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說明:投資和儲蓄,IS—LM模型,總供給—總需求模型三者的關系.
IS-LM模型中
自發總需求=a+b(Tr-T)+e+g
自發需求增加 LM不動時 IS曲線右移 收入增加 利率上升
擴張的貨幣政策使LM曲線右移
IS不動時 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緊縮的貨幣政策,LM左移
收入減少 利率上升
B. 對於宏觀經濟學里,儲蓄和投資的一些概念問題
投資股票 在經濟學中不屬於投資。
股票投資是指企業或個人用積累起來的貨幣購買股票,藉以獲得收益的行為。股票投資的收益是由「收入收益」和「資本利得」兩部分構成的。收入收益是指股票投資者以股東身份,按照持股的份額,在公司盈利分配中得到的股息和紅利的收益。資本利得是指投資者在股票價格的變化中所得到的收益,即將股票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得到的差價收益。
1、股票與儲蓄存款雖然都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礎上,但其性質不同。股票是以資本信用為基礎,它體現著股份公司與股東之間圍繞著投資而形成的權利和義務關系。而儲蓄存款則是一種銀行信用,它所建立的是銀行與儲戶之間的借貸性債權債務關系。股票的購買者是股份公司的股東,而存款人實際上是貸款人,他將自己暫時閑置的資金借與銀行。
2、股票持有人和銀行儲戶的法律地位及權利內容有所不同。股票持有人和儲戶雖然都享有一定的權利,承擔相應的責任,但股票持有人處於股東的地位,有權參與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經營決策。而儲戶則僅僅是銀行的債權人,其債權的內容限於定期收回本金和獲取利息,但不能參與債務人的經營管理,對其經營狀況不負任何責任。
3、股票和儲蓄存款雖都可使貨幣增值,但其風險性不同。
股票是向股份有限公司的直接投資,它可根據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盈利水平直接獲取所追求的收益-股息和紅利。這一收益可 以很高,也可能很低或沒有,它隨股份公司的經營業績而定,每年都有所不同,處於一種經常性的變動之中。而儲蓄存款則僅僅是通過實現貨幣的儲蓄職能來取得收益-存款利息。這一增值部分是事先約定的、是固定的,它不會受銀行經營的影響。
4、股票和儲蓄存款的存續時間和轉讓條件不同。股票是無期限的,不管情況如何變化,股東都不能要求股份公司退股而收回股本,但可以進行買賣和轉讓。而儲蓄存款一般是有固定期限的,儲蓄存款人到期就可收回本金和利息。即使提前支取,任何形式的儲蓄都能收回本金,而股票只能到證券市場去轉讓,其價格要隨行就市,能否收回投資要視交易時的股市行情而定。
C. 儲蓄為什麼等於投資(宏觀經濟學)
儲蓄等於投資是宏觀經濟的均衡條件,它衍生出三大國民收入模型,即Y-E模型,LS-LM模型與AD-AS模型,成為傳統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基石。
1、作為國民收入的核算式,是會計恆等式。即從事後的核算看,該等式是由國民收入的定義決定的,無條件成立。
2、作為宏觀經濟的均衡等式。其中Y是總產出(總供給),C是計劃消費,I是計劃投資,G是計劃的政府購買。而C+I+G就是總需求。由於企業有非意願的存貨投資,使得計劃投資往往不等於實際投資。
假設企業產出Y=100,打算賣出90,留下10作為計劃存貨。但是實際上C=50,G=10,那麼就有40未賣出,作為企業的存貨投資。扣除10的計劃存貨,還有30是企業的非意願存貨。
