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際金融外匯管制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一.對出口外匯收入的管制
在出口外匯管制中,最嚴格的規定是出口商必須把全部外匯收按官方匯率結售給指定銀行。出口商在申請出口許可證時,要填明出口商品的價格、數量、結算貨幣、支付方式和支付期限,並交驗信用證。
二.對進口外匯的管制
外匯管制
對進口外匯的管制通常表現為進口商只有得到管匯當局的批准,才能在指定銀行購買一定數量的外匯。管匯當局根據進口許可證決定是否批准進口商的買匯申請。有些國家將進口批匯手續與進口許可證的頒發同時辦理。三.對非貿易外匯的管制
非貿易外匯涉及除貿易收支與資本輸出入以外的各種外匯收支。對非貿易外匯收入的管制類似於對出口外匯收入的管制,即規定有關單位或個人必須把全部或部分外匯收支按官方匯率結售給指定銀行。為了鼓勵人們獲取非貿易外匯收入,各國政府可能實行一些其他措施,如實行外匯留成制度,允許居民將個人勞務收入和攜入款項在外匯指定銀行開設外匯賬戶,並免徵利息所得稅。
四.對資本輸入的外匯管制
發達國家採取限制資本輸入的措施通常是為了穩定金融市場和穩定匯率,避免資本流入造成國際儲備過多和通貨膨脹。它們所採取的措施包括:對銀行吸收非居民存款規定較高的存款准備金;對非居民存款不付利息或倒數利息;限制非居民購買該國有價證券等。
五.對資本輸出的外匯管制
發達國家一般採取鼓勵資本輸出的政策,但是它們在特定時期,如面臨國際收支嚴重逆差之時,也採取一些限制資本輸出的政策,其中主要措施包括:規定銀行對外貸款的最高額度;限制企業對外投資的國別和部門;對居民境外投資徵收利息平衡稅等。
六.對黃金、現鈔輸出入的管制
實行外匯管制的國家一般禁止個人和企業攜帶、托帶或郵寄黃金、白金或白銀出境,或限制其出境的數量。對於該國現鈔的輸入,實行外匯管制的國家往往實行登記制度,規定輸入的限額並要求用於指定用途。對於該國現鈔的輸出則由外匯管制機構進行審批,規定相應的限額。不允許貨幣自由兌換的國家禁止該國現鈔輸出。
七.復匯率制
對外匯進行價格管制必然形成事實上的各種各樣的復匯率制。復匯率制指一國規章制度和政府行為導致該國貨幣與其他國家的貨幣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匯率。
❷ 投資理財,國際金融,選哪個
請問你這兩個是專業還是方向呢?你說你現在是大二就應該是方向的。如果是方向那麼畢業證上寫的一樣是金融學專業,所以沒什麼好選的,就看你自己的愛好和對自己未來的打算。
1.如果你想畢業之後繼續考研或者出國繼續讀碩士,那就選擇國際金融吧。國際金融范圍比較大,如果出國留學,在專業選擇方向占優勢。
2.沒讀研打算的話建議選投資理財,畢竟投資理財比較務實,學了之後對自己的理財也有好處,國際金融對生活來說比較虛幻,沒什麼實際用處。
3.建議條件允許的話出國讀碩,因為中國讀研難考且時間長(3年),出國可以見識一下,鍛煉自己,學到的東西比你想像的要多與實用,對你以後的人生有好大幫助(這個當然是在你努力的情況下才成立)。趁年輕出去闖一下是好事。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意見,僅供參考
❸ 如何外匯理財個人可以操作嗎
外匯是人們進行投資理財的一種形式,想要獲得盈利,就需要對外匯市場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和掌握:
1.有市無場
如果在投資交易的過程中,投資者需要通過經紀公司買賣所需要的商品,這就是「有市無場」。外匯交易買賣就是通過沒有統一操作市場的行商網路進行的,而不是像股票市場那樣,在交易時有統一規定的地點。但是外匯交易的網路遍布全球,已經在市場上形成了沒有組織的組織。
2.24小時不間斷
這一點和貴金屬交易市場有點相像,都是以各交易中心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外匯交易市場因為亞洲、美洲、歐洲等市場的時間差問題,早上8時半(以紐約時間為准)紐約市場開市,9時半芝加哥市場開市,10時半舊金山開市,18時半悉尼開市,19時半東京開市,20時半香港、新加坡開市,凌晨2時半法蘭克福開市,3時半倫敦市場開市。這樣的連續性交易,為投資者提供了廣闊的操作空間,並且不管何時進入市場都能夠參與到交易中來。
3.零和游戲
