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金融機構的演變和發展
20世紀70、80年代,隨著非銀行金融業務如證券、保險、信託及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的迅猛發展,國際上,實施分業經營的商業銀行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其作為貸款人的重要性日漸下降。從資產業務方面看,資本市場、投資銀行、租賃公司及外國銀行紛紛搶走了商業銀行的大批客戶和業務。從負債業務方面看,居紛紛把積蓄投向公債、股票和投資基金以圖更有利的回報。投資基金、保險公司、貨幣基金、股票市場和養老基金都成為銀行負債業務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隨著這些金融機構的迅猛發展,銀行資金來源急劇減少,隨之而來的是銀行利差的急劇下降。為了生存,商業銀行不得不尋找途徑開展投資銀行業務,在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兩大業務領域與投資銀行開展競爭,規范和劃分金融分業的籬笆逐漸的被拆除了。(謝平等《分業經營、混業經營及其監管問題研究》)
1 1979年,中信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家信託投資公司,1980年代,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相繼組建,並採取固定分工的方式劃定了經營范圍,使資金在系統內自上而下分配。這四家銀行分別面向農村、外匯、基本建設和城市工商提供金融服務。
1984年,組織金融體制改革研究小組專門研究綜合經營的問題,基本上形成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贊同德國模式 ,百貨公司式的經營;另一種是以日本為代表的嚴格的分業經營管理模式。中國還是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開始階段,德國模式在宏觀管理上有難度,所以還是決定分業經營、分業監管。但後來決定以交行作為試驗田,單獨搞綜合經營試點。
1987年4月1日,作為股份制、綜合類、現代商業銀行的試驗田,交通銀行重新組建。它可以經營本外幣業務,從事短期和長期貸款業務,也可以經營保險、證券、信託、投資、房地產等各種非銀行金融業務,成為新中國第一家綜合經營試點銀行。交通銀行的重組,打破了資金的城鄉分割、工商分割、國內與國外分割。
2 1986年建行成立中國投資咨詢公司;1987年成立中國人建設銀行信託投資公司;1989年,建行與其他境內外機構成立了當時國內最大的租賃公司——友聯國際租賃有限公司。
3 1987年11月開始,交通銀行上海分行開辦保險業務。1991年4月26日,交通銀行將保險部獨立出來成立了全資附屬保險公司——太平洋保險公司,交通銀行行長戴相龍任公司董事長,並為太保擬定了著名的廣告詞——「太平洋保險保太平」。太平洋保險公司成為繼中國人保險公司之後的第二家全國性、綜合性保險公司。1995年3月9日,太平洋保險公司由交行全額投資改制為由交行控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保險企業。
4 1988年9月,交通銀行在其證券部的基礎上成立了上海海通證券公司,注冊資本人幣1000萬元,是新中國最早的證券公司之一。1992年8月,上海海通證券公司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1994年1月,海通改制為全國性證券公司,注冊資本人幣10億元,為交行控股子公司,交行總部及各分支行一律不再經營證券業務。1994年9月27日,「海通證券有限公司」正式設立,董文標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5 1993年11月,交通銀行明確地勾勒出了一個混業經營的金融集團模式,「堅持綜合經營和分業管理,逐步形成兩大業務體系,即以交通銀行本體經營的傳統商業銀行業務體系和以交通銀行附屬、控股子公司為主體的非銀行金融業務體系。」
6 1995年,建行與摩根斯坦利合資成立了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的真正的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7 1992年下半年開始,金融機構違規經營嚴重,風險集中涌現,金融秩序混亂。1993年12月25日,發布了《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規定「國有商業銀行不得對非金融企業投資」,「在人、財、物方面要與保險業、信託業和證券業脫鉤,實行分業經營。」1995年,《中華人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國人銀行法》和《保險法》也相繼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金融體制分業經營的格局確立。
8 1996年中國銀行在倫敦注冊了一家投資銀行,後來遷到香港。1998年,在香港成立了中銀國際,這是第一家中資的投資銀行,前身是始建於1979年的中國建設財務(香港)有限公司。隨後,中銀國際和內地五家大型企業合資組建了中銀國際證券公司,又投資了中國第一支產業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
9 1999年8月28日,交通銀行與上海市正式簽定轉讓協議,太平洋保險公司、海通證券公司正式與交通銀行「脫鉤」,劃歸上海市領導,交通銀行在兩家公司的全部出資額及相關權益也同時轉讓。
10 2002年3月,建行成為國內首家獲得人銀行批准開展財務顧問業務的商業銀行。2003,為了推動投資銀行業務發展,建行設立了專門的投資銀行部。
2. 中國太平保險是上市公司嗎
中國太平保險是上市公司。
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第一家跨國金融保險集團公司,其品牌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至1929年創立的太平水火保險公司、1931年創立的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1949年成立的香港民安保險有限公司。
