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外投資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
盡管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已初步展開海外投資保險業務,但我國尚未出台相關法律、法規對海外投資保險制度予以法律上的確認,使得我國海外投資保險制度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保險制度模式的選擇有待調整
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的模式主要有「美國模式」、「日本模式」、「德國模式」三種類型:「美國模式」是雙邊主義模式,它以美國同資本輸入國訂立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為國內法上海外投資保險制度適用的法定前提,融國內法與國際法制度為一體。「日本模式」是單邊主義模式,它只根據國內法的規定適用海外投資保險制度,而不以日本同資本輸入國訂立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為法定前提,以國內法制為主。「德國模式」是混合模式,它同時採用雙邊保證制與單邊保證制,其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的適格東道國可以與德國訂有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的國家,也可以是其法律秩序適合德國開展投資保險業務的國家。但「德國模式」並非均衡發展模式,而是以雙邊保證制為主的混合模式。
根據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投保指南》中關於承保對象的規定——合格投資項目的條件並未包括投資於與中國簽訂雙邊投資條約的國家,可見我國目前採取單邊主義模式。因單邊投資保險模式不以雙邊投資協定為法定前提,保險機構實現代位的依據只能是外交保護權,而外交保護的實施長期存在爭議,受「用盡當地救濟」、「國籍繼續」和「卡爾沃主義」等基本條件的限制,不利於投資母國保險機構理賠後代位求償權的實際有效行使。可見,我國目前採用的單邊主義模式有待調整。
(二)承保機構的設置有待完善
海外投資保險制度中承保機構的設置,各國也存有不同模式:日本採用保險審批機構和業務經營機構合一的模式;而德國則採用保險審批機構和業務經營機構相分離的模式。
我國目前海外投資保險業務的開展,對擬投保項目的審批和承保均由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全權負責。可見,我國現行海外投資保險機構的設置採用保險審批機構和業務經營機構合一的模式。然而就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採用這一模式存在較大的弊端:首先,行使審批職能與中國出口信用公司獨立法人身份不相符。盡管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是政府全資的政策性公司,但它畢竟是獨立的市場經濟主體,具有獨立的經濟賬戶和經濟利益要求,並非一個行政主體。其次,不利於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在國內法層面對海外投資保險進行商業化運作。因此,我國承保機構的設置也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投保人范圍的界定不科學
1、在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投保指南》中包括了依外國法設立95%以上的股權屬我國企業的投保人。筆者認為這一規定過分擴大了合格投保人的范圍。雖然這類投保人是我國企業在海外的子公司,其資產所有者是我國企業,為了全面保護我國的利益似乎應該對他們進行保護,然而這種做法與我國海外投資保險制度採用的單邊主義模式不相符,無法實現代位求償權。在單邊模式下的代位權行使以外交保護權為理論依據,而外交保護權的行使又受「國籍連續」規則的限制。允許外國公司、企業、其它經濟組織作為我國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的合格投資者,將因其不具有我國國籍而導致我國的承保機構無法行使代位權,達不到保護投保的人的目的。
2、《投保指南》將「以中國法設立的由香港、澳門、台灣的企業、機構、公民或外國的企業、機構、公民控股的企業」排除在投資保險范圍外的做法,實際上不恰當的縮小了合格....
『貳』 海外保險在中國購買靠譜
作為香港某公司員工,我銷量的角度來講一下,或許會更實際地幫助到您。去年內地在我公司買的保額總量超過兩個億。作為香港最大保險公司,我們不會出現內地新聞里提到的各種狀況。保險購買後會保障幾十年所以一定要在靠譜的公司購買。而且大公司投資效益好,每年的紅利就有不少。比較受歡迎的產品是重疾險,壽險和儲蓄保險。重疾險和壽險年輕人比較喜歡買,因為香港保險保障范圍廣保費相對低。儲蓄險則是具有不少積蓄的中產階級最為追捧,一般會買好幾份。近段時間作為家長給孩子買教育基金類或者以移民留學為目的的產品也越來越熱銷了。當然保險都可以加附加條款來增加保障額和保障范圍的,是比較靈活的。如果有實際關於產品的咨詢可以再追問哦。希望能幫到您。謝謝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叄』 國外財產保險公司進入中國
不知道您在哪個地區?外資財險公司應該以AIG為代表的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已經進入中國,主要在上海、深圳、北京、廣州為主。當然還有象力保互助這樣的公司開在了重慶。
『肆』 國外公司與國內保險公司合作方式
海外保險與國內保險的區別:
1、保險出險范圍不同
國內保險:是僅限於中國境內區域的保障,但具體會根據保險簽署所在地的相關簽訂政策而定;
海外保險:雖然是在香港簽署,但可享有全球范圍的保障,只要是歐美、亞洲等國家的正規醫院即可享受賠付。
2、保額范圍不同
國內保險:中國保監會規定未成年人的單筆壽險保額不可超過10-30萬人民幣,成年人的單筆保額也僅限於100萬人民幣左右,所以很多家庭為子女購買多家公司的保險來增加保額;
海外保險:未成年人的單筆壽險保額可達30萬美元左右;成年人如果不體檢,單筆壽險保額上限在75萬美元左右,如體檢可達100萬美元以上;高資產個人和家庭的保額可達千萬美元,如果父母有很高的保額,孩子可以相應提高保額。
3、重大疾病保障范圍
國內保險:目前,國內重大疾病保險最多具備45種重大疾病的保障賠付,相對來說需繳納的保費更高;
海外保險:海外的重大疾病保險具備65種+額外疾病的保障賠付,同年齡購買者相對於國內的保費性價比更高。
4、保險免責條款說明
國內保險:國內各家保險機構均對壽險做出八條或以上聲明,作為保險公司發生個例的免除責任;
海外保險:如知名的英國保誠(香港)保險公司的免責條款僅對於被保險人具有犯罪行為或故意行為(包括一年內自殺).
