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法律和監管套利風險。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發展創新之所以能夠呈現如此迅猛態勢,重要原因之一在於法律和監管體系尚不完善,大量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交易方式創新遊走於「灰色」地帶,監管套利空間廣闊。
第二,更加隱蔽的信用風險。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依託網路平台和大數據技術降低信息形成、傳遞和利用成本,理論上能夠有效提高信用風險跨主體、跨時空配置、轉移和定價的成本。但實踐中由於網路信息甄別能力差、徵信體系不健全、投資者教育不足等問題,信息失真、「逆向選擇」等問題事實上可能變得更加隱蔽、影響更加廣泛。
第三,更高的流動性風險。期限配置和缺口管理是商業銀行基本盈利機制之一,但由於遵循存款准備金、風險撥備、資本充足率、存款保險等審慎監管規定,風險緩釋空間較大,流動性風險不可控的幾率很小。比較而言,互聯網企業不受上述制度約束,實質性流動性風險也就更大。
第四,非合規運營風險。由於進入門檻低,缺乏嚴格監管,互聯網金融機構數量迅速膨脹,其中大部分機構並不具有規范的治理架構和運營機制,嚴重背離金融業審慎經營的理念和文化,風險隱患普遍存在於業務流程各個環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關聯交易普遍存在,一些網貸、眾籌平台事實上是機構自融的利器;各種形式的加盟門店層級蔓延,不具備金融從業能力的工作人員違規招攬業務;一些機構「委託」商業銀行網點代售產品,假借商業銀行「背書」兜售產品,使得上述風險呈現向傳統金融體系蔓延的態勢。
第五,伴生的技術風險。技術風險是金融與信息技術結合的必然產物,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互聯網金融由於更加依託於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天然就具有更高的技術風險。參考銀監會《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互聯網金融業務的IT技術衍生操作風險至少包括設施設備運營中斷風險、互聯網惡意入侵風險、交易數據傳輸泄密風險、員工不當操作風險、客戶信息安全經驗不足等風險。
第六,輿論單向引導風險。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迅猛發展獲得了「普惠金融」、「草根金融」等諸多美譽,潛在風險鮮少提及。在投資者教育不足的市場環境中,傾向性、單一性輿論氛圍更容易激發盲目的「羊群效應」,使得理性預期得不到正確引導。
2. 互聯網金融的理財產品有風險嗎風險大嗎
互聯網的特點就是高收益高風險的~
所以,選擇互聯網金融的理財方式就要謹慎選擇了。
我給你以朋友寶金融舉例說說怎麼判斷一個互聯網金融理財平台是否安全:
1,、平台是否為資金池運作模式。
2、是否開啟資金第三方託管。
3、是否有真正的辦公地點。
4、如果經常出現天標,秒標的活動,建議直接否決掉。
5、平台是否有公司的運營團隊的個人信息。
基本上從這幾點就能看的出來一個P2P理財公司是否靠譜的。而國內做的好的也是有很多家的。
總之,P2P理財選擇需謹慎。
3. 投資互聯網理財產品有哪些風險
互聯網理財產品有哪些?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總所周知,投資有風險,互聯網金融更多了特有的風險。那麼,互聯網金融有哪些有風險呢?
一、風險提示不足
目前,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理財產品都以貨幣基金為主。但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中,互聯網企業對風險提示不足,片面強調安全性和收益率,
貨幣基金雖然風險較小,但貨幣市場利率波動仍然會影響收益率。同時,互聯網理財產品普遍採取「T+0」模式,存在集中贖回帶來的流動性風險。
二、違規促銷,無序競爭
一些互聯網企業為了吸引眼球,甚至不惜自掏腰包發「補貼」。這是被嚴令禁止的。同時一些貨幣基金宣揚的收益率僅僅代表歷史業績。投資者需明白,貨幣基金的收益是與貨幣市場利率走勢息息相關的,是有波動性的,因此不能簡單以歷史業績為唯一標准。
三、風險保障不靠譜
多數互聯網理財產品均宣傳由保險公司全額承保,但是,投資者仍要注意賬戶的安全問題,因賬戶丟失導致資金損失而未得到賠付的報道屢見不鮮。
多贏金融致力於將借貸和投資理財融為一體既為有資金需求的個人和中小企業提供小額貸款平台。同時也為有理財需求的個人和中小企業提供投資渠道,以實現借貸雙方的互惠互贏實現財富增值。我們擁有一套完整的風控審核和貸後管理體系,為客戶精心挑選出優質項目為借貸雙方搭建公平、穩健、安全、高效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台。
4. 互聯網金融可能面臨哪些風險如何規避這些風險
第一是信用違約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能否實現其承諾的投資收益率。例
如,阿里巴巴的余額寶當前的收益率低於5%,且余額寶的性質是貨幣市場基金。但網路百發的預期收益率高達8%,這就不由得讓我們想問,百發最終投資的基礎
資產是什麼?在全球經濟增長低迷、中國經濟潛在增速下降、國內製造業存在普遍產能過剩、國內服務業開放不足、影子銀行體系風險逐漸顯現的背景下,如何實現
8%的高收益?除了給企業做過橋貸款、以及給房地產開發商與地方融資平台融資外,還有哪些高收益率的投資渠道?
