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市場 > 如何讓投資者買理財產品

如何讓投資者買理財產品

發布時間:2021-08-08 20:40:38

1. 怎麼購買財產

第一步
了解自己的風險特徵
購買理財產品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況」。「情況」主要指風險特徵,包括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承受態度。前者是客觀的,比如年齡、家庭收入等;後者是主觀的,包括自己對風險的厭惡程度。比較簡單的了解方式是向銀行的理財顧問咨詢,通過調查問卷了解自身情況。
「一般銀行會把理財客戶分為保守型、穩健型和積極型三大類。不同類客戶在產品選擇上應該有所不同:比如一般保守型的客戶不應該在股票類產品上做過大比例的投資,適合穩定收益的信託類理財產品;積極型的客戶可以適當選擇結構性理財產品,以獲得高收益的可能。」
第二步
了解投資方向很有必要
另外,了解產品的投資方向也是很有必要的。在理財產品銷售火爆的情況下,切忌投資者盲目跟風。投資者在了解自身情況後,要對希望購買的產品做一個了解:投資債券,還是股票或掛鉤匯率。如果自己不理解,一定要請理財顧問解釋清楚再買。
「產品投資方向直接決定該產品的風險和收益。按照投資方向進行分類,目前市場上的產品大致有五類:第一類結構性理財產品,一般掛鉤匯率、商品、股指等,產品屬於浮動收益類別,一般不以理財本金作投資,僅用利息部分,大多為100%保本,產品收益與掛鉤標的有某種關系,通過公式等反映在合同上,會出現收益為零的情況,但也有獲得高收益的可能,風險相對較大;第二類代客境外理財產品類,該類產品一般是不保本浮動收益類,多為投資港股、歐美股票、商品基金,資金全額投資該類標的,風險相對較大;第三類是新股申購類的理財產品,目前是市場上數量最多的理財產品,產品不保本,直接和新股申購獲利有關,風險中等;第四類是各類信託項目的理財產品,雖然產品不保本,但產品收益較為穩定,風險相對較小;第五類是證券市場和貨幣市場各類股票、債券、票據為投資方向的產品,收益也是和投資情況直接有關,債券類風險較小。」
第三步
了解理財產品的流動性
理財產品流動性也是要注意的。拿到產品合同除了要看產品投資方向、期限、收益如何計算,還需要看該產品是不是可以贖回,費率是多少,能不能質押,也就是產品流動性情況。理財產品能夠獲得比儲蓄存款更高的收益,是有某些附加條件的,比如要客戶承擔產品投資風險,要犧牲資金的流動性等,所以產品購買是也要看清楚流動性相關的條款,以免將來急需資金時無法解約。
第四步
了解產品的風險條款
了解產品的風險。產品購買時及時看清楚合約上的風險條款,以下是幾種基本的產品風險舉例:
1.政策風險。國家法律、法規或者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國家政策的變化。新股申購類產品就由政策變化導致所持有的股票在可流通時股價跌破發行價而導致收益下降甚至出現虧損的風險。
2.市場風險。隨著市場的變化,重大事件的發生,直接影響到產品投資標的的情況。如投資的股票價格大跌。
3.流動性風險。產品不允許客戶提前終止交易,如客戶發生提前支取等違約情形,其將損失全部風險金並且無法獲得理財收益。
4.利率風險。利率的波動可能導致客戶收益低於以定期存款或其他方式運用資金而產生的收益。
5.信用風險:委託方發生違約事件時,使理財產品資金無法如期歸還,造成客戶損失。

