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市場 > 歐美社保基金投資比例

歐美社保基金投資比例

發布時間:2021-03-17 09:48:29

A. 美國人需要交養老保險嗎請問大家,國外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險是怎樣的謝謝

成為美國公民或持綠卡後,可享受如下生活環境和社會福利保障:

1,新出生的小孩:任何在美人士(含非法入境者)在美出生的孩子被視為美國公民,持有美國護照,不限制在美國境外的居留時間,終身自由進出美國。18歲公民宣誓後即從法律上享有美國公民的一切權益,包括立即為配偶、子女、父母辦理美國移民。

2,學生學費:在18歲上大學之前美國全部中小學實行義務教育和免費午餐及校服等,即零學費(私立學校除外)。相比之下,目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有關機構辦理中小學赴美留學一年就需兩萬多美金。上大學(含研究生丶博士生)只交本地人學費。以加州為例,水平中等的加州公立大學,外籍學生一年交一萬二美金以上學費,而 「本地人」在加州州立大學一年只交納二千多美金的學費。如果以一個小孩在美國完成高中三年和大學四年教育的話,僅學費一項就可以節省約人民幣50萬元。

3,獎學金:對於有意申請美國大學獎學金的普通中國人來說,只能和來自全世界的優秀人士競爭數量極為有限的對外籍人士開放的獎學金。但對於有綠卡的人,能享有獎學金的范圍,遠遠超過一個外國人所能申請的。因為美國很多發放獎學金的機構限定獎學金只適用於「美國人」(含有美國永久居留權的人)。因此,移民美國之後,小孩申請獎學金的機會遠遠大於海外留學生。

4,學生貸款:18歲以上的綠卡持有者可以在拿到綠卡的當年申請各種類型的學生貸款,如上美國優秀私立大學,一年的學費多達三萬美金左右,當綠卡人士想讀一個兩年碩士時,六七萬美金可一筆貸款。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可不還貸款,找到工作後分年還清,通常每月只拿工資的五至十分之一還貸款。在美國,沒有因經濟困難而上不了學的人。

5,直系親屬受益:凡綠卡持有者與外籍人士結婚後,即可辦理配偶及配偶21歲以下未成年子女的綠卡申請。

6,政府幫助找工作:美國政府有專門機構免費為本國人找工作。綠卡持有者只要到此部門登記自己的技能丶專長和興趣,該部門就會免費為人找工作。同時,該部門還免費培訓等待就業人員的基本技能(如電腦丶英文等)以協助他們就業。

7,就業自由:持有綠卡者在美國工作是不受限制的。為保護本國人的利益,美國很多工作(高科技丶生化丶軍事等研究丶生產丶保衛工作)都不對外國人開放,即使外國人具備相應的知識與專長。這種情況使得外國學生在大學畢業找工作時,與美國學生處於極不平等的競爭。而綠卡持有者無需擔憂,他(她)可以從「劣勢方」轉為「優勢方」。

8,退休福利:累計十年交稅記錄後(底線為每月$50左右的實交稅金即可),便可在退休後,通常為65歲退(美國的平均壽命為80多歲,中國73歲)終身領取美國聯邦政府發的退休金(每月$1000~$1200)。對很多移民來講,領取退休金的年數比交稅工作的年數要多。

9,失業救濟:申請人及配偶甚至孩子在轉綠卡後沒有工作時,政府免費給找工作。具有六個月的交稅記錄後,到美國當地有關部門報失業就可以領取政府救濟金(額度從每月$400~$1200不等)。

10,人壽與基金:綠卡持有者可以享受一些在中國沒有,只在美國有的一些人壽與基金掛鉤的保險險種,使本人退休後能夠有較多的收入。

11,老年醫療保險:在美國醫療費用相當之高,但任何「低收入」綠卡持有者(無需交稅記錄)可在退休之後,辦理「醫療卡」,持卡看任何病不再花錢。這一點可以徹底解除身患疾病的老人的後顧之憂。對於不屬於低收入的人,只要有累計十年的交稅記錄,退休後只要再付很少的保險費,醫療費用也就不用自己承擔了。

12,購房補貼:綠卡持有人在退休後即可申請購買低收入老年人公寓住房。可用大約市場價格的35%左右的款項購買由國家補貼興建的在美國屬於自己的住房。

13,政府補貼:綠卡持有者在退休前沒有累計十年的交稅記錄時,只要轉成美國公民,退休(65歲)後政府直接發放生活補貼(每月$600多)。本人不在美國生活,也可享受這筆錢。