從會計核算角度看,Y(100)=C(50)+I(40)+G(10)。
但從考慮宏觀經濟是否均衡的角度看,Y(100)>C(50)+I(10)+G(10)。即總供給大於總需求,宏觀經濟不均衡。
因此,儲蓄等於投資指的是宏觀經濟均衡條件,而非實際的會計核算等式。也就是說,只要該條件成立,經濟將處於均衡穩態。
(3)有關儲蓄與投資模型正確的表述是擴展閱讀
凱恩斯的C = α + βY消費函數中的 α並非常量。因為它要麼是自己以前的儲蓄存量,要麼是祖上遺產,而祖上遺產也屬儲蓄存量。
由於儲蓄來自收入,即與收入正相關,不存在一個能適應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固定常量,所以,它應該是關於收入的變數,於是,就可以寫成C = αY + βY=(α + β)Y=KY。此即對庫茲涅茨經驗公式的理論證明。
對比中美兩國的收入水平與儲蓄率,中國收入低,但儲蓄率高;美國則相反,這是事實上對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論斷的否定。
C = α + βY消費函數存在的另一大問題是缺乏貸款方,即儲蓄是如何轉化為投資的。如果是存入銀行,那麼是間接投資;購買股票或債劵,則是直接投資,它們都需要貨幣回報,而非不斷增長的存貨。
因為貨幣性質變化了,從挖掘出的金銀等非債務貨幣轉為央行借貸出的債務貨幣,盡管央行印製貨幣成本低廉,但它需要還本付息,這是系統無法完成的,最後求諸於央行量寬購買與負利率。
D. 14、關於目前投資儲蓄關系說法不正確的是:() (3.00分)
這是個習慣,我們誰都不知道你的習慣,也不能特意去刻意你什麼東西.
這是第一,
每個月都要存錢,養成存錢的習慣
資金不多的話,關注基金和國債等穩健性的投資,這些風險較小,投資也比較小
如果資金較多,可以考慮投資小戶型或商鋪,但是風險較大。
總之,首先要有存錢的習慣,但是又不能存死錢,也要有投資的概念
第二我給你講個道理(或你當是一個故事看看億萬富翁是如何理財的.)
理財並不是要培養百萬富翁、億萬富翁,理財是教給我們一種科學、有效的管理金錢的理念,使我們的生活一天天變好,帶給我們安全感和成就感。
比爾.蓋茨心疼VIP車位的停車費
世界首富蓋茨斂財的速度快得驚人,僅用13年時間就積累了富敵數國的龐大資產,美國的傳媒常常不由自主地將他神化。蓋茨究竟有什麼投資秘方呢?他是如何打理這份巨額資產的呢?
蓋茨雖然是頂尖級電腦奇才,但在理財的具體操作方面難免「技不如人」。為了使理財事務不致過多地牽制自己的精力,蓋茨聘請了「金管家」。1994年,蓋茨在微軟股票之外的財產已超過4億美元時,聘請了年僅33歲的勞森作為他的投資經理,並答應勞森說,如果微軟股價一直上升的話,勞森就可以用更多的錢來進行其他投資。除了50億美元的私人投資組合外,勞森還是蓋茨捐資成立的兩個基金的投資管理人,蓋茨對這兩個基金的捐贈是以將自己名下的微軟股份過戶給這兩個基金的方式來進行的。勞森的工作就是將這些股份以最好的價錢售出,並在適當的時候買進債券或其他投資工具來完成這一過程。經過專家的打理,這兩個基金的每年捐稅已經超過了名列《財富》500家中的後幾家公司的凈收入。
蓋茨和一位朋友同車前往希爾頓飯店開會,由於去遲了,以至找不到車位。他的朋友建議把車停在飯店的貴客車位,「噢,這可要花12美元,可不是個好價錢。」蓋茨不同意。「我來付。」他的朋友說。「那可不是好主意,」蓋茨堅持道,「他們超值收費。」由於蓋茨的固執,汽車最終沒停放在貴客車位上。到底是什麼原因使蓋茨不願多花幾元錢將車停在貴客車位呢,原因很簡單,蓋茨作為一位天才的商人深深地懂得花錢應像炒菜放鹽一樣恰到好處。大家都知道鹽的妙用。鹽少了,菜淡而無味;鹽多了,苦咸難咽,哪怕只是很少的幾元錢甚至幾分錢也要讓每一分錢發揮出最大的效益。一個人只有當他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錢,他才能做到事業有成,生活幸福。