第二是期限錯配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投資資產是期限較長的,而負債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負債到期不能按時滾動,就可能發生流動性風險。當
然,金融機構的一大功能就是將短期資金轉化為長期資金,因此金融機構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期限錯配,而其中的關鍵是錯配的程度。聯想到網路百發給出的承諾是
允許投資者隨時贖回,這無疑最大程度地加劇了流動性風險。既要允許隨時贖回,還能給出8%的預期收益率,這當然令缺乏經驗的投資者歡欣鼓舞,但也會令富有
經驗的投資者疑慮重重。
第三是最後貸款人風險。如
前所述,盡管商業銀行也面臨期限錯配風險、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也面臨信用違約風險與期限錯配風險,但與互聯網金融相比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商業銀行最終
能夠獲得央行提供的最後貸款人支持。當然,這一支持是有很大代價的,例如商業銀行必須繳納20%的法定存款准備金、自有資本充足率必須高於8%、必須滿足
監管機構關於風險撥備與流動性比率的要求等。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目前面臨監管缺失的格局,因此運營成本較低,但如果缺乏最後貸款人保護,那麼一旦互聯網
金融產品違約,最終誰來買單?互聯網金融企業有能力構築強大的自主性風險防禦體系嗎?
除上述傳統風險外,中國互聯網金融產品還面臨一系列獨特風險,以下筆者將按照重要性由高至低的排序來依次梳理這些風險:
其一是法律風險。目
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尚處於無門檻、無標准、無監管的三無狀態。這導致部分互聯網金融產品(尤其是理財產品)遊走於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灰色區域,稍有不慎就可能
觸碰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非法集資」的高壓線。例如,前段時間湖北省的天力貸在運行半年後被擠兌、停止運轉後,就是被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而立案的。
由於缺乏門檻與標准,導致當前中國互聯網金融領域魚龍混雜,從業者心態浮躁、一擁而上,一旦形成互聯網金融泡沫,並出現較大幅度違約的格局,就很容易導致
中國政府過早收緊對互聯網金融的控制,從而抑制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業應避免重蹈當年信託業、證券業發展初期的亂象。
其二是增大了央行進行貨幣信貸調控的難度。一
方面,互聯網金融創新使得央行的傳統貨幣政策中間目標面臨一系列挑戰。例如,虛擬貨幣(例如Q幣)是否應該計入M1?再如,由於互聯網金融企業不受法定存
款准備金體系的約束,這實際上導致了貨幣乘數的放大。又如,如何來看待傳統貨幣與虛擬貨幣之間的互動與轉化?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削弱了中央政府
信貸政策的效果。例如,如果房地產開發商傳統融資渠道被收緊,那麼很可能會考慮到通過互聯網金融來融資。事實上,最近一年來中國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大發展,
其宏觀背景就與中國政府收緊了對影子銀行體系的監控,導致地方融資平台、房地產開發商等市場主體不得不尋找新的融資來源有關。
其三是個人信用信息被濫用的風險。首先,由互聯網金融企業通過數據挖掘與數據分析,獲得個人與企業的信用信息,並將之用於信用評級的主要依據,此舉是否合理合法?其次,通過上述渠道獲得的信息,能否真正全面准確地衡量被評級主體的信用風險,這裡面是否存在著選擇性偏誤與系統性偏差?
