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的商業銀行會不會受金融危機影響影響大嗎
從金融層面上講,金融風暴對中國的沖擊可能不會太大。因為中國的金融系統還沒有與世界接軌,貨幣還沒實現可自由兌換,中國的決策者對於購買外國資產一直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第二個層面,是實體經濟層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8日發表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金融危機正使世界經濟進入「嚴重低迷」時期。歐美發達國家增長大幅放緩,有些國家甚至出現負增長。在這種形勢下,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需求會大幅度萎縮,這對於對外貿依存度很高的中國來說,貿易順差增幅放緩甚至負增長,對中國GDP的增長會產生影響。
第三個層面,是信心的問題。目前中國政府和企業家們對中國未來經濟的穩定還是持較為樂觀的態度。不過,在國際經濟的低迷情勢下,信心受到影響他們還會增加投資嗎?這是一個問題。
戴科認為,不管如何,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已經是事實。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已經比去年下降了兩個百分點,明年經濟增長可能會更緩慢。不過,中國的經濟仍在增長,通脹仍在可控制的范圍內,中國經濟遠沒有「滯脹」的風險。戴科說,中國人經常說風險和機遇是並存的,他很贊同這句話。在這場經濟危機中以及在未來世界金融秩序中,中國正在扮演並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這是肯定的。
按照購買力計算,中國對全球GDP的貢獻已經超過10%,歐盟和美國的貢獻超過20%。中國在國際經濟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投資者之一,中國在國際經濟秩序中的權利和責任不可避免地也加大了,中國不僅是世界經濟和金融秩序的參與者,也將成為新秩序的制訂者
❷ 什麼是金融危機會造成什麼影響
非常形象的解釋哈 首先,經濟是個整體概念. 公式:經濟=金融+財政 金融:貨幣和信貸的總和; 財政:國家的收支. 所以金融危機比經濟危機來得小得多. (世界上只發生過一次經濟危機,你知道是哪一次嗎?) 解釋:國家收支: 國家的稅收和支出 支出包括:福利,公共等.(如國家收支出現問題,則人民生活意味破產) 所以經濟危機=金融危機+財政危機 (現在許多學者也認為金融危機=經濟危機,但是我反對這看法.因為他們認為現在的金融危機一般都會造成經濟危機.如"黑色星期五"事件,的確造成許多國家的經濟危機.但我再次強調,世界經濟危機只發生過一次. 但世界金融危機就發生過不只一次了.) 知道美國金融危機有多嚴重嗎? (我抄襲的,太妙了) 對金融危機最普遍的官方解釋是次貸問題,然而次貸總共不過幾千億,而美國政府救市資金早已到了萬億以上,為什麼危機還是看不到頭? 有文章指出危機的根源是金融機構採用「杠桿」交易;另一些專家指出金融危機的背後是62萬億的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麼,次貸,杠桿和CDS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它們之間通過什麼樣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機? 為通俗易懂起見,我們使用了幾個假想的例子。有不恰當之處歡迎批評討論。 一、杠桿: 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 CDS合同: 由於杠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 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 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 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凈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 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 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CDS市場: 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 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復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萬億美元。 