股神巴菲特的五大投資原則
巴菲特他所信奉的集中投資原則,被許多投資者奉為金科玉律。但我們誰也不曾聽說過巴菲特有什麼管理學的理論。但事實上,如果仔細研究他的投資原則,我們就會發現,這些原則也是企業家應該遵循的原則。我相信,用這些原則指導我們做企業,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做出令人吃驚的成績來,就像運用巴菲特原則投資股市會取得超常的結果一樣。
巴菲特的第一個投資原則是「找出傑出的公司」。這個原則的基礎是這樣一個常識:即一個經營有方,管理者可以信賴的公司,它的內在價值一定會顯現在股價上。所以投資者的任務是做好自己的「家庭作業」,在無數的可能中找出那些真正優秀的公司和優秀的管理者。
第二個原則是「少就是多」。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巴菲特認為只要有三家公司的股票就夠了。他的理由同樣是基於一個常識:買的股票越多,你越可能購入一些你對之一無所知的企業。而通常你對企業的了解越多,你對一家企業關注越深,你的風險越低,收益就越好。
巴菲特的第三個原則是「押大賭注於高概率事件上」。也就是說,當你堅信遇到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好機會時,唯一正確的做法是大舉投資。
巴菲特的第四個原則是「要有耐心」。他有一個說法,就是短於5年的投資是傻子的投資,因為企業的價值通常不會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充分體現,你能賺到的一點錢也通常被銀行和稅務局瓜分。
巴菲特的第五個原則是:「不要擔心短期價格波動」。他的理論是,既然一個企業有內在價值,它就一定會體現出來,問題僅僅是時間。「選擇少數幾種可以在長期產生高於平均效益的股票,將你大部分資本集中在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堅持持股,穩中求勝」是巴菲特的集中投資思想。
成為百萬富翁的捷徑
有人認為,現在美國大約有500萬個家庭擁有100萬美元的財富,其中80%的人屬於第一代致富者。對這些人來說,富裕並不是擁有昂貴的轎車、別墅,而是有長期穩定的收入作保障,為此,理財專家認為,人們只要遵循一些普遍的原則,都可以挖掘出致富的潛能。他們歸納出了以下一些法則,或許對你有些啟示。
錢生錢法。1967年,北卡羅萊納州的拉爾夫兄弟決定以出售股份的方式籌款開一家雜貨店。他們聯系了100個熟人,這些人以每股10美元的價格各自買下了100股。30多年後,當初的雜貨店已變成了擁有1000多家連鎖店的「食品之王」的大公司。它的股票價格為每股109美元,當年投資者中的78位已當上了百萬富翁。
量入為出。1960年,漢托和喬吉娜從古巴來到美國時,身無分文。1966年他們大學畢業後做了記者。他們的致富策略就是節省每一分錢,由於銀行儲蓄是按復利計算的,所以夫婦倆每月按時去銀行存錢。他們的生活很節儉,打折商品是他們常買的東西,經常從報紙上剪折價券去買便宜東西,上班帶盒飯。幾年後,他們便把收入的大部分儲蓄起來。直到1987年,他們拿出1250美元投到共同基金里,8年後就成了百萬富翁。