在外匯交易市場上,匯價的波動所表示的價值量變化和股票市場中股票價值量的變化完全不一樣,由於匯率是指兩個國家之間的交換比率,匯率的變化也就代表著一種貨幣價值的減少和另外一種貨幣價值的增加。但是從總的價值量來看,不管匯率如何變化,從整體而言既不會增加價值也不會減少價值,因此用「零和游戲」來形容外匯市場,更准確的說是財富的轉移。
外匯理財產品存在收益風險,從外匯理財產品類型上說,可分為固定收益類、外匯結構性產品兩種形式,前一種風險小,收益穩定但不高,後一種則收益相對要高,風險也大,可能是高收益,也可能零收益,甚至負收益。投資者特別要注意防範後一種理財產品的風險。
外匯理財產品的匯率風險。有些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產品完全與匯率掛鉤,對於一些跨幣種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投資者應警惕匯率風險。
外匯理財產品流動性風險。外匯理財產品的投資周期一般都比較長,資金流動性較差。如果投資者資金不充足或短期流動性有問題,不宜投資外匯理財產品。
投資者在投資外匯產品時,首先要注意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外匯理財產品一般分為固定收益類產品和浮動收益類產品,前置比較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投資者,後者適合對國際金融市場有一定程度了解的高端客戶。
其次要對於一些跨幣種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投資者應警惕匯率風險。在沒有風險對沖措施的情況下,兩次匯兌的時間錯配便會引發匯率風險。
❺ 外匯投資理財有哪些途徑
一、存進銀行吃利息
外幣存進銀行也可穩吃利息,但不同外幣的存款利率相去甚遠。比如存日元幾乎等於「白存」,就像無償借錢給銀行,而存澳大利亞元等高息幣種,年利率超過3%。市民假如手頭有外幣較長時間不想動用的話,不妨跑到銀行去看利率表,表上哪種外幣利率最高,就選存哪種。
二、買外匯理財產品
去年下半年至今,眾多結構性存款的外匯理財產品如雨後春筍一般在上海面市。這些結構性存款大多與國際金融市場的匯率、利率、債券等體系的價格變動相聯系,銀行通過運用期權、互換等金融衍生工具在國際市場上交易,投資者在承擔適度風險的前提下,可獲取比銀行利率更高的外匯投資收益,年收益大多在2%至3%之間。
在美元穩步加息的宏觀背景下,投資者比較傾向購買這類外匯理財產品,但要注重通盤考慮以下因素:投資時限、本金有無風險、收益保不保底、收益掛鉤對象、哪方擁有提前中止權等。
三、炒「外匯寶」
與其他投資一樣,炒「外匯寶」的收益也來自「高拋低吸」,不過「外匯寶」瞄準的對象是不同幣種之間的匯率變動差價。要參與「外匯寶」交易,投資者須擁有一筆外匯或外幣,到有關銀行辦理簽約手續後,就可採用櫃台交易、電話交易、網上交易,甚至手機交易等方式開炒了。各家銀行設置的交易「門檻」差別甚大,低的如建行上海分行只需1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幣就可,招商銀行的交易起點則是100美元。
炒「外匯寶」的特點鮮明:交易方式為T+0,買賣賣時完成,投資者一天可進行多次交易;交易時間大多從周一晨至周六晨,24小時開放,與東京、倫敦、紐約等外匯市場聯動;交易方式有實時買賣、掛盤委託(俗稱「掛籃頭」)等多種。
投資者挑選炒匯銀行時,可參考以下指標:該銀行的交易幣種多不多,網點覆蓋廣不廣,交易費(點差)高不高,是否安排有外匯專家講座與咨詢服務等。
四、外匯期權交易
又稱「期權寶」,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外匯投資方式,一般指投資者作為期權的買方,向銀行繳納一定比例的期權費後,按照與銀行事先約定的日期、幣種、金額、價格進行的一種外匯買賣交易。與「外匯寶」相比,外匯期權交易更加靈活,投資者既可買漲,也可買跌,獲利空間更大。假如投資者先前的判定失誤,期權到期日時市場價格低於約定價格,他可選擇不進行交易,但會損失一筆期權費。外匯期權比較適合那些炒匯老手,因為他們的炒匯知識與經驗較豐富,猜測匯率走勢的能力較強。
❻ 國際金融套利 套匯
遠期匯率:1美元=(1.3728+0.0035)/(1.3736+0.0040)=1.3763/1.3776加元
操作:將美元即期兌換成加元,進行一年投資,同時賣出加元一年投資本利的遠期,到期時,加元投資本利收回,履行遠期合同,兌換成美元,減去美元投資機會成本.即為收益:
100000000*1.3728*(1+7%)/1.3776-100000000*(1+4%)=2627177.7美元
❼ 如何做好外匯理財投資
