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吉利收購沃爾沃是用民間財團嗎
吉利融資主要採用了三種方式,一是從國內銀行獲得貸款貸款,二是由瑞典當地政府擔保的歐盟內相關銀行的低息貸款,三是通過權益融資的方式,吸收海外投資者的資金。
國內資金:
首先,吉利從國內的銀行得到了為期五年的,將近10億美元的貸款。其中國家開發銀行和成都銀行分別提供20億和10億人民幣貸款,吉利承諾在成都建立沃爾沃工廠。
其次,原北京戴-克賓士公司的總裁童志遠攜資加入(具體金額不詳),成為北京吉利萬源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北京)的法人。吉利也承諾在北京建廠運營。
但隨後落戶北京之事被叫停,促使了大慶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加入融資,吉利承諾在大慶建廠(據稱融資資金達到7億到8億美元)。
吉利收購的錢還不夠。2010年2月3日,上海嘉爾沃公司注冊成立,注冊資本1億元,其中,嘉定開發區持股60%,嘉定國資持股40%。 2010年2月9日,一項特殊協議在吉利和嘉爾沃之間簽訂,該項協議名稱為《吉利沃爾沃上海項目框架協議》。按照這個協議,吉利收購沃爾沃後,中國總部將建立在上海市嘉定區,並在該區設立一個沃爾沃國產工廠。
最後融資確定為吉利、大慶國資和上海嘉爾沃出資,出資額分別為人民幣41億元、30億元、10億元,股權比例分別為51%、37%和12%。總共提供11億美元。
已確定在上海嘉定區落戶的沃爾沃發動機工廠,建設項目計劃投資32.1億元;同樣落戶上海的沃爾沃研發中心項目計劃投資16.99億元;而落戶成都的另一個沃爾沃整車廠項目,則計劃投資32億元。綜合各類投資信息顯示,僅僅在成都、上海、大慶三地的沃爾沃項目上,總投資額就已經接近130億元。
境外資金:
吉利向高盛發行可轉換債券和認股權證,高盛為吉利提供25.86億港幣。可轉換債券2014年到期,轉換價為1.9港元,可轉換為約
9.98億股吉利新普通股;吉利一並發行2.995億份認股權證,行權價為2.3港元。
高盛將獲得約3.0億股認股權證,每1份認股權證可認購1普通股。據悉,高盛有權提名1名非執行董事進入吉利董事局。公司創始人李書福在交易後仍以43.75%的權益控股吉利汽車。
另外還有部分資金來自美國與歐洲,具體資料不詳。
❷ 吉利收購沃沃後,工廠建在哪兒了
最新的資料顯示是在上海
消息稱吉利沃爾沃項目中國總部將落戶上海嘉定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6日 23:06 經濟觀察報
李書福那些神秘的錢
王秋鳳 龐麗靜 胡蓉萍 蔡志傑
不是北京或成都,是上海!
如果一切順利,未來兩周內,中國浙江吉利汽車集團收購瑞典沃爾沃汽車公司項目的高管團隊將陸續出現在上海嘉定工業區洪德路1365號7幢2260室。這間辦公室的主人是上海吉利兆圓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這家注冊成立日期為2010年3月2日的公司將是吉利收購沃爾沃的真正項目公司。
本報亦獨家獲悉,上海吉利兆圓總注冊資金81億元人民幣。股東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大慶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上海嘉爾沃投資有限公司,股權比例分別為51%、37%和12%。其中,上海嘉爾沃的股東為上海嘉定工業開發區 (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市嘉定區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知情人士還透露,吉利收購沃爾沃所需資金的真正構成為81億元(約12億美元)注冊資金加15億美元流動資金,而非此前吉利公開宣布的18億美元加7億美元流動資金。
而未來吉利收購沃爾沃完成後,其中國總部將落戶上海嘉定,中國工廠則花落嘉定、大慶兩地。
至此,圍繞吉沃項目,吉利掌門人李書福與地方國資以及內外資銀行之間一系列眼花撩亂的運作漸進清晰。
神秘入滬
接近中國商務部的人士透露,在吉利與沃爾沃簽約前一天遞交到中國相關政府部門的《融資結構說明》文件中,上海吉利兆圓第一次出現。
工商注冊資料顯示,上海吉利兆圓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000萬元,注冊地為上海嘉定區工商局,公司法人為吉利收購沃爾沃簽約前才加盟吉利出任吉利集團副總裁的童志遠。
上海吉利兆圓的股東為北京吉利萬源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和上海嘉爾沃投資有限公司。其中吉利萬源為第一大股東,實繳出資額為1754萬元人民幣,占總股本的87.65%,上海嘉爾沃投資有限公司為另一股東,實繳出資額247萬元人民幣,占總股本的12.35%。吉利兆圓公司賬戶資金往來顯示,上述兩個股東的出資時間為2010年2月26日。截至本報發稿前沒有更新的資金注入。
上海吉利兆圓的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本報采訪時亦承認上海吉利兆圓將作為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項目公司,但不願意就此透露過多。「公司運作項目正在等待上級批准,不方便透露細節。」他說。
上海嘉爾沃注冊成立日期為2010年2月3日,注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其中,嘉定開發區實繳出資額6000萬元人民幣,持股60%,嘉定國資實繳出資額4000萬元人民幣,持股40%。法定代表人為上海嘉定工業區黨工委書記郁建華。