B. 中國社保基金虧空對外國的影響

一,對外國的影響不大的,如果國內因社保基金虧空,引發金融危機的話,會有點影響(就像外國金融危機,對我國也會有影響一樣),不過國家對養老金上市,是做了相應的安全保障的;
二,保證養老基金安全的主要規定:
1、分別明確委託人、受託機構、託管機構、投資管理機構的各自權利、責任,建立相互制衡的機制;
2、建立健全養老基金投資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加強風險管控,維護委託人利益;
3、合理進行資產配置,明確目前只在境內投資;投資一些較成熟的投資品種;
4、投資機構和受託機構分別按管理費的20%和年度投資收益的1%建立風險准備金,專項用於彌補養老基金投資發生的虧損;
5、政府有關門部加強監管。

C. 美國的社會保障真的這么好比中國還好

   從資金運作的角度看,社保制度可分為英國模式(歐洲大陸模式)、美國模式、智利模式(拉美模式)和新加坡模式。因此,筆者特意總結這四個國家的模式特點,以期對中國社保體系建設有所啟示。     英國:養老保險多層次、三支柱 醫保經費90%源於財政     英國堪稱是世界福利國家之父。二戰以後,通過一系列的改革,英國形成了「從搖籃到墳墓」的一系列社會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津貼等。    社會保險制度是英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主體,其支出占整個社會保障開支的70%左右。社會保險的種類齊全,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各大險種,覆蓋了社會成員年老、疾病、失業、職業傷害等各種情況造成的生活和身體健康風險。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的主體,占社會保險收支的最大份額。養老保險是一個多層次的體系。分為第一支柱:基本保險,由國家主辦並承擔主要責任,又分為國民養老金和就業關聯養老金,前者與就業無關,參保者人人有份兒,待遇水平相同,後者與繳費年限掛鉤。第二支柱為職業年金計劃,企業或單位為主承辦,國家負責規范和監督,分待遇確定型(DB)和繳費確定型(DC)兩種類型。第三支柱為個人購買的養老基金及商業性養老保險計劃。    英國的醫療保險制度是一種籌資和服務相統一的全民保健計劃,公共醫療服務機構為全體國民提供基本上是免費的醫療衛生服務,經費90%來源於財政,10%由個人負擔。    社會救助制度主要是針對生活水平低於社會最低標準的貧困家庭而建立的一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獲得救助的家庭需要經過家庭經濟調查(Means-Test),證明其收入來源確實不足,確有需要。社會救助的主要對象是低收入者、貧困的老年人、失業者等。    社會津貼制度主要是針對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建立的補貼制度。津貼的種類繁多,區分細致,既有針對特殊人群的生活津貼,也有覆蓋人群范圍較為廣泛的教育、住房津貼。具體包括殘疾人津貼、疾病照顧津貼、工傷津貼、法定產婦津貼、法定疾病津貼、住房補貼、兒童津貼、無勞動能力者生活津貼等,涵蓋了各類人群的各類特殊需要。     在英國,制度化、平等化、直接化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各種社會保障措施都有明文規定並形成制度,有糾紛有法可依,協調爭議有章可循;同時,為縮小貧富差距,政策存在著向收入傾斜和普及性福利分配的平均主義傾向,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英國老百姓的生活;保障體制更針對現實風險的直接保障需求,強調根據居民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各種家庭的不同狀況來提供保障和福利,形成直接保障項目 美國:養老保險月繳費占工資15.3%  各類人員享受保障差別較大    美國社會保障制度強調權利和義務相結合、收益和繳費相結合的原則,弱勢群體是其主要的受益群體。這也就是說,社會保障制度的受益者首先應該是制度的繳費者。美國各種社會保障項目中,職工是否享有年金或其他定期補助,一般取決於其工作或獨立勞動時間的長短。這種就業關聯制度是通過僱主、雇員共同繳費來籌集資金的,美國養老保險月繳費占工資總額的15.3%,僱主、雇員各承擔50%的費用。由於享受保障的權利和繳納保險費的義務得到了較為有效的結合,政府用於社會保障的轉移支付資金就比較少。此外,美國企業補充保險,即一家企業年金計劃對減輕國家財政的壓力也起了積極作用。在美國企業年金計劃中,社會保險繳費與享受待遇得到了更為充分的體現。    與英國保障體系模式不同,美國的社會保障具有更鮮明的選擇性,是選擇一部分人實行保障的制度,弱勢群體是其主要的受益群體。美國社會保障水平不高,僅能滿足勞動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強調社會保障實施於需要社會幫助的弱勢群體,同時,社會保障項目不完備,各類人員享受保障的差別較大。例如,美國在職職工是不能享受國家提供的醫療保險的;只有當職工退休以後,才能享受國家提供的醫療保險。當然,美國社會的貧富差距較大,其具有的收入再分配功能較瑞典、英國等國家要弱些。這種程度不高的社會保障制度,在避免福利大鍋飯方面具有顯著成效。正因為如此,國家財政用於社會保障的支出較少,從社會保險稅中籌集的資金可以應付社會保障資金的支出。    :美國的問題主要是長期的財務可持續性問題,據官方測算,到2017年時當期收支盈餘將達到平衡點,收支相抵,在這個拐點之後,隨之將出現收不抵支,其巨額資產余額可以一直堅持到2040年,那時,美國社保制度的資產余額將是「零」。所以,美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未雨綢繆,而不是像歐洲那樣急需解決當期的資金缺口。  