2. 普通投資者如何選擇中短期理財產品

永不過時的中短期理財產品 近期,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火爆,這和此類產品的幾個特點是分不開的。 首先,產品收益高。相較於同期甚至中長期定期存款的收益水平,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以建行相關理財產品為例,目前三個月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為3.1%,而同期限建設銀行保本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6%,相差近50%!這種收益上的差距在其他不同期限產品(如一個月、六個月)上的表現也同樣明顯,因此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追捧。 其次,產品風險低。目前的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基本上有債券型、票據型、保本型以及高流動性的日日開放式(資產池)等幾類,主要投資的對象是銀行間債券市場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央行票據、企業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回購、同業存款以及銀行承兌匯票等,投資標的物都是非常安全的品種,在產品風險把控上安全性極高,因此深受投資者信賴。 再次,起點金額低。在存款持續「負利率」,基金、股票遇冷,房地產投資受控,黃金價格高企,信託、PE門檻較高的當下,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渠道愈加狹窄。與動輒100萬元、300萬元甚至1000萬元的信託、PE基金相比,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起點金額大多為5萬元或10萬元,這對於大多數普通投資者而言還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收益高、風險低,且起點金額低的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就成了現階段普通投資者少有的「防空洞」,這也為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網羅了大批擁護者。 最後,投資市場前景的不明朗更加體現出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高流動性優勢,使得它成為了很多投資者甚至投機客短期躲避市場風險,等待市場機會的「避風港」和「驛站」。 既然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有這么多的優勢,那麼,它是否適合所有類型的資金進行投資呢?答案是否定的。 以資金用途而言,在當下,有兩類資金是適合投資於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 首先,是投資者的家庭備用金。這類資金最大的特點就是使用無常,要求流動性高,因此投資者可以將部分家庭備用金投資於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其次,是用途及使用時間明確的資金。這類資金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准備投資股市、基金的閑錢,比如投資者認為未來一個月市場沒有機會,那麼他就可以選擇購買一個期限在一個月以內、甚至天天開放的銀行理財產品,從而保證投資收益及流動性;另一種則是中短期內需要使用或消費的大額資金,比如一個投資者准備三個月後買房、買車,那麼這筆錢就經不起任何損失,因此投資者就需要投資於比較穩健的產品中,而不能再選擇如股票、基金這樣有風險的投資渠道,這時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就成了他的好選擇。 但是,很多投資者喜歡將長時間不用的閑錢反復購買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因為中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往往低於中長期理財產品,而且在接續過程中,由於產品發行時間、募集期、到賬時間等問題,還容易產生資金時效性等方面的浪費。因此,投資者應該優選產品,搭配好各產品的投資期限,使資金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實現收益最大化。 建設銀行北京分行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部產品經理主管陳朴然 渤海銀行國家高級理財師、全國傑出財富管理師姜龍君 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保證收益類和非保證收益類兩種,根據其資金投向,大致可分為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類、信託類、結構性類、代客境外理財類(QDII)等。 銀行理財產品較之證券、基金、信託、期貨、外匯、私募、貴金屬等高風險品種更加安全,較之銀行儲蓄則有明顯的收益率優勢。做為性價比較高的防守型品種,越來越受到廣大客戶(特別是個人普通客戶和大中型機構客戶)的青睞。 商業銀行根據理財產品的風險度評級,會設定單一客戶的銷售起點限額。以個人客戶為例,風險評級為一、二級的理財產品,主要針對謹慎型和穩健型客戶,起售金額為5萬元人民幣;風險評級為三、四級的理財產品,主要針對平衡型和進取型及以上客戶,起售金額為10萬元人民幣;風險評級為五級的理財產品,僅針對激進型客戶,起售金額為20萬元人民幣。個人投資者可以根據起售金額,理性判別相關產品的風險度,以確定符合自身風險偏好、收益預期和資金檔期的理財產品。 目前,商業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主要集中於1-6個月(含)的中短期限內,大多投資於債券、貨幣市場工具及結構性產品,與同期的市場資金價格有較高的相關性。例如:渤海銀行的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渤盈」系列,就屬於保本浮動收益型的較低風險產品,其衍生品部分掛鉤美元計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4%-5%的區間水平,只要掛鉤標的的期末價格小於或等於8%,客戶即可獲得產品約定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從近年來Libor利率的波動水平來看,該產品的收益率風險幾乎為零。 當前樓市調控政策持續緊綳,CPI拐頭下行,利率有望回歸正收益水平,市場資金寬裕,加之國內外市場諸多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長期利率有下調預期。中短期理財產品因期限靈活、流動性較好,對於兼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客戶來說,是非常適宜的選擇。對於不願意麵對頻繁選擇風險的客戶,也可購買中長期理財產品。 多數投資者在實際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往往熱衷於「貨比三家」。但從非專業的角度,很難對理財產品做出客觀的綜合評價,單純以表面收益率為依據,頻繁進行「存款大搬家」,既不現實也未必劃算。一般來說,中小商業銀行由於知名度小、產品數量單一、網點分布較少,往往更樂於採取讓利方式吸引客戶,其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略高於同業平均水平。投資者可以本著「就近、方便,服務優先」的原則,選擇相對熟悉的銀行網點,定期購買相應的理財產品,減少產品銜接之間的「空置期」。對時下的理財達人而言,通過網上銀行匯劃資金、選購理財產品,用「通知存款」來填補「空置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總體而言,投資理財市場並沒有產品的好壞之分,只有適合與否。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做為攻守兼備的防禦品種,較好地融合了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優勢,在目前資本市場趨勢尚不明朗的局面下,無疑是較好的大眾理財品種。 資金進出頻繁的年輕白領、有短期資金存放需求的投資者和炒股人士更適合購買中短期理財產品。另外,一些對流動性要求極高、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中高端客戶,尤其是現金流較大的小企業主以及股市、期貨客戶,如果手上有大筆閑置資金,中短期理財產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要留意申購、贖回費率。一些短期產品鎖定了7天、1個月或3個月等投資固定期限,投資者中途不能贖回;有些短期產品則設置了提前贖回條款,可供客戶中途退出。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費率主要包括認購費/申購費、贖回費、產品年管理費、年託管費、超額收益業績報酬等,雖然每一項都不多,但加起來還是很可觀的。 第三,要關注預期收益率。由於投資范圍不同,中短期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相差是比較大的。即使是同類型產品,各家銀行的預期收益率也各不相同。所以,要經過多方咨詢、了解後再做選擇。一般來說,較高的預期收益率是指在理想情況下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預期收益可能最終無法實現。而固定收益率的風險幾乎為零,這就註定了其收益率不可能太高。中短期理財產品的最低收益率則一般很低,它在保障最低收益的基礎上,還有一定的獲利潛力。所以在選擇產品時,一定要考慮產品收益實現的可能性大小,可參考產品以前年度的業績,或關注市場走勢分析。 第四,資金利用效率問題值得關注。許多投資者認為理財認購日和資金到賬日之間都算作理財產品期限,參與計息,其實不然。一般來說,理財產品登記日和到期日之間的時間才是計息的產品投資期限,而從購買理財到登記日之間的間隔和產品到期日至到賬日之間的間隔,都不參與計算利息。對於中長期限的產品來說,2-3天起息和到賬日體現在客戶實際收益上的差異並不明顯,但對於本身只有數天或1個月投資期限的短期產品,影響就比較顯著了。投資者可優先選擇起息速度快、到賬時間短的短期理財產品。 第五,中短期理財產品不是一般的儲蓄存款,還是存在風險性的。普通投資者在選購產品時,最好選擇那些募集資金是用來投資債券、票據類資產等品種的風險系數較低的產品。 目前,各家銀行都有類似的產品推出,如交行的「智慧添利」系列設有7天、14天、21天和28天四個品種,投資者可以在任意一個工作日進行產品申購,投資期限將以選擇的7天、14天、21天和28天為基本單位,到期時如果投資者不進行贖回操作,產品就將自動進入下一個投資期,幾款產品對應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3.2%-3.9%。 需要提醒的是,並非所有的投資者都適合中短期理財產品。比如,一些投資者非常在意滾動投資的「在途時間」,那麼,就不妨考慮一些替代產品,如銀行推出的理財周計劃。看上去,理財周計劃的預期收益率不及定期發行的理財產品,但是理財周計劃採用了特定時間扣款和本息返還,還可以連續滾動投資,大大節省了資金的「在途時間」,長期來看,實際收益率並不低於單獨購買某一隻理財產品。

