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小額投資理財項目
小額 顧名思義 就是資金少的投資理財項目,因為銀行比較重視大額投資,對小額不夠重視,民間才興起了小額投資理財,國家目前也比較重視,回答完畢
B. 個人小額投資理財項目有哪些
首先我想問題主兩個問題:
第一,你理財的目標是什麼?
第二,你的風險承受能力是多少,能接受多少虧損?
對於和題主一樣的理財小白來說,風險承受能力普遍較低。所以還是建議盡量保守一點,最好不要有虧損,也不要有太大的波動。
在這樣的假設之下。我們來講講一般的理財原則。
第一步,保險。保險是理財的第一關。沒有保險,沒有基本的保障,談理財都是裸奔。這個你自己掂量,現在的保險,只要買對了,其實很便宜。
第二步,留夠流動資金。一般是半年生活費。這個基本就是說,假如你失業了,或者受傷了,等等等等,有半年的錢可以續命。金融的本質是風險,理財第一步,先把你的人身風險cover掉。
接下來談保值,也就是跑贏CPI的問題。這個特別簡單。活期、定期、權益類產品,根據自己用錢的狀況,分別放點。我們接下來一個個說。
一、活期類的產品2.5%-3.5%。
1、余額寶等貨幣基金。
余額寶是大多數人入門的首選,安全方面都有目共睹,可以說閉眼投也無所謂,雖然收益最近一直下降,2.6%還真不一定抗得住通脹,但日常使用的資金放在余額寶還是可以安心的,隨用隨取也很方便,
另外,如果想要比較高收益的貨幣基金,可以去支付寶頻道搜「貨幣」,出來-大堆貨幣基金,挑個比余額寶收益高的貨幣基金試試手。
貨幣基金總體風險都是極低的,放心買吧,就留點零花錢在余額寶里。
2、P2P 8-10%
這類就是民間借貸,風險的話主要看平台。
我在P2P上的策略是「薅羊毛」,基本所有的平台都會有新手標,大多利率在6%-13%,7日-3個月,有的還有紅包可以用。P2P理財一定要資金分散,選擇排名靠前、後台夠硬的平台。另外,新手標之外,選標的時候,最好選擇有房產或者車輛抵押的標,並且看標的借貸人信息是否全面、真實。
PS:這里想科普一下P2B,是P2P的分支,P2P借款給個人,P2B借款給企業,相對來說安全很多,目前我也主要是在投P2B,畢竟我是金牛座,天生比較膽子小。
以自個兒為例,從2014年開始試水,到加倉並控制P2B倉位,沒耗費過多精力,每年多掙個幾萬。我投的平台叫無界,現在投資可得100紅包和500京東卡,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傳送門:100紅包+500京東卡
三、權益類產品
這個說多了,可能樓主也不是能理解。而且風險會特別大。因為樓主只想跑贏CPI ,前兩個用好了,5%跑贏CPI問題不大的。是現在確實又是布局權益類產品的一個時機。
可以先學習學習。一般理財進階的步驟是這樣的: 貨幣基金一定期產品 (固收)一指數基金一主動型基金-股票。
今年這個時間點,可以從滬深300或者中證500開始。如果有收入來源,工資的一部分拿來定投挺好。因為現在股市總體是比較低的,慢慢定投,再一步步學習基金和股票就挺好。
C. 小額投資理財項目有幾種
小額投資 一天1小時 利潤300%做完就收 想做的來
D. 小額短期理財項目有哪些
銀行本身有的理財利率都不會太多
我們和銀行一樣 同樣受銀監會監管 利率相對銀行要多的多
p2p信貸 你作為出借人 把你的錢借給10個借款人 這樣你的風險要小的多的多 並且利息不會少
E. 小型投資理財項目有哪些
幾百塊就可以做的理財小投資 風險小 當天收益 想做的 連續
F. 現在有什麼好的投資理財項目呀
1、銀行儲蓄理財
這個當然也屬於理財的范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同西方國家接軌,開始全方位的改革,我們大多數人的消費意識也空前和西方接軌,用未來的錢過現在的生活,已經被全面普及開來,不過小編在這里也還是要提醒各位,不要過度消費,存點錢很重要。這個是一定要的,儲蓄理財或者說是存款理財、存錢理財,是做好家庭理財的基礎,我們在尋找好的理財項目的過程中不要忘了這一個。
2、購買理財產品
隨著互聯網越來越的普及,理財產品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比如寶寶類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P2P理財產品等。購買理財產品在小編看來是比較大眾化的選擇了,也應該是我們要做理財時,第一應該關注的方面。常見的理財產品有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基金寶寶類產品、基金、債券、股票、P2P理財等。
3、投資買房
這里注意一下,不是說剛需的哦,是說買房投資,准備以房子的升值來賺取價差的,要慎重了,從去年開始,全國多個地方已經出台了各種限制,限制二手房交易,這樣就基本上從源頭上限制了炒房的行為,不過在一些三四線城市,那些城市最近的新聞還有報道出來的炒房團賺取多少多少的新聞,這個在小編看來多少有炒作的嫌疑,對於我們一般的有些資金,不夠規模的人還是要慎重為妙。
4、謹慎創業
當你打工上班感覺到兩點一線,很累的時候,多少次都曾經想去創業當老闆,你手上可能有些閑置資金,10萬,或者是20萬,想找創業項目,一腔熱情,想著的都是美好的。在小編的朋友圈裡有很多創業的朋友,但是成功的目前只算是有一個,大多數最後都宣告失敗,有幾個在苦苦支撐,和預期的相差太遠。除了和項目選擇的關系外,更多的是個人的素養和能力這塊我覺得,經常在一塊吃飯久了,就能感覺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