不築債台。今天信用卡公司有五花八門的優惠辦法吸引新客戶。銀行又大力推銷房屋抵押貸款,一般人面對這類誘惑,很容易把持不住自己,代價是你欠下債務,須為債務支付利息。美國百萬富翁中70%全無債務,他們知道,每支付1美元利息,可用來投資的錢就少了1美元。因此,他們所買的房子一定是他們負擔得起而財力上仍綽綽有餘的。
自己創業。自己當老闆的人能成百萬富翁的機率,比工薪階層的機率要大4倍。工薪階層的收入決定於僱主願意給多少,自己創業的人如果精明能幹,可以大展宏圖。
長期等待。要想財富長久,就要具備足夠的定力,拒絕短期利益的誘惑,抱緊核心資產。微軟的比爾·蓋茨能夠多年蟬聯全球富豪榜首,就是得益於他能夠抗拒誘惑,不放棄微軟的大部分股權。任何投資者在走向致富之路時並不富有。這需要長時間的等待,合理地安排自己手中的資金,選准投資方向,如此則任何人都會有可能成為富翁的。
氣定神閑。投資沒有一定賺錢的道理,不過,富豪們一定有辦法使自己安度投資的低潮。專家們發現,富豪們大多是玩撲克牌的高手。他們大多生活作息有規律,婚姻生活穩定、美滿。有志成為富豪的人,不妨向他們的生活態度看齊。
臉皮很厚。富豪的行為模式異於常人,常做出違反社會常規、招致他人忌恨的事。美國最大零售商沃爾瑪的創辦人山姆·奧爾頓經常擾亂市場價格。一旦逮到機會,他便伺機向供應商殺價。所以供應商們都知道和沃爾瑪做生意不容易。因此,如果你想當好好先生,最好打消富豪夢。
成為富翁的八個步驟
有些人認為理財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專利,要先有足夠的錢,才有資格談投資理財。事實上,影響未來財富的關鍵因素,是投資報酬率的高低與時間的長短,而不是資金的多寡。美國人查理斯·卡爾森在調查了美國170位百萬富翁的發家史後寫了一本名叫《成為百萬富翁的八條真理》的書。卡爾森所總結的、成為百萬富翁的八個行動步驟是:
第一步,現在就開始投資。他在書中說,在美國,六成以上的人連百萬富翁的第一步都還未邁出。每個人在邁出第一步時都有一堆理由,但其實這些理由都只是自己在找無關緊要的借口。有人也許會說:「沒時間投資。」卡爾森說:「那你為什麼不減少看電視的時間,把精力花在學習投資理財上?」
第二步,制定目標。這個目標不論是准備好小孩子的學費、買新房子或50歲以前舒服地退休。不論任何目標,一定要定個計劃,並且為了這個計劃全心全意地去努力。
第三步,把錢花在買股票或基金上。「買股票能致富,買政府公債只能保住財富。」百萬富翁的共同經驗是:別相信那些黃金、珍奇收藏品等玩意兒,把心放在股票上,這是建立財富的開始。
第四步,百萬富翁並不是因為投資高風險的股票而致富的,他們大多數只投資一般的績優股,慢,但是低風險地斂財。
第五步,每月固定投資。使投資成為自己的習慣。不論投資金額多少,只要做到每月固定投資,就足以使你超越2/3以上的人。
第六步,堅持就是勝利。調查顯示,3/4的百萬富翁買一種股票至少持有5年以上,將近四成的百萬富翁買一種股票至少持有8年以上。股票買進賣出資本頻繁,不僅冒險,還得付高額資本稅、交易費、券商傭金等,「交易次數多,不會使你致富,只會使代理商致富。」
第七步,把稅務局當投資夥伴,善用之。厭惡稅務局並不是建設性的思維,而應該把稅務局當成自己的投資夥伴,注意新稅務規定,善於利用免稅的投資理財工具,使稅務局成為你致富的助手。
第八步,限制財務風險。百萬富翁大多過著很乏味的生活,他們不愛換工作、只結一次婚、不生一堆孩子、通常不搬家、生活沒有太多意外或新鮮,穩定性是他們的共同特色。
理財致富是「馬拉松競賽」而非「百米沖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對於短期無法預測,長期具有高報酬率之投資,最安全的投資策略是:先投資,等待機會再投資。
塑造良好的理財心態
