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普惠金融什麼意思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
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
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有利於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增進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
(1)保險普惠金融匯報擴展閱讀:
普惠金融重視消除貧困、實現社會公平,但這並不意味著普惠金融就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活動。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潘光偉指出,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
而是為了幫助受益群體提升造血功能,要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堅持市場化和政策扶持相結合,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確保發展可持續。
普惠金融需要講究市場性原則,在發展普惠金融過程中,既要滿足更多群體的需求,也要讓供給方合理受益。
B. 中國平安普惠金融公司有哪些工作崗位
平安普惠正常分為兩個崗位,一個是銷售崗位,一個是風控專員崗位。
1、風控專員崗位:
專業管理人員會採取各種措施減小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或者把可能的損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以避免在風險事件發生時帶來的難以承擔的損失。
平安普惠
平安普惠金融業務集群(以下簡稱「平安普惠」)為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集團」) 聯營企業的下屬業務集群。秉承「信任就是力量」的品牌理念,以創新的科技和卓越客戶體驗為廣大小微型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貸款服務,打造全球貸款客戶信賴的消費金融品牌。
平安普惠專注為廣大個人和小微型企業提供貸款服務,主要針對「兩難」問題的核心人群:傳統銀行借貸難以覆蓋的個人客戶;以及小微企業主,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小微企業主。
此外,平安普惠11年來積累的大數據優勢創新風控模式並借鑒國際消費信貸行業領先技術,不斷優化我們的風控模型,讓客戶能夠在模型中,獲得更多維度的評估,並不斷完善信貸風險管理和審貸授信管理系統的中央風控管理機制。同時平安在普惠金融領域中使用的評分卡模型,借鑒了國際消費信貸行業的領先技術,並結合自身多年積累的業務數據,基於信用記錄、客戶自然屬性、第三方大數據信息,綜合評估客戶風險。
網路-平安惠普
C. 什麼叫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
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有利於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增進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
2018年8月5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與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微眾銀行合作編寫的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18)在北京公開發布。10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報告》摘編版。
D. 保險機構應如何在普惠金融事業中找准自身定位,發揮行業優勢履行社會責任
「發展普惠金融」被確立為國家戰略已有6年時間。銀保監會和人民銀行於近日聯合印發的《2019年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量化描繪了我國在普惠金融方面的階段性成就,除了有效推動賬戶普及、金融服務物理可得性以及力爭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之外,小微企業、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普惠金融重點領域的金融服務可得性也實現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普惠金融在我國正步入一個新階段——更多服務領域被發掘、更多主體參與其中,參與者關系從競爭轉為多元合作,這也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從各個層面的探討和實踐不難看出,業內在普惠金融內涵、可持續性、產品定價等方面已形成一定共識。而如何防範多主體協作過程中的業務異化和風險以及如何提高合作的高效性,成了普惠金融領域的新課題。
E. 關於普惠金融,2017政府工作報告說了啥
有的。改革開放後我國陸續頒布了一系列金融法律法規,通過進行一系列銀行和非銀行、證券業、保險業的監管立法,建立和完善了金融監管的法律框架,為適應金融機構多元化、金融業務相互交叉和競爭的格局,建立了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金融體制。通過改革中央銀行的監管體制,建立和完善證券業、保險業以及銀行業的監管體制,同時通過在改革金融監管方式的過程中逐漸豐富監管手段,使金融監管體製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為維護金融秩序、執行國家經濟金融政策,促進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F. 普惠金融是什麼
普惠金融這一概念由聯合國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以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服務對象是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
五大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鼓勵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國有大型銀行要率先做到,實行差別化考核評價辦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17年5月3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大型商業銀行2017年內要完成普惠金融事業部設立。
「金融機構不能光看重大企業、忽視小企業,更不能『晴天送傘、下雨撤傘』!」李克強在2017年5月3日的常務會上指出,「要通過發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務覆蓋率和可得性,為實體經濟提供有效支持。」總理說:「大型商業銀行一定要樹立正確的理念,成為普惠金融的骨幹力量。你們責無旁貸!」
(6)保險普惠金融匯報擴展閱讀:
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於2018年1月25日全面實施
2018年1月17日12時30分,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在其官方微博「央行微播」發布消息稱,2017年9月30日,人民銀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的通知》(銀發[2017]222號)。目前,有關金融統計工作正在抓緊進行,預計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可於2018年1月25日全面實施。
