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行業發展略顯疲態。2012 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進入群雄逐鹿年代。與銀行理財、信託、券商資管等快速發展形成對比,2010 年以來壽險行業保費增長顯著放緩。保險公司的傳統業務面臨巨大壓力,投資收益率持續低位使得具有投資性質的保費收入受到沖擊,而其他資產管理產品對於有投資功能的保險產品產生的替代和擠出,影響了分紅險、萬能險以及投連險的新增規模。2013年一季度保險行業資產總額7.67 萬億元,低於信託管理資產規模的8.7 萬億。
不破不立,壽險業面臨市場化轉型。高利率環境、營銷員增員困難、銀保新政等使得保費增長大幅放緩,而投資收益率的持續低位導致利潤亦有所下滑。壽險定價利率的市場化以保險投資的市場化為前提,投資收益率的提高可減輕定價利率市場化的負面影響。同時,養老和健康險稅收優惠,以及遺產稅的徵收將促進保險產品的消費,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業務范圍的拓寬,為保險公司帶來增量收入。
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銷售渠道、客戶資源和投資能力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1)產品設計。壽險產品種類繁多,收益分配方式各有不同,保險公司創新空間較大。保險公司經營期限都較長,積累大量客戶數據,而且有專業的精算人員,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針對性的設計產品。2)銷售渠道。中資保險公司基層營銷服務部超過四萬家,網點數量雖無法與銀行抗衡,但仍遠超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超過300 萬人的保險營銷員是保險公司的主要銷售渠道。保險營銷員分布廣泛、受過基礎培訓、銷售能力強,除保險產品銷售外,未來也可以銷售資產管理產品。3)客戶資源。四家上市保險公司的合計客戶數量超過4.5 億人。4)投資能力。16 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保險行業預計超過6 萬億投資資產,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公司規模、管理架構、專業能力上均不遜於其他資產管理機構。
未來保險公司產品或向兩極化發展。保障與投資功能區分更為清晰:1)壽險產品將「回歸保障本源」。壽險產品預定利率放開已是大勢所趨,利差進一步縮窄。隨著資產管理產品的豐富,分紅險和萬能險的發展空間實際已經不大。
壽險公司應關注死亡保險、健康險、養老險等保障型險種的開發和銷售。2)投資型產品與保險資管產品將與基金、券商、信託等形成直接競爭。
行業競爭格局或將發生較大變化。1)強者恆強。前五大保險公司仍占據70%以上的市場份額,大公司在無論是在渠道還是客戶資源上都有顯著的先發優勢,其他公司短期無法趕超。2)銀行系保險公司崛起。大型商業銀行陸續控股保險公司,2012 年以來銀行系保險公司保費增速顯著高於同業,其在渠道方面的優勢將壓縮傳統保險公司銀保空間。
仍看好中國平安的綜合化經營優勢。1)壽險堅持價值導向,銷售渠道向三四線城市下沉,產品利潤率提升; 2)綜合金融平台運營,重視營銷員由「保險銷售」向「理財規劃師」轉型,交叉銷售對於各項業務的貢獻逐漸顯著。3)重視互聯網渠道,長期引領金融行業創新。
2. 「互聯網+」背景下保險營銷模式探索
直播是形式,產品是內核。雖然銷售的形式變成了直播,但消費者對於保險產品的需求卻不會輕易改變。一方面,保險機構應加強直播保險產品管理,不得違反社會公德、保險基本原理及相關監管規定;另一方面,保險機構也需一如既往地對銷售、承保、理賠、退保、投訴處理等業務環節嚴格管理,為直播售出的保險產品提供不次於其他銷售渠道的客戶服務。
直播為賣貨,帶貨方長遠。賣貨致力於短期出售保險產品,帶貨則旨在發揮主播對於保險產品的長期帶動作用。因此保險機構應不僅僅在單場直播中「以保費論英雄」,還應持續優化場景聚焦、商品展示、咨詢答復、主播導購、銷售實現全流程,充分發揮直播中的情感、價值和品質效用,打造「引流→激活→留存→變現→裂變」的營銷閉環。
直播正加速成為新的商業基礎設施,也將迎來自身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另外值得期待的是,近期中國商業聯合會發布通知,要求由該會下屬媒體購物專業委員會牽頭起草制定《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范》和《網路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等兩項標准。隨著技術賦能以及監管加碼,直播或將為保險行業開啟嶄新而寬廣的天地。
3. 互聯網金融時代下的存款營銷模式分析