知情人士告訴本報,「嘉爾沃就是嘉定方面為了參股吉利收購沃爾沃項目而成立的投資公司」,這位知情人士還透露,「上海吉利兆圓作為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項目公司,兩周內北京吉利萬源和上海嘉爾沃總共80.2億元人民幣將陸續打入吉利兆圓的賬戶,最終形成總共81億元人民幣的注冊資本。因為按照之前與福特達成的協議,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項目公司注冊資金要達到81億元人民幣,4月底前,所有資金都要到賬。」
事實上,吉利收購沃爾沃所需資金路徑更是曲徑通幽。
吉利兆圓公司章程的第八條明確標出,「雙方同意在公司成立後,盡快按照雙方等比例增資和等比例出資的原則,將公司的注冊資本和實繳資本都增加到人民幣81億元(其中,甲方吉利萬源出資人民幣71億元,乙方嘉爾沃出資人民幣10億元。)」
本報在北京亦庄工商局的調查顯示,北京吉利萬源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注冊時間為2009年12月22日,這恰是吉利宣布與福特就收購沃爾沃關鍵事項達成一致的前一天,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是童志遠。股東為北京吉利凱盛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凱盛)和大慶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其中,北京吉利凱盛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為吉利全資子公司,注冊時間為2009年9月29日,即吉利聯合福特宣布吉利成為沃爾沃首選競購方前一周。
2010年3月8日,吉利萬源進行注冊資本變更,總注冊資金71億元人民幣,其中吉利凱盛(吉利集團)出資41億元人民幣占注冊資本總額比例的57.75%,大慶國資出資30億元人民幣占注冊資本總額的42.25%。
至此,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項目公司面目清晰,在總注冊資金81億元人民幣中,吉利、大慶國資、上海嘉爾沃,出資額分別為41億、30億、10億元人民幣,股比分別為股權比例分別為51%、37%和12%。
上述提及的《融資結構說明》文件中還顯示,「吉利收購沃爾沃價格為18億美金,並將在交割日根據合同約定的價格調整機制進行調減,收購資金由注冊資本金和國內外銀行融資貸款構成。後續資金包括企業流動資金預計為15億美金;目前計劃由歐洲投資銀行(EIB)、瑞典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各提供三分之一(約5億美金)的貸款。」
這意味著,吉利對外公布的收購沃爾沃需要27億美金的真正構成是81億元(約合12億美元)加上15億美元流動資金,而非外界所知的18億美元收購資金加上9億美元的流動資金。
中國布局
吉利收購沃爾沃真正項目公司的曝光以及資金鏈條的搭建,意味著吉利收購完成後沃爾沃中國布局的真相。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大慶和嘉定並非僅僅只是吉利收購沃爾沃項目的投資方,更重要的是合作夥伴關系。涉及吉利收購沃爾沃後,中國總部和兩個工廠的選址。
2月9日,一項特殊的協議在吉利和嘉爾沃之間簽訂,該項協議的名稱為《吉利沃爾沃上海項目框架協議》。
按照這個協議,吉利收購沃爾沃後,中國總部將建立在上海嘉定區,並在該區設立一個沃爾沃國產工廠。嘉爾沃前期投入的10億元收購金額只是一個開端,未來沃爾沃工廠落戶嘉定後,地方政府將提供更多的融資支持。
上海嘉定區是中國知名的汽車園區,國內知名的大型合資企業上海大眾的總部和工廠、上汽自主品牌工廠、F1賽車場等均坐落於此。由於汽車產業的多年運作,這里已經形成了國際化特色明顯,零配件、物流配套完善的優勢。
出現在嘉爾沃法人代表名單上的郁建華是嘉定工業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以擅長招商引資出名,曾在2004到2006年被連續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
「正是嘉定的這些優勢,使嘉定從去年底開始,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從游移不定的北京那裡把項目搶了回來。」知情人士透露。
吉利收購沃爾沃項目中國選址曾一度傾心於北京,雙方談了很長時間沒有結果,嘉定便藉此機會迅速出手,以優惠的條件拿下沃爾沃未來的兩個重要項目。
據悉,目前《吉利沃爾沃上海項目框架協議》正在相關政府部門審批,並可能在4月底獲得通過。屆時,嘉爾沃剩餘的99753萬元後續資金將全部注入上海吉利兆圓收購項目公司賬戶。
而在嘉定之前就已浮出水面的大慶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作為李書福的老朋友,掏出的30億元人民幣也並非僅僅只是「友情贊助」,同樣與吉利有著兩份隱秘的協議簽署。
2月12日,大慶第一筆5億元人民幣資金注入北京吉利萬源 (上海吉利兆圓的大股東),3月31日,吉利收購沃爾沃簽約兩天後,大慶另一筆25億元資金注入。
在此之前,大慶和吉利簽署了兩份重要協議。一份是《股權質押協議》,在該協議中,吉利凱盛自願將向大慶國資提供等值於30億元人民幣的股權質押。大慶國資作為質權人將收取質押股權的全部股息、紅利及其他任何利益。
另一份是 「大慶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的《投資合作協議》」。兩份協議中規定的期限為5年加上180天的寬限期。
