券以及可轉債除外)
2。債券是非常著名的避險資產:你可以觀察下當政治局勢不穩定的時候,美債收益率就會明顯下降(說明購買的人多了)

C. 為什麼要買棚改債

為什麼要研究棚改債?
特殊債務安排:
43號文規定:對於中央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如棚戶區改造等形成的政府性債務,應當單獨統計、單獨核算、單獨檢查、單獨考核。
中央政策引導: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完成約1億人居住的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2000萬套;2016年棚戶區住房改造600萬套,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
特殊金融支持:
2014年4月2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確定,由國家開發銀行成立住宅金融專項事業部,實行單獨核算,採取市場化方式發行住宅金融專項債券,向郵儲等金融機構和其他投資者籌資,鼓勵商業銀行、社保基金、保險機構等積極參與,重點用於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礎設施等相關工程建設。
央行2016年5月3日宣布,從5月起,央行每月月初對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發放上月特定投向貸款對應的抵押補充貸款(PSL)。這類貸款主要用於支持三家銀行發放棚改貸款、重大水利工程貸款、人民幣「走出去」項目貸款等。
城投債篩選新思路:
43號文明確規定:剝離融資平台公司政府融資職能,融資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債務。地方政府新發生或有債務,要嚴格限定在依法擔保的范圍內,並根據擔保合同依法承擔相關責任。
目前地方債務置換時間已經過半,投資者需要關注地方債務置換背景下政府債務行為的規范和政策可能的變動,提前對城投債進行甄別。棚戶區改造具有明確的政策導向、財政金融支持和公益性特徵,其債券也具有相對特殊的信用資質,建議投資者關注。

D. 為什麼有人說理財只需要買債券呢

至於流動性。儲蓄國債是可以提前兌付的,根據投資者持有時間進行靠檔計算利息,利息遠遠高於活期存款利息,並支付本金的0.1%手續費,且可以質押貸款和非交易過戶等。其實,投資儲蓄國債的投資者一般都有較長期限的投資規劃,提前兌付很少發生,除非特殊情況。最後就是儲蓄國債具有較強可操作性。

一是門檻低,儲蓄國債以份為交易單位,每份100元,幾乎沒有門檻;二是渠道多,方便。購買儲蓄國債除五大國有銀行,還有郵儲銀行,招商銀行和北京銀行,以及國債專銷機構等。到銀行購買,只需要持身份證和銀行即可辦理開戶和購買,到期本金和利息自動到賬,省時省心;

第三,投資規劃簡單有效。其實作為普通投資者,本來投資總金額是非常有限的,即使幾十萬資金也沒有必要過於分散配置。以銀行大額存單為例,3年期最高利率4.26%,而5年期儲蓄國債利率最近為4.27%。而儲蓄國債的投資者大部分屬於中老年客戶群體

本來專業知識有限,資金量也並不大,所以完全沒有必要花太多心思去研究其他投資工具,而使自己身心疲憊。看了以上分析,每月10日,當看見銀行門口大爺大媽排成長龍時,你再也不會奇怪了,他們都是久經沙場的國債忠粉。如今的國債銷售,可謂一份難求,足可以成為理財產品翹楚。

E. 宏觀經濟中投資包括哪些方面為什麼購買債券不是投資

宏觀經濟中的投資指的是能夠創造資本產品的過程,並不是我們日常生活意義上的投資,例如購買債券等。兩個的概念是有區別的。

F. 為什麼要買債券基金

上一周里,債券基金熱銷是基金圈的焦點話題。兩只同日發行的封閉式債券基金一日售罄。這樣的熱度「彷彿讓人回到了2007年。」當然,在基金投資「全民運動」的2007年間,一日售罄的都是股票型基金。 「股債蹺蹺板效應」再次在今年上演。今年以來的股市跌宕起伏,很多基金投資人坐了電梯,由原來的賺錢變成浮虧,股市的風險展露無遺。有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部股票型基金共計虧損3256.84億元。 而在今年上半年股基幾乎「全軍覆沒」的同時,債券型基金為投資者盈利11.95億元。再向前一點的2008年,在泥沙俱下的股市中,獲取正收益的債券基金也比比皆是。 而作為資產配置的一個品種,債券型基金最大好處就是,它可以幫你安全地度過股市的震盪期,平衡股票資產的風險。我們知道,債券型基金的收益來源與股票型基金的收益來源大不相同,債券收益主要與利率相關,與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沒有多大關系。而配置一些債券型基金,收益雖然不是很高,但貴在穩定,而且相比貨幣基金、定期存款來講,還是有一定的優勢。這樣會對股票基金資產的收益有平衡作用,對整體收益的穩定性是有益的。 就像今年這樣,當投資人對股市前景不看好,或者看不清楚時,如能保持一種謹慎的心態,可用債券型基金作為主要的資產配置,以保持資產的穩定,同時獲得資產的資本增值。所以,在買基金的時候,不要只盯住股票型基金而冷落債券型基金。

