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投哪個P2P平台比較靠譜,朋友有推薦人熱貸、好彩金融等,不知道哪位大神有投過,求解惑
呵呵:現在的人越來越有理財觀念了,現在的大學生還在讀書就想著怎麼幫自己理財。我在讀大學的時候不是玩就是學習。或許,是受通貨通脹影響吧。根據你的情況,那麼我可以建議你可以做點白銀TD的。很好的理財投資品種。不僅銀價漲可以賺錢,銀價跌下來也可以賺錢,T+0交易,有晚盤,一天十個小時交易時間,方便咱們白天非常忙沒時間交易的個人投資者,保證金(3%)交易。比如你買價值20萬的股票就要投入20萬,一分錢都不能少,而做咱們(白銀)T+D只需投入20萬的3%資金(6000)可以獲得同樣的收益,這樣大大提高了咱們的資金利用率。一手白銀保證金是6000左右(一手白銀是50千克)。現在白銀行情你一天一手可以賺個5000到1000塊很簡單,而我們的投入6000左右,多一手就多500到1000左右的利潤,而且如果可以你還能每個月增加投資,獲利空間很大的。你的資金存在你個人名下的第三方託管銀行卡里。有興趣的話咱們祥聊。我的名字就是我的QQ號
② 女生適合什麼樣的重疾險
適合女性的重疾保險其實有很多,奶爸覺得更重要的還是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產品,詳細投保攻略奶爸整理在這,可以看看《成年女性的投保攻略,該怎麼買保險?》③ 深圳市前海好彩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市前海好彩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總部位於深圳前海國際金融中心區。深圳市前海好彩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作為前海新元素交易平台,為企業的融資提供一站式的優質金融服務。
法定代表人:冀文輝
成立時間:2014-07-29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0994755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臨海大道59號海運中心主塔樓10樓1001房
④ 有哪些提供委託理財業務的p2p網貸網站
B2B/B2C/C2C/P2P相結合的多城市借款融資系統,功能最全的系統
ppobb系統軟體的開發 PPOBB公司
⑤ 曹仁超的采訪實錄
曹仁超暢談三十年馳騁金融市場
龐:很多讀者和我有很多客戶,都一直看曹生你的專欄,你過去提出很多好建議,一直都賺了錢。個人理財為何如此重要呢?年青一代在學校又無學習,我們應該何時開始制定個人理財計劃?個人理財的范圍應該怎樣呢?
曹:在現代商業社會,如果你要生活愉快,我相信最好是擁有一定數量的金錢。譬如說,你想約女朋友渡過一個很好的燭光晚餐;或者你突然間決定暑假去海外旅行;當子女長大了,他們希望去外國讀書;甚至談婚論嫁,你都希望搞得富麗堂煌;如果你手上有筆錢,我相信,起碼令你生活更加愉快。 龐:但怎樣得到第一筆錢?即所謂的第一桶金呢?
曹:我個人經常有個願望,最好有父蔭。如果上一代努力辛勤,留下一筆遺產給我們,這是很開心的事。不過,我相信,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父蔭,所以,自己努力去建立一筆財產都好重要。
龐:嗯。
曹:記得我離開中學時,看到電視上,有一間銀行買廣告叫人儲蓄,說儲蓄可以致富,儲蓄有亭台樓閣,積少成多,日後富甲一方。那時候,我覺得這個是天大的笑話,因為由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後,凱恩斯的信徒,就已經主宰全世界所有自由經濟國家的決策權,他們經常利用赤字預算,去刺激經濟成長,這成為了中央銀行既定的政策。長期來說,存款利率一定低過通脹,以一百元為例,銀行給你五厘息,你一年後收回一百零五元;但香港的通脹率有百分之八,所以你得回來的實質購買能力祇得九十六點六元。
如果你成世都希望儲蓄的話,根本是參加一場永遠打不贏的仗;靠儲蓄致富,只是銀行家的口吻,這就是個人理財慢慢興起的最大理由。
龐:如果個人理財照你所講,是希望投資能夠高過通脹,當然有兩種做法。有些人可能拼搏一些,拚命工作去創業,甚至主動拿出資金找投資機會;但有些人卻不會那麼拼搏,有多餘錢才去投資,其實兩種做法有甚麼分別呢?