後者顯然更引人注意。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這份協議涉及吉利收購沃爾沃後,一間工廠將會落戶大慶,以及一份戰略合作協議。但目前不能確定是吉利本品牌的工廠還是沃爾沃國產工廠,「沃爾沃國產工廠的可能性最大,畢竟30億不是一個小數目。」
「戰略合作的框架很清晰,大慶未來將成為吉利和沃爾沃汽車品牌的原材料供應商。」另有消息人士證實了這個說法。
該消息人士解釋,「大慶資源優勢明顯,旗下有很多石化材料和潤滑油等項目,而汽車的保險杠、內飾等絕大部分都是石化原材料。吉利本品牌和沃爾沃品牌本身就銷量巨大,未來更將迎來一個翻倍式增長的局面,成為戰略合作夥伴,大慶並不吃虧。」
本報上周致電大慶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宏達,其並未否認注資吉利一事,但表示,「我們雙方簽有保密協議,對此我不能說任何內容。」不過,大慶招商局一位人士猜測,「對於大慶來說,這些錢不算什麼,但對於吉利收購沃爾沃來說是必要的,其項目公司的資金只有達到一定規模,才能獲得國家的支持。」
地方融資
知情人士透露,在收購動議之初,按照李書福的設想,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後,中國將作為沃爾沃的第二本土市場,迅速擴大規模,降低成本,使沃爾沃項目盈利。而收購沃爾沃項目巨額資金則源於中國工廠選址而撬動的地方資本。這是李書福的一貫做法——吉利現在在國內有8個工廠,分屬多個地方政府,多數是這樣項目換資金滾動發展起來的。
現在來看,一切如李書福所願,在運作收購沃爾沃資金過程中,巧妙地將融資與國內建廠緊密捆綁。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李書福也正是用沃爾沃的未來成功撬起了大慶和嘉定兩個地方政府的融資支持。不過,曾經出現在李書福洽談名單中的地方政府遠不止這兩個。從2009年1月參與競購沃爾沃開始,隨著談判進程深入,在各方關系撮合下,李書福團隊接觸諸多地方政府、投行以及各類基金的步伐也在緊張進行。其國內收購資金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要通過地方政府融資,其思路是,哪裡投資,未來基地落戶哪裡。
北京吉利萬源一度被認為是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項目公司。北京也曾是吉利中意的中國總部和工廠選址地。吉利已經與位於北京亦庄經濟開發區談好合作框架,沃爾沃國產落戶亦庄,亦庄提供40億-50億元人民幣融資,注入吉利萬源,佔49%的股份。這筆資金,三年內吉利只需支付三分之一的利息,三年後根據地方政府需求,決定是吉利還錢還是地方政府換股。不過,吉利與亦庄開發區的協議在最後一刻被叫停,使得吉利收購沃爾沃項目公司注冊資金難達預期,產生巨額資金缺口。
「北京吉利萬源的確是李書福當時的首選方案,但一切在去年12月底發生了逆轉,兩個月間,吉利收購沃爾沃資金鏈構成發生巨變,大慶是救火隊長,嘉定則是有力後援。」知情人士透露。
至於成都,在李書福的布局中,也是吉利融資的重要棋子。
2010年1月,署名為國家開發銀行四川省分行的20億元人民幣流動資金貸款注入吉利賬戶。國家開發銀行方面稱,20億元貸款是為配合成都市與吉利集團的整體合作,用於吉利集團下屬美日、豪情、華普等3家控股子公司的日常經營活動。雖然這筆資金不是專門作吉利收購沃爾沃項目之用,但卻為吉利能夠拿出41億元資金後,公司的正常運營提供了關鍵性幫助。也正是在這筆資金注入後,吉利開始有底氣注資北京吉利萬源,本報在查閱工商資料時亦發現,吉利萬源的賬戶在2月初開始變動。
伴隨著多家投資公司的成立以及一筆筆資金的注入,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錢」傳幾近結束,但未來同樣考驗李書福和他的吉利。
一直對知識產權等看重的福特決定將沃爾沃出售給吉利時,看重其原因之一是吉利的民營企業身份。也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地方政府資金支持的同時,消弭福特對「國有」的猜忌,最終順利完成並購,是李書福要上演的新故事。
❸ 收購和並購是一個意思么
收購是指一個公司通過產權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權,以實現一定經濟目標的經濟行為;並購是指兩家或者更多的獨立企業,公司合並組成一家企業,通常由一家占優勢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並購一般是指兼並和收購。兩者的區別在於:首先,收購屬於並購的一種形式;其次,並購除了採用收購的方式,還可以採用兼並的方式,兼並又稱吸收合並,是指兩個獨立的法人兼並和被兼並公司,通過並購的方式合二為一,被兼並公司的法人主體資格消亡其財產和債權債務等權利義務概括轉移於實施並購公司,實施兼並公司需要相應辦理公司變更登記;然而收購則是收購者取得了目標公司的控制權,目標公司的法人主體資格並不因之而必然消亡,在收購者為公司時,體現為目標公司成為收購公司的子公司。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❹ 兼並、收購和合並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兼並與收購的定義
兼並(Merge)通常是指一家企業以現金、證券或其它形式購買取得其他企業的產權,使其他企業喪失法人資格或改變法人實體,並取得對這些企業決策控制權的經濟行為。