3. 作為一個保守型的投資者,我該如何選擇投資理財產品呢

我認為可以通過看財經新聞或者了解理財專家,主要是要自己清醒。保守型的話就是銀行定期了,或者買點基金,練練手,買一段時間,你就會了解一部分的了。

4. 怎樣買理財產品最安全

現今社會,理財產品非常之多,各式各樣的都有,買理財產品安全的方法如下:
一、衡量資金狀況
資金的多少直接影響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的選擇。如果沒錢,理財入門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攢錢,通過每月強制儲蓄積累原始資金,為長期的理財之路打好基礎;如果有一定的閑置資金,則可根據各類理財產品的投資門檻選擇合適的產品。但有一點需要注意,有多少錢做多少投資,不要借錢投資,尤其是借錢投資股票、期貨等高風險產品。
二、根據的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面對市場上各式各樣的理財產品,剛剛入門的理財新手普遍比較迷茫,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或是盲目投資,一旦有所損失便無法接受。
因此,入門時就應先對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如果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可選擇股票、基金等產品,但入市前得先做好「功課」;如果風險承受能力較弱,那就選擇像房易貸這樣每筆債權都有實物作為抵押,用戶資金交由銀行存管的穩健理財產品。
三、切忌盲目跟風
投資理財往往會碰到很多問題,又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時就容易出現盲目跟風的情況。看到別人記賬,自己也跟著記賬;看到別人炒股,自己也炒股。有些事可以跟著做,比如記賬,但有些事卻不能盲目跟風,尤其是在理財產品的選擇方面,一旦輕信別人的判斷而不自己獨立思考,最後可能不僅沒賺到錢,還會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投資理財可以到陸金所,陸金所推出了業內獨樹一幟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體系,該體系主要包括「投資者評估、產品風險評估,投資者與產品風險的適配、信息披露、投資者教育」五方面內容,其特點是利用大數據技術、機器學習等技術在資金端對投資者進行「精準畫像」,並提供智能推薦服務,能實現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與產品風險的精準匹配,「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