2017年9月30日,央行宣布從2018年起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准政策:為支持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業務,聚焦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以及農戶生產經營、創業擔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助學等貸款。
統一對上述貸款增量或余額佔全部貸款增量或余額達到一定比例的商業銀行實施定向降准政策。
定向降准考核機制,2014年由央行引入,目前已經實施超過三年。通過對滿足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標準的商業銀行實施優惠准備金率,並按年根據商業銀行「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投放情況動態調整其准備金率的方式,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引導商業銀行改善優化信貸結構,增強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的支持。
與原來的定向降准政策相比,即將在1月25日落地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是根據國務院部署對原有定向降准政策的拓展和優化,以更好地引導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業務。
值得關注的是,在2017年9月30日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的通知》後,市場曾預測此次定向降准或將釋放8000億流動性,但後來市場又普遍認為,實際規模可能在3000-3800億,遠低於此前的預測。而3000億的資金規模,甚至低於近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投放規模。
對於市場最為關注的本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對貨幣政策和流動性的影響,一些市場研究者在政策出台時認為「接近全面降准」「相當於普降0.5個百分點」,隨後央行直管的《金融時報》撰文稱,此次定向降准只是政策微調,不是變相全面降准。
央行有關負責人早前亦表示,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准政策並不改變穩健貨幣政策的總體取向。同時,定向降准政策釋放的流動性也是符合總量調控要求的,銀行體系流動性保持基本穩定。
根據央行規定,此番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准政策保留了原有的兩檔考核標准:凡前一年上述貸款余額或增量佔比達到 1.5%的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率可在人民銀行公布的基準檔基礎上下調0.5個百分點;前一年上述貸款余額或增量佔比達到10%的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率可按累進原則在第一檔基礎上再下調1個百分點。
其中,第一檔考核標准基本適應絕大多數商業銀行普惠金融領域貸款的實際投放情況,有助於鼓勵其將信貸資源持續向普惠金融領域傾斜。
對於第二檔考核標准,央行直言,「這一檔標准相對較高,只有在普惠金融領域貸款投放較為突出的商業銀行才能達到,但這有利於建立正向激勵機制,也屬定向降准政策題中應有之義。」
按照央行規定,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都有資格參與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實施定向降准政策的考核。同時,想要享受定向降准,銀行還要符合宏觀審慎經營標准:上年三個季度(含)以上宏觀審慎評估(MPA)評級均在B級(含)以上。
G. 央行普惠金融報告內容怎麼樣
央行發布《2017年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我國基礎金融服務已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銀行結算賬戶和銀行卡使用已廣泛普及,電子支付迅速發展,保險產品和服務使用穩步增長,信用建設穩步推進,消費者金融素養有所提升,金融消費糾紛非訴解決機制建設取得進展,信貸對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平穩增長。
截至 2017 年末,農村地區個人銀行結算賬戶 39.66 億戶,人均 4.08 戶;當年新增 4.05 億戶,同比增長 11.37%。截至 2017 年末, 農村地區銀行卡數量余額 28.81 億張,人均持卡量 2.97 張。 其中,借記卡 26.91 億張,當年新增 3.04 億張,同比增長 12.74%;信用卡 1.75 億張,當年新增 0.1 億張,同比增長 6.06%。
H. 我國普惠金融發展五年來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在今年9月份的《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首次發布普惠金融白皮書答記者問》中提到,我國普惠金融發展主要取得了四方面的成果:
一是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截至2017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有營業性網點22.76萬個,較2013年末增長8.5%,銀行業網點鄉鎮覆蓋率達到95.99%。2013至2017年,全國人均擁有的銀行賬戶數由4.1個增加到6.6個,全國銀行卡人均持卡量由3.1張增加到4.8張。
二是薄弱領域金融可得性持續提升。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0.74萬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73.1%,為1521萬戶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服務,較2013年末增長21.7%;銀行業涉農貸款余額30.95萬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48.2%,其中農戶貸款余額8.11萬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80%。
三是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手段,提供線上信貸服務。浙江網商銀行主要依靠互聯網運營的模式,實現三分鍾申貸、一秒鍾放款、零人工介入的「310」貸款模式。銀行業持續減費讓利,降低普惠金融融資成本。2017年大中型商業銀行對普惠金融客戶取消收費項目335個、對387個項目實行收費減免,全年減費讓利總金額約366.74億元。
四是金融扶貧攻堅成效卓著。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扶貧小額信貸余額2496.96億元,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607.44萬戶,佔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的25.81%;扶貧開發項目貸款余額2316.01億元;積極開展貧困人口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全國25個省(區、市)1152個縣(市)承辦了針對貧困人口的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業務,覆蓋貧困人口463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