5、保單現金價值
國內保險:國內保險的保單現金價值只可以在退保時提取,現金價值在3.5%以內;
海外保險:海外保險的保單保證現金價值可以在退保時提取,在4.5%以上每年遞增,最高可達10%。
6、保單預期收益
國內保險:內地自1999年以來國家對傳統壽險設定了2.5%的預定利率上限,所以一般國內壽險的預期收益率在3%-5%之間;
海外保險:海外保險沒有預定利率的上限,一般壽險的預期收益可以達到10%以上,甚至更多。
7、理賠差異
國內保險:國內保險在投保時條件很寬泛,不會有苛刻的要求,但在理賠時會提出很多保險公司針對疾病定義等條款可以導致拒賠付等事項;
海外保險:海外保險在購買時非常嚴格,就需要誠實告知曾發生的疾病等,一旦通過核保,理賠時非常簡便,無隱性條款。
8、高額保單
國內保險:由於國內保監會對於保險保障額度的限制和規定,致使國內很少出現大額保單的情況,就算出現也非一款產品,而是多款產品捆綁式銷售,但保額最高在1000萬人民幣左右,但超過100萬人民幣的保單均需要做協調;
海外保險:雖然國外大額保單近年來也在嚴格控制(上億資金的大額保單),但保額在1000萬美金的大額保單還是可以操作的,並且操作大額保單不需要像國內一樣每年支付昂貴的保費。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
『伍』 國外保險公司可以進入中國市場的業務有那些
意外,壽險,理財。如中英人壽保險公司
『陸』 外國人來華保險怎麼規劃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引起了無數外國人的關注,來華定居、工作、遊玩的外國人數量逐年增多,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遞增。而來華外國人因語言不通、環境不熟,可能面臨著較多的風險。因此,無論是出於何種目的來華的外國人都應購買份適合的保險。至於該如何規劃,下面就隨本文一起來了解吧。
外國人來華保險怎麼規劃
外國人來華買保險,不同目的購買保險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一:對於外國人來華工作的,意外保險不可缺少
來華工作的外國人,來到了陌生的國家,可能遭遇的意外風險較多。因此,建議來華工作的外國人購買份適合的意外險產品。不過,保險公司對來華工作的外國人購買意外險會有一定的規定,一般要求有固定的工作,且在國內的時間至少佔全年時間百分之五十以上。對於短期來大陸工作的外國人來說,建議可挑選份保障工作時間的短期意外險。而若是長期在華工作,那麼不妨購買份附加意外保障和健康呵護的長期消費型卡單式產品。保險公司哪家強,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最新榜單!全國十大保險公司排名
二:外國人來華定居的,保險保障要全面
對於來華定居的外國人來說,在構建保險保障規劃時,需綜合考慮各個方面。建議優先考慮意外和健康保險,可挑選份消費型卡單式產品,既有意外保障又有大病重疾呵護。當然,對於保障要求較高的外國人來說,可分別單獨購買份意外險和健康險。考慮到國內的醫療水平和醫療費用,目前重大疾病的治療費用平均為10萬元左右。因此,外國人在挑選大病重疾險時保額在10萬元至20萬元較為適中。此外,在華永久定居的外國人,可適當配置份投資理財保險,在享受保障的同時,增加收入。有哪些好的大病重疾險推薦,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十大保險公司「值得買」的熱門大病重疾險盤點!