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太平」,於1929年在上海創立,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民族保險品牌,也是唯一一家總部位於香港的中管金融機構,是中國保險業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中資保險企業。
2000年,中國太平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2011年中國太平列入中組部管理。2013年,中國太平同步完成重組改制和整體上市 。2018年7月19日,中國太平高質量進入《財富》世界500強,躋身全球頂級企業俱樂部。
(2)我國保險公司金融集團化發展研究擴展閱讀:
中國太平源自中國保險、太平保險、民安保險三大民族品牌,創立於1929年,[13]從立足滬上,潮湧香江,到揚帆海外,再到回歸祖國大陸,匯聚了一條中國民族保險業發展的歷史長河。
概括地講,發展歷程大致分五個階段:
(一)1929年-1949年:創辦發展時期
1929年11月,太平水火保險公司由「北四行」之一的金城銀行獨資在上海創建,1934年後開始集團化經營,並逐漸發展為解放前我國規模最大的華商保險企業之一。1935年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 。1938年在新加坡設立分支機構。
1931年11月,中國保險由中國銀行撥資於上海成立,機構遍及境內主要大中城市,以及香港、新加坡、印尼、菲律賓、馬尼拉、西貢、暹羅等地建立分支機構。
1943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直接領導下的地下黨機構廣大華行創辦民安產物保險。1949年10月,由民安產物保險香港分公司改製成立的香港民安保險有限公司正式開業。
(二)1949年-1979年:改組和海外專營時期
1956年,太平保險與新豐保險合並。同年,"中國保險"和"太平保險"相繼由上海遷冊北京,成為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附屬公司。期間,專門經營境外業務。
1958年,根據國家統一安排,中國太平品牌三大血脈之「太平保險」和「中國保險」停辦國內業務,與「香港民安」一起專營境外業務,為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服務,同時為國家積累外匯資金。
(三)1980年-1997年:境外擴展時期
1979年4月,國務院決定「逐步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中國保險、太平保險和民安保險當時的母公司——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也開始加大海外發展力度,設立了一系列金融保險附屬公司。
1992年,香港中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對港澳地區附屬公司進行統一管理。集團近半數子公司於此間創辦,集團經營領域進一步擴展。
(四)1998年-2009年:集團化經營時期
1998年,原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撤銷,由其持股的香港中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給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與香港中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合稱中國保險集團)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
集團化經營拉開帷幕。2001年,太平人壽、太平財險相繼在國內復業。2002年8月,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
2008年,為應對「金融海嘯」沖擊,中國太平啟動了以建立客戶為中心的綜合金融服務模式和可持續盈利模式為目標的綜合改革。2009年5月7日,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中國太平集團公司。
(五)2011年至今:列入中央管理時期
2011年10月,中國太平正式列入中央管理 。2012年提出「三年再造一個新太平」戰略目標。2013年7月,完成重組改制和整體上市,正式更名為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4年,中國太平總保費、總資產、凈利潤等主要經營指標實現三年翻番。
2015年,中國太平開始實施精品戰略,掀開打造「最具特色和潛力的精品保險公司」篇章。2018年7月19日,首次高質量進入世界500強。
2018年9月4日,中央決定羅熹同志任中國太平保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3.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的重要榮譽
《福布斯》(「Forbes」) 2010年「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第90位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全球500 強企業」第41位
《亞洲金融》(「FinanceAsia」) 2010年度「最佳公司治理獎」、「亞洲利潤最高100名企業」
《財富》中文版 「中國上市公司500 強排行榜」第6位
2010年度中國「信譽企業」認證 「最高榮譽大獎」
《21世紀經濟報道》 「亞洲保險業競爭力排名」(不含日本、馬來西亞)第1名,「亞洲最佳保險公司獎」
新浪金麒麟論壇 「年度最佳保險公司大獎」
2010年第七屆中國最佳企業公民評選 「中國最佳企業公民獎」
2013年榮獲中國品牌價值研究院、中央國情調查委員會、焦點中國網聯合發布的2013年度中國品牌500強。 中國人壽胡潤品牌榜歷年排名:
2013胡潤國有品牌榜,760億元品牌價值,排名第6;
2012胡潤品牌榜,790億元品牌價值,排名第8;
2011胡潤品牌榜,1010億元品牌價值,排名第6;
2010胡潤品牌榜,770億元品牌價值,排名第6;