其四是信息不對稱與信息透明度問題。如前所述,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處於監管缺失的狀態。那麼,誰來驗證最終借款人提供資料的真實性?有無獨立第三方能夠對此進行風險管控?如何防範互聯網金融企業自身的監守自盜行為?畢竟,有關調查顯示,目前在互聯網P2P類公司中,有專業的風險控制團隊的僅占兩成左右。
其五是技術風險。與
傳統商業銀行有著獨立性很強的通信網路不同,互聯網金融企業處於開放式的網路通信系統中,TCP/IP協議自身的安全性面臨較大非議,而當前的密鑰管理與
加密技術也不完善,這就導致互聯網金融體系很容易遭受計算機病毒以及網路黑客的攻擊。目前考慮到互聯網金融賬戶被盜風險較大,阻礙了不少人參與互聯網金
融,這其中絕非沒有專業的金融或IT人士。因此,互聯網企業必須對自身的交易系統、數據系統等進行持續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而這無疑會加大互聯網金融企業
的運行成本,削弱其相對於傳統金融行業的成本優勢。
綜
上所述,既然中國互聯網金融企業在起步階段就面臨如此之多的風險,那麼是否就應該以此為由放慢甚至扼殺這一寶貴的金融創新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有關各方
應該在充分考慮潛在風險的基礎上,推動互聯網金融的穩步、可持續發展。筆者提出的相關建議包括:第一,應充分加強行業自律。用行業准入來替代政府審批,通
過加強行業協會的作用,有助於規范行業的發展,並避免政府的過度介入。目前的中關村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以及互聯網金融千人會等,都是有益的嘗試;第二,
應該加強投資者教育,充分向投資者提示投資互聯網金融產品可能面臨的風險,且這一風險顯著高於投資類似的傳統金融產品的風險;第三,應該加強網路安全管
理,從更高層次上來防範黑客攻擊導致的系統癱瘓;第四,監管機構應該構建靈活的、富有針對性與彈性的監管體系,既要彌補監管缺位,又要避免過度監管。
5. 互聯網金融理財有沒有風險怎麼才能規避風險啊
親,任何理財項目都是有風險的。只是風險大小而言,票據理財在所有理財產品風險較小。選擇較大的資質較好的透明化平台,透明化、專業化是首選如票據寶。雖然銀行承兌匯票的風險相對來說比較低,但不是沒有風險,沒有專業的團隊來運作,無法保證票據的真實可承兌性或者是不能保證平台的安全性,這些都會帶來風險。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才是最重要的。
6. 互聯網金融企業面臨哪些風險
1、法律風險
在諸多的法律風險中,容易涉嫌非法集資是最大的風險。無論是異化了的P2P網路借貸融資還是互聯網公眾小額集資形式其運營缺乏法律依據,現有的制度沒有明確其性質而處於法律的灰色地帶。現實中也出現了許多假借P2P網路平台而進行非法集資的事件,如天力貸案、鄭旭東案、網贏天下倒閉事件等。淘寶上也先後出現過公開銷售未上市公司股份和PE基金份額的事件。由於其向超過200人的不特定對象公開推薦、發行證券且未經審批,按照證券法兩者都已構成「非法證券活動」,均被證監會叫停。除此之外,法律風險還體現在利用互聯網金融從事洗錢活動、個人信息的泄露、擅自發行公司、企業債券、經營者挪用資金、職務侵佔、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進行虛假融資而可能構成詐騙罪或者合同詐騙罪等刑事法律風險。
2、市場、信用風險
雖然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異常火熱但細分各種業態的市場成熟度卻參差不齊,例如第三方支付機構在行業中的布局已經呈現雛形,出現了「精耕細作」的情景;P2P網路借款平台則依然在「跑馬圈地」;以阿里小貸為代表的網路小額貸款公司各自依靠集團公司的電商平台,相互之間的競爭似乎並不激烈。同業競爭、知識產權保護的風險與面對市場的壟斷、不正當競爭並存。在信用比較缺失的背景下,也面臨著籌資人使用虛假的身份信息獲取資金、違規、違法使用貸款資金導致無力還款等風險。而造成違約或者惡意拖延之後,由於交易各方各處異地、訴訟成本高企等各種因素,也難以對違約人構成實質性懲處。熱議的多數互聯網理財產品利用的是同業存款市場和一般存款市場利率價格之差,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以及湧入資金增加攤薄收益,產品盈利空間將逐漸縮小。銀行存款利率與市場利率之間的巨大差別是貨幣基金發展的主要動力,但其也仍存在破產清算風險。