四、次貸: 上面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 筆者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筆者以為,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 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 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 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瀕臨倒閉。 六、金融危機: 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杠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准備倒閉。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游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七、美元危機: 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市場總值是62萬億,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麼就有6萬億的違約CDS。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0倍。如果說美國政府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政府就要賠出20萬億。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 以無度的信貸擴張引起的,比如信用卡可以大量透支,買房子不用付首付就可以.這點中國控制的比較好,最低也使20%. 結果從時間上來看,最少要10年才能恢復元氣,如美國1929的金融危機和歷次危機,最少要10年以上.再者就是危害實體經濟.比如對中國的影響就很大,美國歐洲是中國第一第二大出口國,他們沒錢進貨了,中國佔GDP1/3的出口會受很大影響,沿海的大量出口企業會倒閉,大量工人會失業.國內經濟會受很大影響. 亂世之中惟有黃金,在歷史上世界金融危機的災難中,都伴隨著通貨膨脹,什麼都貶值,比如石油,有色金屬,農業,橡膠等,只有黃金是穩步上升的 上計算所用的假設和數字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但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無法低估
❸ 理財,P2P雷暴潮,會不會影響到理財通的基金
我們都知道,爆雷的這些P2P平台,大多是藉助高收益來吸引投資者,從最開始的6%-8%左右,飆升到現在20%,有些平台甚至達到過40%。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投資者秉持著高風險高收益的原則,把大量資金投入其中,但是一旦出現問題,這些投入連本金都無法收回。
那麼說騰訊理財通裡面的基金,雖然說也是理財產品,但是其收益率非常低,與這些問題P2P平台還是有很大不同的,一是有騰訊這棵大樹,基金產品進入的標准非常高,保證了投資的安全性,二是這些正規的基金或理財產品,都採用了託管行制度,由託管行負責資金安全,並且監督管理公司。
所以相對而言,騰訊理財通裡面的基金是非常安全的,目前的P2P爆雷也不會對其產生太大影響,不過畢竟是投資,風險肯定有,但是出現問題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❹ 金融危機會影響到什麼,為什麼
金融危機波及全球,對於中國,國家外匯儲備部分損失了,出口困難了,經濟增長減緩,失業增加,人們收入下降,消費減少,市場蕭條.如美國底特律汽車城已經是蕭條得很了,嚴重時會引起政局不穩定. 當然「會導致很多人的購買力下降」、「因為買東西的人減少(或者買得起的人減少),從而導致物價不得不下跌.不過不同的商品影響不一樣,奢侈品如汽車會影響大一些,日用品包括家電影響小一些,食品的影響會更小一些. 降得最快的當然是高檔消費品了.
比起歐洲國家(如美國底特律汽車城已經是蕭條得很了),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中國的經濟與國際經濟有一定的割裂,我國人民幣實施資本項下的嚴格管理,國際游資沖擊不大,現在美國已有70多家銀行趨於倒閉的情況下,中國的金融系統運行良好,經濟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長。同時,國家也在通過擴張財政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40000億拉動內需等措施,現在又進行了人民幣匯率的下調,如果各項宏觀經濟措施實施有效,對於中國也就1年左右的時間能夠過去.
❺ 中國會不會受金融危機影響而引發通貨膨脹呢