很多人在學習理財時,最注重如何掌握投資的技巧:怎樣去將手上的資金去生利,怎樣在股票市場上去挑選合適的股票,怎樣利用基金等投資工具,怎樣投資房地產或生意,怎樣盡量省下稅金,怎樣為退休或遺產作最佳的安排等等。不錯,要有效地理財,必須了解各樣投資工具的特性,然後定下一個整體的計劃去實行,但有一樣比這些技巧更重要的,就是先有正確的理財心態。態度不對,即使有最好的理財方法,往往也是徒勞無功。
自古以來,錢財的吸引力令人難以抵禦,試問誰不想銀行存款或資產凈值不斷直線上升?可是人的貪性,令人心永不知足,為了追求錢財物質,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家庭、健康、良知、甚至自己生命。上個世紀80年代華爾街投機專家,公開宣揚「貪是好的」言論,至上個世紀90年代股票市場長期上升,都令不少人對堆積財富如痴如醉,殊不知貪心卻正是理財的首忌。
貪心除了導致財務上的虧損外,也危害個人身心健康與家庭生活。建議大家在反思一下自己對理財的心態,然後才花時間為自己財務做一個謹慎的規劃,去耐心地等候收成。
到底富人擁有什麼特殊技能,是那些天天省吃儉用、日日勤奮工作的上班族所欠缺的呢?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積累如此巨大的財富?那就是:投資理財的能力。人們理財知識的差距懸殊,是真正造成窮富差距的主要原因。
獲得財務自由的前提
理財致富只需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固定的儲蓄,追求高報酬以及長期等待。
假定有一位年輕人,從現在開始能夠定期每年存下1.4萬元,如此持續40年;如果他每年存下的錢都能投資到股票或房地產,並獲得每年平均20%的投資報酬率,那麼40年後,他能積累多少財富?一般人所猜的金額,多落在200萬元至800萬元之間,頂多猜到1000萬元。然而正確的答案卻是:1.0281億,一個令眾人驚訝的數字。這個數據是依照財務學計算年金的公式得之,計算公式如下:1.4萬(1+20%)40=1.0281億。
這個神奇的公式說明,一個25歲的上班族,如果依照這種方式投資到65歲退休時,就能成為億萬富翁了。投資理財沒有什麼復雜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觀念,觀念正確就會贏,每一個理財致富的人,只不過養成了一般人不喜歡、且無法做到的習慣而已。
有句俗語叫:「人兩腳,錢四腳」,意思是錢有4隻腳,錢追錢,比人追錢快多了。人的一生能積累多少錢,不是取決於你賺了多少錢,而是你如何理財。致富關鍵在如何理財,並非開源節流。
目前,儲蓄仍是大部分人傳統的理財方式。但是,錢存在銀行短期是最安全,但長期卻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銀行存款何錯之有?其錯在於利率(投資報酬率)太低,不適於作為長期投資工具。同樣假設一個人每年存1.4萬元;而他將這些錢全部存入銀行,享受平均5%(更何況我們現在處在一個低利率時期,利率低得可以忽略不計,一年期的才1.98 %)的利率,40年後他可以積累1.4萬元(1+5%)40=169萬元。與投資報酬率為20%的項目相比,兩者收益竟相差70多倍。
更何況,貨幣價值還有一個隱形殺手——通貨膨脹。在通貨膨脹5%之下,將錢存在名義利率約為5%的銀行,那麼實質報酬等於零。因此,一個家庭存在銀行的金額,保持在兩個月的生活所需就足夠了。不少理財專家建議將財產3等份,一份存銀行,一份投資房地產,一份投資於較投機的工具上。不妨在投資組合時分為「兩大一小」,即大部分的資產以股票和房地產的形式投資,小部分的錢存在金融機構,以備日常生活所需。
第三:這個網站是教你如何去正確理財.
呵呵!!!