2009胡潤品牌榜,600億元品牌價值,排名第5;
2008胡潤品牌榜,600億元品牌價值,排名第5;
2007胡潤品牌榜,708億元品牌價值,排名第5…… 為新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保險公司之一,中國人壽始終是中國保險業的探索者、開拓者和領跑者,60年的風雨征程,開辟了中國人壽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也是新中國60年保險事業發展與改革的一個縮影。
創業起步
中國人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成立於1949年10月20日的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所經辦的人身保險業務。新中國建立剛剛20天,為迅速發展經濟,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全國統一的保險機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下設人身保險室。
建國初期的人身保險業務有強制保險和自願保險兩大類,強制保險主要是鐵路、輪船、飛機旅客意外傷害保險,自願保險則分為職工團體人身保險和簡易人身保險兩類。到1958年,共實現人身險保費收入1.41億元,參加職工團體人身保險者達到300萬人,參加簡易人身保險者發展到180萬人,對安定群眾生活起到了積極作用。
1958年10月,國務院召開的西安財貿工作會議提出:「人民公社化後,保險工作的作用已經消失,國內保險業務應立即停辦」。1959年,人身保險業務和其他國內保險業務一道進入全面停辦狀態。
恢復發展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1979年4月,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會議紀要》,作出了「逐步恢復國內保險業務」的重大決定。11月,全國保險工作會議在北京隆重召開,中斷了20年的國內保險業務正式宣告恢復,中國保險業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在財產保險業務率先恢復的基礎上,1982年,開始恢復辦理人身保險業務。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健全,為保險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1982年至1995年的13年間,人身保險業務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遞增。
專業化經營
1995年,中國第一部《保險法》誕生。1996年,根據《保險法》關於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分業經營的要求,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在承繼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全部人身保險業務和重組17家地方壽險公司的基礎上組建成立,進入了專業化經營時代。
個人營銷制度的引入和全面推行,促進了公司的快速發展。從1996年到1998年,營銷隊伍由4萬多人發展到20萬人,保費收入從192億元增加到540億元,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保險公司。
重組改制
1999年3月,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成為國有獨資的一級法人,直接隸屬於國務院。至此,中國人壽正式獨立登上中國金融保險市場的大舞台,為數億中國人提供各種人身保險,承擔著服務經濟發展與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功能。
為積極應對加入WTO帶來的挑戰,2000年,中國人壽作出了股份制改革的重大決策,確立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方向。
2002年,中國人壽提出了「實現保費1000億,躋身世界500強」的目標,當年實現保費收入1287億元,並以此業績首次入選《財富》「全球500強」企業。
2003年,是中國人壽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年6月,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重組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並獨家發起設立了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2月17日和18日,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紐約和香港成功上市,創造了當年全球最大規模的IPO。重組上市的成功,標志著中國人壽邁進了一個前景更加燦爛輝煌的新時代。
集團化發展
2003年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重組設立以來,適應金融綜合經營的發展趨勢,開啟了集團化發展的征程。
2003年,集團公司和壽險公司聯合發起設立了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06年,中國人壽新一屆領導班子研究制定了「主業特強、適度多元」的集團化發展戰略。2006年底,財險公司和養老險公司相繼成立。同時,對海外公司、國壽投資公司、保險學院的改革工作也基本完成,一個集壽險、財險、企業年金、資產管理、實業投資、保險教育等業務於一體的中國最大的保險集團初具規模。
2007年1月9日,壽險公司在上海成功回歸A股。自此,中國人壽成為中國首家境內外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險企業。攜A股回歸的「王者之風」,中國人壽在「主業特強、適度多元」的發展戰略之下,確立了打造國際頂級金融保險集團的奮斗目標,明確了中國人壽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提出了全面提升綜合經營管理能力的戰略要求。中國人壽又好又快發展、做大做強做優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增持廣發銀行