曹: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很多人都想做老闆。
龐:對呀!
曹:坦白說,上市公司只得五百幾間,想成功,機會率不是那麼高;所以,各位在做老闆之前,最好自己問一問,本身是不是大富大貴的人。以普通人來講,我都主張做「人中人」好些,「人中人」即是說做中產階級,打份工。儲蓄十萬元,三幾年間都應該可以達到目標,剩下來的就是福利的問題;如果你將十萬元,每年希望升值百分之二十的話,十年之後已經變成六十二萬、二十年後是三百八十萬、三十年後就二千三百萬。
龐:很厲害!
曹:換言之,我相信很多朋友,大部分在自己有生之年,都可以成為千萬富翁,不過要清楚,三十年後的二千三百萬元購買力,至於說,何時開始做投資理財,我認為越早越好,二十歲開始、五十歲已經是千萬富翁;相反來說,如果你五十歲才開始的話,到八十歲才做到千萬富翁。 龐:我自己都試過,二十歲的時候賺到一些錢,就去買架靚車,或者花掉所有錢,這樣又如何儲蓄得到第一筆錢?對年青人來說,有時的確很難做,又要慳、不要亂花錢、不要帶女朋友去看戲、去行街、這樣,年青人如何儲到足夠的投資本錢?
曹:做「人上人」就辛苦,如果你想做「人下人」的話,便很容易。我自己打開電視機,見到很多老人家靠公援金過活,內心有時都感到幾悶。相信大部分的老人家,他們過去都很努力,為何如今會如此凄涼?最大的原因是他們不懂得個人理財,結果辛辛苦苦儲蓄的錢,在通貨膨脹蠶食之下,已經完全失去購買能力,變成年老無依,的確很可憐。我自己認為,傳媒有責任告訴讀者或聽眾,如果你越早開始捱那三幾年,你這一世都會很開心;相反來說,如果你一開始的時候,便胡亂花錢,那麼,我就好擔心,到你六、七十歲的時候,大有可能淪為「人下人」。
龐:曹生、七十年代跟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比較,個人理財究竟有什麼不同?其實,過往有什麼經驗。
曹:七十年代,可以說經歷了高通脹時代,最主要一點,我相信與一九七一年美元同黃金脫?有關,所以,一切實物都成為投資對象,好像黃金、古董、名畫、物業、股票,可以說整個方針是在保值方面。
作為香港人,最好的投資當然是黃金,七零年的時候,黃金二百幾元一盎斯,到一九八零年已經升至四千八百元,升幅接近二十倍,可以說,除了石油之外,沒有其它的投資有這么大的升幅。但是,到了八十年代,美國的貨幣政策改變了,美國聯邦儲備局利用高息去壓制通脹,所以高通脹時代便告結束了。另一方面,利率亦由高峰期一步一步回落,在息口向下的情形下,當然買樓、買股票最好。記得在八四、八五時,當我叫人買樓時,那時樓價六百幾元一呎,但到九四年第一季,每尺樓價已經見六千幾元。
龐:十倍升幅!
曹:對。恆生指數當時是八百點,九四年時已經見萬二千點,升幅十五倍。雖然比不上七十年代金價的升幅,但相信是另一個致富機會。問題是到了九十年代,香港經濟亦進入了成熟期,那些有十幾倍升幅的投資已很難存在,好像大家坐纜車,坐了上山頂之後,就打圈圈,望落太平山下,景色無限,但是你想更上一層樓便相當困難了! 龐:這個比喻真是很貼切!如果我整日在山頂打圈,又要做個人理財,通脹雖低但仍然存在,有百份之七左右。究竟在現時來說,應如何投資?應該投資中國,或是放眼世界呢?