著名經濟學家樊綱發表觀點指出,美國金融海嘯會引起大危機,但不會引發大蕭條。樊綱認為,由於中國在世界金融市場上介入不深,此前,沒有大舉買入真正意義上的壞賬,因此,此次危機對中國金融的直接影響不大,不會像有些國家一樣,有很多銀行被捲入危機中,或者說像冰島一樣面臨國家破產。這一次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是間接的影響,總體來看,他認為中國經濟不會有大問題。 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主要的原因不是次貸危機,而是自身經濟發展的結果。股市、樓市也是因為去年的泡沫太大需要調整。正好在這個調整期間遇上了世界經濟形勢不好,現在可能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趨緩起到疊加的作用。 「在從判斷上來講,中國經濟下行的趨勢已經形成了。」樊綱認為,目前,通貨膨脹的壓力已經明顯緩解,而世界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正在逐步加大,在此背景下,建議中國政府調整宏觀經濟政策,根據新的形勢、根據新的供求關系,把擴大內需當做下一階段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 樊綱指出,這一次世界金融危機可以總結出三個教訓,第一個教訓是,再一次說明了泡沫總是要破的;第二個教訓是一定要加強風險監管,作為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時髦、先進的東西」要謹慎對待;再者,宏觀調控是重要的,有好處的,政府要在市場過熱,泡沫產生的過程中就進行調控,不能等泡沫破了才調控救市。他認為,此前中國政府在市場壓力下,主動採取的一些防止投資的過熱,減少外貿順差等一些反周期的政策,事實證明是有益的。但也有些經濟學家對此持不同觀點。認為中國對美此次金融危機不能掉以輕心。
❻ 金融危機會導致什麼後果
專家:穩定資本市場將有更多舉措2008年10月13日08:12來源: 本報訊 新華社昨日刊發的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提出,「要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保持經濟穩定、金融穩定、資本市場穩定」。對此,專家分析指出,在當前國際經濟、金融形勢下,為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未來宏觀調控政策將更靈活,下一階段財政、貨幣政策將進一步放鬆。
財政貨幣政策或進一步放鬆
推薦閱讀
巴菲特自述:我怎麼選股,我憑什麼選股 三中全會:保市場穩定
獨家:中金18大客戶華爾街秘密
機構上周做空:凈流出68.4億
本周股評家最看好:中國平安
深發展三季度業績預增80%
地產龍頭前三季齊發病危通知書
4季度是自救的最後機會
對於三中全會會議公報中提出的「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專家認為,受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的影響,中央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上將進一步放鬆。
西南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周到表示,「靈活審慎」是在中央根據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針對當前國際金融形勢惡化的一種靈活應對方式。根據日前央行「兩率」齊降,以及財稅部門取消利息稅政策,說明前一階段的緊縮性政策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將根據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進一步放鬆。
光大證券策略分析師黃學軍對此表示認同。他分析指出,在全球金融形勢不斷惡化的環境下,國內宏觀政策有配合國際政策的趨勢,而由於美國金融危機存在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所以下一步國內宏觀經濟政策有進一步放鬆的要求。
在黃學軍看來,從三中全會對下一階段的宏觀政策走勢把握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穩」字當頭,提出了要「保持經濟穩定、金融穩定、資本市場穩定」,因此下一階段宏觀政策將從從緊轉變為穩健;二是體現下一階段宏觀政策的靈活性、前瞻性。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下,我國宏觀政策將隨危機形勢發展而相機變動。
刺激內需政策或將陸續出台
三中全會提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對此,專家均表示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並指出在當前外部需求有可能放緩的情形下,擴大內需有了更為充足的理由,下一階段政府有可能出台一系列旨在刺激內需的政策。