收購(Purchase)是指企業用現金、債券或股票購買另一家企業的部分或全部資產或股權,以獲得該企業的控制權。收購的對象一般有兩種:股權和資產。收購股權與收購資產的主要差別在於:收購股權是收購一家企業的股份,收購方成為被收購方的股東,因而要承擔該企業的債權和債務;而收購資產則僅是一般資產的買賣行為,由於在收購目標公司資產時並未收購其股份,收購方無需承擔其債務。
兼並與收購的相同點
收購與兼並、合並有許多相似之處,主要表現在:1.基本動因相似。要麼為擴大企業市場佔有率;要麼為擴大經營規模,實現規模經營;要麼為拓寬企業經營范圍,實現分散經營或綜合化經營。總之,都是增強企業實力的外部擴張策略或途徑。2.二者都以企業產權為交易對象。
兼並與收購的區別
兼並與收購的區別在於:
1) 在兼並中,被合並企業作為法人實體不復存在;而在收購中,被收購企業可仍以法人實體存在,其產權可以是部分轉讓。
2) 兼並後,兼並企業成為被兼並企業新的所有者和債權債務的承擔者,是資產、債權、債務的一同轉換;而在收購中,收購企業是被收購企業的新股東,以收購出資的股本為限承擔被收購企業的風險。
3) 兼並多發生在被兼並企業財務狀況不佳、生產經營停滯或半停滯之時,兼並後一般需調整其生產經營、重新組合其資產;而收購一般發生在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狀態,產權流動比較平和。
由於在運作中它們的聯系遠遠超過其區別,所以兼並、合並與收購常作為同義詞一起使用,統稱為「購並」或「並購」,泛指在市場機製作用下企業為了獲得其他企業的控制權而進行的產權交易活動。我們在以後討論中就不再強調三者的區別,並把並購的一方稱為「買方」或並購企業,被並購一方稱為「賣方」或目標企業。
是指兩家以上的公司依契約及法令歸並為一個公司的行為。公司合並包括吸收合並和創新合並兩種形式:前者是指兩個以上的公司合並中,其中一個公司因吸收了其他公司而成為存續公司的合並形式,後者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公司通過合並創建了一個新的公司。 或數學定語合並同類項......
❺ 圖們萬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圖們萬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2015-07-01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圖們市口岸大街2162號。
圖們萬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222402339981944K,企業法人唐紀文,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圖們萬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以自有資金對房地產項目投資(不得從事理財、非法集資、非法吸儲、貸款等業務);體育組織服務;出境旅遊、入境旅遊、邊境旅遊、境內旅遊;網上銷售:百貨、針紡織品、五金交化、日雜、食品、酒類、建材、家用電器、數碼電訊、電腦及耗材、辦公用品;互聯網信息服務;會議及商品展覽服務;法律法規允許的進出口貿易。(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圖們萬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❻ 廣西萬源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和天津萬源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私募是否是詐騙行為
我手上也有這份投資理財協議。。。。
我比較想知道的是上面這位熱心網友 如果你是真的了解這個公司就請登錄後好好說話
不然披著馬甲隨意亂說的話 會給真正想咨詢的人困擾啊
激烈的言辭好像就見證著這是個騙子公司一樣
❼ 吉利汽車在收購沃爾沃後的現狀
要在收購沃爾沃之後站穩腳跟,吉利要麼能很快找到點石成金的扭虧捷徑,要麼獲得源源不斷的後續資金支援吉利的未來經過長達一年半的准備,只有13年歷史的中國民營企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下稱吉利)與福特汽車於2010年3月28日簽署了收購沃爾沃的最終協議,相關公司股票走勢中國銀行3.34+0.051.52%預計全部交易將在2010年三季度完成,但各方關注的收購資金結構和來源,仍然猶抱琵琶半遮面。據吉利董事長李書福介紹,收購沃爾沃轎車100%股權的18億美元,包括16億美元現金和2億美元支票。此外,吉利還為沃爾沃後續運營准備了9億美元資金。據此,吉利為收購和運營沃爾沃准備的資金約27億美元。李書福稱,這27億美元中,一半來自海外,另一半來自國內。來自國內的資金中,吉利佔51%。吉利內部的消息透露,中國銀行倫敦分行牽頭成立了銀團,為交易提供貸款,吉利自身投入將在7億到8億美元之間。另外,還有一家省級政府的融資平台也將參與出資。不過,具體的聯合出資方是哪家,以及整個出資中有多少來源於貸款,吉利仍未對外披露。此前外界盛傳的聯合出資方,包括北京亦庄投資公司以及天津方面的基金投資,此次均未現身。一位接近北汽的消息人士透露,吉利原擬在北京設廠,並謀求北京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但北京市政府高層對此事意見不一,最終反對派意見佔了上風,認為北京應重點扶持一家汽車企業,即北汽。目前吉利正在爭取黑龍江省大慶國資委下屬的一家公司參與出資。此次收購,對於吉利是美夢成真,但很多汽車業內資深人士擔心吉利最終會被沃爾沃拖垮。「一年幾億美元的虧損,這是吉利無法承受之重。」一位參加了中國企業海外並購行動的汽車業內人士表示。截至目前,無論是TCL,還是聯想,中國製造企業的幾次大手筆海外並購幾乎都延續了同樣的路徑,即以國內市場盈利來養海外市場的虧損。