G. 股市裡的債券是怎麼回事

債券低風險是指持有到期,若沒持有到期,可能會賠錢的.
因為債券有期限,所以風險比股票低很多.無論現在升降,你到期一定能拿到收益,只不過是早拿晚拿而已。而股票不一定什麼時候能升,收益是無准確預期的。
目前有固息、轉債債券,國債和企業債。轉債風險較固息高,因為有股票因素在裡面。
如5年後到期的固債,單利每年7%,那麼5年後你一定能收益35%,而你預期3年後用錢,你3年後賣他不一定能拿21%,可能高些,可能低些,你拿的少於21%,那麼剩下2年就多於14%。由於3年後該債是2年後到期,如果3年後2年期市場年利率(單利)低於7%,那麼你就能拿到比21%要高。
因為3年後2年利率不可能很高,所以你還是不太可能賠錢的。這就是低風險。

H. 為什麼預期利率下降,投資者應投資長期債券

這里的利率的確是指到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下降並不會導致投資者的收益會下降,詳細解釋如下:很多時候對於債券的問題就是把到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利率之間的關系混淆導致不理解相關債券的理論。債券的票面利率一般對於固息債來說在債券發行時就已經確定下來了,就算是浮息債除了參照某一個基準備浮動利率外一般會有一個固定利差,而這個固定利差一般也是在發行時就已經確定下來的。所謂的到期收益率是指從買進後一直持有至到期,持有期收益率是指從買入債券後直到賣出時的持有期間收益率,這是對於並非一直持有至到期的投資者的一個投資期間收益率。債券的到期收益率的高低會影響債券在市場中的價格,由於債券具有在不違約的前提下現金流可預期,故此其債券的到期收益率與債券價格成負相關或成反比的(註:債券價格的估值方法一般是採用現金流貼現法)。由於到期收益率的下降,會導致債券價格會上升,對於債券的投資者來說除了收取利息外還能得到債券價格上升而得到的資金利得,即到期收益率下降,會使得債券投資者的持有期收益率上升。另外,由於債券投資的另一個重要理論是久期理論,一般來說債券的剩餘存續時間越長,其久期越長,由於久期是對於利率變化的一個敏感指標,簡單來說1%的利率變化,可以引致債券價格出現多少個百分點變化,久期就是這個多少個百分點變化的近似值。(詳細建議參考網路的久期)