要努力去學習,億萬富翁都知道如何去理財,何況你只有那點錢是很好理的,相信你!!^_^
E. 儲蓄和投資是怎麼個關系
英國經濟學家羅伊·福布斯·哈羅德(Roy Forbes Harrod)在《動態經濟學導論》(1948年)一書中,將凱恩斯的靜態均衡分析動態化,建立了一個動態經濟增長模型;美國經濟學家埃弗塞·多馬(Evsey David Domar)在《資本擴張、增長率和就業》(1946年)和《擴張與就業》兩文中,獨立地提出了一個類型的增長模型。因此,人們將二者合稱為「哈羅德—多馬模型」(簡稱H—D模型)。
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g=s/v)的一個重要推論認為:資本/產出比(v)不變,儲蓄率(s)決定了經濟增長率,而在該模型假定中,假定儲蓄可全部轉化為投資,所以儲蓄率就是資本積累率。可以說,在哈羅德—多馬模型中,資本積累成了經濟增長的唯一決定因素。
哈羅德—多馬模型本來是論述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的,但它同樣可以適用於發展中國家,而且,發展中國家收入水平低,資本稀缺,因此要加速經濟增長,就必須提高儲蓄率或投資率,即加快資本形成。
哈羅德—多馬模型由於其簡單明了,曾經頗為流行,成為二戰後很多國家制定經濟發展政策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但是由於它只強調資本形成的作用,忽視了勞動投入、技術進步乃至制度因素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而受到了批評。
F. 宏觀經濟學 儲蓄等於投資的相關問題
貨幣資金實際上也是一種商品,它在市場上的流通過程就是一種交換過程。同任何一種實體商品一樣,它當然也應該有價格,它的價格就是利率。銀行是資金市場的中介,它的中介收入是通過利息差來實現的。投資需求者向銀行借貸資金,須要支付費用,這個費用就是利息,即購買「貨幣資金使用權」需要付訖的價格。同理,銀行從儲戶手中借入儲蓄資金,也需要支付費用,即「貨幣資金使用權」的價格。但二者之間有一個差,這個差就是銀行的利潤。銀行須要有理性地把握這個差的大小,也就是說,銀行不能過於貪心。銀行貸出貨幣的利率不能大於社會生產平均的利潤水平,否則,將無人向他去借貸,這樣將會滯礙投資需求;銀行借入儲蓄資金的利率也不能太低,否則,將會滯礙儲蓄需求,使得資金市場的供給不充分,同樣也無法保證投資的需要。因此,這個利率水平就是保證資金供給(儲蓄)與資金需求(投資)是否均衡的一個考量指標。
G. 有儲蓄與投資決定國民收入與由有效總需求與總供給決定國民收入的異同
儲蓄與投資決定國民收入是典型的計劃型經濟模式
有效總需求與總供給決定國民收入則是市場經濟模型
H. 一、選擇題 1.在一個由居民、企業和政府構成的三部門經濟模型中,下列恆等關系式正確的是( ) A.儲蓄=
一、1:B
Y=C+I+G
總支出=消費+投資+政府支出
Y-C=I+G
Y-C就相當於儲蓄,用儲蓄計算
因為: 凈投資=總投資-折舊
所以答案在B,D中選
D中儲蓄+折舊=凈投資-政府財政盈餘
若移項後得, 等式右邊有 」凈投資-折舊」無意義.
所以選 B
2.選C
由於個人可支配收入=1800
個人消費=1200
儲蓄=500
那麼 個人可支配收入-消費=600 應該=儲蓄=500
但是少了100,這肯定是花掉了,所以是題目的隱含條件,
既 除了 個人所得稅為300美元 個人消費為1200美元 外,此人還另外花了100元,可能是另一種稅.
那麼 根據題目意思
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總收入-個人所得稅-另外花了100元+利息支付總額
1800=總收入Y-300-100+100
Y=2100
3.選A
因為 在短期,邊際消費傾向遞減,消費曲線是一條向上凸的曲線
短期消費曲線在收支相等線的上方那部分表示 消費>收入
入不付出,所以儲蓄為負,選A
4.答案是3/5
邊際消費傾向=消費的變化量/收入的變化量
用β表示,0<β<1
那麼β=(4000-1000)/(5000-0)=3/5
5.選D
A.降低貼先率 其他銀行頻繁向中央銀行提款
B.降低准備率; 其他銀行准備金減少,但具體還要看銀行再貼現率如何
C.買進有價證券 中央銀行用貨幣買進有價證券,提供了更多的貨幣.