TCL最終不得不棄子圖存,而聯想仍在勉力尋求出路。很難想像吉利可以用國內市場盈利來彌補沃爾沃的巨大虧損。公開資料顯示,吉利2009年的盈利大約10億港元(即約8.8億元人民幣),而沃爾沃2009年的虧損已高達6.5億美元(相當於44.2億元人民幣)。要在收購沃爾沃之後站穩腳跟,吉利要麼能很快找到點石成金的扭虧捷徑,要麼獲得源源不斷的後續資金支援。負責沃爾沃全球運營的,將是來自義大利菲亞特集團的沈暉。在2009年底加入吉利之前,沈暉擔任菲亞特集團中國區副總裁,他擁有12年在多家跨國公司的管理經驗。沃爾沃中國項目負責人童志遠則來自華泰汽車,此前在北汽集團擁有20多年工作經驗,並擔任北汽與德國戴姆勒集團合資公司北京賓士的中方總經理。沈暉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後,會通過沃爾沃董事會施加影響,但不會直接干預運營。他稱,吉利會借鑒塔塔收購捷豹、路虎的經驗教訓,給沃爾沃管理團隊獨立運營權。不過,沈暉此前沒有運營過歐洲公司。無論是他個人,還是吉利,均面臨挑戰。「菲亞特本身就是歐洲公司,此外,在博格華納工作時,與德國分公司交流很多。我並不擔心。」沈暉說。李書福真正寄予希望的是沃爾沃未來在中國的市場和工廠。「沃爾沃是一隻老虎。」李書福說,「(老虎)需要回歸大自然,而不是關在籠子里。」李書福認為,瑞典和比利時工廠就相當於籠子,一旦把沃爾沃這只老虎從裡面放出來,就能重塑雄風。他表示,收購完成之後,中國成為沃爾沃的另一個本土市場,中國市場將會提升沃爾沃的全球競爭力。但李書福此前也一再保證說,吉利不會關閉沃爾沃在瑞典和比利時的工廠。未來中國工廠和海外工廠如何平衡,沃爾沃是否能開發一個更大的市場來消化擴充的產能,將是運營者面臨的一大難題。吉利汽車副總裁張芃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沃爾沃只是「傷風感冒」,問題在於「規模上不去」。「沃爾沃的研發投入可能跟賓士和寶馬差不多。」李書福在3月30日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說,一旦規模提升上來,攤銷在每輛車的成本就會降低。但在另一家中國汽車企業任職、擁有十多年汽車業經驗的高管認為,豪華車擴展市場很不容易,「既想保持高端車的形象,又想迎合大眾市場,是不可能的。」北京市工商局的注冊資料顯示,吉利集團已在北京亦庄經濟技術開發區注冊成立了兩家投資公司。其中,北京吉利萬源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的初始注冊資本為2000萬元,法定代表人是童志遠。近日,這家公司已經增資至71億元。另一家北京吉利凱盛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初始注冊資本為5億元,法定代表人是吉利集團總裁楊健,近日該公司已增資至41億元。觀察家普遍認為,傳言中的聯合出資方與未來沃爾沃在中國的工廠緊密相關,無論最終聯合出資方是誰,其背後的真正支持者都是當地政府。吉利在宣布最終協議的同時未披露其他出資方,這從一個側面顯示,吉利仍未敲定未來在工廠方面的安排。如果不是北京,吉利未來的中國工廠會花落誰家?
❽ 吉利是怎樣收購沃爾沃的
回顧吉利收購沃爾沃全過程——驚心動魄800天
[摘要] 從2008年1月18日,李書福在底特律車展上第一次與布斯相見,表達收購沃爾沃的正式意願,到2010年3月28日雙方簽訂並購協議,整個交易歷經800天,類似上述細節的小「插曲」幾乎沒有間斷過,作為這場並購的「顧問」,洛希爾以及俞麗萍與李書福和吉利一起,經歷了驚心動魄的800天。
2010年春節期間,洛希爾大中華區總裁俞麗萍並沒有休息好。早晨,她總是要被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的電話打攪。俞麗萍清楚地記得,2月13日(除夕),李書福是18點半打來電話,正值年夜飯,一直討論到20點半;2月14日(初一),李書福早晨8點又打來電話,「我想這個人是不是瘋了,過年也要操心工作的事。」
李書福當時對俞麗萍表示,他想給福特的CFO路易斯·布斯寫封信,溝通收購沃爾沃項目中遇到的一些困難,主要是融資問題。
1 鎖定沃爾沃
從2008年初洛希爾開始參與吉利收購沃爾沃,交易中的險情就屢屢發生,人才儲備不夠、不斷有競爭對手來「攪局」、融資頻頻出現困難,以及知識產權問題遇到障礙等。但李書福總是逢凶化吉,絕處逢生。「它好像一個溜溜球,每次都已經到最底部,快碰到地了,卻又起來了。」俞麗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2010年8月2日,李書福和他的團隊在倫敦舉行了沃爾沃轎車並購項目的交割儀式,宣告這項曠日持久的收購終於取得階段性勝利。
洛希爾與李書福的接觸始於2007年,大中華區的團隊初次訪問李書福,向其推薦了諸如沃爾沃、薩博等多個可供關注的收購項目。李書福的回答令洛希爾方面印象深刻:「沃爾沃是首選,我已經關注沃爾沃很久了。」
李書福第一次表露收購沃爾沃的想法是在2002年,他在一次內部會議上表達了這個想法,但是一位接近李書福的人稱,董事長總有很多想法,當時吉利還很小,沒人把這番豪言壯語當真。是金融危機和不斷走低的美國汽車業,給了李書福機會,2007年初,穆拉利從波音來到福特擔任CEO,隨即提出了「One Ford」的戰略,決定出售旗下包括沃爾沃在內的多個品牌。
密切關注沃爾沃的李書福立刻出手,2007年9月,福特美國總部收到一封掛號信,李書福通過公關公司向福特闡明了收購沃爾沃的想法,直到此時,洛希爾並沒有介入,而吉利因為名不見經傳,收購意向也沒有引起福特重視。