2016年3月1日,中國人壽發公告稱,公司與花旗集團及IBM Credit簽訂了相關收購協議,擬以6.39元/股的價格,合計收購後者持有的廣發銀行36.48億股,總對價約為233.12億元。交易完成後,公司將持有廣發銀行約67.29億股,持股比例將由20%增至43.686%,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 中國人壽堅持用「文化」之魂凝聚人心、引領發展。以「壽險是無悔的選擇」、「成己為人、成人達己」、「用心經營、誠信服務」等推陳出新、一脈相承的核心理念為標志,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激勵著一代代國壽人拼搏進取、奮發有為。
「用心經營、誠信服務」的經營理念
經營理念是企業文化最重要的一環,它滲透到公司運行發展的各個方面。中國人壽提出的「用心經營、誠信服務」的經營理念,包含了對公司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的統一思考。
「用心經營」針對企業內部運行管理。要求在集團化發展的構架下,明確各成員公司的功能定位,正確履行職能,切實提高整個集團的運行效率和各成員單位的專業化水平;大力加強執行力建設,保證集團內部令行禁止、運行規范,系統上下同心同德、步調一致;增強大局意識,加大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力度,使各成員單位既各盡其責、各專其長,又有效溝通、協調配合,相互支持、共同發展,使資源優勢充分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誠信服務」針對企業外部形象管理。最大誠信原則作為保險的基本原則,也是中國人壽的立司之本。注重承諾、講究信用、堅持誠信服務是中國人壽一貫倡導的服務原則。要在全體員工中間廣泛宣傳和培育誠信理念,使誠信理念融入員工的思想行為之中,避免各種誤導行為,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在社會上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雙成」理念釋義
「成」是指「成就」、「成功」、「實現」和「完善」。
「達」是指「通達」、「達到」。「達」字用在這里也有「成就」、「完善」的含義。
「成己為人」一方面是說,不斷完善和壯大自己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為客戶和社會服務;另一方面是說,只有不斷完善和發展壯大自己,才能更好地為客戶和社會服務。就內部關系而言,「成己為人」強調公司和公司成員的共同發展進步;要求每個成員加強學習,增長才幹,共同把公司建設好;要求公司注意調動和保持廣大員工的積極性,讓員工分享公司的發展成果;努力做到公司價值和個人價值的協調統一。就公司與客戶和社會的關系而言,「成己為人」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壽的社會責任感,強調公司發展壯大的目的是為社會提供完善的人壽保險服務,反映了公司的行業特點和職業要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國人壽只有不斷提高員工的素質,切實增強自身的綜合競爭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客戶需求。
就公司與其競爭對手的關系而言,「成己為人」主要意味著中國人壽將競爭對手看作共同發展中國壽險業的夥伴,意味著中國人壽將以身作則,遵循公平競爭原則,規范自己,完善自己,勇於進取,不斷創新,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能力,以促進整個行業經營水平的提高。
「成人達己」是說,只有成就和幫助他人,才能發展和完善自己,實現自己的理想,達到自己的目標。
就企業內部個體之間的關系而言,「成人達己」強調營造一種「互相幫助、互相激勵、共同進步」的和諧氛圍。就企業內部個體與整體的關系而言,「成人達己」意指只有不斷提高員工的素質,才能把公司建設好;只有齊心協力把公司建設好了,個人的價值才能得到充分體現。就公司與客戶及社會的關系而言,「成人達己」指只有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壽險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壽險需求,才能成就自己的事業。這一點充分反映了自身的成就對客戶、對社會的依賴關系,強調自身的成就建立在成就他人的基礎之上,符合壽險業的服務性特點。就公司與競爭對手的關系來說,「成人達己」意味著中國人壽願意在公平競爭的規則之下與對方攜手合作共同推動行業發展。
「雙成」理念的基本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雙成」是一個動態標准。「雙成」理念是中國人壽處理企業內外事務的根本標准。「成」是一個動態的標准。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知識的不斷更新,壽險需求的日益多樣化,中國人壽「成」的標准將不斷提高。不管是「成人」還是「成己」都不可能一勞永逸,必須與時俱進。
2、「雙成」是一種發展境界。「雙成」是中國人壽追求的最高境界。它強調突破一己之限制,把發展和提高自己作為幫助他人的前提條件,通過成就他人來發展自己的事業。由於超越了自我,企業和個人必然獲得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大的發展空間。「雙成」即「互相成就」、「共同發展」。對中國人壽來說,「雙成」境界表達了一個美好的願景,就是衷心希望並永遠致力於中國人壽內部與外部、他人與自己互相成就、共同發展。這種海納百川、寬厚包容、以天下為己任的態度表現了中國人壽作為一個大型現代化壽險企業的非凡氣度和廣闊胸懷。
3、「雙成」是一個努力方向。「雙成」理念強調既成就他人也成就自己,二者相輔相成,這是中國人壽努力的方向,是全體員工奮斗的目標。依據「雙成」理念,中國人壽在處理社會與企業、企業與個人、企業與客戶、他人與自己等關系時,決不能只單獨強調一方,雙方的利益必須都能得到保證。