5. 普通投資者如何選擇中短期理財產品

永不過時的中短期理財產品 近期,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火爆,這和此類產品的幾個特點是分不開的。 首先,產品收益高。相較於同期甚至中長期定期存款的收益水平,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以建行相關理財產品為例,目前三個月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為3.1%,而同期限建設銀行保本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6%,相差近50%!這種收益上的差距在其他不同期限產品(如一個月、六個月)上的表現也同樣明顯,因此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追捧。 其次,產品風險低。目前的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基本上有債券型、票據型、保本型以及高流動性的日日開放式(資產池)等幾類,主要投資的對象是銀行間債券市場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央行票據、企業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回購、同業存款以及銀行承兌匯票等,投資標的物都是非常安全的品種,在產品風險把控上安全性極高,因此深受投資者信賴。 再次,起點金額低。在存款持續「負利率」,基金、股票遇冷,房地產投資受控,黃金價格高企,信託、PE門檻較高的當下,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渠道愈加狹窄。與動輒100萬元、300萬元甚至1000萬元的信託、PE基金相比,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起點金額大多為5萬元或10萬元,這對於大多數普通投資者而言還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收益高、風險低,且起點金額低的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就成了現階段普通投資者少有的「防空洞」,這也為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網羅了大批擁護者。 最後,投資市場前景的不明朗更加體現出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高流動性優勢,使得它成為了很多投資者甚至投機客短期躲避市場風險,等待市場機會的「避風港」和「驛站」。 既然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有這么多的優勢,那麼,它是否適合所有類型的資金進行投資呢?答案是否定的。 以資金用途而言,在當下,有兩類資金是適合投資於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 首先,是投資者的家庭備用金。這類資金最大的特點就是使用無常,要求流動性高,因此投資者可以將部分家庭備用金投資於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其次,是用途及使用時間明確的資金。這類資金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准備投資股市、基金的閑錢,比如投資者認為未來一個月市場沒有機會,那麼他就可以選擇購買一個期限在一個月以內、甚至天天開放的銀行理財產品,從而保證投資收益及流動性;另一種則是中短期內需要使用或消費的大額資金,比如一個投資者准備三個月後買房、買車,那麼這筆錢就經不起任何損失,因此投資者就需要投資於比較穩健的產品中,而不能再選擇如股票、基金這樣有風險的投資渠道,這時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就成了他的好選擇。 但是,很多投資者喜歡將長時間不用的閑錢反復購買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因為中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往往低於中長期理財產品,而且在接續過程中,由於產品發行時間、募集期、到賬時間等問題,還容易產生資金時效性等方面的浪費。因此,投資者應該優選產品,搭配好各產品的投資期限,使資金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實現收益最大化。 建設銀行北京分行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部產品經理主管陳朴然 渤海銀行國家高級理財師、全國傑出財富管理師姜龍君 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保證收益類和非保證收益類兩種,根據其資金投向,大致可分為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類、信託類、結構性類、代客境外理財類(QDII)等。 銀行理財產品較之證券、基金、信託、期貨、外匯、私募、貴金屬等高風險品種更加安全,較之銀行儲蓄則有明顯的收益率優勢。做為性價比較高的防守型品種,越來越受到廣大客戶(特別是個人普通客戶和大中型機構客戶)的青睞。 商業銀行根據理財產品的風險度評級,會設定單一客戶的銷售起點限額。以個人客戶為例,風險評級為一、二級的理財產品,主要針對謹慎型和穩健型客戶,起售金額為5萬元人民幣;風險評級為三、四級的理財產品,主要針對平衡型和進取型及以上客戶,起售金額為10萬元人民幣;風險評級為五級的理財產品,僅針對激進型客戶,起售金額為20萬元人民幣。