I. 關於CFA考試問題:為什麼要投債券

一、為什麼投資和投資什麼
生在一個信用貨幣的時代,我們每個人生下來就被金融綁架,一生積累的財富不再是金銀銅這些實物資產,而是貨幣當局的信用符號。因此,每一個活在當下的人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如何投資?因為,即使選擇不投資,也只是投在了各國央行印出來的數字上而已,可能更加危險。這恐怕是大多數客戶投資的根本動力,也是一個行業的人賴以養家糊口的飯碗。
無論是大眾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在清楚自己必須投資之後,都要面臨投什麼的問題。也就是選擇一個或幾個大類資產。每個大類資產能夠長期存在,大體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有個邏輯來告訴投資者為什麼投這類資產。股票、期貨、債券、(融資類)信託是國內最常見的幾個大類資產。單獨看某一個人或者某一類機構,由於專長的局限或者監管的規定,對大類資產選擇可能是相對穩定的,但是綜合看整個市場,幾大類資產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邏輯去吸引資金。這個邏輯主要就是風險和收益兩個要素的匹配。如果橫向比較這幾大類資產,投資邏輯的兩大要素大體是在動態中不斷追求著平衡,從而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風險偏好)。比如,債券一般只能滿足8%以下的客戶需求,融資類信託滿足了8%到12%需求的客戶,而12%以上的客戶一般會選擇股票和期貨。
大多數客戶對於投資的要求是確定性,避免賭博,除非貪欲被勾起,投資往往是被動接受風險(職業投資人的觀念則截然不同)。只有精明的投資人會進一步去不斷拷問每類資產背後的投資邏輯,優化自己的組合。
二、債權類產品
多數個人和機構投資者是保守的投資者,債權類(固定收益類)資產會是其主要選擇。目前存量較大的債權投資品種包括銀行貸款、信託貸款、標准化債券和銀行存款(銀行理財不是基礎資產,不算在內)。債權類資產有著極為相似的特點,都只能取得固定的收益,都需要承擔信用風險,都有一定的流動性(包括信託、存款和銀行貸款)。因此,不僅在融資方看來,三種債權融資方式有著極強的相互替代性;在投資方看來,債權類資產也是可替代的,區別的根源在於業務模式上的差異。
有的客戶會主動接受「債券比信託安全,收益率低」的觀念,精明的客戶卻會詰問為什麼安全?銀行貸款、信託貸款和標准化債券的業務模式怎麼不同,關鍵點在哪裡?
(一)護城河裡的王者
銀行貸款是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基礎業務模式和定價基礎。雖然銀行貸款是大多數機構投資者難以進入的領域,但是銀行貸款的存在卻切實地影響著每個債權類投資者的投資邏輯。
首先,銀行貸款體量最大,可以說銀行掌控著企業的資金命脈,一個企業一旦被銀行抽貸,其還款能力將岌岌可危,反之,則信用風險可控。
其次,銀行掌控著資金賬戶,對企業的了解程度是非銀行類機構無法企及的。
第三,銀行信貸經理每天生活在企業身邊,一旦企業有融資需求,銀行往往是吃第一口肉的人;同樣,一旦企業遭遇困難,銀行也是最有可能取得優質資產的人。
如果再考慮到當地銀行與企業和地方權利機關可能存在的各種聯系,銀行與其他機構投資者之間相當於建立了一條不可逾越的護城河。即使有信貸類ABS出現,銀行在打包過程中的信息優勢和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也讓大多數投資者難以真正承擔購買銀行貸款的風險和收益。因此,銀行雖然充分競爭,但是它的競爭優勢來自於業務模式,來自於網點支撐,不是職業投資機構可以依靠自身力量平衡的。
(二)護城河外的山賊和小姑娘
無論是(融資類)信託投資者還是債券投資者,通常是被攔在這道護城河之外的人,既沒有遍布全國的網點,也沒有客戶的一手賬戶信息。
雖然信託產品定位於高收益率要求客戶,債券產品定位於低收益率要求客戶,但是債務主體卻往往是同一批債務人,有著一樣的信用評級,甚至公開信息。是什麼讓兩者的投資收益率可能相差巨大?
於是,客戶提出這樣的疑問:相同的借款人,信託和債券放在紙面上的區別僅在於發行程序和交易託管場所的不同。信託公司放款速度快、利率確定,債券發行審核繁瑣,借款人當然願意為時間和確定性付高價。此外,信託公司還有剛性兌付的潛在擔保和一批更有經驗的貸後管理人員。我為什麼要舍棄10%的信託,而去投7%的信用債券,債券到底安全在哪裡?流動性好在哪裡?資金緊張的時候,爆倉的不都是債券嗎?
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容易:
理論上,公開信息可以讓市場監督借款主體的行為,債務人的資質被市場認可,從而帶來流動性溢價。但實踐中,債券投資經理對於借款主體的監督能力十分有限,至少遠遜於做項目出身的信託經理。結果,債券投資機構遇到問題往往恐慌性地封殺一類機構或者盲目地拼爹,造成發行人再融資壓力。但這些壓力並不能改變債務人的行為,甚至會造成「虱子多了不咬」和「被迫挑爛蘋果」的結果。投資人之間的相互懲罰,又會反過來削弱債券的流動性優勢,讓資質差的信用債更加類似信託產品。如果比較安全性好的AAA級信託產品和同等資質的債券產品,由於信託產品本身收益率高,流動性也很好,它的流動性溢價甚至會低於債券。
在貸後處置上,債券投資者往往缺乏處置不良資產的能力,專業機構可以多參加幾次實地調研,大多數機構只能依靠評級報告。真出現違約風險,專業投資機構往往難以迅速行動,多數時間只能站在個人投資者後面,到監管機構去尋求保護。反倒是信託公司的業務人員能發揮對項目熟悉的優勢和在銀行鍛煉出的業務能力,表現出更強的處置能力。
總之,投資者的疑問並不無道理,債券安全性高和流動性好的邏輯依據並不在業務模式本身,而是在監管保護、輿論監督(違約多了,效果會降低)和個人投資者盾牌(處置機構會區別對待機構和個人)這些比較隱晦的因素。
那麼問題來了:是「債券是相對安全的資產,信託是風險較大的資產」的投資邏輯錯了,還是債券投資者應該去改變業務模式,建立自己的貸後管理機器來擺脫對監管保護的依賴?
這樣的問題難以有確定的答案,但是有兩點比較明確:標准化債券產品的投資者不應該去試圖做銀行已經做的事情,額外的保護(實踐中只能來自於監管和制度)是債券市場「安全、流動性強」定位的基礎。作為低風險資產的投資者,債券投資者購買的產品本就應是低風險的。這是基本的投資邏輯,也是被大眾投資者接受的心理預期,更是債券市場發展多年積累下來的無形財富。因此,債券市場的發展繞不過保護債券投資者這道坎,在公開信息監督力度不夠的環境(也就是失信成本不高的客觀環境)下,監管保護才是債券吸引力的基石。隨著信用事件的增多,本就模糊的監管保護勢必逐漸弱化。如何在讓市場承擔信用風險的同時,強化監管保護的制度性安排可能是促進債券市場良性發展的方向,也是考驗監管智慧的關鍵點。
(三)站在債券品牌形象的高度看,監管保護的重要性
信用風險上的「買者負責」理論上是正確的,但是實踐中連信託產品的剛性兌付都難以打破。凡是理論上正確而又在現實中屢屢碰壁的事情,通常需要格外小心。
換一個角度看,讓遠隔千里的投資者去放心地把錢交給一個只見過評級報告(最多每年調研一次)的借款人。在沒有強大的輿論監督環境下,這本身就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任何金融產品的最終投資方一定是非專業投資者,是老百姓,專業投資機構不過是靠老百姓信任和專業自信謀生的中介機構。如果真按照買者負責的原則來處理債券市場的違約問題,大眾投資者對債券市場的信賴感一定會受到打擊,信用債券恐怕都會被殃及。這和信託不敢打破「剛兌」是一樣的道理。讓老百姓吃一次虧容易,回頭再融資就難了。
一旦債券市場低風險低收益的品牌形象被破壞,最終受損的一定是參與債券市場的機構和發債企業。貨幣當局也難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為低風險偏好資金(比如今後的海外人民幣投資信用債)提供投資品種。維護這一形象就需要正視「資產處置能力缺口」這條護城河,沒有跨越這條護城河的橋梁,就不會有信用債券的安全性優勢、流動性優勢、低融資成本優勢和對全世界投資者的吸引力。因此,對債券的保護不僅需要,而且需要制度化。
三、政策穩定
泱泱五千年中華文明史,沒有輝煌的金融史。自乾隆時代有外國人記錄中國的商業信息以來,興也高利率,衰也高利率,這種不正常狀態不是用經濟本身的興衰能解釋的。縱看數百年,長期未有改變的只有不穩定的「政策」和從未建立起來的制度信用。如果後面一個文件永遠比前面一個文件大,發一個文件就可以造成投資者的損失,那麼未來的損失就沒人能預見,資金使用者就只能靠支付高利率去彌補借款人可能的損失,信用借貸體系會陷入惡性循環,甚至壓垮實體經濟。很難說這個問題在乾隆末期國家經濟的衰落過程中到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但類似的循環真實存在。
希望在大國崛起的過程中,我們能穩定政策,打下一個信用經濟的基礎,在此之上才可能有被人尊重的商業文明,甚至一個可以與盛唐並稱的偉大時代。

J. 為什麼債券的價值大於債券的價格時,債券才值得投資者購買

債券價值大於債券面值是因為其票面利率大於市場利率,也就是溢價債券,投資者從債券中可以獲得比市場利率更高的收益,因此其價值大於面值。

閱讀全文

與投資者為什麼要買債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