不過,2008年初在底特律車展上的一次遭遇,讓李書福下決心聘請財務顧問。當時,李書福在公關公司幫助下第一次見到了福特財務總監、董事會辦公室主任和采購總監等一幹人。這次談話並不成功,福特方面不斷強調「沃爾沃有15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言下之意是,吉利太弱了。雖然李書福表示有誠意和能力做到,但對方只是禮節性地稱「回去研究一下」。當時,在李書福身邊只有他從英國石油挖來的張芃有點國際化背景。
回國後,李書福決心正式邀請洛希爾參與到收購沃爾沃的事務中來,他主動約見了俞麗萍,這次會面,李書福給俞麗萍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說:「我覺得李書福孩子氣中帶著執著和堅毅,看他說話聲音很慢、很柔和,但其實是個性子很急的人。」
2 說服洛希爾
李書福和俞麗萍有一個共同特點,都非常有激情,認准目標,無論如何也要達到。
2008年1月,這個目標鎖定在沃爾沃。但幾乎從俞麗萍接手那一刻起,困難就一直相隨,第一個困難是讓洛希爾總部相信,吉利有能力收購。
俞麗萍與李書福初次見面時,吉利汽車股價為8毛錢,市值10.8億美元,這個盤子不到沃爾沃的十分之一。隨著金融危機的來臨,吉利汽車股價跌到了2毛錢附近,盤子縮水至3億美元,對俞麗萍來說,向總部推薦這樣一家企業是個冒險。
「像我們這樣200多年歷史的歐洲公司,怎麼會把良好聲譽押在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中國民營汽車公司上呢?其實我們最後決定的過程,也是非常痛苦的,要經過內部審批,當時金融危機還沒有開始,西方還有其他汽車公司想買沃爾沃。」俞麗萍表示。
洛希爾算是在汽車產業界最具聲望的一家投行,根據湯森路透的數據,在吉利並購沃爾沃交易之前的12個月里,由洛希爾提供咨詢的汽車並購案總價值高達892.5億美元。
在吉利提出收購申請後,一家歐洲汽車公司也明確邀請洛希爾幫助其競購沃爾沃。按照洛希爾的規定,只能代表一家公司參與競標,俞麗萍需要說服同事放棄這家歐洲車企,而這家公司的銷售規模差不多是吉利的10倍。
2008年6月的洛希爾一次全球合夥人會議上,俞麗萍走上講台,她本來演講的主題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對於洛希爾的重要意義,但她很快就「跑題」了。
「請所有人都關注這樣一個事實,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了2萬億美元,它將來會用來做什麼?未來一定會用來支持海外並購,而且是在工業、製造業方面有技術、有品牌的企業,將來一定會大手筆出去,而出去的方向就是你們這些西方發達國家。我今天有個項目……」
這是一番激進的講話,而洛希爾在業內素以保守著稱,在講台下面,那些白發蒼蒼的合夥人為來自中國的高漲情緒所感染,最終董事會決定放棄代理前述歐洲公司,選擇吉利。
隨後,收購團隊搭建了起來,按照分工:富爾德律師事務所負責收購項目的所有法律事務;德勤負責收購項目、財務咨詢,包括成本節約計劃和分離運營分析、信息技術、養老金、資金管理和汽車金融盡職調查;洛希爾銀行負責項目對賣方的總體協調,並對沃爾沃資產進行估值分析。
3 官方的支持
2009年1月,又一年底特律車展,李書福有備而來。在他身邊除了張芃外,還多了一名女士——俞麗萍。李書福對穆拉利說:「我准備得很充分,顧問團隊都請好了。」
在業內,一家知名投行已經介入,證明這件事是「認真」的,李書福符合游戲規則的拜訪,給福特高層留下了深刻印象,穆拉利表示,一旦出售沃爾沃,將第一時間通知吉利。
幾乎在吉利與福特方面建立良好互信的同時,吉利在國內也進行了項目的政府溝通。2009年3月,吉利獲得了發改委的支持函。彼時,國內多家企業曾經爆出希望收購沃爾沃的消息,包括長安、北汽、奇瑞等,但手握國家發改委的支持函後,吉利在國內實際上已經沒有競爭對手了。
「很多人抱怨,中國政府的審批很麻煩,但是我認為不要抱怨,怎麼把這種程序做到盡可能落實才對。你不了解中國的產業政策,不了解並購競爭對手的情況,而等到程序差不多了才去發改委,發改委來審核的時間也沒有。」俞麗萍說。
時間銜接得天衣無縫,當年4月,福特首次開放資料庫,項目團隊開始閱讀6473份文件,通過十多次專家會議,2次現場考察,3次管理層陳述,吉利收購團隊開始真正了解沃爾沃狀況。針對福特起草的2000多頁的合同,進行了1.5萬處的修改標注。
與此同時,吉利的收購進展報告上報到了發改委,李書福一度擔心因為對吉利不了解,而影響對收購的評估。所以在報告中,李書福重點談了收購對中國汽車業的產業意義和後續盈利信心。和發改委為首的國家相關部門的及時、有效溝通,不僅為吉利此後順利通過審批埋下伏筆,也為向國有銀行尋求融資做好准備。
4 半路殺出的對手
到了2009年5月,沃爾沃方面出現了問題。瑞典一些官員公開在報紙上撰文,反對中國企業收購沃爾沃,稱由於在文化和企業管理理念上存在巨大差異,中國人並不是最佳選擇。
而到了7月,最後一次競標時,又有兩家競標者加入進來,一家名為皇冠(CROWN)的美國公司和一家瑞典財團突然殺出,報價一度攀升至28億美元,這兩家財團的組織者分別曾在福特和沃爾沃擔任高管。
突如其來的競爭者,使吉利和洛希爾團隊緊張起來,他們意識到自己並不是沃爾沃的唯一選擇,這兩個敵人必須引起重視。更高的報價以及「自己人」接盤,對於福特來說都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吉利的並購團隊經過冷靜分析,認為對方報價更高,但倉促開價並不符合福特的口味。作為一項全球矚目的並購交易,福特並不只是想賣個好價錢,它需要成為「有責任」的賣家,不會為了這點錢把沃爾沃這個品牌砸掉。
另外,彼時金融危機的陰影尚未散去,籌措20多億美元談何容易?即便財團經濟實力雄厚,但俞麗萍分析說:「如果沒有中國市場的支撐,憑什麼讓沃爾沃起死回生呢?」
洛希爾和吉利立即向福特交涉,要求福特絕不能為了突然出現的兩家競標者,而拖延遞交標書的最後期限,否則就退出競標。果然,福特沒有延遲期限。兩家財團由於未能按時完成融資,都匆匆退出競標。