三:外國人來華旅遊的,可挑選份旅遊保險
古老的東方文化,神奇的華夏大地,吸引著無數外國人來華旅遊,對於來華旅遊的外國人,因不了解國內的情況,因此極易發生意外傷害。所以,建議購買份適合的旅遊保險。而在購買旅遊險時,若旅行路線和目的地是開發成熟的旅遊路線和景點,由於安全系數較大,只需選擇一份涵蓋整個旅行期間的短期意外險。此外,外國人探險心理強,喜愛挑戰自我,愛好參加一些高風險運動。在購買旅遊保險,最好選擇可承保高風險運動的產品,同時要附加緊急服務。對於華夏保險怎麼樣,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華夏人壽好不好?有什麼保險值得推薦?
最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一旦遭遇意外和疾病,產生醫療費用是不可以避免的,因此,一定要加強醫療保險保障。可單獨挑選份住院醫療保險,也可選擇帶有住院津貼保障的醫療產品。
相關推薦:
購買外國人商業醫療保險的意義
近幾年來,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吸引了不少外國人來華發展。為了給他們一份更好的保障,保險公司推出了一款外國人商業醫療保險,深受外籍人士的喜愛和歡迎。查看更多
外國人在上海買保險的重要性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不少外國人湧入中國,來華發展。而上海是一個非常繁榮的城市,外國人也是最多的。在上海不少外國人會選擇購買一份保險來保障健康與安全。那麼,在上海外國人怎樣買保險?下面本文就向大家介紹下相關內容。查看更多
『柒』 中國的保險業具體是那一年從國外引進的
1949年10月20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北京成立,宣告了新中國第一家全國性大型綜合國有保險公司的誕生。 1958年12月,全國財政會議正式決定全面停辦國內保險業務。 1979年11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了全國保險工作會議,停辦20多年的國內保險業務開始復業。中國保險學會成立。 1981年12月31日,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其中對財產保險合同作了原則規定,成為制訂相關法律的依據。 1983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升格為國務院直屬局級經濟實體,1984年1月1日從中國人民銀行分離出來,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領導管理、監督和稽核。 1985年3月3日,國務院頒布實施《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第一部對保險企業管理的法律文件。 1988年5月28日,中國平安保險公司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當時的平安保險公司由招商局與中國工商銀行共同出資設立,是新中國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國內成立的第二家全國性商業保險公司,平安保險的成立與後來發展所創造的貢獻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991年5月13日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成立,中國太保的成立形成了中國人民保險(中國人壽前身)、中國平安保險、中國太平洋保險國內三大保險企業並延續至今。 1991年9月,開始起草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第一部保險法。 1993年,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引進美國摩根斯坦利和美國高盛集團兩大國際投資銀行入股平安13.7%的股份,成為新中國第一家引進外資的保險企業。 1994年10月,天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 1995年1月,大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 1995年6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4次會議通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公布實施,標志著我國保險業邁進了法制建設的新時期。 1996年7月,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更名為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下設中保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中保再保險有限公司等子公司 1996年8月,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1996年8月,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1997年9月9日,13家全國性、區域性中資保險公司共同簽署我國第一個《全國保險行業公約》,並於10月1日起實施。 1998年11月18日,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 1999年1月18日,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重組,集團公司撤銷,中保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繼承人保品牌,更名為中國人民保險公司。 1999年1月,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 1999年3月18日,中保再保險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再保險公司。 2000年6月,國內首家保險經紀人——江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在北京揭牌,成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綜合保險經紀公司。 2000年11月16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京宣告成立。 2000年11月20日,中國保監會批准成立4家人壽保險公司:民生人壽、東方人壽、生命人壽和恆安人壽。 2001年11月30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1929年始創於上海1956年移師香港專營海外業務近半個世紀的 太平人壽 全面恢復經營國內人身保險業務,成為第六家全國性壽險公司。 2002年,中國人壽啟動了重組改制工作,2003年在紐約、香港成功上市。2003年,中國人保順利完成重組改制,人保財險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內地國有金融機構海外上市「第一股」。 2003年2月4日,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分業重組,更名為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7月19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重組後更名為中國人保控股公司。 2003年6月30日,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進行重組,獨家發起設立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7月21日,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更名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 2003年由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控股的平安銀行成立,平安銀行是中國第一家由保險企業絕對控股的銀行。平安銀行前身為福建亞洲銀行,2003年被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收購。2006年11月中國平安收購深圳市商業銀行,2007年6月深圳市商業銀行吸收合並原平安銀行更名為深圳平安銀行,2009年1月深圳平安銀行正式更名為平安銀行(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12月22日,經過重組改制,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成立。 2004年12月11日起,我國保險業已經全面對外開放。 2006年6月,《國務院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又稱"國十條")正式發布。 2007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登陸A股市場。泛華保險在納斯達克上市交易。 2007年6月中國人保控股公司復名為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 2007年9月,美國上市公司ehealthinsurance旗下優保在廈門正式上線,意味著我國保險進入電子商務時代。 2009年12月23日中國太保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與內地另兩大保險巨頭會師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