這個看你選擇的平台啊,現在比較出名熱門的是理財通可以再微信和QQ登錄,有貨幣基金、指數基金、保險理財等多種理財產品,貨幣基金有廣發、易方達、華夏、匯添富四款貨幣產品,指數基金也有易方達、嘉實兩款選擇,可以提供適宜不同的投資者,還是比較實用的。
4. 互聯網金融有哪些營銷方式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
模式概述:第三方支付企業指在收付款人之間作為中介機構提供網路支付、預付卡發行預受理、銀行卡收單以及其他支付服務的非金融機構。
二、P2P網路小額信貸模式
模式概述:通過P2P網路融資平台,借款人直接發布借款信息,出借人了解對方的身份信息、信用信息後,可以直接與借款人簽署借貸合同,提供小額貸款,並能及時獲知借款人的還款進度,獲得投資回報。
三、眾籌融資模式
模式概述:所謂眾籌平台,是指其創意人向公眾募集小額資金或其他支持,再將創意實施結果反饋給出資人的平台。網站為網友提供發起籌資創意,整理出資人信息,公開創意實施結果的平台,以與籌資人分成為主要贏利模式。
四、虛擬電子貨幣模式
模式概述:虛擬貨幣是一種計算機運算產生或者網路社區發行管理的網路虛擬貨幣,可以用來購買一些虛擬的物品,比如網路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像比特幣這樣的虛擬貨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
五、互聯網金融門戶模式
在互聯網平台上銷售金融產品。與原來的線下購買相比,網路理財、保險更加便捷、透明,門檻也相對降低,並能及時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不同的產品組合。
5. 互聯網金融營銷都是怎麼做的
互聯網金融營銷,換句話來說,就是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品牌營銷推廣,常規的就是所有品牌都會做的包括品牌形象打造,營銷推廣(微博微運營、SEM 和SEO、廣告投放、新聞發稿、活動策劃 )等...
6. 互聯網保險對傳統保險銷售帶來哪些影響
互聯網保險對傳統保險銷售帶來的影響有:
對保險經營觀念的顛覆
互聯網對保險行業最大的顛覆,是從「客戶思維」到「用戶思維」的改變。傳統「客戶思維」模式下,保險公司運用4P營銷理論,將公司產品推銷給消費者,關鍵
因素是產品包裝、價格優勢、渠道實力和促銷策略等。而在互聯網時代,由於信息量大,信息流動快,能最大程度消除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被加速打破後,消費
者購買決策過程發生巨大變化,消費者擁有了更多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買賣雙方權力將發生轉移,促使行業加速進入用戶主權時代。「用戶思維」模式下,個性化的
產品、極致的消費體驗、簡約的形式、跨界的資源整合以及大數據的分析運用等能力,成為競爭的關鍵。
對行業銷售入口的沖擊
保險銷售是對具有同樣風險特徵的個體聚合的過程。對個體的不同定義方式,派生出了營銷、直銷、代理等不同銷售渠道。而互聯網天生就是「連接」、「聚合」的
途徑,可以很容易克服空間上的限制,將人群風險特徵進行無限細分,充分利用小眾人群的「長尾效應」,組合成個性化的「團單」進行承保。在此背景下,決定業
務量的將是互聯網平台的流量。傳統模式下,依靠網點數量和人力規模進行一對一營銷的傳統優勢,由於成本較高,必將受到一定的削弱和沖擊。
對保險市場邊界的擴展
互聯網保險將從三個方面擴展保險的邊界:一是互聯網帶來新的經濟、生活方式,其中蘊含的新風險派生出的新的保障需求,如網購退貨險、盜刷險等;二是大數據
技術提升行業風險定價與管理能力,從而將以前難以有效管理的風險納入承保范圍,如高溫險、霧霾險、賞月險等;三是藉助互聯網強大的客戶聚集能力,發揮「長
尾效應」,將保險期間碎片化、保費碎片化,使得以往不具有高額投保能力的客戶納入被保人群,如一元「關愛險」等。
對行業服務要求的改變
「用戶主權」形勢下,消費者藉助全新的信息環境,依據用戶評價、親友推薦、專家評論等信息,可以更為精確地預測目標產品或服務的實際體驗品質。此背景下,
能否開發更加個性化和按需定製的產品,能否建立超過消費者預期的極致體驗,將成為制勝根本,必將促使保險行業更加註重服務品質,更為關注消費者個性化需求。
對運營流程革新的挑戰
隨著互聯網對保險全產業鏈的滲透,為保持競爭優勢,保險公司將不斷加大運營全流程改造力度:一是行業外包將加快發展,保險公司收縮日常活動范疇,集中內部
資源聚焦在風險管理、客戶服務及資金運用的核心領域;二是核心業務流程網路化自助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在提升運營效率的同時迎合客戶消費習慣的改變;三是運
營成本受到嚴格管控,節省下來的成本轉變為產品費率的下降回饋給客戶,導致固定資產成本、人力資源投入等大幅減少,萬元標準保費的運營成本高低成為競爭的