新加坡:強制執行中央公積金制度 醫療盾牌計劃    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在社會、醫療、住房、經濟等方面顯示了其巨大的優越性,它使新加坡在不長的時間內解決了人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居者有其屋」的三大難題,又促進了新加坡經濟的快速增長。其主要的表現包括:    (一)廣泛的覆蓋范圍    中央公積金計劃的福利和服務不僅覆蓋積極的工作人口,它還覆蓋年輕的和其他不工作的新加坡人。    (二)高積累率    中央公積金計劃幫助新加坡人為養老進行積蓄。1999年新加坡的國民積累總值為830億美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4%。這種情況在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是很少見的!    (三)很高的住房擁有率    住房上的自由政策幫助許多新加坡人利用他們的中央公積金積蓄支付他們的住房費用。政府發動的住房所有計劃使得86%的人口能夠居住在公房中,並且他們中的91%擁有所住房屋的所有權。    (四)良好的投資回報    從1989年到1998年,中央公積金的平均名義年利率為3.51%。由於中央公積金計劃的成員利用他們的中央公積金積蓄購買房產,因而在計算基金投資回報時,房產的升值這一因素必須加以考慮。慮到這一面積因素,中央公積金給其成員帶來的回報為年均9.3%的增長率。    (五)高效的醫療系統    醫療計劃和醫療盾牌計劃(Medisave和Medishield)的主要特點是個人對醫療費用自我負責,這也就極大地減低了政府在財政上的負擔。為了確保每一個新加坡人不會因為貧窮而不能享受醫療服務,新加坡政府設置了醫療基金以支持那些貧窮的新加坡人。盡管醫療僅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1%,新加坡的醫療衛生系統被國際衛生組織評為亞洲最有效的醫療衛生系統(國際上排名第六),可以比較的是,美國雖然醫療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7%,僅被評為第37位。    (六)較低的社會救濟率    中央公積金計劃鼓勵自我依靠,也就是個人為自己的養老做准備,而不是將自己的養老寄希望於下一代。中央公積金計劃下的許多政策都通過覆蓋三代家庭成員以鼓勵家庭成員間的相互支持。住房、醫療和教育的花費可由中央公積金計劃下的不同政策中開支。1999年全新加坡僅有2200人領取社會救濟金。     但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並不是現代的社會保障制度,其只不過是一項國家強制執行的儲蓄計劃,只是對雇員及其家人在年老、患病、教育、購房等方面的資金援助計劃,而在社會成員之間沒有互濟性的特徵,面對一些突發事件的發生往往缺乏良好的應對能力。     新加坡中央公積金提供的社會保障水平參差不齊,特別是對年輕成員的低薪雇員的保障水平較低,易造成兩極分化,影響社會公平的實現。由於過度的儲蓄降低了人們的消費,限制了國內有效需求的滿足,不利於形成多層次的社會保險體系。不少學者建議:針對新加坡公積金互濟性比較差,可以建立相應一定的公共基金。調整年輕雇員和年老雇員以及低收入雇員和高收入雇員的個人和僱主投入比例。降低中央公積金的繳費比例。建立健全多種形式的中央公積金管理體制,吸引更多的民間和商業機構參與中央公積金的運營和管理。建立統一的中央公積金認證體系等來改善新加坡社保制度不完善的地方。    而上述辦法中就有諸多我們可以借鑒的地方。如:在完善我國養老保險時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通過市場競爭,實現養老保險運作管理高效益,和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收益最大化,使投保人退休時的給付最大化。也可借鑒私營管理模式養老保險基金完全資本化的做法,完善養老金的投資體系,將養老保險基金實現最大限度增值。為了提高養老保險的運行效率,完善養老保險中市場競爭機制和基金投資體系,轉變政府在養老保險制度中的立法和對養老保險的運作實施監督的職能。     目前,中國已經在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的基礎上建立了住房公積金制度。     智利:養老問題個人負責制 政府管理責任轉移給私人公司    在新加坡公積金的基礎上,以智利為代表的拉丁美洲國家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了創新。智利的公積金制度以個人資本為基礎,實行完全的個人賬戶制(包括基本個人賬戶和補充個人賬戶,前者指個人要將其納稅收入的10%作為自己的養老金投入,後者則是在前者基礎上為將來得到更多養老金而進行更多儲蓄所設立的補充個人賬戶),並由私人養老基金管理公司負責經營管理,保險費完全由個人繳納,僱主不需要承擔供款義務。     從智利模式的運行來看,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勞動者的養老問題個人負責制,同時將政府的管理責任轉移給私人管理公司,利用資本市場進行有償運營,投保者既能夠分享較高的收益回報,也可能因投資失敗而遭受損失。這樣,政府的直接責任被縮小到最小限度,而個人的責任卻被擴大到極大程度,從而緩解政府的經濟社會壓力,促進國家的穩定的發展。    智利模式和新加坡模式存在的問題主要不是資金問題。他們的回報率都很好,繳費比例比歐洲低得多,個人和企業壓力都不大;與歐美相比,他們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兩個:一個是覆蓋率低一些,一個是替代率低一些,一個是幾乎沒有社會共濟性。所以,他們的優勢是在財務上國家沒有任何包袱,劣勢是個人的福利水平比較低。他們的共性就是資金的安全性非常好。  