曹:可以說,香港高速增長期已成過去,相信最後踏入穩定增長期,未來當然還有機會,但不容易把握,以香港的發展經驗,我相信亞太區已經遍地開花了,如果我們用從香港獲得的經驗再看南韓、台灣、馬來西亞,泰國,印尼,他們是正在重復過去一、二十年香港發生的事,我們以過來人的身份去到這些地方投資,相信佔了很大的便宜。
龐:今天,很多香港人都去過星馬泰旅遊,經常看到這些地方,譬如過去我們去台灣的時候,當地的發展與今日比較已經不同,其它東盟的市場亦一樣。我想問一問。
曹:我自己就相信「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的話,所以,我很鼓勵年青人一離開學校的時候,省吃儉用三、幾年,儲蓄第一筆資金,就開始制定理財計劃;因為人到壯年時,通常負擔相當大,譬如結了婚、有子女、或者正在供層樓呀︰︰︰
龐:這樣很難儲蓄的?
曹:儲蓄就很辛苦。至於老人家,到年紀大的時候再開始計劃理財,我擔心時間方面對他們很不利,所以,我很鼓勵年青人一開始的時候,就訂立自己的個人理財計劃,這樣到中年、老年,你就可以享受黃金歲月,當你年紀大的時候,你再將自己二、三十年的經驗傳給下一代,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理財方法,一家大小的生活都好愉快。龐:這就是說,我們先苦後甜,先吃少少苦頭,後來的果實應該不錯了!
曹:對。
龐:打工仔同創業的人有什麼不同?不同性別對個人理財有沒有影響和分別呢?
曹:打工仔同創業的人根本是兩類人。一般的創業者,除了你有父蔭之外,開始創業的時候,資金通常都不足夠,如果在那一刻,叫他再拿一些錢作其它投資的話,便相當辛苦。所以,我唯一的忠告是希望他埋頭苦幹,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努力的話,我相信創業都可以成功的。
至於男與女之間,香港基本上已經到了男女平等的階段,所以分別不大。然而性格方面,男女始終有別,所以,我主張,最好夫妻檔,以免日後為了金錢而傷腦筋,最好採用有限公司,因為香港組織一間有限公司成本不大;這樣,男的性格就進取,女的性格就穩健,組合最完美。
龐:對。這樣就有平衡的作用。
曹:是。
龐:如果有財產,即已經有一筆錢的人又應如何理財?
曹:這個世界上,不同的人最大的分別,就是你有錢和無錢。假設你有一千萬以上的話,可以說錢的作用就越來越小。譬如你住的房屋可能大一些,或者說你坐Benz、我就駕日本車;你有遊艇、我沒有。至於有一億元以上,我的感覺就只不過是數字游戲,可以說,錢能夠買的東西你已經可以買到;至於錢買不到的東西,你更富有都無辦法買到。
我的想法是,以普通人來講,當你的財富打破了一千萬關之後,我認為人生追求的目標,應該由金錢轉移到其它的地方,例如你自己的健康、你家庭生活是不是愉快、對子女之間的關懷是否足夠,對朋友之間的幫助有無做到等,以免勞碌一生,除了金錢之外,一片空白。 龐:所以,個人的理財,除了金錢方面安排得好之外,其實都要有一個平衡的人生,這樣生活才是愉快。
曹:對。
龐:但是,怎樣可以快一點賺到第一桶金呢?其實從事哪一個行業較好?或者,每年有十幾個百份點的增長,這樣,我不如去中國做事?或到一些新興市場工作,包食包住,我們就容易儲到錢?
曹:我在過去一、二十年常常收到讀者的來信,問相同的問題,通常我的答復都認為:「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我相信,二十五年前譚詠麟先生都不知道唱歌原來可以發達的。
龐:有個紅館呀。
曹:我相信成龍都不知道,原來打功夫亦可以發達。今時今日,張德培先生的成就,已清楚告訴我們,原來打網球也可以發達的。所以我認為,不要勉強自己做一些自己不喜歡做的事。這個世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至於你努力專心於自己有興趣的事業,我想遲早都有時來運到的一天。如果你一味只望發達,一時好彩,你賺到少少錢,但我相信始終不是長遠之計。
龐:所以最好是自己勤力些,同找到自己的興趣,一路發揮,遲早有機會出頭,所謂行行出狀元。九七以後,中國已收回香港的主權,我們個人理財的策略有沒有改變呢?會不會放眼中國更有作為?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每年都有百份之十,高速增長。你的看法如何呢?