一個重要能力。
7. 金融綜合經營背景下的中國保險業發展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我國金融業綜合經營之所以獲得較快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和金融業改革創新到一定階段的客觀需要,也順應了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業的發展趨勢。首先,綜合經營滿足了新形勢下金融業開展「一站式」金融服務的需要。客戶的金融需求已不局限於存、貸、匯等傳統業務,而是包括投資銀行、保險業務在內的全面金融解決方案。和分業經營相比,綜合經營可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更便捷地滿足顧客需求。其次,綜合經營是金融機構拓展多元化收入的需要。對金融機構而言,綜合經營具有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優勢,可以實現協同效應、降低成本。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商業銀行難以繼續依賴傳統的存貸利差盈利模式,迫切需要開展多樣化業務獲得新的收入來源,提升抗風險能力。最後,我國開展金融業綜合經營是應對國際競爭的現實需要。國際上大型金融機構一般都以不同的形式實現綜合經營,在客戶營銷、業務推廣時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和品牌優勢。我國金融機構通過綜合經營,可以充分發揮網點和客戶資源多的優勢,改善單一業務結構,提升盈利能力,以此提高國際競爭力,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
8. "互聯網+"背景下金融服務營銷面臨著怎樣的機遇與挑戰
第一個趨勢是移動支付替代傳統支付業務(如信用卡、銀行匯款)。隨著移動通訊設備的滲透率超過正規金融機構的網點或自助設備,以及移動通訊、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全球移動支付總金額2011年為1059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將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長,2016年將達到6169億美元。在肯亞,手機支付系統M-Pesa的匯款業務已超過其國內所有金融機構的總和,而且延伸到存貸款等基本金融服務,而且不是由商業銀行運營。
第二個趨勢是人人貸(個人之間通過互聯網直接借貸)替代傳統存貸款業務。其發展背景是正規金融機構一直未能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而現代信息技術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使人人貸在商業上成為可行。
第三個趨勢是眾籌融資(crowd funding,通過互聯網為投資項目募集股本金)替代傳統證券業務。
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機遇和挑戰
互聯網金融模式能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互聯網金融模式可以達到與現在直接和間接融資一樣的資源配置效率,並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大幅減少交易成本。更為重要的是,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現在金融業的分工和專業化被大大淡化了,被互聯網及其相關軟體技術替代了;市場參與者更為大眾化,互聯網金融市場交易所引致出的巨大效益更加普惠於普通老百姓。企業家、普通百姓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各種金融交易,風險定價、期限匹配等復雜交易都會大大簡化、易於操作。這也是一種更為民主化,而不是少數專業精英控制的金融模式。
對政府而言,互聯網金融模式可被用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和促進民間金融的陽光化、規范化,更可被用來提高金融普惠性,促進經濟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監管挑戰。對業界而言,互聯網金融模式會產生巨大的商業機會,但也會促成競爭格局的大變化。對學術界而言,支付革命會沖擊現有的貨幣理論,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信貸市場、證券市場也會產生許多全新課題,總之現有的貨幣政策、金融監管和資本市場的理論需要完善。