D. 外國也有社保金嗎主要問的是發達國家

聚焦國外社保基金監管:如何管好保命錢

http://www.annuity.com.cn/Html/JY/11071111043033487264_3.html

E. 美國人交社保嗎

美國人也需要交社保。
美國政府有一套強制執行的社會保障計劃,覆蓋了全國96%以上的就業人口,用以提供基本的退休生活保障。
這份社保計劃採取「現收現付」的支付方式,即讓在職雇員和僱主各自繳納6.2%的「工薪稅」來支付已退休雇員的養老保險金。而其中多餘的資金則全部投資於聯邦政府債券
這種極度保守的投資手法令這些養老金非常安全,比如,在經濟危機的2008年,美國社會養老基金仍取得了高達5.1%的年收益率。
但社會保障計劃所提供的養老金僅能糊口,美國人主要的養老金還是來自於由政府出資的公共部門養老金計劃和企業僱主出資的僱主養老金計劃。
大多數政府部門會這樣為雇員養老:僱主根據雇員在本機構的工作年限等項指標,按照一定的計算公式向其支付養老金。
在這種被稱為DB形式的計劃下,政府或企業每月繳納的費用,會存入一個養老信託基金,或者向人壽保險公司購買團體年金保險。如果養老信託基金或人壽保險不能足額支付時,僱主需要補齊差額部分。
而企業僱主則多會選擇另一種名為DC的養老計劃:在雇員任職期間,僱主和雇員按個人工資的一定比例共同向雇員的個人賬戶繳費。
這個賬戶在雇員換工作後是可以攜帶走的,與中國的「五險一金」中的養老金類似,但最大的區別在於:雇員需要自行決定個人賬戶里的錢如何投資。退休後,賬戶中的本金及投資收益就是雇員的養老資金。

F.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利用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基金的

「國有資產」的提法本身就很有中國特色,用它們來充實社保基金,除了中國,目前歐美各國暫時沒有太多的報道,第三世界就更不用說了

首先,早在五六十年代,歐美各國都大規模的開展了國企的私有化運動,目前那些國家直接控制的「國有資產」很少了

其次,人家基金的運營是有的是由專門的私營公司辦理,有的是由政府成立的基金公司操辦,但他們的政府不像我國,並不對其虧損負責,也不託底,只是對其加強監管而已,所以,也談不上用國資來充實基金。