2009年7月,吉利向福特遞交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標書獲得通過。這一天,李書福真正走上了破釜沉舟的那一步。當時,在吉利內部會議上,李書福感慨:「我這次是把身家性命全押上了!」
事實上,從2007年開始,李書福就為收購沃爾沃著手進行了准備,首先,他將吉利集團多年賺取的利潤慢慢存了起來,沒有再用於吉利的滾動發展,而吉利發展所需的資金,也通過引入高盛來實現,2009年9月,高盛向吉利在港上市公司注入2.5億美元,這筆錢被吉利用於濟南、成都、杭州等多個項目的新建、擴建。
5 放棄與尋找
2009年9月29日,吉利在北京注冊了「北京吉利凱盛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為吉利的全資子公司,這是吉利為沃爾沃項目融資所邁出的第一步。
吉利凱盛注冊資本為41億元,由吉利全額出資。按照當時的構想,吉利還將通過政府融資,解決並購所需的其他40億元。
洛希爾為吉利設計了一個巧妙的融資方案,既照顧到吉利自身,又讓它能夠在未來的股權結構中占據有利地位;既不能用到香港上市公司的錢(實現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同時又保持這個項目的號召力。
為此,吉利有兩條路徑,一條走政府路線,一條與基金合作。於是洛希爾的並購團隊分作兩個小組,一組找政府談,一組找基金談。並購前,李書福接觸了包括中信資本、鼎輝、聯想控股等在內的各大基金,以及渤海基金這樣的政府基金。
李書福說服境內外戰略投資者主要靠兩個概念:一是中國製造,另一個是中國市場。但是,幾乎所有基金對這個項目的要求都是這樣兩點:要麼放到香港的上市公司中去做,立刻找到退出路徑;要麼收購後,盡快實現沃爾沃項目的單獨上市,從而實現退出。
這種以「退出」為先決條件的談判,一直持續到2010年的2月8日。
2009年12月底,是吉利對外宣稱的與福特簽訂正式協議的日子,「我們當時找各種基金,包括有錢的個人投資者,但由於雙方經濟立場不同,都未談攏。」俞麗萍表示。
鑒於吉利遲遲拿不出融資結構,福特方面決定每2周開一次電話會,來督促吉利。
6 政府援手
吉利負責政府融資的團隊談了全國十幾座城市,包括見諸報章的北京、天津、珠海、東莞、成都、大慶、上海……
這其中有對吉利收購沃爾沃項目持懷疑態度的,談判根本沒有深入;也有一開始看好,隨著談判向前推進,逐漸覺得雙方利益不同,中途放棄的;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政府已經與吉利簽訂協議,雙方工作人員一道辦公了,但最後時刻還是動搖,出現了反悔。
2009年12月16日,一個關鍵角色——童志遠加入了沃爾沃並購團隊,作為原北京戴-克賓士公司的總裁,童志遠的加盟,被外界認為是尋求沃爾沃項目落戶北京的強烈信號。
這一任命意味著,童志遠在收購沃爾沃完成後,將扮演沃爾沃中國項目運營人的角色,同時也負責沃爾沃落戶北京後與各部門的協調工作。
彼時,吉利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草簽了全部文件,吉利方面已經簽字蓋章,就等審批到位。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審批出現了問題。據一位消息人士透露,北汽直書地方政府,希望全力支持即將上市的北汽,而非外來項目,由此沃爾沃項目落戶北京一事沒了下文。
不過,此前洽談的眾多地方政府還是伸出了援手,吉利選擇了與大慶市合作。2009年12月22日,北京吉利萬源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吉利萬源」)在北京亦庄注冊,這恰是吉利宣布與福特就收購沃爾沃關鍵事項達成一致的前一天,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是童志遠。股東為吉利凱盛和大慶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下稱「大慶國資」)。
實際上,原先由吉利與北京市搭建的融資平台——吉利萬源中並不需要大慶國資出現,雙方將採用一個基本對等的股權結構來解決吉利12億美元的融資問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將提供40億元融資。但落戶北京的事情被叫停後,融資隨之成為大問題。而大慶國資的介入,解決了吉利的燃眉之急。當然,這筆錢同樣需要吉利的承諾。
事實上,直到現在,沃爾沃項目已經交割,但落戶事宜仍未確定下來。大慶漫長的冬季以及配套體系的薄弱,讓沃爾沃整車製造項目落戶在那裡似乎並非一個明智的選擇。
而且在2009年12月底,當大慶國資成為吉利萬源的股東、為整個收購付出了30億元時,30億元的融資並沒有徹底解決吉利的問題。首先,錢還沒有湊夠;其次,沃爾沃項目在國內到底放在哪裡還是個問題。
7 「二號」融資平台
正是上述兩個問題無法回答,才使收購團隊將談判重點轉向了上海市嘉定區,並向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作了匯報。事實上,在找上海市政府之前,吉利與嘉定區政府已經開始有所動作。
2010年2月3日,上海嘉爾沃公司注冊成立,注冊資本1億元,其中,嘉定開發區持股60%,嘉定國資持股40%。法定代表人為上海嘉定工業區黨工委書記郁建華。在吉利萬源之後,第二個融資平台開始搭建。
2010年2月9日,一項特殊協議在吉利和嘉爾沃之間簽訂,該項協議名稱為《吉利沃爾沃上海項目框架協議》。按照這個協議,吉利收購沃爾沃後,中國總部將建立在上海市嘉定區,並在該區設立一個沃爾沃國產工廠。
不過,當嘉爾沃成立時,吉利團隊還有一個擔心,會不會出現之前的狀況:在區一級政府獲得了支持,但在省市一級政府卻得不到首肯?上海已經有上海汽車(600104.SH),政府會選擇支持第二家整車製造企業嗎?