個人投資者可以根據起售金額,理性判別相關產品的風險度,以確定符合自身風險偏好、收益預期和資金檔期的理財產品。 目前,商業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主要集中於1-6個月(含)的中短期限內,大多投資於債券、貨幣市場工具及結構性產品,與同期的市場資金價格有較高的相關性。例如:渤海銀行的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渤盈」系列,就屬於保本浮動收益型的較低風險產品,其衍生品部分掛鉤美元計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4%-5%的區間水平,只要掛鉤標的的期末價格小於或等於8%,客戶即可獲得產品約定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從近年來Libor利率的波動水平來看,該產品的收益率風險幾乎為零。 當前樓市調控政策持續緊綳,CPI拐頭下行,利率有望回歸正收益水平,市場資金寬裕,加之國內外市場諸多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長期利率有下調預期。中短期理財產品因期限靈活、流動性較好,對於兼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客戶來說,是非常適宜的選擇。對於不願意麵對頻繁選擇風險的客戶,也可購買中長期理財產品。 多數投資者在實際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往往熱衷於「貨比三家」。但從非專業的角度,很難對理財產品做出客觀的綜合評價,單純以表面收益率為依據,頻繁進行「存款大搬家」,既不現實也未必劃算。一般來說,中小商業銀行由於知名度小、產品數量單一、網點分布較少,往往更樂於採取讓利方式吸引客戶,其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略高於同業平均水平。投資者可以本著「就近、方便,服務優先」的原則,選擇相對熟悉的銀行網點,定期購買相應的理財產品,減少產品銜接之間的「空置期」。對時下的理財達人而言,通過網上銀行匯劃資金、選購理財產品,用「通知存款」來填補「空置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總體而言,投資理財市場並沒有產品的好壞之分,只有適合與否。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做為攻守兼備的防禦品種,較好地融合了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優勢,在目前資本市場趨勢尚不明朗的局面下,無疑是較好的大眾理財品種。 資金進出頻繁的年輕白領、有短期資金存放需求的投資者和炒股人士更適合購買中短期理財產品。另外,一些對流動性要求極高、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中高端客戶,尤其是現金流較大的小企業主以及股市、期貨客戶,如果手上有大筆閑置資金,中短期理財產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要留意申購、贖回費率。一些短期產品鎖定了7天、1個月或3個月等投資固定期限,投資者中途不能贖回;有些短期產品則設置了提前贖回條款,可供客戶中途退出。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費率主要包括認購費/申購費、贖回費、產品年管理費、年託管費、超額收益業績報酬等,雖然每一項都不多,但加起來還是很可觀的。 第三,要關注預期收益率。由於投資范圍不同,中短期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相差是比較大的。即使是同類型產品,各家銀行的預期收益率也各不相同。所以,要經過多方咨詢、了解後再做選擇。一般來說,較高的預期收益率是指在理想情況下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預期收益可能最終無法實現。而固定收益率的風險幾乎為零,這就註定了其收益率不可能太高。中短期理財產品的最低收益率則一般很低,它在保障最低收益的基礎上,還有一定的獲利潛力。所以在選擇產品時,一定要考慮產品收益實現的可能性大小,可參考產品以前年度的業績,或關注市場走勢分析。 第四,資金利用效率問題值得關注。許多投資者認為理財認購日和資金到賬日之間都算作理財產品期限,參與計息,其實不然。一般來說,理財產品登記日和到期日之間的時間才是計息的產品投資期限,而從購買理財到登記日之間的間隔和產品到期日至到賬日之間的間隔,都不參與計算利息。對於中長期限的產品來說,2-3天起息和到賬日體現在客戶實際收益上的差異並不明顯,但對於本身只有數天或1個月投資期限的短期產品,影響就比較顯著了。投資者可優先選擇起息速度快、到賬時間短的短期理財產品。 第五,中短期理財產品不是一般的儲蓄存款,還是存在風險性的。普通投資者在選購產品時,最好選擇那些募集資金是用來投資債券、票據類資產等品種的風險系數較低的產品。 目前,各家銀行都有類似的產品推出,如交行的「智慧添利」系列設有7天、14天、21天和28天四個品種,投資者可以在任意一個工作日進行產品申購,投資期限將以選擇的7天、14天、21天和28天為基本單位,到期時如果投資者不進行贖回操作,產品就將自動進入下一個投資期,幾款產品對應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3.2%-3.9%。 需要提醒的是,並非所有的投資者都適合中短期理財產品。比如,一些投資者非常在意滾動投資的「在途時間」,那麼,就不妨考慮一些替代產品,如銀行推出的理財周計劃。看上去,理財周計劃的預期收益率不及定期發行的理財產品,但是理財周計劃採用了特定時間扣款和本息返還,還可以連續滾動投資,大大節省了資金的「在途時間」,長期來看,實際收益率並不低於單獨購買某一隻理財產品。