G. 2019年社保資金缺口18.3萬億,2019年將達到30萬億國家號召推遲退休,我告訴怎麼解決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積極穩妥推進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實現基金保值增值。繼續通過中央財政預算撥款、劃撥國有資產、擴大彩票發行等渠道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為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峰做好准備(6月28日新華社)。
社保資金缺口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特別是近期關於延遲退休年齡、延遲領取養老金話題又將社保資金缺口問題推向一個新的熱點。有兩種態度:一種是非常悲觀的態度,認為養老金缺口非常之大,此前一份研究報告研究出到2013年我國養老金缺口竟然高達18.3萬億元之巨。另一種是較為樂觀的思想,認為養老金缺口並不是那樣駭人聽聞,近期內也無需延遲退休年齡,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完全可以補足未來養老金缺口。筆者持第二種態度。
從遠期看,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養老金缺口問題終究會暴露出來。但是,養老金缺口暴露期到現在,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經濟基礎、經濟實力以應對。從現在起可以開始重視和逐步採取措施應對是正確的,但過於慌亂甚至危言聳聽只能是自己嚇自己,不但於事無補而且還將影響到百姓消費進而影響到經濟發展。目前,養老金的現狀是,2011年結餘1.9萬億元,各省都在為結余巨額養老金如何保值增值而想出路。眾所周知,出路之一是委託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一句話,我國的社會保障資金特別是養老金無近憂但有遠愁。遠愁的「遠」,人社部負責人的話語是指10年、15年以後的事情。
對於解決養老金缺口的「遠愁」,我們現在就應該著手,做到未雨綢繆。筆者對此持樂觀態度。多策並舉、多渠道籌集資金是解決社保資金缺口的有效措施。財政資金是補充社會保障資金不足的關鍵。歐美國家財政資金少則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用於社會保障資金。如果我國財政資金20%用於社會保障資金,那麼,每年至少在2萬億元以上。可以說解決了社會保障資金的大頭。
應該加大國有資產充實社保資金的力度。通過完善國有股減轉持相關政策、做好國有上市公司追溯部分的國有股份劃轉工作,進一步加大對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支持力度,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龐大的國有資產是解決社保資金不足的強大經濟後盾。國企包括金融企業上繳紅利充實到社保資金里是一個有效渠道。筆者初步計算,國企包括金融企業每年凈利潤在4萬億元以上,按照15%上繳紅利,就可以每年至少充實社保資金6000億元。
通過社會力量充實社保資金。開辟發行彩票公開募集社保資金,鼓勵企業公司和個人捐款籌集社保資金,以及通過舉辦一系列公益性活動籌集社保資金等。社會力量和社會活動充實社保資金的潛力非常之大。
發揮專業機構投資增值作用充實社保資金。主力軍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截至2011年底,全國社保基金管理的資產總額已經達到8688.20億元。而基金自成立以來累計投資收益額為2845.93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為8.40%,比同期的通貨膨脹率高出6個百分點。這部分增值是解決社保資金不足的生力軍。發達國家社保資金很大一塊是通過保值增值充實和解決的。
總之,對於解決社會保障資金缺口問題從思想上應該高度重視,但也不必過於悲觀和敏感,通過多渠道籌集和運作是完全可以解決的。

H. 歐美國家是從什麼時候建立全民社保體系的

美國的養老保險分為三個部分,即聯邦退休金制度、私人年金計劃、個人退休金計劃。

(一)聯邦退休金制度

聯邦退休金制度是美國最基本的養老保險制度,始建於1935年,以當年美國國會通過的《社會保障法》為起點,以後經過不斷補充、修訂,基本條款沿用至今。美國聯邦政府的法律規定,職工退休年齡不分男、女都是65歲,同時必須納稅40個季度(具有10年繳費年限),才能享受待遇。養老保險費完全由僱主和雇員繳納,政府不予負擔。養老保險的費用,國家以徵收社會保障稅的方式籌集,由僱主和雇員按同一稅率繳納。雇員應繳納的數額,按照本人年薪的多少,採取分段辦法計算。年薪在5。5萬美元以下的部分,按照7。65納稅,其中6。2%用於養老、遺屬和傷殘保險,1。45%用於65歲以上老人的醫療保險;年薪在5。5~13萬美元的部分。投入1。45%(用於醫療保險)納稅;年薪在13萬美元以上的部分則不需要納稅。僱主按其雇員應繳納稅率納稅。所得每一美元稅金,其中73美人用於養老,19美人用於醫療,8美分用於傷殘。

聯邦退休制度通過法規規定65歲可能享受全額養老金,同時,允許提前退休,但養老金減額發給,雇員最多可以提前到62歲退休,但每提前一個月退休,養老金減發0。56%;如62歲退休只能拿到相當65歲正常退休人員退休金的80%;63歲退休能拿到86%;64歲退休只能拿到93%。年滿65歲後最多可再推遲5年退休,養老金增發0。25%。如66歲退休,可拿到相當65歲正常退休人員退休金的103%;67歲退休可享到106%……70歲退休可拿到130%,年滿70歲以後退休者,養老金不再增加。聯邦退休金制度的替代率平均約在50%左右。