曹:我相信,香港回歸中國之後,英治時代在香港結束,大家希望見到的,是港治時代的開始。過去因為政治因素,英資在香港經濟及投資方面佔了不少便宜,日後這個優勢肯定會失去。但是,我們希望見到香港可以建立一個公平競爭的社會,即是許家屯先生同我們寫那篇文章所講:「白晉敬酒、能者絕歡」,我不希望見到中資企業取代了英資的地位,走了一班舊人,來了一班新貴。
如果九七年香港還保持公平競爭的制度,我相信,未來香港的前途還是光明的。如果今時今日良好的公務員制度受到影響,我們堅信的法治精神受到動搖,一步一步走向金權政治,有財的人與有勢的人勾結在一起,令到社會充滿不公平的話,這樣,我便擔心九七後,香港的前途是悲觀的。到目前為止,我還未確知道香港走哪個方向,所以我相信,理財策略要遲一兩年後,才可以跟大家深入討論。 龐:暫時是不是應該按兵不動呢?
曹:我相信亞太區提供了很多良機,因此,大家不妨利用一兩年的時間,建立自己對整個亞太區經濟發展的了解,這對大家將來一定有幫助。
龐:個人理財有沒有什麼必勝的投資法?怎樣做法可使到自己起碼立於不敗之地呢?
曹:必勝術我就無啦!不敗之地我就有,其實做法很簡單,善用止蝕。任何投資,如果說,價格跌破了百分之十或者百分之十五,你就止蝕。我自己就很喜歡利用十八日平均數,任何股票投資了後,如果股價跌破十八天平均數,通常我都會賣回出去。
龐:賣回出去?
曹:對。
龐:曹先生、你對大家在投資方面有什麼忠告呢?
曹:我記得胡漢輝先生跟我說過:「能知三日事富貴萬千年」,所以,這個世界是無先知的。真正成功的人都有良好策略,而不是盲目跟大隊;所以,在事前對事件了解多一些,就好過事後後悔。
龐:大家在投資之前一定做好功課啦!
曹:對。
龐:做足功課,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曹:對啦、對啦!
龐:這個是很重要的。在個人理財方面,剛才曹生講了,當有蝕價的時候就應該止蝕,有句說話大家都聽過:「賺就賺粒糖、蝕就蝕間廠」。這一點值得大家記取。
曹:是。
龐:賺錢的時候,大家賺少少就賣出;但蝕的時候,就死持不放,於是蝕得更慘了!
曹:對!
龐:所以止蝕這個方法很重要。曹生、你覺得個人理財怎樣算成功?怎樣算失敗呢?
曹:有人喜歡搵快錢,我記得以前幫香港電台做一個「雄財偉略」的節目時,在最後一輯,我對他們講過幾句說話,就是「種樹與種花」。
龐:種樹和種花又與投資有什麼關系?
曹:一個人如果想生活愉快,擁有一棵樹是會幾開心的,這棵樹每年能夠提供很多果實,而且還源源不斷,替你照顧下一代!
龐:有樹蔭了!
曹:對!
龐:但樹需要很久去培育,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完成短期的目標,或者說,如何運用短期的資金,賺到第一桶金呢?
曹:所以這就需要去種花了!種花的好處是一兩個月的辛勞,你立刻見到成果,但是一場風吹雨打,又可能使你的成果一敗塗地。因此,在一棵樹未成長的時候,你需要種些花去幫補一下自己。
龐:而且還要分散投資,種植很多種花。
曹:對呀!
龐:有些花可以在不同季節生長、也有不同的價錢、希望確保你的利潤比較好一些。
曹:是!