「隨著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轉移,美國包括歐洲消費市場將可能萎縮,這將大大影響我國的出口。」周到說,因此,我國有必要採取措施促進內需,將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進一步提高。在他看來,我國要促進內需,一個重要的方向是拉動農村消費市場,因此政府有可能出台一系列財政、貨幣政策刺激農村消費。
黃學軍也表示,當前要擴大內需、刺激消費,一個重要的方向是擴大農村消費市場。在他看來,我國消費有兩個梯度,一個是城鄉梯度,一個是東部和中西部梯度。從擴大內需來看,農村的消費潛力比城市大,中西部的潛力比東部大。因此,要擴大內需,農村、中西部地區將迎來更多機遇,未來更多的刺激內需的財政政策有可能向這兩個梯度傾斜。
穩定資本市場或有更多舉措
在外部經濟環境惡化的情況下,三中全會不僅提出要保持經濟穩定和金融穩定,而且還提出要保持資本市場穩定。對此,黃學軍表示,這可以看出中央對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視,也表明下一步中央穩定資本市場的決心。
在歐美股市風雨飄搖之際,亞太市場包括中國股市也受到很大的不利影響,為此政府各有關部門相繼採取了措施穩定股市。「在我的印象中,資本市場在中央全會中提出是很少見的,這次三中全會上提出要『保持資本市場穩定』,說明中央對資本市場重視的程度進一步提高。」 周到說,這反映出未來有更多的有利於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政策措施會出台。
黃學軍也表示,事實上,近一段時間以來,對資本市場「穩」的政策措施出台力度前所未有,制度、稅收、資金、供求等政策涉及股市方方面面,幾乎「要什麼給什麼」,可以說政策力度已經是相當大了,中央決心可見一斑。但黃學軍認為,政策的核心應該落在供求關繫上,只有供求關系發生根本改變,才能穩定股市,才能使更多的投資關注基本面,從而提升市場信心。
❼ 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大概什麼時候能消除
當前,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人民幣匯率問題,最穩妥的辦法是:在繼續增加匯率彈性和靈活性的同時,維持名義匯率的相對穩定,決不能按照國際投機資本的意圖放任人民幣名義匯率大幅升值,中央政府應該對外明確而鄭重地宣布將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從而使國際投機資本放棄投機人民幣的幻想
近日,上網看到的最醒目的一則新聞當屬「人民幣升值幅度太小,每年升值5%最合適」,之所以對我來說最醒目,主要因為竟然有研究人員能夠得出人民幣每年「最合適」的升值幅度。
經濟問題的計量研究,並非像自然科學一樣能夠得出准確、唯一的結果。例如,中國神州五號飛船飛行多久能夠進入預定軌道,其精確度能夠到秒;還有,汽車的百公里最低油耗也是能夠很精確計算出的,誤差也會在相對較小的合理范圍內。但是,對於經濟問題,尤其是宏觀經濟問題,在當前是不會像自然科學一樣得出唯一解的,無論模型構造得如何復雜、精確,也不可能得出被公認的唯一的或「最適合」、「最優」、「最佳」之類的解,當然冥冥之中,應該是存在這樣一個唯一答案的,但是目前人類的智慧還不足以計算出,當然不排除微小、幾乎不可能幾率下的偶然准確值。
但是,在當前宏觀調控情況下,無論是「加息優於升值」還是「升值優於加息」的論斷,假如不說它本身就存在問題,單從論證來說,他們都缺乏有力、有理、深入的論證,往往是簡單的列舉上幾條正反方面的理由,有的甚至連理由都懶得說,這樣的論斷,無論是屬於預測、還是屬於政策建議,都是武斷的,既是欺人、也是自欺。
目前,認為應該優先採取升值的辦法來解決當前的宏觀經濟問題的專家學者研究人員大有人在,當然主張的幅度有所不同。在能夠接觸到的資料中,每年升值5%大體上屬於中位數。現在回到人民幣每年升值5%最合適問題上來,這樣的說法可以理解為以後每年都升值5%,沒有終點,子子孫孫無窮盡焉。每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5%,那麼5年時間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就是27.63%,10年就要升值62.89%,15年就將升2.08倍,30年就是4.32倍……。假使從今以後中國與美國的GDP增速一樣,緊緊依靠人民幣升值一項,在30-50年我們不僅經濟總量趕超美國,在人均GDP上也將相差無幾,如果考慮到中國能夠保持7%、美國保持3%的經濟增長速度,那麼,我們人均GDP趕上美國的時間會更短。但是,顯然這是不可能的,由此,也可以推出「人民幣每年升值5%最合適」絕對是偽命題。