4、「雙成」 是一種道德規范。「雙成」理念源自中國傳統儒家道德觀,源自孔子的「仁」學。孔子「仁」學的精髓就是「愛人」之道。中國人壽以「雙成」理念作為企業發展的根本原則,即是取其「愛人」之意。依據「雙成」理念處理企業內外各種關系,突出體現了中國人壽對客戶、員工的支持和關愛以及對他人價值的尊重,表現出中國人壽高尚的道德操守和價值取向。
5、「雙成」 是一種現代視野。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經濟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競爭將更加激烈復雜,如何以正確的態度面對競爭和適應競爭是企業必須解決的當務之急。「雙成」理念提倡一種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的新的競爭精神,深刻反映了未來全球經濟文化發展的潮流和趨勢,符合知識經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對企業的要求。以「雙成」理念作為企業基本的行為准則,能夠賦予中國人壽一種現代視野。這種視野能夠使中國人壽通過企業文化建設迅速進行自我調整,順應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大勢,從容應對未來的挑戰。
6、「雙成」是一系列關系的整合。「雙成」理念集中反映了以下四種基本關系:企業與客戶的關系、企業與社會的關系、企業與競爭對手的關系、企業與內部成員的關系。如何協調這些復雜的關系,直接影響到中國人壽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和發展前景。「雙成」理念明確了各種關系中主、客體各自的地位,規定了處理各種關系的內在要求。以「雙成」理念為統領,企業的各項關系就能夠得到釐清和整合,中國人壽的事業也才能夠健康、有序、長久地發展。
「為」指「成全」、「維護」、「關愛」、「幫助」。
「己」指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及其全體成員。
「人」泛指與「己」有聯系的各種社會關系中的集體或個人。
卓越品牌
4. 中國平安保險公司 中國平安金融集團 是一個公司嗎
呵呵,這是平安保險常見的一個招聘話術。
平安保險公司和平安金融集團不是一個公司,而是子公司與母公司的關系。我國的金融行業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保險公司不能兼營其他的金融業務。平安最初是靠人壽保險起家,為了規避分業經營的局限,如今就發展成了一個大的平安金融集團,下面不僅有平安人壽保險,還有平安財產保險,平安銀行,平安信託,平安證券,等等諸多的子公司。所以平安保險公司和平安金融集團不是一個公司,而是子公司與母公司的關系。
當然你接到的電話也確實如你所擔心的,是平安保險打來的。保險公司需要不斷增員,所以不管你有沒有給平安投過簡歷,只要他們發現你在找工作,肯定會打電話給你讓你過去應聘,我當初找工作的時候就這樣。之所以用平安金融集團的名義,是因為如今大家聽到保險公司都比較抗拒,用平安金融集團的名義聽上去要好很多。此外,對外招聘的崗位也是五花八門,但絕口不提業績指標,事實上去了都是業務員的命。
當心哦!
5. 我國股份公司保險公司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中國平安全稱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金融公司。是於1988年誕生於深圳蛇口,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至今已發展成為融保險、銀行、投資等金融業務為一體的整合、緊密、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屬國家大型金融保險企業,公司及其子公司構成我國最大的國有金融保險集團。業務涵蓋財產險、壽險、養老險、資產管理、海外業務、電子商務等多領域。服務電話:95519。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人保)是一家綜合性保險(金融)公司,世界五百強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注冊資本為306億元人民幣,在全球保險業中屬於實力非常雄厚的公司。公司標志為英文PICC。目前旗下擁有人保財險、人保資產、人保健康、人保壽險、人保投資、華聞控股、人保資本、人保香港、中盛國際、中人經紀、中元經紀和人保物業等十餘家專業子公司,中國人保還持有中誠信託32.35%的股權。股改後第一任董事長兼總裁吳焰。《財富》世界500強2013年排名第256位。
截至2013年旗下擁有人保財險、人保資產、人保健康、人保壽險、人保投資、華聞控股、人保資本、人保香港、中盛國際、中人經紀、中元經紀和人保物業等十餘家專業子公司,中國人保還持有中誠信託32.35%的股權。經營范圍涵蓋財產保險、人壽保險、健康保險、資產管理、保險經紀、信託、基金等領域,形成了保險金融產業集群,在海內外具有深遠影響力。2012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排名第292位。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中國太平洋保險(A股:601601、H股:02601),又稱太平洋保險,簡稱中國太保或太保,前身是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成立於1991年5月13日,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保險公司。2001年,根據中國國務院和中國保監會分業經營機構體制改革的批復,原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更名為「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太保是中國大陸第二大財產保險公司,僅次於中國財險,也是第三大人壽保險公司,僅次於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它本身經營多元化保險服務,包括人壽保險、財產保險、再保險等。
中國再保險集團:
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中國再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再集團")是經國務院批准,在原中保再保險有限公司(1996年1月成立)基礎上組建的中國唯一一家國有獨資專業再保險公司,於1999年3月18日正式成立,於2003年8月在原中國再保險公司基礎上改製成立的國有獨資保險集團公司,其注冊資本為人民幣39億元。2007年10月10日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自去年獲得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40億美元注資之後,已完成整體改制。10日,由其整體改制而成的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召開了創立大會暨第一次股東大會。會議宣布,經國務院批覆同意,中國保監會批准,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財政部和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發起設立,注冊資本金361.49億元人民幣,財政部和中央匯金公司分別持有14.5%和85.5%的股權。公司整體承繼原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及6家子公司的資產、負債、業務及員工,簡稱仍為「中再集團」。此次股東大會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審議通過了公司章程、股東大會議事規則等議案,選舉產生了中再集團首屆董事和監事。
中再集團宣稱,股份公司成立後,將在現代企業框架下,繼續改革經營機制,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改善內部管理,提高隊伍素質,建立以再保險為核心的專業化、多元化的經營,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中國保險業的發展提供更多、更專業的服務和支持。
經國務院批覆,中國保監會批准,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由國家注資整體改制為股份公司並於2007年10月30日揭牌成立。公司以361.49億元注冊資本金在再保險行業排名亞洲第一、全球第五。
中國太平保險集團:
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太平」),1929年11月20日始創於上海,1956年移師海外,2001年重新進軍中國內地市場。中國太平是四大國有金融保險集團之一,2012年列入中央管理,總部設在香港。中國太平,險種齊全,服務廣泛:業務范圍涵蓋壽險、產險養老保險、再保險、再保險經紀及保險代理、電子商務、證券經紀、資產管理和不動產投資、養老產業投資等領域,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綜合金融保險服務。
「中國太平」是我國第一家跨國金融保險集團公司,其品牌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至1929年創立的太平水火保險公司、1931年創立的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1949年成立的香港民安保險有限公司。作為中國太平內地客戶最為集中的成員公司和中國太平最重要的市場介面,太平人壽在專注於個人壽險業務的同時,依託集團的綜合性、多元化經營平台,更可間接為個人及團體客戶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復業八年,太平人壽已連續4年實現盈利,業務發展穩健,業務結構良好,公司不僅成為新時期中國太平持續發展的戰略支撐力量,也是中國太平業務和盈利的主要貢獻者。
陽光保險集團:成立於2005年7月,集團注冊資本金67.1059億元人民幣,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中國鋁業公司、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廣東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集團發起組建。
6. 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幾點到幾點上班
保險業務員一般為周一至周五上午8:30至上午10點為公司工作時間,其他時間自己安排見客戶。
如果是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的內勤人員的話,上班時間是每周一到周五的上午9:00到下午5:30都是上班時間。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China Life)[1]成立於1949年10月20日,總部位於北京。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構成了中國最大的人壽保險集團,是國內一家資產過萬億的保險集團之一,是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
2013年,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總保費收入達到3868億元,境內壽險業務約占壽險市場份額的31.6%;總資產達到2.4萬億元。2014年《財富》雜志世界500強排名第98位。同年,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發布「誠信我為先」微信平台。2016年3月23日,中國人壽公布2015年全年財報。
2018年7月10日,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財富中文網發布的2018年《財富》中國500強榜單中排名第10。
集團化發展
2003年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重組設立以來,適應金融綜合經營的發展趨勢,開啟了集團化發展的征程。