龐:世界上有一些著名的投資專家,譬如華倫巴菲特,他自己都強調長線投資,他的威水史就是在四十年內,賺到一百四十億美金的資產。其實你給他一萬元,一萬元的投資,在四十年內賺了八十倍,已經八千萬了。他覺得,每個人都可以投資致富,祇要勤力、堅毅、理性、自律!有這些性格就行!曹生個人對此有何看法?
曹:聽你所講好像很驚人,因為你所講是八十倍回報。資金有幾百億!其實這不外是福利。祇要你每年令自己的財產增長百份之二十五,四十年後你就是第二個巴菲特。關鍵是持之以恆,不是一年,而是年年百份之廿五,四十年後,你的財富已經可以同巴菲特媲美。
龐:甚至比他更厲害!
曹:相信如此。
跟投資項目拍拖或做人世
龐:好的信息就等於財富,使你很容易賺到錢。但因信息爆炸,譬如,報章又有那麼多投資專家,他們之中,有些看好、有些卻看淡,作為普通投資者如何揀選這些信息,幫助自己去投資?你有什麼忠告?或者有什麼心得?
曹:我覺得,太多信息反而累事。各位都有拍拖的經驗,兩人不見面的時候,真是天下美女何其多;但可以做你太太的,我相信祇有一個。你未結婚之前比些心機去揀,揀一個同你性格、理想方面都相當匹配;這樣,你跟她/他共同生活,我相信婚姻才會愉快。另一方面,若你朝秦暮楚,我相信到今時今日,你的婚姻生活都不會愉快。
揀選信息好、揀選投資基金經理也好、或者揀股票亦好,道理一樣。你面對幾百隻股票,信息爆炸;過千的基金,總有些是適合你的。你慢慢揀到適合自己的項目,你去與它長期相處,我相信未來二、三十年,大家會好愉快。
龐:即是說,自己開首的時候要花多些時間,去看一下、揀選一下、同時跟它拍一拍拖,了解清楚,然後先慢慢委託終身,長期相處。
曹:拍拖時就不妨多心,結了婚之後就應該一條心。
龐:最後,我就想問曹生一個問題,你自己在報紙上寫專欄教人投資,其實同你自己的投資有什麼不同?如何做到言與行一樣,如出一轍,而且能夠收賺錢效果呢?
曹:我剛剛開始寫投資專欄時,犯過所有今時今日投資者應該犯的錯誤,經過自己痛苦的摸索後,我才知道短線與長線的分別。可以說,經過二十幾年之後,經驗這樣的東西需要時間去累積。年青人不妨多嘗試,看有哪一樣東西適合自己。但經過一段時間後,你會摸索到自己的投資策略,然後持之以恆,相信到了老年階段,各位的身家都應該不會少!
龐:日本有一位賺錢之神丘永漢,其實我覺得很多謝曹生透露了那麼多投資心得。
曹:多謝、多謝。 2010年股市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滬深兩市雙雙收獲兩根分量十足的大陽線。滬指報收2808.08點,漲幅1.76%;深成指報收2458.55點,漲幅2.63%。滬深兩市成交合計2006億元,較周四放大近兩成半。
仔細觀察滬指年終的收盤點位:2808.08點。一連串的8字是巧合?
曹仁超,原名曹志明。他說,給自己改名叫曹仁超是因為希望能成為超人曹。因為在內地,股民們將他奉為香港股神。
牛市二期特徵
A股由2010年7月到2012年下半年仍是牛市二期,市場表現以板塊輪動為主。牛市二期通常以個股發展為主,部分股票可以在牛市二期上升100%到200%,有些股票可回落50%或以上,直到牛市三期再次進入全面上升期。但牛市二期時間十分長,一般長達兩年或以上。
參考70年代及80年代香港兩次牛市走勢,70年代香港牛市二期長達兩年,80年代牛市一期因受香港主權回歸影響,股市發展不清晰。如以1984年7月作為香港牛市二期起步,至1986年4月大約有兩年。因此,有理由相信,由2010年7月2日開始的上證指數牛市二期可維持到2012年年中,2012年下半年開始進入牛市三期。 2013年或2014年完成牛市三期,達到2007年10月16曰A股高點,即6124點才完成整個牛市。
調整看支撐位
2010年11月11日上證指數創下的高點3186點,在2011年遲早會被升穿,下次支撐位是2800點以下2573點之上,即每次上證指數回落到2600點至2800點之間都可作為吸納機會。
在當前這個點位,會選擇買入還是賣出,倉位又是如何?