允許人民幣加速升值就能解決當前中國對外貿易以及國際收支失衡?從我國以及國際上的實踐來看,並沒有有力的證明。截至2006年6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相對於匯改前已經升值了3.5%,在這種情況下,對中國的進出口的影響是,貿易順差非但沒有有效縮小,反而是不斷創出歷史最高紀錄,這還是在中國政府比較明確向外部宣示將保持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的大前提下。從國際上的經驗看,日本和德國是最強有力的明證。自1970年至1995年,短短25年時間,日元由360日元/美元升值到80日元/美元,升值幅度不可謂不可觀,但是日本的貿易順差非但沒有減少,反而一直持續存在。德國亦是如此。
其實,假如說中國當前明確對外宣布或僅僅放任人民幣每年對美元升值5%,那麼,在最初幾年裡,大約會持續3-5年,會有大量的國際資本通過貿易和其他渠道流入我國,國際收支失衡問題根本不會得到解決,但是一旦人民幣升值幅度可觀,並且被國際資本認為中國經濟已經不能再予以支撐,國際資本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全部抽逃,中國就會由此爆發金融危機。
假設2005年底前的中國外匯儲備都是中國經濟真實運行的結果,沒有投機性資本在內。進一步假設此後五年每年流入中國2500億美元,5年後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就會達到20000億美元左右,其中屬於投機性資本為12000億美元左右。每年人民幣升值5%,5年時間總計升值幅度約為28%;再假如進來的資本每年的獲利能力為10%(實際上平均利潤率會更高),那麼,5年後這些游資所持有的人民幣資金將摺合為18000億美元,此時如果發生金融危機,假使我國居民不參與資本外逃,我國的外匯儲備短時間內將由20000億美元減少到2000億美元,我們的經濟損失將達6000億美元。我們用真金白銀換來的、用了27年時間才積累的8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將被國際游資5年時間吃去四分之三。這種描述和預測並非我個人的「天方夜譚」,而是很有可能發生的,當然前提是中國政府宣示或放任人民幣升值。國際上金融危機的發生有一定的規律性,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往往難以避免。自上個世紀80年代初以來,經濟發展迅速的發展中國家在金融危機上幾乎無一倖免。拉美一些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初發生金融危機後,本世紀初主要國家如巴西、阿根廷等又再次受到金融危機襲擊。從主要發展中國家來看,唯有中國還沒有發生國際性的金融危機,因此,有經濟學家預測下一個最有可能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是中國。這並非聳人聽聞。當前中國經濟並非完美無缺,與一些發生過金融危機的國家相比,我們並不比它們發生危機前更健康。此外,我國已計劃在「十一五」期間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屆時資本流入將基本上暢通無阻。
當前,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人民幣匯率問題,最穩妥的辦法是:在繼續增加匯率彈性和靈活性的同時,維持名義匯率的相對穩定,決不能按照國際投機資本的意圖放任人民幣名義匯率大幅升值,中央政府應該對外明確而鄭重地宣布將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從而使國際投機資本放棄投機人民幣的幻想。其實,近年來我國官方統計的貿易順差在國際資本混入的情況下被放大了。根據我們年初的一項研究,2005年的實際貿易順差僅有400億美元左右,約有600億美元實為資本流入。
最近,美國渣打銀行的高級經濟學家Stephen Green的研究也認為,2005年中國貿易順差中有670億美元屬於資本流入、而不是真正的貿易順差。今年上半年的貿易順差中仍是以資本流入為主。之所以有大量國際資本通過貿易渠道流入,一方面我國資本項目還實行較為嚴格的控制,更主要的是他們認為人民幣名義匯率的大幅升值將不可避免,賭人民幣升值一定能夠成功。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我們官方在人民幣匯率改革上的態度有關。在過去一段時間的匯率改革問題上,盡管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堅持了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但是在改革步伐以及節奏上,卻明顯給人以屈服於國際壓力的感覺,正因為如此,國際投機資本才有些有恃無恐,通過合法和非法的渠道進入我國(合法渠道有FDI、QEII等,非法渠道主要是貿易渠道),並且通過其代言人(自身的研究人員以及政客)不斷散布人民幣升值謠言,或施加政治壓力。
如今,我們在人民幣匯率改革上的態度必須更加明確起來,在眼前這是控制國際收支失衡的最有效方法;從未來看,則有利於消除金融危機的隱患。對於國際資本,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一些發生過金融危機的國家例子表明,一旦國際資本大量流入某國,並且掌握了大量的金融資源,該國中央政府根本不是國際投機資本的對手,上個世紀90年代的英鎊危機就是最好的明證。