2003年,集團公司和壽險公司聯合發起設立了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06年,中國人壽新一屆領導班子研究制定了「主業特強、適度多元」的集團化發展戰略。2006年底,財險公司和養老險公司相繼成立。同時,對海外公司、國壽投資公司、保險學院的改革工作也基本完成,一個集壽險、財險、企業年金、資產管理、實業投資、保險教育等業務於一體的中國最大的保險集團初具規模。
2007年1月9日,壽險公司在上海成功回歸A股。自此,中國人壽成為中國首家境內外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險企業。攜A股回歸的「王者之風」,中國人壽在「主業特強、適度多元」的發展戰略之下,確立了打造國際頂級金融保險集團的奮斗目標,明確了中國人壽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提出了全面提升綜合經營管理能力的戰略要求。中國人壽又好又快發展、做大做強做優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具體負責企業集團內部的戰略規劃、資本運作、班子建設、品牌增值、文化構建、風險控制、監督管理和組織協調。2011年11月份的四大保險集團列入「中管」(中央管理),悉數升格副部級央企的消息基本確定。
在2011底,上述四家保險集團公司人事權已轉交至中組部。有保險集團公司內部獲悉,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在3月16日正式宣布了此項決定,表明四大國有保險公司新班子的調整及組成人員的重新排位已經完成。
這意味著中國人壽保險集團(下稱「中國人壽」)、中國人民保險集團(下稱「中國人保」)、中國太平保險集團(下稱「中國太平」)以及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下稱「中信保」)的組織關系及人事權已統一交至中組部,悉數升格副部級央企。四家保險集團的相關高層亦「官升一級」。保監會副主席楊明生將執掌中國人壽,為副部級別;而中國人壽董事長袁力將調任國開行副行長。
中國人壽由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以及該公司的子公司和直屬機構共同組成。其中包括: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海外)股份有限公司、國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保險職業學院。
7. 從金融危機看保險業發展與創新
隨著次貸危機從次級抵押貸款(subprime mortgage)向Alt-A貸款蔓延、從私營證券化向公營證券化蔓延,次貸危機進一步升級,更多的問題金融機構被暴露出來。美國當地時間9月15日,AIG的股價暴跌61%至4.76美元,令AIG市值縮水近200億美元。今年以來,該股累計下跌93%,為道指成分股中表現最差的一個。
自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AIG連續三個季度出現凈虧損。2007年第四季度凈虧損52.9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虧損78億美元,二季度虧損53.6億美元。截至二季度AIG的CDS業務累計虧損已高達250億美元。16日晚,美國政府同意授權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向AIG提供850億美元緊急貸款,以換取79.9%股權的控股方式接管AIG。貸款窗口的有效期為24個月,利率為3月期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再加850個基點。AIG 被美國政府接管,避免了當下倒閉的命運,但850 億美元的高息貸款其實是一個清盤方案,普通股東很可能最後血本無歸,AIG 仍不得不通過出售資產來盡快還清這筆貸款。
重新審視保險公司在次貸危機中的角色,不僅能夠幫助我們釐清這場金融風暴的脈絡和走向,而且有助於深入評估保險行業呈現的新特徵和新型風險。
保險公司在次貸風險傳導鏈條中的重要作用
過去的20多年中,金融資產的迅速膨脹,銀行作為信貸發放者的重要性正在不斷下降,國際大型銀行逐步由傳統的買入持有(buy-and-hold)盈利模式向發起分配(originate-to-distribute)盈利模式轉變,即銀行通過證券化、信用衍生工具將其發放的信貸進行再次分配到資本市場上,更多的成為交易型主體。銀行商業模式轉變帶來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降低了銀行對信貸風險的脆弱性,風險被廣泛地分布在銀行體系之外。在originate-to-distribute模式中,信用增強成為最重要的一環。
從全球范圍來看,信用增強已經滲透到包括債券發行在內的傳統金融業務領域的多個方面。其中,保險公司是參與信用風險轉移的最主要非銀行金融公司之一,並且通過CDS等產品成為次貸風險的最終承擔者之一。2008年初以來,包括債券保險和金融擔保公司在內的保險公司在整個危機的演進過程中開始在事實上成為重要的一環。從年初引發MBIA、AGC等債券保險公司到近期陷入財務危機的AIG都引發了市場的嚴重動盪。
AIG的失誤在於其CDS凈敞口大、流動性要求高
次貸危機暴露出很多大型的保險公司與次級信貸產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是保險公司是次級債券的投資者,這部分遭受的損失往往有限,並且是可控的。二是保險公司為次級債券提供擔保。三是保險公司為次級債券提供信用違約互換產品(CDS)。信用違約互換是把信用風險從其他風險中剝離出來,形成能在金融市場上買賣的合約產品。信用違約互換的買方定期支付固定金額或前期費用給保戶提供方,作為交換,一旦標的資產(通常是債券)發生違約,信用違約互換的賣方將向買方進行支付或有償付款。CDS的風險主要取決於其標的資產和交易對手,而這次導致金融機構大幅虧損的CDS,其標的資產相當一部分恰恰是高風險的CDOs(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擔保債務權證),主要是次級抵押證券。
AIG危機爆發後,很多人指責AIG參與CDS交易。但現實的情況是,CDS是管理交易對手風險,特別是債券風險的重要工具。很多保險公司也都選擇CDS作為對沖債券風險的工具。如今年二季度末,AXA披露其持有的CDS凈名義敞口是175億美元,Swiss Re用於對沖債券風險的CDS名義也達97億美元。問題的關鍵在於,AIG沒有完全對沖其CDS敞口。AIG 持有1000億左右的房地產、次貸證券,通過旗下的AIGFP(AIG金融產品公司)進行信用違約互換進行風險管理。AIG資產負債表上的信用違約互換資產余額是116 億美元,而負債是242 億美元,其間還有126 億的缺口。