2010年春節前夕,這份框架協議放在了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的案頭,整個並購團隊也因此過著漫長而難捱的一個春節,他們期盼,在最後期限到來之前,上海市政府能夠做出決斷。
而在另一邊,上海市政府針對吉利的項目進行了專門研究,主要領導對沃爾沃項目做了批示:一、引進沃爾沃項目有助於上海產業能級的提升;二、引入私營經濟將進一步優化上海以國資為主的經濟結構;三、再支持一個汽車項目將和本地的上海汽車形成良性競爭,「要形成田忌賽馬的格局」。
上海市僅用2周時間就履行完全部審批事項。事實上,此時離最後簽約期限是如此之近。「福特也許會等我們到3月31日,但之後肯定不會再等,那是我們約定的最後期限,整個並購都是嚴格按照時間表走的。」俞麗萍告訴記者。
審批到位,2月24日,上海吉利兆圓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吉利兆圓」)注冊成立,股東為吉利萬源和嘉爾沃,均為貨幣出資,分別占股份的87.65%和12.35%,公司法人為童志遠。
直到吉利兆圓的正式成立,吉利收購沃爾沃的融資結構才算定了下來。吉利、大慶國資、上海嘉爾沃,出資額分別為人民幣41億元、30億元、10億元,股權比例分別為51%、37%和12%。此時,離吉利與福特簽訂最後協議還有26天。
8月2日,在吉利收購沃爾沃的最終15億美元中,有11億美元來自上述融資平台,2億美元來自中國建設銀行倫敦分行,另有2億美元為福特賣方融資。
8 「逃不掉」的沃爾沃
就在上海市政府及時做出決策,李書福給出融資方案的同時,知識產權談判還在進行中。雖然,有關並購的基本協議在2009年12月底已經完成,但知識產權在雙方的拉鋸戰中,還是留到了正式簽約的前一周才搞定。
吉利的法律顧問、從業30多年企業並購案的富爾德著名律師克勞斯如此評價這場收購:「這是我經歷過的最復雜的並購案。」
俞麗萍表示:「福特收購沃爾沃10年以後,知識產權完全融合在一起了,需要從各個方面重新分拆出來,這個過程十分繁復。」
剛剛解決了融資問題的李書福,又陷入知識產權的困擾中。直到3月19日,當時李書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交易失敗,問題不在吉利這邊,吉利沒有違反協議的任何部分。」他暗示,現在球在福特腳下。
這是李書福在2年多並購交易歷程中,極少在財經公關控制之外發出的聲音。李書福隨後補充道,談判過程非常艱苦,吉利將盡力而為,他希望能夠完成交易。
為此,吉利向福特提問多達上千次,雙方進行了上百次專家會議。「項目組經常早上6點起,晚上一兩點睡。」僅僅盡職調查就覆蓋了7種語言,資料列印出來竟有上千頁。整個知識產權談判持續到3月21日才告終,此時距離最後簽約只剩7天。
3月27日,吉利與沃爾沃簽約前一天,吉利正式向商務部遞交了《融資結構說明》,開始履行正式的審批手續,到7月28日,商務部完成了對這次收購的審批。國家發改委的審批完成則比商務部稍早,為7月22日。
在正式交割之前,並購通過了40多個國家的反壟斷調查,其中7月6日和7月15日,收購項目分別通過了歐盟和美國的反壟斷調查。此後一直到交割,吉利和李書福沒有再遇到阻力。
在最困難的時期,2010年2月~3月,李書福一度陷入絕望,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願意選更自由的職業:記者、律師、詩人、作家、畫家、歌唱家。」
而此時,俞麗萍私下談到這次並購交易時表示,李書福有這個能力完成收購,冥冥之中沃爾沃是他的,李書福的執著和努力終將得到回報,屬於他的逃不掉。
事實證明俞麗萍的話沒有錯,沃爾沃沒有逃掉,李書福用一次並購讓全世界認識了他,認識了吉利,也認識了中國汽車製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