假如說中國當前明確對外宣布或僅僅放任人民幣每年對美元升值5%,那麼,在最初幾年裡,大約會持續3-5年,會有大量的國際資本通過貿易和其他渠道流入我國,國際收支失衡問題根本不會得到解決,但是一旦人民幣升值幅度可觀,並且被國際資本認為中國經濟已經不能再予以支撐,國際資本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全部抽逃,中國就會由此爆發金融危機
如今,我們在人民幣匯率改革上的態度必須更加明確起來,在眼前這是控制國際收支失衡的最有效方法;從未來看,則有利於消除金融危機的隱患。對於國際資本,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一些發生過金融危機的國家例子表明,一旦國際資本大量流入某國,並且掌握了大量的金融資源,該國中央政府根本不是國際投機資本的對手.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無論是歐洲,亞洲,還是非洲和南北美洲,區域經濟一體化和貨幣一體化已形成不可抗抿的潮流,文章對這一趨勢進行了分析,具體介紹了歐元這一貨幣一體化的典,總結了其中的規律,並對貨幣一體化的理論基礎進行了闡述,同時對東盟貨幣一體化的必然性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作了剖析,並大膽提出東盟終將實現貨幣一體化的觀點。採取協調政策,加強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達到互利互惠的過程,其最終目標是建立經濟聯盟。經濟一體化的加強,必然引出貨幣一體化的問鼯。貨幣一體化目前主要是區域性的一體化,其最高境界則是全球貨幣的一體化。所謂區域性貨幣一體化是指一定地區內的有關國家為了貨幣金融合作而組成的貨幣聯盟,這種貨幣聯盟具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匯率的統一,即成員國之間實行固定的匯率政策,對外則逐步實現統一的匯率;二是貨幣的統一.
❽ 金融危機會造成什麼結果
金融海嘯已經在全球許多國家登陸,面對可能到來的經濟衰退,全球正在採取救市措施。在我國三季度GDP增速僅為9%的情況下,未 來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走向如何?我想談幾點看法。 經濟下行難以逆轉 國家統計局20日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個百分點。以此來推算,三季度GDP增速僅為9%。 因此許多人對中國經濟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勢表示擔憂。 實際上,經濟下滑已經相當嚴重,根據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電量增速已經滑落至3%,1~9月用電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經驗值,這 個用電量水平對應的經濟增速應該至少在9%以下。 主要問題在於出口和投資貢獻下降,其中出口貢獻下降了0.9個點。 現在看來,經濟下行加劇正在進行中,很難判斷何時見底,因為未來中國經濟有硬著陸的風險。一旦發生,底可能是一個很長時期。 從金融動盪到全球總需求大幅下降,會存在一個滯後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個很困難的時期。 四大因素影響通脹壓力 國內9月份CPI上漲4.6%,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PPI上漲9.1%,漲幅比上月回落1.0個百分點。PPI與CPI雙降之後,四季度及2009 年的通脹形勢如何? 其實,CPI回落主要是翹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國際商品市場近期大幅下跌。當前國內通脹壓力減輕,四季度通脹有望繼續 回落,但2009年通脹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西方國家兜底式規模空前的救援計劃,始終是未來中長期內引發通貨膨脹的潛在源頭。就國內來看,幾個方面因素值得注意: 1、能源、糧食等初級產品的價格會否震盪後返身向上。因為市場流動性疏緩後,資金是要找出路的,如果美國經濟沒有出現新的產業 亮點的話,只可能有三個去向,消費信貸、新興市場和能源等資源市場。如此一來,商品市場反彈,從而對PPI產生新的推力。 2、財政能力的減弱將迫使政府放鬆價格管制,從而使積壓已久的通脹壓力釋放出來。 3、製造業大量企業倒閉後,製造品的供給層面將產生新的通脹壓力。 4、不得不採取的擴張性貨幣政策與擴張性財政政策將從貨幣供應層面推動物價上漲。 企業最大壓力是外需驟降 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增長11.4%。這一數據反映出了企業經營 狀況的惡化加劇,增速回到個位數是大概率事件。 企業面臨四大壓力:匯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勞動力成本上升、外需驟降。