(二)私人年金計劃

私人年金計劃各企業自願建立。美國政府向僱主提供稅收優惠措施以鼓勵僱主為雇員建立「私人年金計劃」。如企業從年營業額100萬美元中提取10萬美元作為雇員的「私人年金計劃」,這10萬美元可以免稅。在這種稅收優惠政策之下的「私人年金計劃」是美國聯邦退休制度的一個強有力的補充。目前全美有60%的雇員參加了私人年金計劃。

「私人年金計劃」主要有兩類:

第一類是確定待遇方式,即僱主對雇員允諾雇員退休後給予多少退休金,並根據允諾由精算家計算確定每年儲存金額。大分數企業採取這種辦法。

第二是交費方式,即先確定交費多少,退休時按照累積金額(包括本金、利息、投資利潤等)確定退休金額數,這類方式不需要向退休金擔保公司擔保。

(三)個人退休金計劃即個人儲蓄保險

個人退休金計劃,自願參加,儲金一般個人出3/4,企業出1/4;聯邦政府通過免徵所得稅予以扶持和鼓勵。在儲存時不納稅,在支取時再納稅,也是一種延期納稅辦法。此項計劃的最高存款額為每年2000美元,並且必須在每年的4月15日前存入。所存款項,連同利息在退休後即可領取,也可繼續存入銀行,但到達70歲時必須起用。對於年薪超過一定數額的,不能參加這項計劃。具體標準是:未婚者年薪超過3。5萬美元,已婚者年薪超過5萬美元。

二、美國社會保險管理體制和經費保障

美國的社會保險由聯邦政府的社會安全(保障)部署集中管理,辦法統一,機構垂直領導。全國共有社會安全(保障)工作人員65000餘名,分10個大地區設立社會安全(保障)局,下屬13000個辦公室,負責辦理社會安全(保障)業務。各縣、州(市)地方政府只負責附加保障計劃。

全國設立了40個電話咨詢中心,負責接受公民的查詢、咨詢電話。在網際網路上使用11種文字、開發10000餘頁資料供居住在國內外公民查詢。

全國每年徵收社會保障稅5684億美元,每年提取管理費用38億美元,提取比例約為7%。按全國6。5萬名工作人員計算,每人每年管理費用近6萬美元,為開展社會安全(保障)業務提供了保證。

三、美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優點

(一)社會保障機制比較完善,管理高度統一,約束力強。

美國的基本養老保障由聯邦政府集中統一管理。聯邦政府設立社會安全(保障)總署,負責全國社會養老保險有關法律的制訂和對全國政策業務的指導。全國劃分為10個大地區,分設社會安全(保障)局,並在各縣、州(市)分設辦公室,具體承辦社會養老保險事務。形成了一個社會保障網路,上下職責分明。各縣、州(市)地方政府,不承擔國家養老保險,只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制訂補充養老計劃。美國所有公民都有一個相互不重復的社會保障號,對從業人員和退休者實施社會保障關系的管理。社會安全(保障)機構的日常管理費用,從社會保障稅中按比例提取,每年確保到位,保證了各項社會保險業務的開展。

(二)使用法律和經濟雙重手段調控退休年齡,力度大,效果好

美國的法律規定,凡年滿65歲退休時,才能享受100%養老金;同樣,如果年滿65歲仍不領取養老金者,每延遲領取養老金一年,增加全額養老金的5%,直至年滿70歲,開始領養老金時,每周可領取全額養老金的130%;對於有的企業為雇員在55歲62歲之間辦理提前退休的,其養老金由企業全額交付。這一政策,既引導從業者不要提前退休,又保護了希望晚退休、推遲領取養老金者的利益。這對於減輕基金支付壓力是有利的。

(三)基本養老待遇替代率控制在較低的水平,有利於多層次保障的發展

據有關資料介紹,美國的養老金替代率為:總替代率為51%,凈替代率為65%,分別低於法國(62%、77%)、德國(52%、72%)、義大利(81%、95%)、瑞典(81%、82%)、西班牙(82%、89%)等國,略高於日本(49%、59%)和英國(47%、61%)。基本養老金替代率調低,可能發揮第二支柱(企業補充保險)和第三支柱(個人養老儲蓄)的作用。美國的商業人壽保險十分活躍。企業老闆為了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留住人才,推出企業年金計劃等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使國家組織的養老保險在保證其基本生活的前提下,真正體現了由國家、僱主和個人三個層面共同承擔的完整的養老保險體系。

(四)充分利用高新技術,社會化程度高

美國的高科技發展水平是舉世公認的。將其運用在社會保障系統的運作和管理上,大大提高了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的社會化程度。凡是持有社會保障號的美國公悄行之有效美國內的哪一地區流動就業,只要按規定在當地繳納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障稅,就能自動接續社會保險關系。同樣,退休者在國內任何一地方死亡,醫院將其死亡信息輸入電腦,即可確保及時將其銷戶。