在外國或香港股市是容許拋空的,在牛市二期最適宜做對沖,即同時買入看好行業內的股票,拋空看淡行業內的股票;或同時買入偏低股票及拋空升幅過高的股票,在個別發展中獲利,這方面散戶一般做得不好,應投資表現出色的基金。
操作板塊個股
由於不在內地生活,無法對板塊作深入分析。這方面可參考當地分析師見解,為投資者尋找合適板塊作投資之用。但我認為,2011年中國股市仍是板塊輪動為主,炒個別行業升降,以及炒偏低股回升、偏高股回落為主。
聖誕節央行突然加息,對股市會有什麼影響?
再次強調加息、減息應同CPI升幅一起看。 2010年11月中國CPI升幅5.1%,估計2011年上半年見6%。老利率低於6%,代表仍是負利率,資金是不肯迴流銀行存款收息的,仍將在股市、樓市中找尋機會。老利率上升至6%,則全球熱錢都湧入中國賺息兼賺人民幣升值利潤,中國人民銀行已陷入兩難局面,看來只有繼續維持負利率(即利率低於CPI升幅)。在負利率環境下,樓價跌幅極其有限,股市亦只會進入箱體震盪而不會大幅下滑。
朝韓矛盾升級,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對中國股市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歐債危機相信仍會進一步蔓延,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已十分肯定,朝韓矛盾繼續存在,但上述因素對中國股市影響有限。因為從2009年起,中國已進入內需帶動型經濟。這表明中國大大減少對美國及歐洲市場的依賴,內需型經濟對經濟的拉動大約有10-15年,也就是說從2009年到2024年,中國經濟都是看好的。這也成為支持上證指數能夠在2010年7月起進入牛市二期的基礎。
散戶操作策略
但是,由於政府對房地產持續調控,黃金價格也已處歷史高位。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應該如何理財,比如說是否應該繼續買房,買黃金,或者有其他更適合的理財策略?
通脹是對抗不了的,但通脹對樓價、黃金、股票影響非一般人想像一樣。例如1976年至1981年香港通脹率一度高達15%,但該年,樓價、股市同金價齊升。 1984年 7月至1987年10月,香港通脹率十分溫和,同期樓價上升、金價牛皮、股市狂升。再以2002年至2004年為例,當時通脹率極低,股市、樓價、金價皆上升。換言之,通脹同樓價、金價、股市關系十分復雜。
樓價不會因為政府打壓而回落、政府支持而上升,因樓價有本身循環周期。例如,1990年到1997年,香港政府不斷打壓香港樓市,但本港樓價出現最大幅度上升;1994年至2008年,日本政府不斷支持日本樓價,希望它止跌回升,但日本樓價在這14年內頂多維持不跌。除非政府大量供應土地,例如1981年,香港政府才可令樓價回落;或限制土地供應,如1985年4月至1997年6月香港政府限制每年只可賣地五十公頃,令香港土地供應大減才使樓價下降。總言之,樓價受供求因素而升降,而非政府臨時打壓措施而改變,金價、股市亦一樣。好好研究各項投資的循環周期,不要人雲亦雲。
投資目的是為了賺錢,不是對抗通脹。由於政府有增加貨幣供應的能力,因此通脹永遠存在。投資應學習如何把握各項投資的盛衰循環而非對抗通脹。以美國為例,自1945年至今,美元購買力平均每年失去3%。但美國樓價、金價及股市並不是每年上升3%,而是有些日子大起,有些日子大跌。中國自1978年採取改革開放政策後,人民幣購買力亦不斷下降,在中國樓價、金價及股市也是有些日子上升,有些日子回落,上述投資項目升降大部分同CPI升幅關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