如果歐美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對於一個出口已經佔到G DP40%的國家,是致命的。 現在看來,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穩,主要是上半年訂單延續,而1~9月美國金融危機還沒有從市場明顯擴散至實體經濟層面,美國經濟還 維持2%的增長。但是9月份後期,雷曼事件後,感覺明顯不一樣了,市場與實體經濟的防火牆被沖垮,未來幾個季度美國經濟將進入顯著 衰退,溢出效應波及全球,中國出口很不樂觀。明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個位數增長。 明年人民幣貶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1.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2.92%。9月份外匯儲備增加214億美元,遠低於當月293億美元的貿 易順差。 總的看來,7、8、9這三個月資本流入下降很厲害。金融海嘯過後,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撤離應該是一個趨勢,而且正在發生。 美國經濟去杠桿,消費信貸會大幅萎縮,與之對應的新興市場出口模式的經濟前景悲觀。同時,變賣資產大量資本撤離去回補母國金融 機構的損失,滿足去杠桿的財務調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若趨勢延續下去,不排除中國外儲2009年中期後出現下降的月份。 事實上,2007年,中國經濟已經走到了一個既有經濟模式的盡頭,勞動生產率的進步已經出現明顯拐點。在中國新的模式出現以前,人 民幣實際匯率的升值空間已經耗盡。 這一點,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幣匯率已經出現了明顯貼水。2009年人民幣匯率出現貶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中國製造業很脆弱 全球經濟放緩對中國製造業影響有多大呢? 在我看來,這是災難性的。因為中國製造業都是大進大出的結構,資源和市場都捏在美歐的手裡。 一方面中國製造業得承受原材料價格上升這種輸入型通脹的壓力;而另一方面,中國製造業又無法將成本壓力外移,因為全球製成品的 定價權不在中國,盡管中國被冠以「世界工廠」或者「世界車間」。但現代製造業價值鏈的兩端都不在中國掌控,研發、原材料采購、品牌設計 、銷售渠道管理、售後服務、零售壟斷巨頭等等高附加值領域都在美歐手裡。中國製造業只是拿訂單幹活,並不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 這樣的結構非常脆弱,資源和市場雙向一擠,必然是企業大量倒閉。 要做產業價值鏈的延伸 中國是否存在新的增長點支撐經濟呢?對於這個問題,要傷筋動骨的改革才能看到,也才能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宏觀上看,主要是調節投資和消費的結構,通過加快資源性產品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力度,通過加快居民、政府、企業以及居 民與居民之間的財富分配上的調整,堅定地轉向內需消費主導的經濟體。 微觀層面上,企業所謂轉型也好,升級也好,都不準確,並不是把我們勞動密集型趕走,內遷,這些都不能解決問題。中國製造業的 問題是處於價值分配鏈的低端,在國際分工中任人宰割。 所以問題關鍵是做產業價值鏈的延伸,只有向兩頭延伸,如原材料采購、研發、物流、倉儲、銷售網路、品牌等,才能創造出現代製造 業和現代服務業,從而也就達成了與宏觀目標的一致。
❾ 金融危機會造成什麼影響
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泰國的金融危機事發於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的動亂。首先是外匯市場的美元收縮沖擊,使得泰銖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幅度貶值,進一步影響了泰國的股票市場和金融體系,東南亞的金融市場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捆綁經濟,而且各國的貨幣不統一,在國際化的金融市場上美元最終成為交易單位。間接的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創造了助動力。 所以,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來自於外匯市場的沖擊,貨幣危機又成了金融危機的附屬。 金融危機不一定會造成商品價值增高,但通常會貨幣貶值,也就代表人民的錢不值錢,而且物品還是具有這個價格,因此,物價同樣會飛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