3、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指公司內部治理不到位、程序與治理流程不完善、人員的失誤或舞弊、系統的失靈或缺陷等因素造成的風險。互聯網金融兼具金融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風險要素。一方面可能客戶不熟悉、過量客戶的網站訪問等原因而造成風險。另一方面可能是來自互聯網金融安全系統及其產品的設計缺陷等因素,或者內部工作人員操作失誤等原因而造成較大的風險。2013年8月發生的「光大烏龍指」事件,彰顯了認識這一風險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無准入門檻、無行業標准、無監管機構的P2P網路借貸平台行業而言更是如此。
上述的分析僅僅是當互聯網金融初步發展階段所存在的風險,更多潛在的風險也會隨著其進一步成長逐漸暴露出來。互聯網金融已經具有了引發行業系統性風險的可能,例如依託於第三方網路支付的貨幣市場基金,在短短的幾個月內用戶便超過了8000萬,而該貨幣基金一旦產生基金份額贖回的障礙,就有極大的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乃至社會群體性事件。金融風險的累積如果不能及時控制並加以化解,則不可避免的出現金融危機。而且近年來,許多犯罪分子借互聯網金融之名實施犯罪行為,尤其是非法集資行為持續高發。因此有必要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督管理,以維持金融安全、防範金融風險和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
7.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有哪些風險,哪些優缺點
風險是人類面臨的永恆問題,而金融技術能幫助人類進行跨地區、跨時間的風險分擔活動。
所以說,金融的本質,就是一種為人類賦能、追求生存自由的技術,是基於解決「時間有限」「聚集資源」和「分擔風險」這樣基本的需求,而演化出的洞察、思維和工具。
而你,完全可以通過學習,掌握這些技術和方法,在金融大時代里真正掌控自己的命運。
8. 互聯網金融理財有什麼風險嗎
知名的大公司風險會較低,另外,看其收益是否合理,如果收益在10%到15%之間趨於合理,風險會較低。如果年收益在20%以上的就要注意防範風險了,高於國家貸款利率的四倍及以上的基本上是騙局,有90%以上是欺詐集資行為,有跑路的風險,不會有償還的可能。因為大部分以P2P或P2B的名義,以高收益為誘餌騙取民間貸款而集資。等達到一定規模後即跑路,換一個馬甲繼續欺詐行為。在投資前一定要查清是否在工商部門真實登記及其信用記錄,一般前三的,一年期年收益在10%到15%之間的風險比較小。
如何選擇一個靠譜的P2P平台試試很重要的,你可以從以下幾點看看。
1,、平台是否為資金池運作模式。
2、是否開啟資金第三方託管。
3、是否有真正的辦公地點。
4、如果經常出現天標,秒標的活動,建議直接否決掉。
5、平台是否有公司的運營團隊的個人信息。
一般上面的都符合的就可以考慮投資的。
9. 互聯網理財的風險有哪些
互聯網理財產品高於銀行存款利率數倍的收益、1元起投額低門檻、看似萬全的風險保障,使得它瞬間「秒殺」諸多傳統理財產品。但互聯網理財產品具有三重風險,是投資者必須規避的陷阱。互聯網理財產品高於銀行存款利率數倍的收益、1元起投額低門檻、看似萬全的風險保障,使得它瞬間「秒殺」諸多傳統理財產品。但互聯網理財產品具有三重風險,是投資者必須規避的陷阱。
風險一 風險提示不足
目前,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理財產品都以貨幣基金為主。但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中,互聯網企業對風險提示不足,片面強調安全性和收益率, 貨幣基金雖然風險較小,但貨幣市場利率波動仍然會影響收益率。同時,互聯網理財產品普遍採取「T+0」模式,存在集中贖回帶來的流動性風險。
風險二 違規促銷,無序競爭
一些互聯網企業為了吸引眼球,甚至不惜自掏腰包發「補貼」。《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基金銷售機構從事基金銷售活動,不得有「採取抽獎、回扣或者送實物、保險、基金份額等方式銷售基金」等行為。一些貨幣基金宣揚的收益率僅僅代表歷史業績。投資者需明白,貨幣基金的收益是與貨幣市場利率走勢息息相關的,是有波動性的,因此不能簡單以歷史業績為唯一標准。
風險三 風險保障不靠譜
多數互聯網理財產品均宣傳由保險公司全額承保,網路百發聲稱,「由中國投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提供擔保」。但是,投資者仍要注意賬戶的安全問題,因賬戶丟失導致資金損失而未得到賠付的報道屢見不鮮,對於大額資金的投入仍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