D賣出有價證券 人民或市場上用貨幣買有價證券,中央銀行就收回更多的貨 幣,減少貨幣供應量.
6.選D
用IS-LM曲線來解決
政府增稅是緊縮的財政政策,IS曲線向左下方平移,利率降低,收入水平降低.
減少貨幣供給是緊縮的貨幣政策,LM曲線向左上方平移,利率上升,收入水平下降.
當緊縮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同時用時,由於兩者在利率上有歧異,所以利率水平無法確定;由於在收入水平上一致,所以均衡收入水平是降低的.
7.選B
當總共給曲線是垂直的,而且是充分就業狀態是,即經濟繁榮時期,古典區域時,當政府減稅,是擴張的財政政策,IS曲線(本應該向右上方平移)現在沿著古典區域向上方移動,只有價格的上升,即只有通貨膨脹,而無實際產出的變化
8.選C
用IS-LM曲線解決,IS曲線的右上方,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LM曲線的右下放,利率下降,收入增加
利率增減不統一,只有靠收入來確定
收入增加
那麼根據儲蓄S的公式,得出S也增加
又由於I=S I要增加,I=E-Dr 所以利率要下降
所以選C
9.選C
根據擠出效應的定義,由於政府支出變化所引起的利率上升所導致的個人消費和投資的減少.
10.選D
二、
三
ki=1/(1-0.8)=5
△Y=△i*ki=5*(100-50)=250
Y2=Y+△Y=750+250=1000
(圖就不做了好伐)
四
1.實際貨幣供給沒有數字噢?我以前做過這個題 數字是500 就先用500替著好伐
(1)聯立:
y=c+i+g
c=0.8(1-t)y
t=0.25
i=900-50r
g=800
可得:y=4250-125r 即IS曲線
(2)聯立:
L=0.25y-62.5r
m=M/P=500
L=m
可得:y=2000+125r 即LM曲線
(3)聯立
y=2000+125r
y=4250-125r
可得 y=3125 r=9%
2.題目又抄錯了 NX=100-0.12y-500r噢
(1)聯立
y=c+i+g+NX
c=100+0.9yd
i=200-500r
NX=100-0.12y-500r
g=2000
可得:y=6000-2500r 即IS曲線
P=1
M=800
M=(0.8y-2000r)P
得:y=1000+2500r 即LM曲線
(2)
聯立:
y=6000-2500r
y=1000+2500r
得:y=3500 r=1%
(3)
c=100+0.9*(1-0.2)y=2620
i=200-500r=-300
NX=100-0.12y-500r=-820
I. 關於儲蓄的知識
英文:saving
[正確讀音]:chǔ xù
城鄉居民將暫時不用或結余的貨幣收入存入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一種存款活動。又稱儲蓄存款。儲蓄存款是信用機構的一項重要資金來源。發展儲蓄業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國民經濟比例和結構的調整,可以聚集經濟建設資金,穩定市場物價,調節貨幣流通,引導消費,幫助群眾安排生活。與中國不同,西方經濟學通行的儲蓄概念是,儲蓄是貨幣收入中沒有被用於消費的部分,以個人為考察單位的話,個人的實際儲蓄(實際是指名義量除以物價水平,下同)就由個人實際金融資產的增加以及實物資產的增加來表示(實際儲蓄=M1/P1-M0/P0+B1/P1-B0/P0+K1-K0),當中個人實際金融資產指的是個人的實際現金持有量和實際債券持有量,實物資產的增加則是指個人用於凈投資的那部分支出,由於經濟的總體數據是若干個個體數據的加總,所以加總個人實際儲蓄之後就出現如下的情況:在不考慮與國外經濟聯系的情況下,個體