I. 保險資金和社保基金的投資,對於投資周期,本金流動性,投資回報率一般的要求是什麼

投資渠道逐步放開 保險投資瓶頸難破

業界對中國保險公司投資渠道放開的疑慮,更多地來自對於保險公司風險控制的擔心

歲末年初,保監會依照慣例,往往會推出一些針對保險公司的利好消息。然而,諸多保險公司一直在期盼的《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試點管理辦法》、《保險機構投資者資產支持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兩份文件,並沒有如預期出台。

2005年12月15日,在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首推的資產證券化產品「開元」和「建元」的發行中,保險公司依然未獲得官方的投資許可。此前頒布的《保險機構投資者債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中曾規定,資產支持證券的投資將有待保監會另行發文規范。

事實上,關於資產支持證券產品對保險公司的放開事宜,保監會的有關文件草案早已上報高層,最終仍受制於這一產品自身的規范性。具體的症結在於,稅務總局與人民銀行在征稅問題上爭執不下;因此,盡管相關試點已經推開,但繳稅方式仍未以法規形式確定下來。這直接影響了保險公司對其投資的放開。

除了資產證券化,保險公司覬覦已久的基礎設施項目投資亦未有實質進展。目前,《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試點管理辦法》和《保險機構投資者資產支持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均已上報高層部門進行審批。由於部門意見需要進一步協調,高層對於保險業擴大投資渠道亦有不同認識,因此仍需時間磨合。在保監會的極力撮合下,前者近期有可能先行一步推出。

渠道難開

自2004年以來,中國保監會放開投資渠道的努力可謂頻繁。

以往,保險資金只允許銀行存款、購買債券;2004年中便可以投資基金,而後又放開其間接進入股市;2005年還批准了保險資金可以獨立席位直接進入股市。2005年,保險資金投資企業債券余額占保險公司總資產的比例,由原來的20%提高到30%;9月中旬,保監會發布《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管理暫行辦法》後,已允許保險資金在境外運用,並可適量投資紅籌股。

即便如此,與成熟市場的保險企業相比較,中國保險業的投資渠道仍嫌偏窄。一家國內大型壽險公司有關人士抱怨,壽險公司要面對通貨膨脹的壓力,又要完成保值增值的任務,還要適時與高負債匹配;目前債市和股場普遍低迷,銀行資金充裕,利率偏低,情況並不樂觀。

中國保監會2005年10月2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05年1月到9月,全國保費收入達3778.76億元,同比增長13.1%。截至9月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到13071億元,比年初增長了25.8%;其中,債券投資6690.4億元,銀行存款4994億元,兩項超過可用資金的60%;證券投資基金1062.4億元,股票(股權)投資僅98.7億元,小於保險業可用資金的1%。

相形之下,這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05年出版的《保險業統計年鑒1994-2003》上公布的歐美等國的保險投資狀況相去甚遠。以美國為例,2003年其保險業的投資分布為債券70%,股票11%,抵押貸款7%,無抵押貸款3%,房地產1%,其它投資8%,分布相當廣泛。

不同投資結構直接反映到收益上。統計顯示,2000年-2003年的四年中,中國保險業的投資平均收益率僅為3.54%。目前有業內人士預測,2005年的收益率應該為略高於3%的額度,同樣遠低於歐美國家保險市場10%左右的收益水平。

「保險公司在做投資時,強調的是資產與負債相匹配。所以保險業注重優化投資,即在預測的投資時間內達到一定的投資收益,同時又保證一定的資產流動性。」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Prudential Financial)年金產品發展部精算經理潘藺對《財經》說,為了實現資產與負債相匹配,保險公司通常使用現金流匹配(Cash Flow Matching)或存續期間匹配(Duration Matching)兩種辦法;根據不同的險種,設置不同的投資。

「比如人壽險,保單的周期較長,產品受利率的影響較大,通常使用存續期間匹配方法,購買與之相匹配的是中長期債券;車險保單的周期較短,基本不受利率影響,可以考慮別的投資工具。」他說。

金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投資部經理郭晉魯對國內投資與資產的不匹配頗有感觸,「比如,我們對客戶承諾6%的回報率,但是目前在國內買到的五年期債券的回報率只有3%;又比如,我們對客戶的負債是20年的負債,但是國內市場上,期限長達20年的債券很少。」至於外國保險公司為鎖定風險進行的金融衍生品的投資,對於中國的保險公司而言,更遠超出了其風險控制能力范圍。