6. 怎樣投資理財產品

肯定是首選保本固收高收益的了!銀行的產品收益真心是太低了,還是不要考慮了。再者,銀行一直鼓吹的是安全,但也未必哦,有些是不保本的!

這個也分是什麼公司,但一般超過30%年化收益的就要警惕了,對的,是警惕!有些公司就是打著「高收益」的幌子,誘騙消費者上當受騙!千萬不要人心不足蛇吞象,一般10%-25%的年化還算靠譜,但在理財之前,也請詳細的了解一下,避免僥幸心理,要記住: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

舉個例子:

在決定之前,首先要從以下幾個維度調研!

比如金融工場,各個方面如下:


1、網站域名有8年的歷史,有備案(站長之家可查看);

2、網站訪問量的BR值3以上(流量比較大);

3、企業已經做了信用認證,注冊實繳資本1000萬(網貸之家可查看);

4、有嚴格的風控體系;

5、有擔保公司擔保(百禾保理、聯合擔保);

6、CEO戚薇(業內專業人士);

7、各大新聞媒體報道(搜狐、網易、新浪等)。


從以上7個維度可以查看相應的信譽,一般就可以鑒定怎麼樣了,肯定是信譽越高越好了!

希望可以幫到各位!

7. 如何減少個人投資者的理財風險

規范的投資理財,不僅僅能為投資者帶來豐厚的收益回報,也能使得閑置的資產得到升值或保值,在投資理財中如果選擇不合適的投資理財產品投資者將面臨投資的風險,讓資產得到損失。

如何減少個人投資者的理財風險?小財迷理財規劃師推薦了幾條建議:

1、良好的心態,如果投資股票心態一定要好,股票可以讓你一夜之間變成百萬級別富翁,也可以讓你一夜之間變成窮光蛋,所以投資股票心態一定要好,如果沒有這樣的心態,最好不要去嘗試這種賭博時的投資。

2、擁有狼一樣的毅力和耐性,在你買入一隻股票時,你要對這只股票有足夠的信心,不能購買後就要求立竿見影,購買股票後如果你認為購買的股票有上漲的空間就堅持下去,如果你判斷後認為這只股票上漲的空間不大,那麼果斷的出手拋售,千萬不能猶豫不決。

3、學習各種的理財知識,只有對投資理財的知識掌握了,小財迷理財規劃師提醒在投資中才能減少潛在未知的理財陷阱,有自己的判斷和對時機的敏感度,加上毅力和耐性,在未來的投資理財上才能一帆風順。

閱讀全文

與如何讓投資者買理財產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