A的實際債券持有就是A借出的實際資產,有借出的人就有貸入的人,設為個體B,於是個體B的實際債券持有就是A持有量的負數,推而廣之如在不考慮有外部聯系的情況下整個社會中的實際債券擁有量在任何的時點總是為零的;此外經濟中的實際貨幣持有量受它所支撐的經濟的產出(Y)以及持有它的成本——當下的名義利率(i)共同決定,鑒於我們僅僅考慮的經濟中實際儲蓄與投資的關系,所以可以假定這兩個變數(Y、i)是不變的,於是實際貨幣的持有量也是不變的,於是加總之後就可以得到所有的社會總的儲蓄都體現在實物資本存量的增加上,也就是實際儲蓄等於凈投資(
實際總儲蓄=M1/P1-M0/P0+K1-K0,M1/P1=M0/P0,所以有實際總儲蓄=K1-K0,),這里之所以不是實際儲蓄等於投資是因為實際儲蓄作為沒有被消費的產出————這里的產出必須是凈產出,即剔除折舊之後的產出,所以實際儲蓄就等於凈投資。這種實際儲蓄不僅包括個人實際儲蓄,還包括公司實際儲蓄、政府實際儲蓄。儲蓄的內容有在銀行的存款、購買的有價證券及手持現金等。
在中國,儲蓄存款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幾種:
活期儲蓄
活期儲蓄指不約定存期、客戶可隨時存取、存取金額不限的一種儲蓄方式。活期儲蓄是銀行最基本、常用的存款方式,客戶可隨時存取款,自由、靈活調動資金,是客戶進行各項理財活動的基礎。
活期儲蓄以1元為起存點,外幣活期儲蓄起存金額為不得低於20元或100人民幣的等值外幣(各銀行不盡相同),多存不限。開戶時由銀行發給存摺,憑折存取,每年結算一次利息。
活期儲蓄適合於個人生活待用款和閑置現金款,以及商業運營周轉資金的存儲。
定期儲蓄
定期儲蓄存款是約定存期,一次或分次存入,一次或多次取出本金或利息的一種儲蓄存款。定期儲蓄存款存期越長利率越高。
我國各大銀行的定期儲蓄主要包括:整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零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存本取息定期儲蓄存款、定活兩便儲蓄存款、通知存款、教育儲蓄存款、通信存款。
華僑人民幣儲蓄 是專為華僑和港澳同胞舉辦的一種儲蓄。華僑和港澳同胞把從國外和港澳地區匯入或攜入的外幣、黃金、白銀賣給中國銀行,用所得的人民幣參加這種儲蓄,利率優惠。存儲時憑外匯兌換證明(或僑匯證明書)辦理開戶手續。存款到期只能支取人民幣。
其他儲蓄 包括有獎儲蓄、保值儲蓄、郵政儲蓄、代發工資儲蓄、住房儲蓄等。
儲蓄小竅門:
第一,少存活期,多存定期;少存短期,多存長期。
第二,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取存款。(否則會有一定的利息上的損失)
第三,滾動存儲既方便有能夠提高利息。例如,將自己的儲蓄憤恨12等分(或若乾等分),然後每一個月都去存一個一年期的定期,或者將每個月的余錢不管多少,都存一年定期,這樣一段時間下來,我們每個月都會有一筆定期存款到期,可供提取使用,從而也不會減少自己的利息收入。
第四,「存本存利」的方法可以增加利息的數量,即將存本取息與零存整取相結合,通過利滾利達到收益的最大化。
第五,適當地購買外幣,可以獲得比較豐厚的回報。
第六,存款前後,應多注意各種問題,比如:辦完手續後的檢查、看清楚利率變化,還有,如果你沒有辦理自動轉存業務,那就千萬記得要及時轉存。
J. 投資與儲蓄問題
有這種說法,是把總產出看成只有儲蓄和投資兩個方面,這種說法是對的。是在沒有政府這一經濟主體的條件下的簡單市場中適用的。如果加上政府的話就不一樣了,就要加上政府轉移支付和政府稅收。建議仔細看看多恩布希的《宏觀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