盡管從風險的最終歸屬來看,CDS基本上與債券擔保相同,但CDS特別是高級CDS,對提供者的流動性要求更為苛刻。AIGFP為其交易對手提供的所謂的高級CDS,還需要為CDO和套利組合中的多數信用衍生工具提供抵押資產。抵押資產的數額取決於信用衍生產品的重置價值或是債券的市值。同時,抵押資產的數額還與AIG信用評級和債券信用評級有關。因此,一旦CDS的價格變動,或者標的資產CDOs的價格變動,以及AIG自身的信用等級有變動,AIG必須提供更多的流動性資產作為抵押。最壞的情形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次貸危機的爆發,幾乎使上述所有條件全部被觸發: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有相當數量的CDO的信用評級被降,AIG 在信用違約互換業務上出現大幅虧損,3 大評級機構都調低對其的評級,導致AIG 向交易對手增加幾百億美元的抵押品。截至2008年7月31日,AIGFP因CDO評級的惡化,為其高級信用衍生品提供了總計約165億美元的抵押資產。
除了CDS外,AIGFP還提供了許多具有隱性擔保的產品,也都具有信用衍生品的特徵。如AIG的2a-7 puts產品。該類產品允許CDO在不違約但難以售出的情況下,計入AIG的資產負債表。在今年二季度,AIG共為名義價值為188億美元的CDO產品提供了 2a-7puts。這極大地增加了公司持有的CDO產品敞口。
AIG的失誤還在於其多條業務線染指次級債券產品
AIG作為一個大型金融集團,業務涉及保險、銀行、租賃等多個領域。從其他業務的收入來看,AIG本身的盈利性較好,如壽險和退休金業務,海外業務和飛機租賃業務等,但AIG的多個業務線條、多家子公司都涉足到次級信貸和次級債券中,因此對次貸整體較高的風險敞口拖累了其財務狀況。
一是債券擔保業務。可以看到,AIG提供擔保的債券中接近30%的信用評級在AA以下。這導致AIG在擔保業務中的凈利潤從2007年1季度的-7800萬迅速增長到2008年年中的-51800萬。
二是抵押貸款保險。這項業務是由AIG旗下的UGC提供的,為具有不同順序求償權的貸款進行保險。
三是高級信用衍生品,主要是指AIGFP提供的CDS產品。截至2008年6月30日,AIGFP的高級信用衍生品凈敞口為4410億美元,共涉及208筆交易。其中以CDO為標的的信用衍生品共計578億美元,這當中65%,也即約364億美元的CDO已經被降級,還有339億美元的CDO處於降級的邊緣,因此導致的盯市損失累計達248億左右。
四是AGF(American General Finance)提供的房地產貸款。
五是AIG Investment在保險投資組合中持有的次貸資產。截至2008年6月30日,AIG的2618億保險投資組合中有24%是RMBS, 1%的CDO以及5%的CMBS。前兩者都與次級貸款有很大的關聯。比如,AIG投資的RMBS中,有接近200億的是次級貸款的RMBS。
多業務線通過不同方式涉足次貸,不僅使AIG面臨高額的風險敞口,也給整個集團風險的計量和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此外,AIG龐雜的組織架構也是導致其難以全面管理風險、反映滯後的重要原因。
AIG危機揭示保險風險新特徵
一是金融風險呈現出向保險市場傳遞的新途徑。資本市場的投資收益下降,不僅會影響保險公司的凈資產和償付能力,還可能使保險公司的流動性出現問題。這次AIG就是在償付能力充足的情況下,因流動性不足而陷入危機。
二是保險業對金融市場的深度介入,使其周期性特徵明顯增強。傳統上認為保險業對經濟周期並不敏感,特別是壽險業。但從近二十年國際保險市場的經驗來看,受保險深度參與金融市場的影響,保險業的周期特徵日益明顯。例如, 1997-2001年日本保險公司的倒閉風潮,以及2000-2002年全球股市下跌削弱保險公司的資本實力,都表明保險業對經濟周期波動的敏感性顯著增強。
三是在宏觀經濟下行,金融市場波動的條件下,平滑經濟周期波動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具有現實意義。從負債角度,要加強負責管理,重視承保利潤和產品定價。從資產角度,則要通過拓寬投資渠道分散投資風險和周期風險.
8. 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簡介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平安」,「公司」,「集團」)於1988年誕生於深圳蛇口,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
至今已發展成為融保險、銀行、投資三大主營業務為一體、傳統金融與非傳統金融並行發展的個人綜合金融服務集團之一。公司為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證券交易所兩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碼分別為2318和601318。
(8)我國保險公司金融集團化發展研究擴展閱讀
平安保險的經營范圍
投資保險企業;監督管理控股投資企業的各種國內、國際業務;開展保險資金運用業務;經批准開展國內、國際保險業務;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其他業務。
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平安是國內金融保險業中第一家引入外資的企業,擁有完善的治理架構,國際化、專業化的管理團隊。中國平安遵循「集團控股、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整體上市」的管理模式,在一致的戰略、統一的品牌和文化基礎上,確保集團整體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
2017年10月31日,中國平安牽手清華大學,成立全球金融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全球醫療與健康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