目前,國內可行的外匯投資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外匯儲蓄長期以來,國內居民的主要外匯投資方式就是外匯儲蓄。其特點為:外匯儲蓄風險小、收益穩定,也不需要投資者單獨花時間去關注市場狀況,適合外匯知識有限或者風險承受能力較差的投資群體。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匯理財產品的上市,傳統的外匯儲蓄業務受到了很大的挑戰。外幣儲蓄存款品種中,外幣通知存款集流動性和收益性於一身,適合那些擁有一定數量閑置外幣的投資者。雖然與其他方式的外匯投資品種相比,外匯儲蓄的收益較低,但其流動性最好。所以投資者進行外匯投資時最好保留一定比例的外匯存款,以備流動性之需。
2.外匯寶外匯寶是銀行向個人客戶提供外匯理財工具的業務。目前國內的個人外匯買賣交易是銀行參照國際金融市場的匯率行情,提供即時外匯交易牌價,個人客戶按銀行的報價,將其持有的一種外匯買賣成另一種外匯的業務。外匯寶是實盤交易,其獲利方式是獲取買賣差價。另外外匯寶產品的優點就是不用繳納手續費,而且很多銀行還推出了網上銀行和電話銀行進行交易。另外,該交易可以在除節假日外的時間里24小時不間斷交易。這樣的特點適合各個時間段有空閑的投資者進入。只要你對匯市有良好的判斷,就可以獲利。當然,外匯投資也要承擔判斷錯誤的風險。外匯投資期限靈活,對長期看漲的幣種也可以進行長線投資。所以對長期趨勢有較好把握的投資者而言,進行外匯長期投資也是不錯的選擇。
3.個人外匯期權
期權代表的是一種選擇的權利,而且這種權利可以進行買賣,期權的買方取得這項權利,期權的賣方承擔對應的義務。外匯期權是常見的一種期權產品,其交易對象就是一項將來可以買賣貨幣的權利。在一筆外匯期權交易中,期權的買方支付一筆期權費(如同商品買賣中支付的價款)給賣方,從而獲得一項於到期日按預先確定的匯率(即執行價格)用一定數量的一種貨幣買入另一種貨幣(或者賣出一種貨幣)的權利。到期時,期權的買方根據市場情況來決定是否執行這項權利。外匯期權投資者可以通過支付一小筆期權費鎖定未來匯率,並以此為代價獲取未來的盈利機會。這種投資方式對投資者有一定的外匯專業知識的要求,並且要求投資者對外匯行情有較好的判斷能力。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外匯期權類產品並沒有受到大范圍的關注。另外,外匯期權還可以作為套期保值的工具,事實上這也是開發期權類產品的動力源頭。比如:你3個月後有美元入賬和對應數目(為簡單起見)的英鎊流出,於是你會擔心美元相對英鎊貶值,這樣就可以通過外匯期權的方式,買入3個月期的英鎊期權,這樣就通過較小的成本規避了未知的匯率波動的風險。
4.外匯結構性理財結構性外匯存款是結構性外匯產品的一種。所謂結構性外匯產品(Structured Notes,簡稱SNs)是一個將固定收益產品和選擇權(期權)產品進行組合起來交易的產品。結構性外匯存款的核心特性是指,銀行在普通外匯存款的基礎上,按照客戶對利率、匯率等資產價格預期,嵌入與匯率、利率等相掛鉤的期權,將這個一攬子的結構性產品提供給投資者,投資者的收益將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存款的利息收入,一是出售期權的收入。很多外匯結構性理財產品兼具穩健和收益性的特點,因此很受外匯投資者的追捧。但是由於結構性理財產品本身的結構相對一般理財產品更加復雜,普通大眾可能很難比較各種不同產品之間的優劣。所以投資者在投資此類產品前應該充分了解產品信息,掌握產品的風險點和收益狀況,並在二者之間作出權衡。必要時應通過專家咨詢等方式來獲得可靠的產品分析。
❽ 如何外匯理財個人可以操作嗎
國內可行的外匯投資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外匯儲蓄。長期以來,國內居民的主要外匯投資方式就是外匯儲蓄。其特點為:外匯儲蓄風險小、收益穩定,也不需要投資者單獨花時間去關注市場狀況,適合外匯知識有限或者風險承受能力較差的投資群體。外匯寶。外匯寶是銀行向個人客戶提供外匯理財工具的業務。目前國內的個人外匯買賣交易是銀行參照國際金融市場的匯率行情,提供即時外匯交易牌價,個人客戶按銀行的報價,將其持有的一種外匯買賣成另一種外匯的業務。個人外匯期權。期權代表的是一種選擇的權利,而且這種權利可以進行買賣,期權的買方取得這項權利,期權的賣方承擔對應的義務。外匯期權是常見的一種期權產品,其交易對象就是一項將來可以買賣貨幣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