保監會有關官員對《財經》表示,在沒有獲得高層首肯、同時有關規定尚有待完善的情況下,在保監會的現有政策框架內,對於超過目前投資渠道範圍的投資申請,保監會一律沒有許可權予以放行。

投資憧憬中國保險公司拓寬投資渠道的願望素來十分強烈。事實上,坊間關於保險公司繞道投資房地產、路橋設施的傳聞一直不絕於耳。

這種投資沖動與保險業近年來的發展不無關系。從保險產品的角度看,很多壽險公司的萬能險比以往大幅增加,其一般情況下結算利率目前高於3%。此外,對於投資連結產品,客戶的保險利益是與獨立投資賬戶的投資業績直接掛鉤,因此,對投資運作的水平和資金的保值增值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保險公司普遍反映提高收益率的壓力相當之大,保險業新增資金的大幅增加更令壓力有增無減。
中國保監會有關人士也指出,部分保險公司尚背負大量利差損未能化解,保值增值壓力尤甚。

從資產負債配比看,中國保險公司普遍資產平均期限較短,負債平均期限較長,結構不甚合理。

中國人壽股份公司一位負責資金運用的人士表示,如能適當增加房地產和基礎建設項目投資,將有利於提高資產負債匹配。因為目前的投資品種除銀行存款和債券,期限都相對較短,而銀行利率和債市的低迷則令收益率的提高大打折扣。

中國人保資產管理公司有關人士則表示,資產證券化產品目前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品種,其投資回報率雖算不上驚人,但一般風險較小,具有比較優勢。

除此之外,隨著國有銀行的上市大熱,保險公司對銀行的投資沖動也與日俱增。

2005年年底,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獲准分別拿出100億元資金成為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的戰略投資者,此舉令保險業感到相當震動。事實上,在2005年11月工商銀行股份公司成立大會上,也不乏保險公司老總的身影。只不過,落花有意,大門也並未向其敞開。

據記者了解,此前數月,保監會便為此事向有關部門進行斡旋,結果是得到了否定的答案。有關部門認為,之所以接納社保基金作為戰略投資者,主要是考慮其作為國家戰略儲備基金的特殊地位。

中國人壽幸運地搭上了建行上市的班車,不過,這只是決策基於其歷史包袱給出的一個優惠政策而已。在中國人壽上市之前,為了化解歷史上的巨額利差損,中國人壽與財政部建立了一個數千億元的共管基金。考慮到這一筆戰略資金的保值增值,在保監會的極力推動下,最終有關部門特批其參與了建行的IPO投資。

在金融企業之外,據記者了解,保監會也正在謀求促成保險公司投資工業企業和其它中小企業的有關事宜。

制度有待完善

盡管保險公司熱望殷殷,但業界對於保險資金擴大投資渠道之舉仍多持謹慎態度。保監會資金監管部門一位官員就向《財經》指出,雖然目前保險資金擴大投資渠道具備了一定條件,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完備制度,先在小范圍內進行試點,積累經驗,盡可能規避投資的風險。

平安養老保險公司徐建軍也稱,投資渠道雖然越開放越好,但具體操作起來卻很復雜,因為這涉及監管體系、交易平台甚至一些基本認識問題。從長期來看,對於投資的比例控制、公司的信用評級、動態的管理跟蹤等都需配套,才能防範風險。

目前,保監會在放開投資渠道的政策中,也體現了額度控制和資格限制的思路。據了解,《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試點管理辦法》的徵求意見稿中,明確限定了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的資金上限,即按成本計價,投資於基礎設施類項目的資產總值不得超過上一年度末保險公司總資產的一定比例。

在這份徵求意見稿中,可投資的基礎設施,被明確限定為水務、交通運輸、能源、市政等項目。這與保險公司的投資需求基本吻合。

到目前為止,保險公司投資基礎建設的投資方式初步確定為信託模式,「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可以採用信託或委託方式,以及中國保監會認可的其他方式。」有關信託資質問題、具體操作流程等問題,則有待進一步研究。

解鈴還須系鈴人。業界對中國保險公司投資渠道放開的疑慮,更多地來自對於保險公司風險控制能力的擔心。

近年來爆發的證券公司委託理財案件中,債權人中就不乏保險公司的身影。在當前中國尚不成熟的金融環境下,保險公司倘若不能盡快提高自身風險控制能力,監管部門倘不建立完備的監控體系,其飛速增長的保費收入正在成為其自身難以掌控的負擔。

閱讀全文

與歐美社保基金投資比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